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为什么难懂在说明旧体诗不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时,我们举了一些语义浅显的例子,那么语义较艰涩的旧体诗是不是用文言文写的呢?如果不是,为什么又那么难懂呢?下面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反对写旧体诗的人有一个常说的理由,就是旧体诗难懂,就此引出的结论是旧体诗不宜推广。 首先这不是事实,有些旧体诗并不难懂,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就不难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也不难懂,白居易的诗做到“老妪能解”明白如话的作品很多,说明难懂的责任不在形式本身。 其次,的确有些旧体诗现代人读起来比较难懂,需要读比原作长出许多倍的注释,原因是什么?它影响现代人写旧体诗吗?这些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当我们弄明白了这些造成难懂的原因之后,就应该明白原因大多是出自时空的转换,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旧体诗的体制来负,并且这一切不是不能克服的,不影响我们去写旧体诗。 一 关于名词的使用 古代很普通的人名、地名、器物名称现代人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注解才能了解。 古代有名的公众人物,对于不熟悉那段历史的现代人就变成了生疏的人物了,例如“吾皇”,现代人读起来就要注解当时是谁在做皇帝,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是多余的,皇帝只有一个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古人习惯用字、号、出生地或职称代替人名,增加了现代读者的困难。例如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有的人不只有一个号,多者有十几个,更叫人难以掌握。 地名因时代的变迁有很大的变化,有些一般人是了解的,如今日的西安是古代的长安、今日的杭州南宋时称临安,而有些小地名就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了。 器物名称和动植物的名称变化之大应该容易理解,比如我们日用的锅碗瓢盆等器皿,在古代称釜爵鼎等,《诗经》中出现的许多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如今多有了另外的名字。 现代人写现代的事情,用现代的人名、地名、器物名称,给现代人看,就不存在难懂的问题了。 二 关于典故的使用 古代的诗词喜欢用典,因此现代人在读古诗词时,为了了解一、二个字要查很多的资料。所谓典故就是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对于古诗的写作者来说就是使用比他所处的时代更古的典故,今人读起来当然就觉得很遥远了。正常的情况下古人在使用典故时应照顾到他所面对的读者的认知能力,这一部分典故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的是通俗易懂的典故,但是今天我们读起来就会觉得困难,例如东汉时期《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一首内的一句“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谁能作出这么好听的曲子,莫不是杞梁的妻子?)“杞梁妻”是什么呢?东汉蔡邕所作的《琴操》一书中说,琴曲里有一首叫做《杞梁妻叹》,相传是齐邑杞梁殖的妻子所作,丈夫死了,妻子说:“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将何以立吾节?亦死而已。”操琴弹了一曲,曲终投水而死。另一种说法是,夫战死,妻哭崩了城墙,投水而死,其妹作《杞梁妻》一曲,后来这个故事还演变成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见在当时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二千年后我们才觉得生疏了。就好像现代人都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谁都能哼上几句,如果有这么两句诗:“多么好听的曲子呀/几乎可以和《梁祝》比美”无须注解谁都知道“梁祝”指的是什么,但是一千年后再读这两句诗,注解可能很长,先讲三千年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再讲一千年前陈刚与何占豪两个青年大学生如何根据这个传说写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当时如何轰动等等。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有人专门喜欢使用生僻的典故显示自己的博学,就是当时的人也难以理解,何况今人。 我们现在读古诗所遇到的一些典故,有一部分当时不是典故,只能说是专有名词,后代人把它上升为典故。假如我们现在写一首诗,用了“非典”、“面的”、“三讲”等词,几百年后这些就是需要注解的典故了。典故有二种,一种是“事典”,它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语言故事等,使用这样的典故,简单几个字引入了大量的信息;另一种是“语典”,它来源于经典诗文里的经典用语或语式,它的使用能提升诗歌的品位。 三 古今不同的写诗目的 古代印刷成本较高,媒体不发达,诗歌作品的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用于发表的,而是个人私下的抒怀,以自己看懂为标准;另有一些是朋友之间的互赠与唱和,只要互相能了解就可以了;还有些诗出于特殊的原因有意地隐晦,本来就不想让人看懂。所有不应以有的古诗难懂为借口,罪及所有的旧体诗,并怪罪到旧体诗形式的本身。 现在的情况不同,作品大部分创作的目的就是用于发表,至少我们所见到的诗是作者想发表的,所以应该考虑读者能否理解。当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些人专门喜欢把诗写得艰涩难懂,以显示自己学问的高深,这是诗风问题与诗体无关。 综上所述,旧体诗难懂罪不在诗体本身,我们完全可以用旧体诗的形式写出明白易懂的诗歌来。 |
于进水 管理员 ![]() ![]() ![]() ![]() ![]() | 沙发![]()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松风野鹤 韵律贡士 ![]() ![]() | 3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晚春轩主 荣誉站长 ![]() ![]() ![]() ![]() ![]() ![]() ![]() ![]() ![]() ![]() | 4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鹁窠酋长 韵律举人 ![]() ![]() ![]() | 5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闲人 荣誉站长 ![]() ![]() ![]() ![]() ![]() ![]() ![]() ![]() ![]() ![]() | 6楼![]()
| |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 ||
三月雪 超级版主 ![]() ![]() ![]() ![]() ![]() ![]() ![]() ![]() ![]() | 7楼![]()
|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