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2-8-18 23:30 编辑 解构后现代主义 新诗的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而近几十年来把本来艰难前行的新诗冲击得七零八落的是一股自封为先锋的、现代的、前卫的诗歌流派,它们的思想支援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思想能聚集了这么多流派,它就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它们的“解构”之刀砍向了人类几千年艰苦创建的文明。它们反文化、反艺术、反道德、反语言、反形式……,那么我们就借它们的解构之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解构一下后现代主义本身。 一 后现代主义的形成 有人把后现代主义的形成时间定得很早,把康德、尼采都纳入后现代的谱系,好像它源远流长。其实任何时代哲学都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哲学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而现代的后现代主义者,把前辈的一些思考都说成是后现代主义的根苗,好像他们多么根深叶茂。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未知部分大大地超过已知部分,未知部分是因为人类的认知还没有触及,并不是天然地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天地。 后现代主义思潮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积聚了一些矛盾,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里造成了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隔很短,说明世界上的矛盾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战争推动了发展,哲学也是如此,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涌出了许多哲学的流派,如: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论、诠释学、后经验、后分析、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了个什么主义,跟着就有个后什么主义,这说明这些冒出来的主义都是试探性的,很不成熟。 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太快了就被用上了“泛滥”一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好像是自由落体,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不是“飞速”而是“失控”。之所以“失控”是因为人文精神的发展速度太慢,科学技术没有了与之匹配的精神支柱,所以就产生了迷茫和退步。天使管不了的地方就会有魔鬼滋生。于是后现代主义出来填补这一空白。 在西方后现代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它与现代主义相对抗,困于现实社会的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如环境破坏问题、资源枯竭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等,这些问题成了后现代主义者立论的基点,但是他们并提不出积极可行的办法,去解决此等问题。在文学艺术方面,后现代主义者只是以虚无缥缈的方式,表达颓废的思想。在表现手法上,玩弄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和变化、想象和现实的并存、文本结构的不固定等 要了解后现代主义,那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现代主义。在“现代性”之前是古代和中世纪,那个时代社会的中心和主体就是国王,“现代性”是从“启蒙运动”开始的(1600年),在这个阶段推崇人的价值,在西方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有100年的历史。因为现代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进展,所以当我们说现代主义时要看你是站在哪一个基点上。现代所说的现代主义,多指19世纪末以来的艺术上的新精神气质,如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和超现实主义等。既然现代主义是流动的,那么今天的现代主义只有新的面貌而没有终结,本来不应该出现一个后现代主义,而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主义到1960年为止,这以后就进入了后现代的时代,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在人员上、在理论上和在作品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很难区别。很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都不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如米歇尔•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利奥塔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现代主义发展到了什么“度”就是后现代主义了;具体的作品就更混乱了,许多现代主义的作品被“追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作品,甚至同一件作品这部分被说成是现代主义的,那部分被说成是后现代主义的。 虽然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存在的,但是有时它们自己都区别不出这两者的界限,将无法确认的现代主义说成是后现代主义,或者认为这个现代主义要比那个现代主义好,那么就叫它是后现代主义。“比现代还现代,比新潮更新潮”这话虽然缺乏理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后现代主义追随者的心态,也说明了后现代主义虚无的实质。 后现代主义对自由的无限制追求,致使他们也无法描述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只能用“不确定”、“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及“不可化约”等词汇来描绘。而这种“模糊”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是人类原始状态的思维模式,他们回归到这种状态,且不说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就算是这样的,那种原始的模糊值得我们去“回归”吗?人类走出原始的模糊是一种错误吗?我们需要这样的“回归”吗? 二 后现代主义的真实面貌 一种新的思想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至少说明它的对立派不是无懈可击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没有定型的东西,他发现了现代主义的“危机”,它提出的问题远远多于它解决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没有修正了现代主义的不足之处,而是让这种不足更加扩大化。 无论是尼采,还是海德格尔,或者是德里达,他们都是从批判人文主义起家。人文主义的确不是无缝的鸡蛋,你说人文主义不好,算你说对了,可是你拿出来的那个东西更不好,人文主义还支撑了这个世界几千年,后现代主义想支撑这个社会一天也做不到,因为后现代主义还不能成为一种成熟的思想体系,它只是一种感觉和一种情绪。 后现代主义的生活态度是游戏心态和极端的发泄。如建立在不确定性基础上的赌博、摇滚的发泄、过分地爱护宠物、疯狂的服饰、抛弃一切道德标准的性解放和TV超娱乐化等等。而这些生活方式,不再遵循传统的道德标准,没有具体的人生目标,放弃社会责任。 后现代主义批判启蒙运动后的对知识的渴望态度,他们一方面对现代的科学技术无情地批判,另一方面他们也同时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他们反对信息化,认为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结果是,信息本身信息化了,变得多维度而不可控了,复杂神秘而且商品化了,促进了消费也改变了生活的心态。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它的正面好处之外必然要接受它的负面影响,而这负面的东西被后现代主义者夸大了,他们用极端化的语言布道,无非是让人们都皈依到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 后现代主义好像是为了“批判”而生,它批判理性、批判形而上学、批判美学,总之以游戏的态度,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打到一切(在文化大革命里似曾相见)。对传统的批判包括:哲学、科学、法学、伦理学和美学,以及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一种新的理论出来后,往往要对现有的一切价值进行重新估价和再批判,而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一个目的和原则,他们无法重建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只是在不断的批判中生存。 后现代主义本身是模糊的,他的模糊性表现为不可言说,他们反现有的文化,包括现有文化里的语言,可是持有这种高深莫测思想的人并没有另一种能表达这种思想的语言,他们和我们一样地只能食“人间烟火”,他们和我们,或者他们和他们之间的交流中介只能是现在通行的语言,那么后现代主义者是否有双灵魂附体,他们另一个灵魂的所思所想是无法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交流的。因此这种思想的牢靠性就受到了怀疑,但是这些虚无缥缈的思想却在干实际的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们的建筑物竖立起来了,他们的绘画作品出笼了,他们的音乐响起来了,他们的诗歌铺天盖地而来。语言和思想是一体的,在某些时期语言有其短暂的滞后性,往往在探索新的领域时,表达各有不同,我们或者使用旧词赋予新的含义,或者另组新词,大家可能不统一,但是很短时间里就会达到统一。而后现代主义这个东西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像一个幽灵飘忽不定,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了。 这里有几个相似的新词“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不可翻译性”(untranslability)另外有“不同结构性”和“非同结构性”等。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世界与我们现实的世界是不同的系统,无法对话。这种想象也发生在后现代主义内部,他们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看成是两件皇帝的新衣,无法辩论谁的更好看。后现代主义存在于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者都在自己的领域发表自己的后现代主义观点,相互之间没有争论,他们更不评价在其它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观点是对还是错,如果把所有的后现代主义的观点都加到一起,那他们无法说明白这个世界到底还有什么?什么都要否定,为什么后现代主义本身不能否定? 后现代主义要重建人类的文化,这是一个太大的题目,一个学说的建立能否撼动一种文化值得怀疑,何况后现代主义本身虚无缥缈,似有还无,它像一个立不起来的幽灵,它能支撑起一个文化大厦吗? 德里达(Derrida1930-2004)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创始人之一。很多人读不懂他晦涩的结构主义著作,但是他们喜欢他的激进、颠覆和反叛,正是因为他的理论难懂,这样才可以借用来为自己的颠覆和反叛作为依据;正是因为他的理论难懂,所以才能成为浑水摸鱼和上演《皇帝的新衣》的道具。 德里达也许是看到传统哲学有些什么不对头,这是他的敏锐之处,他犯了许多哲学家都犯的错误,在对这些“不对头”没有充分研究的时候就提出新的替代理论,而大都是错误的。很少见到这样的学者,只说对某问题的怀疑,承认自己只知道不应该是这样的,而不知道应该是怎样的。 一种思潮可能出现在某一个时间段,但是,不等于说它在这个时间段里就占了主流的位置。比如后现代主义,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直到今天它从来就没有上升到主流的位置。在西方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后现代主义就一直处于被批评与被反驳之中。进入二十一世纪更显示出它是一个长不大的怪胎,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然而在我们这里一些人还把它拜为神圣的法宝,甚至产生了“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我们该怎么办?”的担忧。我们在谈论后现代主义是否适合中国时,往往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后现代主义是适合西方的,其实在西方世界它也只是作为一种思潮存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垮掉的一代”、“嬉皮士”和“性解放”闹腾了一阵,世界并没有向他们想象的那个方向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号召回归到人类之初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自己死于艾滋病,为他的理论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西方某些人以为后现代主义已成气候了,例如桑托尔(F. F. Centore)就说:“后现代主义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非官方的国教,一种新的救世神话,具有普世的有效性,每一个好公民都必须遵守。事实上,不追随这一自由共识的人犯下了叛逆罪。”不知道它所谓的“事实”发生在哪一个国家。这是后现代主义者的一种狂妄和错觉,他们认为已经进入了后现代的光辉时代,恐怕只是他们梦中完成的一次“穿越”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脱胎于现代文化,但是它一出生就“大义灭亲”,造了现代文化的反。他们声称“反文化”,不是反某种文化,而是反文化本身,这样就掀起了一场文化大革命。其实他们自己就是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后现代主义有自我否定的倾向。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创的新人文主义,它在总体上承认个人的自由权利;同时又用制度来缩小这个权利,造成了吊诡效果。因为新人文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法,它实践于社会,在具体的社会里不能因为你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比如你可以在街上自由行走,可是你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人文不是一个人的人文,而是整个人类的人文。后现代主义,没有一个社会的试验场,它只是凭空唱高调,以吊诡的姿态批评别人吊诡。 有人说:“后现代主义思想脱胎于现代主义,成长于现代西方社会,最终颠覆了历史上一系列前后贯通的哲学体系,成为当代西方哲学思想中最活跃和重要的流派。”(《后现代论》高宜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这种说法欠妥,这个“颠覆”只是企图,没有成功,后现代主义也没有成为最重要的流派。我们只能说:颠覆没有成功,流派阴魂未散。 传统的哲学也许真的需要大改革,如尼采所说“重估一切价值”,但是这个改革的角色后现代主义无法充当,后现代主义只是这个角色出场前的一阵锣鼓。 |
闲人 荣誉站长 闲人 (闲人)当前离线 UID229 威望2223 1 金钱1495 1 贡献1495 1 文采1495 1 在线时间1190 小时 注册时间2010-1-13 最后登录2013-1-16 ![]() 荣誉站长 ![]() ![]() ![]() ![]() ![]() ![]() ![]() ![]() ![]() ![]() | 沙发![]()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闲人 荣誉站长 ![]() ![]() ![]() ![]() ![]() ![]() ![]() ![]() ![]() ![]() | 3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于进水 管理员 ![]() ![]() ![]() ![]() ![]() | 4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于进水 管理员 ![]() ![]() ![]() ![]() ![]() | 5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于进水 管理员 ![]() ![]() ![]() ![]() ![]() | 6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逝水微澜 版主 ![]() ![]() ![]() ![]() ![]() ![]() | 7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李自安 超级版主 ![]() ![]() ![]() ![]() ![]() ![]() ![]() ![]() ![]() | 8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野神 主编 ![]() ![]() ![]() ![]() ![]() ![]() ![]() ![]() ![]() ![]() | 9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老三届 韵律大学士 ![]() ![]() ![]() | 10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尚义 荣誉站长 ![]() ![]() ![]() ![]() ![]() ![]() ![]() ![]() ![]() ![]() | 12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刘兴祥 荣誉站长 ![]() ![]() ![]() ![]() ![]() ![]() ![]() ![]() ![]() ![]() | 14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画梅花的女人 韵律秀才 ![]() ![]() ![]() | 15楼![]() 凑个热闹,问好楼上各位:
|
闲人 荣誉站长 ![]() ![]() ![]() ![]() ![]() ![]() ![]() ![]() ![]() ![]() | 16楼![]()
|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