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标题: 关于十四行诗 [打印本页]

作者: 贺启财    时间: 2013-8-7 18:43
标题: 关于十四行诗
发表于 2010-8-13 08:4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十四行诗相关搜索: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十四行诗



关于十四行诗 什么是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早期译为商籁(Sonnet),这种译音加译义的翻译方法效果十分传神,将十四行诗形容为富有音乐性的天籁之音,的确,在西方诗里十四行诗是一种常见的音调优美的诗种。上个世纪初西洋文学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新的白话文学的诞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十四行诗也被中国新诗的先驱者们所模仿。用一种语言去写另一种语言的格律诗是少有的事情,用汉语去适应西洋文字的格律应该是一种可笑的做法,某些人是偶尔为之,属于游戏之作,但是也有人就认真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十四行诗每首都是十四行,这只是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十四行在分段上有五种形式:
1 (4+4+3+3)
2 (8+6)
3
(4+4+4+2)

4 (4+4+6)
5
14
行不分段
意大利式四种都有,英、法式各有侧重,中国人多模仿第一种。
十四行诗押韵的方法分两部分:
前八行一般是abba abba的形式,即一、四、五、八同一个韵,二、三、六、七同是另一个韵。
后六行有ccd eed
意大利式


ccd ede
法兰西式

cde cde
弥尔敦式

cd cd cd
济慈式
这样全诗用4-5种韵。除此之外还有变式,略过不谈。
每行之中的音节数以十二音节居多,即“亚历山大”式。其他各种数目音节的都有(从五音到十一音),但是在一首之中各行音节数必须相同,这是十四行诗很严格的一条格律。十四行诗的用韵虽然变化很多,还是以“抱韵”和“交韵”为主,这点与汉诗有显著的不同。

中国模仿的十四行诗
汉诗模仿的十四行诗有三种情况;即“全模仿十四行诗”、“半模仿十四行诗”和“自由体十四行诗”。
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取水人取来椭圆的一瓶,
这点水就得到一个定形;
看,在秋风里飘扬的风旗,

它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
让远方的光,远方的黑夜
和些远方的草木的荣谢,
还有个奔向远方的心意,

都保留一些在这面旗上。
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
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

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
但愿这些诗像一面风旗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
冯至《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
这首诗使用了西洋十四行诗常用的十音节,为了不打破十音节的规矩还把一些句子拆分在两行里。此诗属于全模仿型十四行诗。为了符合西洋十四行诗的规则,作者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我们读后感觉不到音韵上的美感。
飞在天空,云朵说我是
一只小鸟。歌声并不甜
美,但大地说喜欢我欢
快鸣叫。远处无数山峰
,我知道前方路途遥遥

梦里风光无限,脚下是
自己的路。包扎好痛着
的伤口,抖落一身寒霜
。微笑着面对明日辉煌

风雨里,闪电照亮我奔
向的前方。任岁月把人
世沧桑!展翅飞翔在梦
想的天空,追求是生命
的永恒。花落不会言悔
《展翅飞》
此诗保持了九音节的句型,没有韵脚,属于半模仿十四行诗。
诉说苦难的树叶在太空飘荡
诉说孤独的玫瑰在风中死亡
日晷倾斜,转动的是阴影
天使在太空造反,幸福使他们受伤

而我们在一滴水中复活
睁开双眼,把梦话留给了黑夜
充耳不闻那黑鸟的歌声
像追赶梦母,走进了阳光那最初的寂静

树叶下临大地,哦大地——
灵魂起舞的家园。在她的记忆里
春天干燥,风沙弥漫,而生活

却教给人们怎样记录点滴的思想
像从狭窄的山径带回太空的树叶
带回姹紫嫣红的生命和死亡
西川《诉说十四行》
我们如果仍按分析十四行诗韵脚的方法去分析一下这首诗,它的押韵规律是这样的:aaba
cdbe
ffc
ada,第一小节是汉诗最常见的押韵形式,相似于首句入韵的绝句,后面乱七八糟,简直无规律所循。每行的音节数显然是不规则的,和正统十四行诗相同的是(4+4+3+3)的分段方法。这首也可以算是
半模仿十四行诗,要为在音韵上还有点向十四行诗的规则上靠的意思。

推开树林
太阳把血
放入灯盏

我静静坐在
人的村庄
人居住的地方

一切都和本原一样
一切都存入
人的世世代代的脸。
一切不幸

我仿佛
一口祖先们
向后代挖掘的井。
一切不幸都源于我幽深而神秘的水。
海子《十四行:夜晚的月亮》

这样是十四行诗除了分十四行排列以外,与十四行诗的格律没有一点关系了。我们说完全模仿十四行诗有游戏的成分,那么自由模仿十四行诗,除了一个十四行外与西洋的十四行诗没有一点关系,那就连游戏都不是。
十四行诗好在哪里?李广田先生说:
由于它的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

“层层上升而又下降”应该不是指形式,因为十四行诗每行的音节数目是相同的,如果说是指情绪,又缺乏例证,尤其汉语的十四行诗,很少有注意得到这点的。“渐渐集中而又解开”同“上升”和“下降”一样,虚无缥缈,似有还无,如果理解为“起承转合”中的“转”和“合”,那么其他诗歌大多都是如此。至于“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其特点倒是很明显,但是,是优点还是缺点呢?那些跳跃的和交叉的韵脚不符合汉语音韵的欣赏习惯。假如以上所说都是优点,那么他们与“十四行”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人出来从结构上为什么我们要写十四行,而不是十三行,也不是十五行。
中国的十四行诗在早期有人写,到现在仍然有人乐此不疲。阅读了大量这样的作品后我们渐渐地有了以下的认识:
1我们从中国自己的近体诗严格的格律里冲杀出来,为什么又要钻进西洋诗的格律中去。胡适先生就说这是刚从中国小脚解放出来,又去裹外国小脚。
2诗歌的格律是附属于诗歌所使用的语言的,中西语言差异很大,不可能使用同一种诗律。如果硬用英语写一首七律、或者《蝶恋花》,英国人会接受吗?
3十四行的诗变韵4-5次只适合西洋语言,因为英语或法语的韵尾远不只13(十三辙)到18(十八韵)个,一韵到底写十四行诗用西方语言很难办到,而汉语不习惯频繁地转韵,另外“抱韵”、“交韵”等形式在汉语里体现不出音韵美。
4 一种诗歌的格律是多方面的,单纯一个行数的限制,不能组建一种诗体。
5 在文化方面我们向西方引进了不少东西,很多是成功的,例如标点符号、拼音方法和语法分析思路等,引进十四行诗就是不成功的例子。





作者: 贺启财    时间: 2013-8-7 18:43
怜儿

韵律进士

帖子2961 精华10 积分14210 性别女 来自大漠.........


沙发
发表于 2010-8-13 10:30 | 只看该作者





要写好十四行需要做的知识储备很多........................................





静静的世界.........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3
发表于 2010-8-13 11:09 | 只看该作者





2# 怜儿
我是意思不是储备了知识就可以写好十四行诗,汉诗里根本就不应该有这个品种。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思绪如瀑

荣誉站长

帖子1411 精华16 积分7773


4
发表于 2010-8-13 21:28 | 只看该作者





3# 闲人
说得对!就像外国人不能把中国的古典诗词的形式引进他们国家一个道理。当然有人要写你我也管不了。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5
发表于 2010-8-15 12:10 | 只看该作者





正如兄所说,汉语言韵律诗歌根本不存在这个品种~~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6
发表于 2010-8-15 12:12 | 只看该作者





3十四行的诗变韵4-5次只适合西洋语言,因为英语或法语的韵尾远不只13(十三辙)到18(十八韵)个,一韵到底写十四行诗用西方语言很难办到,而汉语不习惯频繁地转韵,另外“抱韵”、“交韵”等形式在汉语里体现不出音韵美。
4 一种诗歌的格律是多方面的,单纯一个行数的限制,不能组建一种诗体。

——OK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蓝田

韵律举人

帖子572 精华4 积分2968 性别男 来自山东德州铁西南路丰泽园A8.3.301 ...


7
发表于 2010-8-16 22:3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同意闲人兄的意见。我是从来不去写什么十四行的。我习惯的是每节四行或八行。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8
发表于 2010-8-18 09:2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的关注。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怜儿

韵律进士

帖子2961 精华10 积分14210 性别女 来自大漠.........


9
发表于 2010-8-18 15:10 | 只看该作者





亮起来................让大家一起学习...................





静静的世界.........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怜儿

韵律进士

帖子2961 精华10 积分14210 性别女 来自大漠.........


10
发表于 2010-8-18 15:11 | 只看该作者





3# 闲人
是.............怜儿明白了...............





静静的世界.........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11
发表于 2010-8-18 18:08 | 只看该作者





10# 怜儿
一切以《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为准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