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是用文言写的吗 很多人拒绝旧体诗的理由是旧体诗使用文言文,我们现代实行白话文所以不适宜写旧体诗,这是一种流传很广的误解。文言是古代以秦代语言为基础的一种书面语言,秦以后它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使用它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古代各种诗体都不是使用文言文的,而是使用一种以所在时代的书面古白话和口语古白话为基础的,加上诗歌特殊语法制约的语言写成的。文言文里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虚词在诗词里的出现机率较少,偶尔出现也是语法意义单纯,不同于在文言文中的习惯用法。例如: 煮饭何如煮粥强 好同儿女细商量 一升可做三升用 两日湛为六日粮 有客只须添水火 无钱不必做羹汤 莫嫌淡泊少滋味 淡泊之中滋味长 陈文勤《煮粥歌》 这是一首清朝的诗,无须什么训诂大家都可以看得懂。唐诗也有极其浅白的作品,例如: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挑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挑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近体诗如此,后来的词和曲的白话倾向就更明显了。 胡适先生写过一些白话诗词,很容易被看成是旧体诗,不是他的诗词不像白话诗词,而是人们看惯的旧体诗词其实就是白话诗词,例如: 月冷寒江静, 心头百念消。 欲眠君照我, 无梦到明朝。 胡适《月》 人们总是简单地把看得懂的文字说是白话文,把看不懂的说成是文言文,以为当今日常的口语才是白话,其实白话的范围很广,有古白话和现代白话,有白话书面语和白话口语等的区别。 搞清楚这一点很有意义,因为,旧体诗是用文言文写的,我们反对文言文所以就要否定旧体诗,这种无根据的说法有很大的市场,应该为旧体诗的这个“罪名”平反。另一方面,由于上述错误观点的影响,许多现代人在写旧体诗时专门喜欢在词句上仿古,造出一些不古不今、表意模糊的词句,还以为这就是文言文,这样才是旧体诗。 有些人说,要学习写旧体诗,必须有较深的古文基础,这话看起来是对的,无可挑剔,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这种观点是基于旧体诗是用文言文写的这样一个前题,这个前题本身是不正确的。其次“深”到什么程度没有说,很多人会因为被深奥的古文吓倒,而退出了学习旧体诗的行列,我们认为初步的古文知识对于学习旧体诗是必要的,一般中等文化的人已经基本具备这些知识,无须望而却步,因为旧体诗不是用文言文写的。 |
于进水 管理员 ![]() ![]() ![]() ![]() ![]() | 沙发![]()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于进水 管理员 ![]() ![]() ![]() ![]() ![]() | 3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于进水 管理员 ![]() ![]() ![]() ![]() ![]() | 4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风雨狂客 韵律秀才 ![]() | 5楼![]()
2 评分次数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