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春幸福园诗会有歌谣道: 人为财死不罕奇, 忠贤廉洁世间稀。 误国由来在纳赂, 包拯拒礼铡皇婿! 第三十九回 社委会新设拒礼簿 宋支书评贤定村规 请客送礼,封建残余邪径, 投机钻营,资产阶级歪风。 正邪交锋,人民砺枪待命; 整党整风,方显时代英雄! 志远说:"那你说该咋弄哩?" 宋支书坚决地说:"骨灰暂放家中,干部做出名堂,关键树立群众榜样。" 恰好不长时间务梨专业户王丙宏的老母亲病逝了。丙宏的确是孝子,他母亲八十多岁,瘫痪不能下床已四年了,两口求医访药,从不计较药费。每天早上丙宏媳妇煎一碗羊奶,炖一碗鸡糕,及时送到老人面前。母亲最爱看戏,洗泥街大剧场来了渭城的秦腔,母亲由于不便活动,坐不了车,丙宏便背着她到五里路远的洗泥大剧场去看戏。一时被村院人传为佳话,人称他"大孝子"。 他这几年务矮化梨发了家;母亲过世,他不但想破出两仟元花销,电影、木偶、十口乐队带戏一应俱全。老人刚咽气,丙宏把志远叫到房子,摒退左右说:"兄弟,说实在话,哥情愿给村委会、社委会花几个钱,想给你娘留个全尸……?哥宁愿日后火葬自己,但不忍把老人火化… 志远含泪解释着:"丙宏哥,不能啊。人人都花钱买全尸,火葬还实行不?人死如灯灭,留全尸有啥意思哩!宋支书给群众树立了榜样,兄弟劝你也为所有群众树个榜样。今后不论是谁,必须实行火葬。骨灰盒第一个放在咱英模馆,也算荣耀啊……" 志远终于说服了王丙宏。丙宏说"行,兄弟,但我有个要求。不用灵车,我要背你娘去火葬场……" 志远擦着泪面说:"哥,那咋行哩,你劳不下来……" 丙宏说:"一定要背,还能背几回么。舍命也得背!"在火葬那一天,他穿白戴孝,两个亲属扶着,他号啕大哭喊着:"妈呀,妈呀,你养儿成人,成家立业,费尽艰辛……你娃再也见不到你了……"他踉跄着边走边哭,硬是将老母亲的尸体背到二里外的火葬场。全村人无不感动得泪涕交流。 因为丙宏想给社委会花钱,为母亲保全尸被志远拒绝了。竟有人暗地送礼到志远家,求他网开一面,志远不问三七二十一"拿这弄啥?走,你出去?……"把来人推出门外。 却说社长郭志远为了拒绝受礼纳赂的不正之风,先从自己做起,在社委会办公室挂了个"拒礼簿"。这新鲜事传遍整个洗泥乡,从此,附近人又称他"拒礼社长"。原来,洗泥乡兽医站要承包各村社的大家畜保健。每头大家畜一年壹佰元。大病收半费,小病包到底。 站长联系各村支书,各社社长。只要基层干部同意,款子从各村、社提出,且暗中从每头牛的壹佰元款中拿出拾元酬谢干部。 为此兽医站郜若明站长跑遍了全乡十八个村。他和志远是老同学,平常有交往,想来办这点点小事更不用说了。多年来每次志远家的耕牛有病,都是他一手包治的。更何况收费还要截头去尾,舍掉出诊费,诊疗费哩。这天,他终于登上了志远家门。 中午,郜站长没进门那破锣声就进来啦。"老同学,老同学。当了官咧还拿架子哩,装聋卖哑不理朋友咧,……"喊个不停。原来是门口拴着黑背狼狗。它躺在门口抬头望望,一声没吭又卧下来挡住了来路。 郜站长掀着自行车做遮掩走了进去。说也怪,大概是狗通人性,也许见是熟人,还给自己治过病哩,因此,没有理他。 郜站长得意地认为老同学办这点芝麻事手到擒拿。真是熟人无忌,他将自行车撑在院子,进门见无一人,又高声喊着:"老同学,秋霞!演空城计么……"还是无人应声,便揭开房子门帘在床上寻去。 志远和秋霞在午休,被这熟悉的喊声惊醒了。他知道是郜站长来咧,和秋霞一骨碌从床上翻起。"若明,太得失礼,从那来的?老伙计,来了来了。" "从宋支书那边。"郜站长退到堂前桌旁椅子前坐下。见桌上放着烟盒,便拿起来看看,随即抽出一支衔在嘴角点燃。"嘿嘿"得意地笑了两声仰头枕在椅背上,二郎腿一架在等候着。 秋霞放下门帘,赶忙对着穿衣镜整了整衣服。出来打了一盆清水放下个新毛巾,又取香皂,先让郜站长洗过,才去冲茶。 志远更衣出来陪他坐在对侧椅子上,边倒茶边问,"找宋支书有啥事么?" 郜站长呷了口茶,吸一口烟将烟又喷出来说:"还用说,宋支书那边不比咱兄弟,没事谁登三宝殿来。要提这事么,还得麻烦老同学哩。站上决定承包全乡各村、社的耕畜保健,每头一年壹佰元。咱社共有二十头牛,十二头驴,七个骡子一匹马,总共四十头,就是肆仟元吧。每头私下又给你们办事的干部提取拾元。哈哈,肆佰元由你支配。正常事嘛,多少有点表示么……千里国法,人情第一。眼下么,啥都搞承包。改革么,顺风使船,借水推舟。国家也号召各行各业入保险公司,肯定有好处么,性质都一样。" 志远抚额略一思忖,有点纳闷了,收敛了笑容,问:"宋支书他咋说的?" "宋支书说这事牵扯各户社员利益,得直接和户里联系。他说叫找你谈谈。"郜站长大不咧咧地靠在椅背上。 志远沉默半晌,叹了口气,有点为难的样子说:"老同学,家畜已下到户里,属于私有,只要群众没意见,都能行得通。最好开个群众会,让他们自愿报名吧。保险公司入保险也是自愿么,咱踏泥庄办一切事,老同学这个社长都不敢擅自作主。一切同群众商量么!今天为这事自己拿了,恐怕群众抱成见……" 郜站长听罢又说:"老同学,改革么,开放嘛,你这人思想就是不开放,赶不上新潮流。要敢作敢为嘛! 还不是为群众办事,怕些啥风言风语……观念要更新么!人家社长都不怕,就是你"怕"字当头,没闯劲。老同学,未免太保守吧!何况还有这笔慰劳款哩……" 志远瞪着眼冷冷地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群众知道了,要说志远日鬼掏蛋,不干正当事,这更不是共产党员干的。老同学是一社之长,你拉老同学下水,人咋议论?叫老同学在群众面前永远抬不起头,说不起话。对不起党的!"郜站长满面羞惭,觉得脸烧心急,如坐针毡。他望着志远的峥峥铁骨,钢板硬正,不觉有些悚然,厚着脸皮又在劝解:"唉,太固执了。八十年代喽!老同学,你翻的那一朝口外皇历?你是一社之长,连这点小事都拿不住。你是共产党员,莫非我不是么!莫非其它社那党员干部都是假的,都是胡成瞎整!你只说,当今经济社会,谁嫌兜兜装得多! 志远听得简直不耐烦了,压着火性子说:"多的是,有的捐款助四化,有的捐款扶贫……他们都想的是贡献。就因这个,一手遮天,欺上瞒下那事,老同学实在做不出。若明,这样办吧。我开群众会向大家宣传家畜入保险的优越性,自愿入保的报名登记。这样名也正,言也顺。老同学情愿专为这事动员开会,还叫你慰劳啥哩,关键是自由、民主、取信于民……" 郜站长见志远态度严肃,屁股拧了拧,身子便斜靠在椅背上喷出一口烟雾冷冷地说"嗯,老同学。还说你弄多大事哩,没见过你鸡屁小胆,那何必受这麻烦……迭起,咱这社算啦。要把经济搞上去,给你送钱嫌占手,占包包。希奇,遗憾哪!老同学,我不是串闲门子,还忙哩,闲了再谝!"于是郜站长连一杯茶水还没喝完就愤愤起身告辞了。 这真是:堂而皇之党员站长, 却也是千方谋外快! 凭权势,拉关系, 毕竟自己钓鱼来。 原来世情是这般, 鸟为食兮人为财。 只图一手抓, "信誉"抛天外, 口头说得香, 过后不认债…… 也难怪行路多障碍。 愿天下:生财应有道, 无道受制裁! "若明,对不起,吃过饭再走。"志远和秋霞都出门挽留,只见郜站长变成个蔫萝卜,勉强回过头来:"老同学,在吧。我还要到大钱庄去,为群众办保险事大!"说罢头也没回就跨上自行车向东去了。 郜站长走后,秋霞面色不悦,志远也心情沉重。他目送郜站长,望着周围的村庄,周围的山河,自言自语:"哦,若明说这也叫改革!叫观念更新!难道这就是新形势么?……"秋霞嘴噘脸吊,志远低头叹气走回家来,两人坐在床沿半晌无语。过了会秋霞瞪着志远竟吵起来:"你这芥茉粒粒官,屁大的事都拿不住,真没出息!咱这犊牯多回慢草[慢草]:牲口有病则不想吃草,故称"慢草"。"慢草",也是农村人对家畜生病的通称。,还不是人家若明弄好的。今后牛再有病,你还有脸请他么!集体那事,你……" 志远紧握拳头在桌上一扌追说:"秋霞,要我当干部背着群众偷天换月亮,胡乱成精,咋向大家交待哩!你也常说当干部应当走得端,行得正。干部就像火车头,车头离了轨,多少乘客要遭殃哩!嫑说[嫑说]:别说的意思。陕西方言,"甭"就是不要的意思。是郜师,不论是谁,想通过金钱叫我越外行事都弄不成!"志远铿锵的语言说得秋霞低头努嘴,闭口无言,扭身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想到郜站长气冲冲出走的情况,志远知道事情办得不妥,伤了老同学感情,无意之间又得罪了一个人。他当干部三年多来,像这样的事已经十多起了。有人说他太老诚,死心眼,还有人砸他在位位上,有权不用,硬把钉子认铁橛。……他就是这直杠子人。一不做,二不休,佛正不怕香炉歪,拒礼还是拒到底!哈,一个清正廉洁的干部真难当哟……晚上时钟已指两点半,志远还翻来复去硬是睡不着。 第二天晚上他召开群众会,当会宣布设立"拒礼簿",挂在社委会办公室和文化宫四化宏图馆。并将这次与郜站长的一番口舌交锋和前十多次拒礼的情况都按年、月、日依次写在上边。 宋支书听说郭社长建立了"拒礼簿",亲自组织全村所有干部到文化宫去阅览学习,检查自己,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他翻开一页又一页,大家都一一走上前来翻阅着这个奇特的"拒礼簿"。宋支书索性向大家从头到尾细讲一遍,大家品酌着这一桩桩事实,真正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宋支书激动的对大家说:"难得咱踏泥庄又出个包文正,这是我们国家的脊梁,民族的正气,优良的党风……" 会议上宋支书还说:"同志们,郭志远社长设立'拒礼簿',新闻都采访咧;在全市全乡被传为佳话,他为咱们做出了榜样。多年来,他对工作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干出了显著成绩,的确是一个模范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我不但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连我也要做他的学生哩。我有一个想法,为了彻底改变咱踏泥庄的党风、村风,建议在幸福园修建'省身台',取古圣人'吾日三省吾身'用意,使社员们能在游乐消遣之时,可以想到省身思过。"老姚说:"老宋,修'省身台'很有现实意义,文化宫有'拒礼簿',幸福园有'省身台'。爱国爱社,省身思过,这建议我赞成!" 宋支书问大家还有甚么意见,大家一致举起了双手,异口同声地高呼"同意"。 志远说:"宋支书,我建议咱支部年年作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三年一整风,让每个干部都作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中获取教益。这样形成定例,设立档案,有助于纠正时弊庸风,发扬优良传统。不知大家有啥意见?" 爱社迷双肩一耸,抬起脚在鞋底上弹弹烟灰说:"那当然好了。咱可说哩,我看,只有严肃法纪,自责自省,才能达到党内团结。才能使咱们党朝前迈进。" 宋支书高兴地拍了一下桌子:"志远那建议我赞成。为了咱这工作搞得更好,从今年起,咱们年年订计划,做总结,找失误,评标兵,立为村规,形成定例。人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干部。让咱们团结起来,以身作则,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朝着四化的宏伟目标奋斗吧!"宋支书心情万分激动,情绪异常高昂。他站了起来,双手插腰,微笑着端视前方,迂回地迈着步子,好像年轻了许多。他那雄伟的气势好像在吹进军的号角,唤醒着所有的村民,号召着广大干部。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宋支书又说:"在今天这会上,我向大家表示,我要让贤。我因年龄关系,思想僵化,难免保守,不适应开拓创新,不适应突飞猛进这社会主义新形势。人贵有自知之明嘛,所以我想将支部书记让给有才华,有作为的年轻干部,大家可以斟酌酝酿,提出最理想的候选人。"大家沉默了一会,爱社迷直言不讳地说"老宋真不简单,学尧舜,会让贤,识时务者,方为俊杰。咱可说哩,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看咱那志远社长最合适不过了……宋公明,凭你说,这个贤该让给谁哩?" 宋支书马上接住话茬:"我也看志远有政治立场,人行得很,他有工作能力,办事认真耿直,再好不过了。" 这真是: 三让徐州传美谈, 情真意切重德贤。 屈己荐才好传统, 发扬光大在今天。 大家以雷鸣般的掌声做了答复。 这下可把志远急坏啦。他站起来仰着头拍了下手好像控诉似的说:"宋公明,所有干部,所有社员们:我谈一点看法。不能么!咱的宋支书是优秀老干部,好党员,他对咱村的工作做出了风范,对咱们踏泥庄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才是大贤才哩,他那成绩是辉煌的,了不起的。宋支书现在正当实年,是果实累累的年华,所以,他要辞职我不赞成。" "志远,长江后浪推前浪么。民主集中制是啥?希望群贤并举,少长同心,大家瞅这不会错。你有多年的生产实践和领导经验,做出名堂,都夸你弄的好,是当之无愧的支部接班人。以后我虽然退职或退居二线,并不退社么。活一天,也要为咱踏泥庄生产建设操一天心哩!老爱社是社员,不也常为咱村社出谋划策么,老姚退了职,还是咱的智多星哩。只要我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自责自省,任人唯贤,改正错误,咱这工作定能搞出特色。"宋支书摆出了自己的道理。 志远连连摇手说:"宋公明,不敢。我毕竟还年轻,若大家信任我,就容我继续学习,思考两年,也好写出任职工作计划,向群众表个决心么……" 宋支书笑着点点头:"好,今天当大家的面,就这么定啦,志远可是咱法定的接班人哩!" 这正是:弄权纳赂腐败风, 德贤还需后人评。 奉公无私标风范, 勤政务本定权衡。 环境污染不卫生, 精神尘浊焉文明! 黎明即起常清扫, 日终卧抚必检行。 正在这时:只听"哔哔 "一辆小车停在文化宫门前。 "志远,志远哩!"车上下来一个气度不凡的人一边喊一边急匆匆走进宏图馆大厅。 "永利哪,哥听说你把事干大咧,早该向你贺喜……"志远一看是老同学杨永利。他创办的秦兴公司是市上十大企业之一,他是公司总经理。老同学今天来了,志远喜出望外,赶忙上前握住永利的手说:"老同学,今天劳驾,必有事啰……" "当然,当然。"永利低头躬身说:"志远,老同学哪!咱公司需用人才。久仰老同学才识过人,想请你去咱公司干副总,助兄弟一臂之力,刘玄德不亲自出马,谁能搬得动卧龙哩! 桃源春幸福园诗会有歌谣道: 辛苦十年枉面壁, 高山流水少人知! 死了子期摔毁琴, 《离骚》一曲怀故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