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标题: 清明时节没有雨纷纷 [打印本页]

作者: 笑说人生    时间: 2013-11-18 20:20
标题: 清明时节没有雨纷纷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9 11:07 编辑

清明时节没有雨纷纷

今年清明前后的天气很好,没有出现雨纷纷的景象,所以也没有瞅见路上行人欲断魂,以前是不是欲断魂,我没有留意。

在去红安老家的路上,无论是在汽车上还是在步行中,虽然到处都是到公墓亦或回乡下扫墓祭祖的人,据我观察,没有谁“欲断魂”,当然,我也一样。

我没有杜牧的情怀,也没有杜牧的文思,更没有遇上阴风凄雨的天气和欲断魂的行人,所以,即便清明时节雨纷纷,也吟不出那样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而且含义深刻的诗句。

古人的气度就是不一样啊!

我的老家是红安,虽然路途中还要经过“黄麻起义纪念馆”,也只是在车上瞥了它一眼,心里丝毫没有泛起下去瞻仰祭奠的漪澜。那个震动中国血染红旗的事件离我们太远了,现在的人即便想起这个事件,也体会不出来什么意味,因为社会发展了,生活过得下去了,只要能活下去,哪怕差距再大,好歹过吧!

何况,日子还真的一天比一天红火,至于以后怎么样?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

在老家待了两天,到祖坟上去烧了纸钱香烛放了鞭炮,清除了坟墓前的杂草,铲了一些土培了培坟堆。其实,这些事,我的族兄都做过了,我们做做,只是表明我们的诚意罢了。

我们真的是虔诚的,尤其是我老婆,她嫁给我,我父亲已经入土为安了,根本没有见过公公。可是,只要来到这里,非要跪下去,口里诉说她的心愿,中规中矩地三磕头,还逼着我照此办理。

呵呵,媳妇如此,我这个儿子岂敢不遵。

每年清明,都是我的这个族兄带我们去祖坟祭扫的,他比我大两岁,人称“老转”。当了七、八年兵,自卫反击战时,脑袋被炮弹震坏了,虽然有文化也只能转业,失去了在军队发展的大好前程。可能是脑袋真的震坏了,他竟然拒绝了安排到县工业局工作的机会,回到湾里当农民,而且从来不去闹什么待遇。现在,他一个月有一千多块钱的退休费,心里熨贴得很,不像我们这样的城里人一天到晚叽里呱啦发着牢骚。

他家的房子就是那种明三暗五的老式平房,堂屋的正面牆上跟所有这个地方的农家一样挂着毛主席的像。不同的是,这是一幅毛主席和周总理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交谈的宣传画轴。

他们在谈什么?毛主席赋词给周总理,其中有“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东流”,这“愿”是什么?我想,这“愿”肯定涵盖了他们追求的所有理想,最主要的恐怕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吧!

画轴两侧有赞颂毛主席的对联,下沿是一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图案;再下来就是一个香案了,上面摆放着香炉,烛台,里面插满了燃尽香烛的木签。香案上还摆放着“佛界三圣”的小相框,是在拱卫真实的毛泽东、周恩来两位圣人吗?。这不是庙堂,是家里。我来到这氛围中,简直有一种朝圣的冲动,不由自主地点燃三炷香给这两位开天辟地的圣人作起揖来。

唉,公道自在人心,人民分辨得出好坏,“公者千古,私者一时”,雷洁琼的评语真是恰与其份啊!我曾经发过帖子【毛主席在人民大众的心中是“神”】,几年过去了,朴实憨厚的农民不光把毛主席供奉着,还把周总理也请上去了。

“神啊!救救我吧!”,我突然想起香港艺人杨小春唱的歌里的一句歌词。这家伙演过很多“古惑仔”,尤其把个“韦小宝”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去年正月初一他和应采儿结婚,竟然拍摄了一组特别的结婚照。在照片中,两人摒弃了平时的华装异服,身穿朴素的绿军装出境,颇有60年代的范儿。两人还有模有样地站起了军姿,落座时也打直腰杆,像极了两个听话的小士兵,十分有趣。

这两位红极一时的娱乐明星的心里只怕也装着“神”吧!

今年的清明节恰巧是三月三鬼节,乡下人很忌讳在这天祭祖,黄历上也记载“不宜祭祀”。所以,堂嫂几次打电话催我们提前回去。她是个快言快语,爽朗泼辣的人,快60岁了,身板硬朗得很,“炮把斗”田(方言:十几斗的意思,音译。),全靠她操劳耕种。

儿子在县城安家乐业了,女儿在武汉一家私企服装厂打工,也准备嫁在外面。

在与她的谈家常中,觉得她没有老来无靠的失落,也感受不到她至今还要勤扒苦做的愤慨,反而,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夸耀着她的成就。

是啊!她确实值得夸耀,在那“炮把斗”田里,她老两口按照时令、根据田地条件,种植的“花色品种”多了去,水稻、小麦、棉花、花生、芝麻、高粱.....连百合也种了一点,只要政府继续执行现在的“三农政策”,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还可以卖出一点农产品贴补家用,其实,除了日用品,还有人情打法,这两老花钱吗?当然,他们有担忧,年轻人都出去了,田地没有人种了。这种担忧很有点杞人忧天的意味,可是发生在他们眼皮子低下的事,他们能不担忧吗?

我在老家已经没有直系亲属,这位堂兄跟我共爷爷,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位尚在五服内的亲人,我们回老家就住在他家里,要不,就去嫁出去的堂妹家,不过,我还是乐意住在这位疏一点的堂兄家,因为那是我父亲的出生地。我家的祖屋地基就转让给了这位堂兄。

住了两天,享受了两天真正的绿色食品,还吃了据说有驱邪功能的软萩粑,能抑制头晕的地菜煮鸡蛋,都是地地道道的野生菜,是他们沾着露水去田畈扯的。堂嫂说,现在这些野菜多了去,因为,过去的田岸都铲的干干净净去沤绿肥,现在各干各的,又都是老人,顾不了那些,好多田地都荒芜了,野菜长得欢哩!末了,她还补充一句:只要种了庄稼的还长不出来,洒了除草剂的,嘿嘿,你们放心,我们自家吃的,都是没有施化肥除草剂的。

其实,这一点,我早知道,可是,我们住在城里,有选择吗?据说,以后还可能吃抗旱抗虫的转基因农作物,这玩意是变异来的,进入人体究竟是祸是福只有天知道。科学造福人类,只怕也会毁灭人类。

瞧瞧小日本的核泄漏,让日本人遭罪了吧!还不知道要遗害多久哩!

有专家说,中国已经不是农耕社会,清明节没有意义了。呜呼哀哉,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精英”。

清明没有下雨,没有雨纷纷,我徜徉在小山坡上,向田畈里移动着我的目光,油菜花黄灿灿的,象金子一样闪烁,可惜的是没有连成片,与我记忆中插队时那满田满贩油菜花飘香的情景大相径庭啊!

田畈里也没有人劳作,是没有到备耕的季节吗?不是,我清晰的记得,当初插队时的宣传鼓动标语是早稻不插五一秧,晚稻不插八一秧。时过境迁,分田到户的农民已经没有能力让大地母亲青春焕发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农家已弃两季稻。天时地利尚依旧,人和未必在正道。

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我身上,清明时节雨没有纷纷,我在踏青,可是我的心里雨纷纷。


[attach]2751[/attach]
陈小春和应采儿的结婚照
(此文敲于2011年清明节,移栽到此。)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ㄡ彩| 六合投ㄡ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ㄡ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