中华大文学网

标题: 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存】 [打印本页]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2
标题: 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存】
发表于 2010-10-8 16:23

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
              
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
                          野 神

      面对诗歌界对所谓的“自由体诗歌”是否是诗歌的长久的争论,于进水韵律诗歌理论给出了科学的答案,以前流行的文学体裁“自由体诗歌”不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无可否认,她已经成为汉语言的一种文学形式。为了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诗歌、什么不是诗歌,就必须给曾经谓之“自由体诗歌”的这一文学体裁科学定名,她的母亲仍然是“中华文化”,她是中华文化诞生的又一个儿女。另外,从某种角度讲,名称只是一个代号,把曾经的“自由体诗歌”改称为“随行(hang)”或“随珠格”,这样,就更有利于使这一新的文学体裁的正常发展,也有利于诗歌的健康发展,不至于让人模糊不清。因此,愚经过研究,以为把现在称呼的“自由体诗歌”改称为“随行(hang)”或“随珠格”可也。

浅注:

随:随便、随意,不刻意追求。适合原“自由体诗歌”的写作形式。
珠:对原“自由体诗歌”的雅称。因为,即是它不算诗歌,但已经是一种文学体裁,且一样会产生优秀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格式。不像一般文章,经常是段落较长,而“自由体诗歌”除不押韵外,格式与诗歌基本一样。

说明:


1、愚在北京时间2010年10月8日12:33分对“随珠格”进行了搜索,显示---

抱歉,没有找到与随珠格相关的网页。
百度建议您:

看看输入的文字是否有误 去掉可能不必要的字词,如“的”、“什么”等 阅读帮助

可见,以前没有人用过,也可以说在我发贴之前根本不存在。
2、因为“自由体诗歌”不能称之为诗歌,那么,愚以为今后就叫“随珠格”可也。

3、这种称谓并没有贬低她,相反,却给了她应该有的名分和更准确的定义。
4、“随珠格”文学体裁,其实最准确、最简单、最明白的称谓应该叫“随行(hang)”文学体裁。因为它具有与诗行相同的外在形式,但又不是诗,更不是文。(此条于10月8日21:13分添加)


               2010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5:53分    野神

补:经与于会长研究,最终定名“随行”文学。----2010.10.9.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2
于进水

发表于 2010-10-8 18:06 | 只看该作者


OK~~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3
野神

发表于 2010-10-9 19:2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中国文坛的一声惊雷!!!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3
野神

发表于 2010-10-10 10:03 | 只看该作者


鹁窠酋长

发表于 昨天 22:4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讨论:
1、随行之“行”,野神老师标注读“hang”,着义在其文字排列的随意性上。愚见倒不如读“xing”。看那些标自由体、现代诗之作,不但文字上,而且意象、用字、遣词等等往往都是率性而为。文字排列只是表面的东西。
2、语言节奏的自由性。愚见,语言的节奏有两层意思,一是字声本身的节奏,一字字的念,如和尚之敲木鱼,亦是节奏;二是由字、词及其组合以及轻重缓急声感和停顿所形成的旋律感。诗歌,诗歌,歌者旋律也。模糊觉得,这似乎就是韵律诗与随行体之间给人音感(即使不出声)上的最大区别。韵律诗读来(包括打油句)之所以顺口,是其能给人一种可以瞬时直觉预期的发声状态,并与人的生理性音律产生共振。基于此,随行体与韵律体之间语言上的本质区别似在“旋律或乐律”,而非广义上的“节奏”。
3、语言节奏的和谐性与语言节奏的自由性。由上述,如果将“节奏”定义为一个字音,则可写为“语言节奏的旋律性”和“语言节奏的单调性”。
4、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本人有关方面的书看的不多,这句话或这样意思的话却见得不少。一般地,可理解为主要是语词之间音的和谐,让人感觉和谐。但为什么只有这样才会让人感觉和谐?也许这种和谐更多的是“能与人的生理性音律产生共振”。
5、歪论:随行体没有“旋律性”,因此他不是诗歌,甚至其母体也不是诗歌。如果中国文学是棵大树,诗歌是条大树枝,随行体则是树干上新冒出来的一条小树枝,是诗歌的小小弟。
6、体会:近期本人很少发主贴,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跟贴讨论。言语中也常有“抬杠”之像,实是心中纠结于所谓“韵律”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比如与三羊先生关于“节奏点”的讨论。今日忽有茅塞顿开之感——“与人的生理性音律产生共振”。通过合适的试验研究,也许能为此找到科学上的证据。
多谢各位朋友!





不能读“随行(xing)”,
因为:
1、易产生歧义。
2、随行(hang)体文学---是“随行(hang)”的基本形式,且一目了然。
3、随行(hang)体文学---经过搜索,以前没有。我在百度进行了收索,目前都没有发现关于文学称谓的内容。现复制几页,供参考。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4
闲人

发表于 2010-10-10 11:39 | 只看该作者


“随行体文学”里的“体”是否可以去掉,因为容易让人误解它是诗歌里的一体,分家还是分不清楚。不如称“随行文学”。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5
野神

发表于 2010-10-10 13:59 | 只看该作者


5# 闲人

发表于 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随行体文学”里的“体”是否可以去掉,因为容易让人误解它是诗歌里的一体,分家还是分不清楚。不如称“随行文学”。





是的,就是“随行”即“随行文学”,只是体裁全称时便于理解,于会长加了一个“体”字。

问好!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5
星星举剑

发表于 2010-10-10 15:2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该词语是否为野神的首创!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6
野神

发表于 2010-10-10 16:23 | 只看该作者


7# 星星举剑

“随行(hang)”---词语不是首创,如“随行就市”......

但作为文学体裁(意思已变:直解--随意的句行),属于野神首创无疑。

谢谢星星兄!问好!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6
于进水

发表于 2010-10-10 16:45 | 只看该作者


8# 野神

就此诞生一个新的文学体裁~~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7
野神

发表于 2010-10-11 09:01 | 只看该作者


9# 于进水

      韵律诗歌理论之后,中国文坛又一声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新的文学体裁“随行体文学”已经正式诞生。它将如韵律诗歌理论一样,没有什么能抵挡住它前进的脚步。完善它引导它理论的重任也将理所当然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这必须呼吁天下有识之士力而奋之。
     “诗歌原词汇也将随“随行体文学”文学的传播而逐渐被还原本来面貌。正如于会长在《韵律诗歌理论》所言,诗歌本来就是诗歌,本来就是有韵的,然而,在“随行体文学”未被认识确立之前,不得不强调其本质,冠以“韵律诗歌”之名,曲线以救之。
     “诗歌”和“随行体”,两副重担,荣耀而艰巨。

     愿普天之下,炎黄志士,紧紧相握!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4 22:17
于进水

发表于 2010-10-11 10:08 | 只看该作者


10# 野神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