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的一种 古风分为“歌”“行”“吟”三种,而且只有这三种,所谓的古体诗,只是律诗,绝句等类型,并不是古风。 |
2# 三羊 发表于 3 天前 20:06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把她与别的文体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她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她既不依照散文的行文格式,也不遵循诗歌的押韵规则,独立于已知的所有文学体裁之外,有她自己特有的风采。她是新生事物。 ------------- 问好三羊兄! |
是呀,她应该认祖归宗了呀! |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0-10-19 20:53 编辑 歌行 gēxíng 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xíng “歌”“行”“吟”的“行” 《兵车行》的行,读xíng,不读háng |
“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不过这种体是押韵的,与现在所说的“随行文学”不应该是一回事。 |
5# 三羊 这是咱弟兄们给所谓的自由体新诗,起的一个学名~~ 不过,古时的歌行,确实读xing~~ |
自由体新诗,是否就是“无韵杂行”之诗? |
8# 三羊 就是当今流行的什么也不讲究的,既无韵律,也无节奏,用回车键敲出来的所谓的自由体新诗,也是我们要打倒的要革命的对象之一。 |
春天的脚步从来不会因为情绪的变化而改变。 |
8# 三羊
根本就不是诗。 |
极目远眺, 峰岳屹立, 不再依稀, 随行韵律。 |
回复 秦华 的帖子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秦华----- 你就从这个方面进行奋斗吧。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问好!我也赞同你的看法。在我的访谈录里他过一点关于散文诗的定义,我认为叫诗散文比散文诗更确切点。 分行的叫“随行体”。不分行的叫“诗散文”。 (版权所有,转载通知)文学是我的心舟,音乐是我的歌喉,舞蹈伴我常走,女红勿忘我多彩的生活。 简介、地址等在博客:http://blog.sina.com.cn/tl215 ----------------------------------------------------------------- 正是:“...所见略同” 感谢秦版! 然愚更以为: 中国文学的文体其实已经非常明朗了---- 大的方面有:诗歌(含对联)、小说、散文(含散文诗)、戏曲、随行。当然散文诗是不能列入诗歌的,已经达成共识,也没有必要争论。 只要主干分清了,细枝末节就简单了。 而总有那么一种人,只讲末节,不重主体,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至于有人说的作品质量,每一种体裁都会出好作品的。也不必理会某些人为此喋喋不休,把这个问题与文体的划分搅在一起,东扯西拉。 问好秦版! ---------------------------- 以上乃野神回秦华语。 |
散文诗不是诗,这一条是肯定的。 散文诗其实是“抒情散文”,散文里有这么一体。比如高尔基的《海燕》,我小时候读书,老师说是抒情散文,现在的语文课本追认它是散文诗。我以前认为这种文体应该称“诗散文”,把主词定为散文,现在看来也不对,它与诗无关,就是抒情散文。 |
来学习,文体问题实在是个大问题。若从文体下不正本清源,真诗将总被埋没在似是而非的分行之中,难得扬眉吐气,深受压抑,非诗却昂首挺胸,耀武扬威,自以为是得很! |
14# 闲人 发表于 昨天 18:45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如何,诗散文或散文诗都不是诗,而是散文。因此,与我们区别诗歌和随行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研究诗歌和随行时,我们可以暂时先抛开不管,纲举目张嘛! 问好闲兄! |
15# 刘聪美 您是元老啊!不要客气哟! 是的,不把随行定下来,诗歌就永无宁日。 问好! |
发表于 1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
我把秦华朋友和我的讨论不断附上,为了诗歌和文学,我们共同探讨。相信当有裨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赤胆忠心。 -------------------------------- 回复 秦华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秦华 于 2010-11-4 11:52 编辑 野神 发表于 2010-11-4 10:52 回复 秦华 的帖子 秦华回--- 你要挑起文学大战? 按你的理论,诗歌越走越窄了,又回到曾经的古体韵律的诗词歌赋里了。 我用八年平定的散文诗界又要烽火连天了?我八年的努力白费了? 曾经许多人要将散文诗从诗歌里分出来成为像小说那样独立的文体,但却让散文诗成为了边缘文学(如你所说的将自由体诗分出做随行一样)但几十年过后,我将它归回去了。有诗性的文字应该是诗(无论分行不),能够吟唱的就是诗歌了。能够谱曲的就是歌词了。 你不否认赋是诗歌的一种吧?散文诗是从古赋走出来的孩子(许多人认为散文诗是诗歌与散文结合生出来的混血儿)。——你不否认吧? 你知道现在的诗歌征文,大奖赛都将散文诗列为诗歌了的。——这个是我八年努力的结果——不会被你否认掉吧? 我们要开始分裂了。 --------------------------------------- 秦版好!请千万别见怪,如有言辞不当,敬请原谅! 我是绝对坦诚而认认真真的与您讨论和探索。我从不会带任何个人情绪,皆循理而行。为了诗歌和文学,我们共同探讨。相信当有裨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赤胆忠心! 参考: 于进水先生之《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http://zhongguoyunlvshigewang.5d6d.com/thread-9433-1-1.html)之第1条和107条: 1、汉语言韵律诗歌---分为:古典韵律诗歌、古今简体诗词、现代韵律诗歌。 古典韵律诗歌分为:古风体韵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 古今简体诗词分为:简体诗、简体词、简体曲; 现代韵律诗歌分为:今风体韵律诗歌、现代格律诗歌。 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 按照诗歌的韵体、律体和韵声所划分的 “通韵齐言正格诗歌” “通韵齐言变格诗歌” “变韵齐言正格诗歌” “变韵齐言变格诗歌” “通韵杂言正格诗歌” “通韵杂言变格诗歌” “变韵杂言正格诗歌” “变韵杂言变格诗歌” 八种诗歌体式,是对汉语言古典韵律诗歌、古今简体诗词和现代韵律诗歌三大纵向体式横向之最基本分类。 3、汉语言韵律诗歌,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不属于诗歌的范畴。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觉得科学合理。 如此一来,诗歌就是诗歌,她绝对没有变窄,相反,她变得纯正,且道路也更宽。散文诗毕竟是以散文的形式存在,至于书写内容不是问题。这样,每一种体裁都各自独立,也更有利于发展。 我们需要团结,试想,一个个有思想、有责任的人都不能拧在一起,我们的路怎么走呢?我十分敬重您的学养和治学精神,也在努力学习。观点可以不同,但为中国文学奋斗的志向是一致的。 深深问候!遥握! 2010.11.4. |
我没有看到秦华的原帖,就转帖看我认为大家对“自由诗”的概念理解的不同,无法说到一起。 “如果按你那样的确定。散文诗归散文。自由体诗归随行,诗歌又回到古体诗没有新诗了?” 对于“自由诗”有二种理解,一种是相对于古体诗词的自由,囊括“五四”后的所有新诗,一种是相对于韵律诗歌的自由诗,没有韵脚,不讲节奏的分行的文字,归到“随行文学”的是后面这一种。所以不会没有新诗,韵律的新诗有很多再细分的品种,有广阔的空间,很长的历史,有很多爱好者和创作者,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怎么会没有了呢? 一切认为散文应该算诗歌的观点都说散文诗有“诗性”,什么是“诗性”,它只是一点形象,加一点浪漫,加一点哲理,加一点情趣?这些东西其它文体都能达到,诗性必须包括它的形态特征(韵律,节奏等)。一个男人有点娘娘腔他还是男人,形体不能忽视。 散文是一个很大的家庭,如果采用二分法,除了韵文都的散文,我们读到的古文大都是散文,《腾王阁序》是经典的散文,它只是王勃《滕王阁诗》的诗前序言,而它比诗本身出名多了,所以回归散文绝没有贬低的意思。 另外我认为“看了一首诗”这样的话是有语法错误的话,诗是读的,不是看的,默读也是读。如果没有读(包括默读)就没有完成欣赏的全过程,就好像欣赏一幅画,你只看了主要景物,没有看衬托的背景。 |
20# 闲人 OK~~ |
本帖最后由 野神 于 2010-11-4 17:31 编辑 秦华 发表于 2010-11-4 14:52 发表于 2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野神 发表于 2010-11-4 13:37 回复 秦华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秦华 于 2010-11-4 11:52 编辑 秦华语---- 我没有生气,而是直言而已。有韵无韵,要看作品的内核。 我也不会带个人色彩,其实我们这样的讨论已经让文学界开始动荡了。 散文诗不属于散文,这个是不可置疑的。按您的意思,散文诗就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文体(如小说那样)。她是不是独立一直是散文诗界与诗歌界的争论焦点。许多人一直努力的想让散文诗从诗歌中分离出来另立门户,但却被边缘化了,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用了八年的默默努力才让它有家可回,现在再把它赶出诗歌,我认为不妥。 现在的新诗(自由体诗、散文诗)无论分行不,其实是一家人。许多时候把自由体诗躺倒了就是散文诗。形式不是最主要的,诗意的内核才是主要的。 我认为文学的细化分类对文学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但要大家认可还任重道远。 散文的范围太广了。没有格律的文字都可以说它们是散文。 小说曾经也是散文的一种,现在独立分出来了。 散文诗也曾经努力的想独立过,但没有成功。鲁迅奖就没有它的位置,还有待散文诗人去努力。 你现在提倡的随行体,要被认可也很难。 对于当前雅俗共赏的诗歌如何鉴定————还待说服大家接受那些理论的权威确定,为中国的文学重新划分归宿。 下面是传统的分类。你做一个新分类吧。 文学题材分类: 1、两个大类。韵文与散文.(我国古代人是根据语句押韵否来分的)。 2、三分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采用的):叙事文学(神话、史诗、小说、叙事诗、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抒情文学(抒情诗和抒情散文)、戏剧文学(供舞台演出的脚本) 3、四分法(现代我国文学理论界较多采用的): 诗歌(抒情诗和叙事诗):古体诗词(诗词歌赋)、新诗(自由体诗、散文诗、歌词) 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 小说(从大散文里独立出来的) 戏剧 (版权所有,转载通知)文学是我的心舟,音乐是我的歌喉,舞蹈伴我常走,女红勿忘我多彩的生活。 简介、地址等在博客:http://blog.sina.com.cn/tl215 --------------------------------------------------------------------- 闲人语----- 我没有看到秦华的原帖,就转帖看我认为大家对“自由诗”的概念理解的不同,无法说到一起。 “如果按你那样的确定。散文诗归散文。自由体诗归随行,诗歌又回到古体诗没有新诗了?”(秦华) 对于“自由诗”有二种理解,一种是相对于古体诗词的自由,囊括“五四”后的所有新诗,一种是相对于韵律诗歌的自由诗,没有韵脚,不讲节奏的分行的文字,归到“随行文学”的是后面这一种。所以不会没有新诗,韵律的新诗有很多再细分的品种,有广阔的空间,很长的历史,有很多爱好者和创作者,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怎么会没有了呢? 一切认为散文应该算诗歌的观点都说散文诗有“诗性”,什么是“诗性”,它只是一点形象,加一点浪漫,加一点哲理,加一点情趣?这些东西其它文体都能达到,诗性必须包括它的形态特征(韵律,节奏等)。一个男人有点娘娘腔他还是男人,形体不能忽视。 散文是一个很大的家庭,如果采用二分法,除了韵文都的散文,我们读到的古文大都是散文,《腾王阁序》是经典的散文,它只是王勃《滕王阁诗》的诗前序言,而它比诗本身出名多了,所以回归散文绝没有贬低的意思。- ---------------------------------------------------------------------------- 野神语 一、愚以为以上闲人所言有道理。 二、五分法 愚以为在秦华总版的四分法上改进一下,加上“随行”体文学,则成五分法,调整一下即可。则文学体裁可分为: 1、诗歌(抒情诗和叙事诗): 纵向分------ 古典韵律诗歌、古今简体诗词、现代韵律诗歌; 横向分------ “通韵齐言正格诗歌”“通韵齐言变格诗歌” “变韵齐言正格诗歌”“变韵齐言变格诗歌” “通韵杂言正格诗歌”“通韵杂言变格诗歌” “变韵杂言正格诗歌”“变韵杂言变格诗歌”八种诗歌体式。 (见于进水《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 http://zhongguoyunlvshigewang.5d6d.com/thread-9433-1-1.html) 2、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散文诗、诗散文、游记、小品、杂记、杂文、报告文学 3、小说 4、戏剧 5、“随行”体文学(原“自由体诗歌”伪称) 愚以为这样分类,非常明确,一目了然。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立的特征,易于分辨,比较科学。 秦版的开明和责任心,是文学的福音。相信,我们一定会为中国的文学找到科学的道路,为后来人开辟出宽阔的大道,使各类文学作品的创作蒸蒸日上,为中华文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2010.11.4. |
好啊,叫“随行体”独立门户,大大方方多好。叫它诗非驴非马,不仅别人,就是自己也不好意思,感到别扭;叫它散文也非本色,心里恐怕也不舒服。“随行体”本质上是诗和散文的混血儿,大概是赋的子孙吧? |
24# 鸿硕 “随行体”本质上是诗和散文的混血儿 ——这句话总结得好~~ |
随行体”这是新的称谓,当然需要诗界同仁一起切磋,达到共识。 我意:叫“随行体”可以。它是诗和散文的混血儿。打一个粗俗的比喻,这好比是骡子,它是马和驴的混血儿,象马又像驴,人们既不管它叫马,也不管它叫驴,更不管它叫驴马(马驴),而是管它叫“骡子”。此意相同也。 |
26# 鸿硕 需要有一个过程~~ |
拓宽文体,留有空间。好! |
欣赏,终于找到了...... |
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问好鸿硕老师! |
完全赞同野神副会长的观点。是该明辨是非,正本清源了。 |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