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标题: 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 [打印本页]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4-22 12:24
标题: 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
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 (2012年12月8日)
野 神
如今,诗坛用韵各持己见,有“政出多门”的意味。看似百家争鸣,实则一片混乱,对文化的繁荣发展极为不利,不利于教学和传承。我们不能贻误下一代。
时至今天,许多汉字的读音已经改变,汉语拼音已将原来的入声字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部。俗话说“到哪山说哪山话”。话是说给人听的,要让人听得懂才行。语言的不通,会产生交流的障碍。正因为如此,才统一说普通话。如今主张用新声韵写诗填词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依照旧韵写诗,格律完美的和谐已被打破(例子太多,众所周知,我就不列举了)。现在,我们在吟咏诗歌时是使用汉语普通话。而平仄,是根据读音来确定的,用旧韵写出的诗歌,在吟咏时,经常会因为有些字的古今读音不同而违背诗词格律要求。因此,用旧韵写诗填词无异于放弃前人对格律的研究成果。在新的时代,如果你写的诗,因为某些读音与现在的读音不同,难道你还要坚持让别人也依照你的读音吗?明知不该那样读,却偏要那样用,却硬说是按格律写的。这不是自欺欺人吗?现在,坚持用旧韵写诗填词的朋友,难道也是用旧读音吟咏吗?如果按照你的古音读法,势必让很多人听不懂,有意思吗?这不是另类吗?而如果按照普通话读音,又无异于古风体诗歌,就已经失去对诗词格律要求的意义。说个不中听的话,如今60岁以下的人,有几位真正会读古音,顶多认识如“斜”……等几个出现在学生读本或《唐诗三百首》中的常见字。不信,谁敢站出来让人考考吗?即使搞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恐怕也没有几位能把大部分诗文用古音吟诵吧?!
古时用古韵,唐朝用唐韵,宋朝用宋韵,明清亦有改进。在这方面,我们还在争论不休,说明我们还不及前人。论学术不是讲感情,自古以来,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都是很顽固的,可见,改革之路的艰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推翻以前用旧韵写的诗。这不是一回事,既然有古风存在,即使我们无法用旧韵读古人的诗,只要好,丝毫掩盖不了它的光辉。这个与我今天谈论的主题无关。但我还是要声明,这决不是否定以前的韵书和作品,而是认为在新的时代应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也是共识。现在,我们无法要求古人,我们的后人也无法要求我们,因为我们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再说,现在的汉字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以往,显然,用旧韵也已经不合时宜。
另外,现在诗词用韵不应该分家。宋时分家是因为词是用来唱的。词本质上就是诗,现在早已失去唱的功能,故不必顾忌唱时的读音。因此,完全不必单独编一部“词韵”来为填词用,而应该与诗用同一部韵书。
可见,在普遍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天,使用早就过时的旧韵进行诗歌创作,是极不正确的。《平水韵》、《词林正韵》、《诗韵合璧》、《佩文诗韵》、《中原音韵》等一切旧韵书都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退出诗歌的历史舞台。单独使用旧韵或“双轨并行”的用韵原则应该废止,这是改革不彻底的表现,旧韵书应该进入文化历史“博物馆”。
废止旧韵,坚持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真正遵守诗词格律,才是真正肯定前人的成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才是与时俱进,才适应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方向。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