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标题: 痛生(文化产业催化纪实)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兴    时间: 2017-5-11 15:45
标题: 痛生(文化产业催化纪实)
本帖最后由 文兴 于 2017-5-15 20:03 编辑

                                                    痛生
                                        作者:文兴
      美丽的江城刮起创业之风,这是文革阵痛之后国家启动的新一轮
改革浪潮。作为领袖的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他深知不搞活经济就没
有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邓小平同志的深谋远虑值得我认真思索。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经过了三起三落打击考验的邓小平同志仍
然英姿勃发、深情凝重,他有些言语哽塞地说着:我是人民的儿子,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满带深情的话语打动了全场的干部、
群众。回忆起这一段经历,有说不完的苦涩、忧伤,也有一股政策的
欣喜,更感觉前行的道路并不容易,不知还有多少风雨的考验、磨练。
   记得那时候,我还在读书的路上,有的是书生的意气,人生对我来说
还是一个未知的谜。家里穷,沉重的父母苦心支撑着我的学业,心里说
不出是怎么样的滋味。只听说文革好可怕,不知耽搁了多少人,高层的
动乱、矛盾斗争让人忧心忡忡。读书的我年龄还小,抹不去的是天真、
稚气。没有工作,都是靠家里的父母承担开销,缺少成熟的人生经历,
创业是一团迷雾,只记得家里父母语重心长的话语:要好好读书,长大
有出息。
    有谁能理解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他深感一个民族的痛苦,他的思想
有过人之处,他的过错也自有后人评说。他的真实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
理解人间要搞经济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靠人搞活,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让干部的事业也有发达的机会。他明确指出:
要突出一部分人的事业,也就是要更好地发挥人才的积极性,让他们在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勇敢地担负起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责任。为
此,我一直在思考,思考一生的乾坤大计。我深深地感受到,要准确理
解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思想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发扬
学习的精神,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我经过仔细地研究,我感觉邓小平
理论的超人之处就在于他能着眼中国的具体国情,着眼具体的实践,把
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原则、灵活地摆在世界的面前,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支撑起一个发展、文明进步的中国。
    我是从文革阴影走出来的6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群体,父母亲都是农民
家庭出生的穷干部,没有现成的基业可以继承,我痛苦地在这人世间徘
徊、挣扎。不甘屈服的我,一直保持着学习向上的劲头,尽管有不顺,
但我不改气节,不改做人的信仰。我知道,世间没有等来的福报,一切
贪婪都会在风雨之中没落。从中学时代开始,我就喜欢上文学,我把好
的文学当做自己指路的明灯,激励人生奋斗的武器。一次,我走近书店,
发现当代学雷锋标兵张海迪姐姐的名人事迹录,我按捺不住激动,从心
里暗暗为自己鼓劲,一定要向张海迪姐姐学习,学习她的精神,学习她
与人生命运作坚决斗争的无畏勇气。记得我回到学校时的情景,在课堂
上,我的班主任老师满眼泪花,讲述着张海迪姐姐的事迹,一边讲着,
一边对学生提要求,要求针对张海迪姐姐的事迹写一篇精美的作文,并
作了一些详细的交待,希望学生在课后好好思考,努力交上一份满意的
答卷。此刻,美丽的校园天空上环绕着一轮昭红的太阳,太阳下,有一
群可爱的学生浮动着求学的素影。我的班主任是一名学校的先进工作者,
她的教学精神赢得了学生的厚爱。她一向教学热情、细腻,她擅于打动
学生,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那时候,我还有些调皮,放不下家
里贫穷的包袱,可在班主任老师的影响下,我禁不住忍下心来,超脱自
己,经过仔细琢磨,我按时完成了作文任务,赢得了班主任老师的交口
称赞。在回家的路上,伴随着校园的歌声,我一边迈着矫捷的步伐,一
边背诵着张海迪姐姐的人生格言,是何等的荣幸,是何等的骄傲,我寄
托着一个学子的深深之情。此时,海迪姐姐的风姿回荡在我充满希望梦
想的脑海里。
     步入大学,我继续着自己的人生步履。我想起家里的父亲为我读大学
费尽了不少心,到处求人,可想一般。这只怪我读书不硬气,生活的苦
难是说不完的沉重,我隐藏着悲痛,我隔离着忧伤。说我不懂事吗?我
心里不是滋味,我与我新生的共和国一起扬鞭、呐喊。穷不是人心所愿,
唯有刻苦读书,丢掉穷困的帽子。我感激父亲为我搭好了桥,铺好了路。
进入大学,一切不是那么随心所愿,求学之路充满风雨,充满冷漠的焦
躁。大学的生活有浪漫,有艰辛,更有一串梦里的心声。走在校园的路
上,人生是一道亮丽的缩影,人生更是一步奋斗的史诗。平常读书是很
枯燥的,难得的是一份闲心,难得的是一段静谧的回忆。我一次次流动
在校园的夜色里,看见的是月光的妩媚,憧憬的是城市的俊秀。这角落
里,有我生动的演绎,有我读书的记录,有我留下的匆匆足迹。
    人在读书的深山里奔忙,人在世道的琐碎中成长。走出大学,我向往
着一份美好的工作。那时的我,还未经历过工作的辛苦、环境的恶劣、人
员的复杂。父母亲一再告诫我:要小心啊,要学会处理、要学会自我宽心。
我记住父母的叮嘱,走上了布满荆棘、满带诱惑的工作岗位。我激励着自
己:穷时无末路,还待春来饱。记得父亲为我找工作时有些忧虑,忧虑的
是我有些不成熟。如今,我回想起来,这都不是工作的妨碍,一切验证着
马克思主义一条普遍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深深地感触
到:穷国不失志,奋起直追,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民族的希望。一切不是随
意来风,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精神。开始工作后,没有多少
细腻的指点,有的是靠我个人的钻研、个人的思考。不知经历了楼里多少
的日日夜夜,人海茫茫的城市印衬着我忙碌的身影。最初,我是在陌生的
环境中度过的,我结识着人员、我不断学习、探索着,跟着白天一起耕作,
跟着夜色一起消失。闪现、消失,消失、闪现,年年月月,月月年年。单
位里的工作一年大多时间都是单调的,按部就班也就习惯了,只有人自己
心灵的丰富才能弥补工作的匮乏。和领导、员工一起谈心,有时能活跃一
下紧张的气氛,这是一种工作的调节。在一个单位工作,培养集体意识,
有集团目标,方显工作之胜,工作之责。有家的感觉,这是幸福之源,工
作之美。一次,我在单位食堂里吃饭,一边吃饭,一边想问题。我想得很
远,食堂现象究竟透视着什么?我有自己的思虑,我认识到单位不强,吃
大锅饭终会带来不利的后果,果然,不出乎我的意料。再说,食堂管理不
善也是祸起的根源。单位食堂搞得好当然能增添员工的幸福感,但经营不
擅,散伙是迟早的事情。这只能说是我工作经历的一部分,人生还有很多
的事情需要我一一清理。经历了食堂事件的阵痛之后,我感觉工作、为人
的不易,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还会有东山再起的
机会。不是食堂不好,一切崛起在人,成功决定在人。从食堂事件之中我
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增长了经营的见识。在企业工作,不同于公务员,
须有理财的眼光,须有服务的针对性措施。工作看起来是没有什么人性的,
只有人的心灵、文字才会丰富工作的内容。每次,我对照工作计划,学会
写总结,反映思想、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还有工作笔记的记录,力
求赢得领导、同事的青睐,取得工作的好感。这是大家都知晓的一条共同
的人生之理:工作之幸,人生之福。在江城工作,我感到还是很幸运的,
这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一般的小城市无法与之相比。在这里,有生活的
资历,有工作的情缘,有事业的追求。没有无穴来风,只有沧海一粟的孜
孜以求。走进江城的月色里,有许多人情的色彩、美丽的秋思。接近路边
的一角,我摘起一朵美丽的鲜花,跃起身来,仰望浩瀚的天空,唤起对生
活的无限春景。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