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华-------- 主要是现在到了必须矫正的时候了。为什么出现恶搞,就是大家认为那不是诗歌,那么什么是诗歌,如何写诗歌?你说赵丽华、车延高写得不是心灵的感悟吗? 赞同! ------------------------------------------- 多谢秦总版对敝人观点的支持和关注!首先深表敬意! 作为任何一个有责任的中国文学界人士,都会关心中国的命运和中国文化的命运。在此,我对秦华总版的开明和责任感动。 至于“诗歌”和“随行”,可以说,一目了然。我不愿作过多的解释。 于进水的“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用哲学的理论对诗歌作了科学而系统的阐述,大家可以看http://zhongguoyunlvshigewang.5d6d.com/thread-9433-1-1.html------欢迎有意者去系统的学习一下。 基于此,野神对于当今人们对以前“自由体”的长久的争论,也深感不安,于是对其作了长久的研究,发现它就是一种新的体裁,而这个想法也有人提出过,但不彻底,因为所有的人要么认为是散文、散文诗,要么认为是诗歌的又一形式。而我发现它谁也不是。我仍然不愿作过多的解释。现在附上我的一篇文章,供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附: 一、 “随行”体文学,渴望早日有个“家” (2010年10月15日晨) 野 神 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已是姹紫嫣红。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等文学体裁早已定论。而“随行”体文学从出生到现在,她一直与新诗纠缠不清,没有她自己应有的地位,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把诗歌也弄得扑朔迷离,游弋了一个世纪。现在,是应该把她从诗歌母体中分离出来的时候了。“自由体诗歌”是她的乳名,将成为美好的记忆。 有人说,“随行”体文学是“散文”,有人说是“分行散文”......请问:她真的是“散文”吗?她真的是“分行散文”吗?回答是犹豫的。而更多的人则干脆说她就是诗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她自己一定知道,她谁也不是!她是她自己,她的名字叫“随行”,随意的句行。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独领芬芳。只要把她与别的文体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她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她既不依照散文的行文格式,也不遵循诗歌的押韵规则,独立于已知的所有文学体裁之外,有她自己特有的风采。她是新生事物。“存在就是合理的”,她有其它文学体裁不可比拟的自由创作空间,既有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也具备诗歌分行的明快......热情而奔放,活泼而充满生机。一个世纪过去了,才第一次有人真正认清了她,她才第一次真正拥有自己自由幸福的“芳名”。她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而不再依附于诗歌母亲,她应该学会“走路”了。 “随行”啊!你应该能够独立行走了。因为你有一位伟大的诗歌母亲,在“诗歌”的体内,你吮吸了一个世纪的乳汁,一旦分娩,已不再是婴儿,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了。看,“随行”家族已经十分庞大,虽然很多“人”还不识路,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但相信你一定会认得清自己的真实容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大多数人都完全把你认得清楚明白,当你的地位完全巩固,当人们由自发到自觉地亲近你时,你的力量才会真正变得强大。深深祝福:“随行”家族早日归宗! 快快苏醒吧,昏睡的人们啊!希望尽快让“随行”有一个完整的“家”。不管怎样,她的名字还是叫“中华”。 二、 “随行”体文学之“随行”直解 野 神 随行----随意的句行。 2010.10.8. ---------------------------- 注: “随行”二字----由野神首次提出这个新的文体并定名,中国韵律诗歌学会会长、著名哲学家于进水先生给予了科学定义。见野神《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于进水《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文。从前的“自由体诗歌”不再叫“自由体诗歌”。因为她根本不是诗歌,而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随行”。 因此,野神成为给“随行”体文学正名的第一人,也是“随行”文学名称的创始人。 |
正确的东西总会有人响应的,不过到“确立”路还很长,大家共同努力吧! |
3# 闲人 临屏赠闲人 野 神 闲咏花开落, 人间爱恨浓。 逸心清若水, 雅载一船风。 2010.11.1. |
梨花羊羔落 诗歌韵味浓 但有此一日 把酒笑春风 |
本帖最后由 潇湘夜雨 于 2010-11-2 16:48 编辑 “随行”二字----由野神首次提出这个新的文体并定名,中国韵律诗歌学会会长、著名哲学家于进水先生给予了科学定义。见野神《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于进水《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文。从前的“自由体诗歌”不再叫“自由体诗歌”。因为她根本不是诗歌,而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随行”。 因此,野神和于进水先生成为给“随行”体文学正名的第一人,也是“随行”文学名称的创始人。 这“创始人”可要名扬天下了 ![]() |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