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标题: 第七回 "杨元帅"安营下寨 穷烂杆当了庄客 [打印本页]

作者: 郭太白    时间: 2013-12-4 16:41
标题: 第七回 "杨元帅"安营下寨 穷烂杆当了庄客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9 08:36 编辑

第七回   "杨元帅"安营下寨         穷烂杆当了庄客
改革弊政,人民欢庆;调查研究,深入群众。
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硕果累累,千秋伟功!
锣车又将车头扭转过来,老姚问:"李书记,若还哩,报喜还捎喜,捎个啥喜么?"李书记说:"荣誉证书。是市委、市政府给咱踏泥庄的喜报。敲锣打鼓,喜来喜去,等于你们是市委委托的特派队哩。过去,踏泥庄是全市的尖子队,今天,踏泥庄又是全市农村体制改革示范村。什么农业优惠组啦,农机管理办法啦,确实好。咱踏泥庄就是全市责任制的榜样哩,有件东西捎回去送给踏泥庄党支部。"
听到这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老姚从车上跳下来,李书记传人取来大红色印制着金字的《荣誉证书》亲手递给老姚。老姚鞠个躬双手接住,还说:"李书记,保证完成任务。"
提起"杨元帅",都说算人才;种田新套套,务菜务药材。这回咱就摆他的事。
"柳风,你瞧,这片地离井近,土质好,是咱逞本事再好不过的宝地呀。大[大]:过去陕西人称父亲叫""现在称""给咱干老本行,开菜园子……"杨科勤领着独生女儿转南转北,在责任田里指划着。
柳风摆摆手说:"大,你咋那么糊涂,你这性子太焦火咧。今天分田到户,谁能知道往后啥政策,小心挨整!……"她大摇摇头笑了,"我看不会吧,地分给咱搞责任承包,由农民自由种植,家家有地种,人人有饭吃,户户都过好日子,挨啥整?"
"嘿,小心人家割资本主义尾巴哩!"柳风逗趣地说。
她大不由一愣,收敛了笑容"巴嗒巴嗒" 蹲在田头抽起闷烟。
在踏泥庄分田到户的日子里,掀起了阵阵风波。分田到户,是前进还是倒退?群众都知道吃大锅饭是混社会主义,不是长久之计,要走富强之路,体制必须改革。但是,咋样改革?这改革的路子该咋走,谁也心中没底。
地,终于按户、按人分了下来。踏泥庄村民杨科勤叼着旱烟袋和女儿柳风站在田头张望着、酬思着、计划着、他咧着嘴暗里高兴,喜形于色。这人五十出头,膀宽腰粗,干活能赛老愚公;阔脸大眼,开言如同喇叭鸣;走路好像一溜风,钻难探险有名声,人称他是踏泥庄的"杨元帅"。多年给生产队务蔬菜、西瓜、梨瓜,今天准备自己上马了。
他沉思着:当年反了"中庸",难怪爱走极端!……这个政策能长久吗?会不会真有人剁尾巴!踏泥庄户户都订《陕西农民报》,有一期报纸上说分田到户这政策至少十五年不变,并提倡农民搞多种经营,尽快富裕起来,他心里才踏实了,于是酬谋划策,调兵遣将,准备弄出个样样行行来。
科勤相信党,相信政府,也更相信自己。他想凭勤劳双手,在蔬菜种植上搞一番名堂。要搞一番名堂,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要凭实干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他全家人忙碌了几天,在分得的三亩二类田块上打了两堵墙,盖一大间房子。房子有门有窗,装有电灯,里面还有炕哩。
承般起后,科勤就正式在责任田安营下寨了。科勤这么一弄,做出了样板。不长时间,庄南那二类田庵舍如林,棚栅相接。种菜的、务瓜的、花椒林、枣儿园、葡萄架、柿子园……园菜兼套、瓜棉兼作、粮菜兼作,出现了很多兼作套种的新花样,确真成了百花争艳的聚宝盆了。社员们以地为家,以园为家,红红火火干了起来。
金色的秋天,果实累累,玉米娘娘双抱娃,娃娃个个胖又大。瓜田摆满绿皮球,片片棉田绽银花……真也是:
中秋原野景色新,光彩可鉴永照人;
勤劳收得丰硕果;十月枝头尽挂金。
正在这时,忽听一阵车铃"叮呤,叮呤"响过,一个约二十岁的姑娘骑着起明放光的自行车来到庵前,车后挎两个老笼,她曲腿下来撑住车子喊了声""。只见她圆脸白胖刘海淡,细眉弯弯大大的眼,身穿涤良碎花衫,一把散发脑后联,利利索索小女将,张着红唇绽笑颜。
"柳风,今天出手咋样?"科勤见女儿卖菜回来就问。
"没到渭城就发出去啦,每斤四角。"
科勤说:"美!绿鲜辣子每斤发肆角,见个日头两趟二百斤,这可真是拾钱哩。我看你道中叔家里老是经济不宽,买不起化肥,庄稼做不到人前头。这回给他也找个生意,
发给他,叫他转乡零卖。"
"好,发给我道中叔,省得咱多跑一趟。可要算便宜点,叫他多赚些。"柳风说。
道中是个半残废,责任田分到户总是做不好,没钱给地投资,一年打的粮食半年就吃光了。一步闪跌步步跟不上,日子过得不如人。但是,辣子发给他转乡零卖,肯定是可以的。科勤 借吃饭机会去找道中,给他介绍这门生意。
"兄弟,老哥给你瞅桩生意,不知你干么?"
"科勤哥,唉!做生意外事,要摊本,你看咱家经常缺盐少醋,咋能做成生意!贷款弄,生意买卖水上漂,黑红两抢。兄弟这嘴码子笨,不是那料,赚起,烂不起么……"
"好兄弟,听哥说。哥教你抱不哭的娃,做只赚不烂又不摊本的生意,你想想,再商量,考虑能成,哥再给你详细说。"
"开玩笑吧?不信不信,能有这稳当当的事么?"
科勤哈哈一笑:"有,好兄弟,哥能哄你!明天你到咱菜园来,一对老笼挎在自行车后边就行咧。"
"你是说卖菜?"
"!从咱园批发,卖了交款,交了又带,有啥难处尽管说。看谁和谁么,哥咋能让你亏本。试试看,管教你一炮放响,第二回不来还想。……"
道中听说,非常高兴。"哎呀,有老哥给兄弟帮这忙,还有啥说的。一言为定,兄弟愿意干!弄成了不忘你老哥。"
道中第二天就起个大早,骑着自行车来到杨科勤的菜园,科勤还没起床哩。他拍打着门闩轻轻叫着:"科勤哥,科勤哥……"科勤已经醒来听见叩门声问:"是道中?"
"科勤哥,来带菜么。"
科勤翻身起来穿上衫子,拉起裤腰一蹬就下了炕。他打开门,高兴地拍拍道中肩膀说:"兄弟,起得早。只要勤快才能发财。哥帮你,就腰杆挺硬,没麻答。来,早准备好啰,咱面对面拿秤再试一下,弄个你清楚,哥明白。瞅!这是一百零二斤,算整数。发给你每斤叁角伍,零卖肆角伍。伍毛是行情,每斤赚壹毛,这一百斤就是拾块。"
科勤顺手摸个短棒,二人当面抬起秤,只见除过笼的分量一百零二斤秤杆还翘得扳不住。科勤说:"看,咋向?"
道中满意地笑笑,只点头又不作声。科勤帮他绑好架在自行车后边。他边走还边回过头来,好象要说啥话。他歪着脖子点点头"科勤哥",科勤笑着举起一只手,他终于出发了。
刚到午饭时,道中他轻枪快马凯旋而归了。还离老远就把车铃"叮呤,叮呤"捏得蛮响在答声,望见科勤就喊:"科勤哥--"他还向前张手伸臂,表示旗开得胜。科勤站在田头乐滋滋地看着道中回来,道中转眼就到面前,撑住车子"哼哼哼"只是笑,只见他精神焕发,不象平日蔫蔫气;眉飞色舞,好象逢着喜事来。
"兄弟,行么?"
道中只点头,握住科勤的双手连连说:"行得行得,还刹货得太哩。多谢老哥有心,帮兄弟瞅这门。"说着又从自行车头上挂着的皮兜里,取出一包裹得四楞见线的纸包包,捧着要进庵去。
"兄弟,那啥么?"
"嘿嘿,这叫'等会瞧',等会才能看,再啥都没有。科勤哥,别管……"
“嗨,啥叫‘等会瞧’?我说兄弟,你老哥又不是外人,何必多心,今后别耍花子,给哥来这一套!”
道中唯唯诺诺,科勤给他倒杯茶水喝了,他又从衣兜掏出一沓现金来。给科勤交过本钱叁拾伍元,下余捌元肆角。他说壹块壹称一斤点心,捌毛钱还吃了碗羊肉泡哩,算起来共赚拾元叁角。
道中高兴地说:"半天净挣成拾块,比当科长还美哩。蹲在家里坐吃山空,一潭死水怕勺舀。坐懒咧,吃馋咧,要买化肥没钱咧,心里好像猫搔咧。只有你老哥,谁还知道兄弟的难处……"
科勤说:"那当然啦,有了钱,当下办;没有钱,干潦乱。有钱能及早准备化肥,还能整修房子,改善生活。要自己种菜嘛,我给你指导。借党这好政策,咱就撑起致富船,高挂顺风帆,朝着阳关路一日千里地跑呀!"
道中问:"科勤哥,你这一亩辣子,卖多少钱啦?"
"足有伍佰元咧。还有几个月的卖头哩。往后不过便宜点,卖到底一亩至少弄一仟块……"道中放下茶杯蛮有信心地说:"科勤哥,有你帮兄弟料理,瓜娃子胆也大咧。弄一亩。"
科勤搕搕烟灰说:"弄,兄弟!辣子苗圃年年咱家育,得多少栽多少。扶贫么,何况咱兄弟俩,谁希图你一文半片哩。"
"那就有劳老哥日后照应咧!"
"人常说'师傅引进门,学艺在自身',七十二行,一模一样,全凭自己生心眼。访经验,多留心,勤积累,下苦干……"
道中中午回来得老早,在科勤菜园子整整转了一匝。柳风把饭送来了,科勤父女硬留他在园子吃个饱。下午,听这老行家传经授艺,不觉夜幕已降临了。
伏里天的夜晚,蟋蟀钻在禾田草丛,好像在摇响把棰;田里灯光点点,如同星星落地;井边喷水"呼呼"声,好似列车在飞奔。抗旱社员们的歌声此起彼伏,震荡四野,响彻云霄。伴着这不平静的夜,真要和录音机争个俏哩,随处可见手电筒儿穿梭般忽来忽往,又可听见瓜棚老汉"呼噜""呼噜"的打鼾声。
东方发白了,灰色的天幕不知是谁卷个彻底。小伙子迎着曙光结队而出,或三或两,四、五个不等。自行车驮着老笼,满载西瓜、辣子、茄子、西红柿……如大雁展翅,一队一队出了庄,奔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
太阳升起来了,像一个大铜锣挂在遥远的东方,没半点声响却号召起千千万万忙碌的人群,拿起工具,走向田间。老姚和刘跛子老会计踏着晨曦登上渭河大坝。只见刘老会计背着手,仰着头,猫着腰,拐着腿,屁股拧得怪欢。
这茫茫渭河嫩滩过去曾是放牛娃割草放牧的地方,今天沿河两岸,大坝堤坡那绿色林带如崇山峻岭,逶迤相接;似巨龙腾空,气势非凡。登上高楼,俯视河滩,渭河如一条又宽又长的巨幅白缎穿林而过,真好比银河落地,绿海泛波。这里有从秦岭山冲下来的奇花异草,在丛林落户、盛开、怒放、争奇斗艳;这里还寄宿着飞禽、走兽、蝴蝶、彩莺、百鸟啾啁,燕舞莺歌。走出林带便是千顷良田,种着玉米、棉花、黄豆、花生……机井喷着清泉,灌溉着这一望无垠的肥田沃土。
老姚和刘老会计一个点着头,一个笑哈哈地边走边谈论着。他俩兴致勃勃地登上渭河大坝极目远眺。老姚说:"若还哩,嘿嘿,农村实行责任制,开始有人眼光浅,就连些老干部也都犯疑哩!的确,实践能检验真理,现在证实了吧,责任田下户,庄稼做得又细、又快、又好,农民收入真像竹笋逢春节节高。刘会计,也是政通、人和、天地变,你看,啥时见过今年这庄稼长得这么出奇,从没见过咱渭河滩这景色,这么迷人,这么美!……"
刘会计能写会算,又善于筹谋策划,外号是踏泥庄大名鼎鼎的"铁算盘"。他睡觉时也运筹帷幄,想着队里的事,是个很精明能干的人。只见他向前瞅,笑开口,满怀希望在心头;个人利益全不顾,专谋"四化"路咋走!他向前一指说:"老姚,看看我那'金盆盆'么,去年一亩山药卖了两仟多块,今年哩,我想专扶持一些贫困户,帮他们搞点经济作物。""刘会计,我可不懂药材。若还哩,你看我那三亩棉花,是葱秧地套的地膜棉。卖了葱秧长了棉,互不影响,通风透光,担担长,尽是疙瘩。现在每亩能拾百二皮棉啦,鸡蛋大的桃子还繁着哩。"
"嗯,希罕,希罕。弄到底,若能亩产二百皮棉,那你真给咱社创下奇迹了。"刘老会计啧啧叹奇。
老姚接着又说:"若还哩,去年三亩地弄了两仟多块,榨的油拿瓮装。油渣上了地,棉杆烧锅还是硬梆柴禾哩。人说棉花一身都是宝,没错。若还哩,你看咱这可算银盆盆吧?哈哈……"
"算,算,老姚。金盆盆,银盆盆,优惠组是咱的聚宝盆。咱干部要把各种典型经验传给大伙们,尤其是困难户的脱贫致富。因户因人制宜,广开门路,财路就宽得太咧。工作嘛,定能'呼呼呼'大上哩!"
"嘿,说得对,刘会计说得有道理。"
刘老会计"哼哼"一笑:"你才知道有道理,党中央是条金银河,不勤不苦,不开不引,那金水银水咋能流到咱这穷旮旯子野洼洼哩。你看咱社过去最可怜的郭道中,木头刻的人也跑活啦。贩了两、三个月菜赚成千块,旧车子都换成新崭崭的飞鸽加重'六二型'咧。"
提起郭道中老姚不由惊叹:"穷娃发家令人敬佩!谁能料口外家伙还当庄客咧。"
原来是一天清早,道中带着两大老笼青辣椒刚出村,正巧遇到运输专业户郭育兴的加长卡车从后边追上来。只听气笛"哔哔"直响。
育兴老远就瞧见道中骑车带菜晃晃荡荡的身影,瞬息间便停在道中身旁,又鸣着喇叭,大声喊:"道中,快搭车。"
"噢,是育兴,你到那达去?我转村卖辣子么,咋能搭你这车……"
"走,去西安。可靠消息,西安青辣椒每斤发一块钱,伙计又不问你要车费,顺路嘛,多方便。"
育兴说着便下了司机庐,帮道中将两个老笼抬上车,用绳子捆绑拴牢,又把自行车寄放在路旁熟人开的修理铺,便说:"这下万无一失了,咱伙计俩坐进司机庐不舒服么。"
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不知不觉就到了西安城区。育兴开车绕道从蔬菜批发市场经过,那里批发商听说拉来了青辣椒,这可是市场抢手货,几个人争着问价,结果壹元贰一斤一秤过,处理个干炸利索。育兴随即去古城机瓦厂装了车机瓦,中午饭时就同道中返回踏泥庄。道中高兴地说:"哎哟,想不到今天能吃这干面红苕……你说发壹块,还发了壹元贰。只要上块块,伙计就赚得多了,咋能不给你撇几个油钱。再去西安嘛,再捎兄弟,哈哈哈……""没麻答,伙计,顺路顺脚么,还要啥油钱。咱这车还肯去澄合矿拉煤,煤矿那地方青菜也是紧俏货,价也硬,不论去西安,澄合矿,只要价格可以都把你捎上,没麻答!"
"嗯,那么说,伙计就准备扎庄收购,雇你这顺路脚大整,看咋响?"
"嫽么,支持伙计做生意还有啥说。"
从那以后,道中胆子也壮了,竟扎庄收购各种鲜菜向大城市或矿区贩运,当起气气派派的庄客来了。
老姚和刘会计继续向前走,边走边看边议论,谈得怪热火。"老会计,若还哩,咱那干部今后确实要做社员致富的参谋长,要为社员脱贫出点子、创尖子、谋窍门、订计划,咱庄才能变个大样子。"
"老姚,嘿嘿,你说该变个啥样子哩?"
"哦,彩墙红瓦一崭新,两层平台晒金银;二里长庄一线起,用科学武装咱新农民!"
刘会计高兴地举起大拇指:"好,真是高山出俊样,乡村出宰相。人杰地灵,才子之村,老秀才出口成章咧。"
老姚狠狠将右脚一跺:"嘿嘿,老土,还是老土……若还哩,那有拳头大的字识不下一背篓的秀才哩!唉,咱这些白头佬好比下午的太阳,只是近黄昏咧。若还哩,有余晖还要照哩!我想……"
"老姚,你想返老还童么?"
"若还哩,谁不想哩。新陈代谢是谁也抗拒不过的规律,秦始皇想都是做梦哩!若还哩,我看今后吃不了这碗凉粉了,要培养年轻人,让板头!"
"那我这'路不平'会计也多半入土了,新陈代谢也交班啦,要有自知之明么!"
二人正向前视察,东边传来阵阵歌声:
农村改革就是好;就是好。
自从实行责任制,社员干劲比天高;比天高。
农村改革就是好;就是好。
宏伟理想是目标,"四化"大业记得牢,记得牢。……
"老姚,你听听那边,多来劲,人不去都想哩。走,咱俩到前边看看去。"真也是:
新,新风新人;新时代,四季新春,
歌,歌党歌民;歌祖国,歌撼乾坤。
"学文哥-"
老姚和刘老会计正行走间,听见喊声回过头,只见小华佗郭旭骑自行车追上来。老姚问:"佗子,出啥事了,失火的要咋?"
"听说学文哥下田去了。来个宁夏军区的大首长要找他,门锁着,这当官的还带着几个卫兵在门前溜达。"小华佗急呼呼地说。
二位老干部向东一指:"佗子,在那边胜利圃,你听,那欢声笑语都能听见吴大夫说话哩。"
小华佗停住车子侧耳细听:"嗨,大伯、大叔,就是他!我到胜
利圃找他去。"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ッ彩| 六合投ッ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ッ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欢迎光临 中华大文学网 (http://zhdw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