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标题:
读冯骥才《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有感【林岳芳 作】(代发)
[打印本页]
作者:
野神
时间:
2013-8-10 11:25
标题:
读冯骥才《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有感【林岳芳 作】(代发)
读冯骥才《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有感
随笔
那一天,或许是实在无聊透顶,便随手抓起一张《文汇报》,瞟了几眼,感觉没啥好感,本想随手弃之,一个关于文化的标题跃入我的眼帘。如今,是高唱颂歌的年代,有些文字已经很少可以走进我们的视线了,看在这个标题的份上,也得读读这篇文章。
这是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杂文,名字叫《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一口气读完,胸中顿然淋漓酣畅!如今,文化一词给人们的感觉,除了扭捏作态的莺歌燕舞,就是各地五花八门的“名人故居”了!正如冯先生文章里所说“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君不见神州大地处处“挖掘”文化遗产,拿一些与那位故人浑身不搭界的家具、桌椅和三流字画硬生生装出些个“名人故居”来。比如曹操的墓被多少人质疑,但当地依然我行我素搞得风虎云龙,一副“只要财源滚滚,管他是假是真”。
最好笑的,莫过于那些想钱想疯了的地区,把古代知名的著作里那些虚构的人物,也纷纷扭曲了、歪解了抬出来准备卖个好价钱。原本子虚乌有的书中人,竟然也找到了“故居”和落脚地,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更有不要脸的,为了赚钱连香臭好坏也不分啦,拉住西门庆的衣角就往自家门里拽,活脱脱一个人间闹剧,笑掉正人君子的大牙,笑歪色狼淫棍的嘴巴。不是吗,一个臭名昭著的虚构人物,在中华大地被大家唾弃了几千年,如今却成了香饽饽,色鬼淫棍们还不高兴得群魔乱舞啊?明着就是给那些人一个暗示“现在是淫乱为时尚的年代嘛”。
文化不是虚浮的东西,如果为了赚钱把好端端的历史“戏说”了,我真担心今后的孩子们该怎么来认识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看看我们的荧屏,三皇五帝们个个身怀绝技,飞檐走壁;皇后妃子个个阴险毒辣,妖媚如烟花女子;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留下空空的躯壳被伪造、涂改、篡编得面目全非!
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髓,不是任人涂抹的妓女!当今这种充满谬误和散了架一般的文化,能承载中国未来的青少年对历史的需求吗?能经得起百年、千年后的后人们对文化的寻根问宗吗?不能!今天,我们对文化的肆意践踏,是对后人最大的误导和犯罪!
别说百年、千年那么遥远,就是现如今,当我们的孩子见了人就单膝跪地,口呼“皇阿玛”的时候,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宣传部门,是否为这样的场景感觉悲哀?当网络上充斥着“凤姐”“兽兽”“犀利哥”“脱衣门”的时候,我们的文化管理部门是否隐约感觉到了不安?当我们的读者直呼现在的小说“看不懂”,当我们的耳边塞满娱乐八卦,眼里只见光怪陆离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静下心来,读一读我们的史书,欣赏一下唐诗宋词和老庄文化?当今我们的文化,究竟给予了大众什么?
好端端一部《红楼梦》,曹雪芹老先生用他毕生的经历奉献给了中华子孙,我似乎能想象到飞舞的雪花里,一个孤独的老者手持笔墨,艰难成书时的阵痛,却被李少红轻飘飘地导演成了一部搞笑的鬼怪片。曹老泉下有知,会否涕泪横流?悠久的东西,因为今天我们的肤浅,或许将变成昙花。今后,看过这部《红楼梦》的人们,还会把曹雪芹的《红楼梦》当作中国的四大名著么?
看各地把林林总总或真实或虚幻的古代人物,搬凑到一起弄出个“名人故居”,然后,收取价格不菲的门票,安然地赚着“历史文化”给地方带来的利润。当游人奔着诱人的广告去了一趟,回家来收获的却大多是“我们上当了”的郁闷感觉!文化带给人们的,抑或只有屁一般空灵的烟雾了。这烟雾或多或少带着一些臭气,所以称为屁,大概也是名至实归的,因为博大精深的文化,早已被包装得肤浅而世俗,全然没有一点文化的涵义了!当施耐庵、曹雪芹、李白、杜甫等等的历史名人知道文化在今天被糟蹋成这个样子,他们是否会在另一个世界嚎啕大哭?
文化是严肃的,也是端正的!容不得肆意的破坏和恶搞。为了赚钱,为了CDP等而让文化走向鄙俗,这只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我欣赏冯骥才先生的那句话“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更无知、更野蛮的吗”?
当文化的土壤正在渐渐堙没成荒原的时候,我们该反思了!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