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随行体文学(初稿)【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0-11-19 17:56

         论随行体文学(初稿)
                                          文 /
野  神
                                ( 2010年11月18日)



      何为“随行”体文学?我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新的文体?我为什么要给它起名“随行体文学”?等等。我已分别于2010年10月8日、2010年10月14日、2010年10月15日在“中国韵律诗歌网”的“韵律诗歌理论”版块和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中国诗歌网”的“诗歌评论”版块发了《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随行”体文学之“随行”直解》、《“随行”体文学,渴望早日有个“家”》三篇文章,说明了“随行”体文学的形式就是随意的句行,作了基本的解释。哲学家于进水先生也于2010年10月9日发了《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一文,给随行体文学下了科学的定义:就文学体裁而言,随行体文学是以语言节奏的自由性和分行排列的语言形式,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又经过与中国诗歌网秦华女士的探讨和诗友们博客的传播,已经产生了很大反响,大多数人仍然十分困惑。因此,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释论述。

   
  一、随行体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为何被称为“自由体新诗”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舶来品“的影响,产生了一种不受中国传统诗歌押韵规则束缚而又以诗歌的分行形式来表现的所谓“自由体新诗”。这种文学形式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首先,  中国方块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诗歌长河中,每个汉字的产生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因此形成了一字多义、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一词多义 。于是,字字皆可独立表意,又能相互搭配,直至成诗、成文。所以,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齐言诗歌(主要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外型“建筑美”。  而在音韵方面,也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押韵规则或体系,也就是同一个韵部(或个别临韵部)的汉字有规律地在诗句的末尾出现。又加上格律的运用,平仄的交替,以达到诗歌音韵和谐的节奏美和回旋的音乐美等等。
      现在,我们把西方以单个字母为单元进行组合成不同的单词而写成的诗歌称之为“非汉语诗歌”。这种表音文字是由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的,即一个文字不一定只包含一个音节,有可能是一个音节,如,ah [ɑ] ;有可能是两个音节,如,foot [fut];有可能是三个音节,footman ['futmən];也可能是三个以上,如,temperature ['tɛmprətʃɚ]。从这里可以看出,非汉语诗歌,可以通过文字本身的音节强弱变化来达到押韵的效果,这说明,非汉语诗歌也是有韵的。
      这就有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随着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大量的非汉语诗歌也被翻译成汉语作品。要将非汉语诗歌(原本也是有韵的)翻译成中国的方块字,如果照顾押韵,又往往会失去原诗的本意;如果照顾原诗的本意,又往往难以做到押韵。用中国习惯的为诗为文的原则“词不害意”,就只能牺牲押韵的要求了。因此,非汉语诗歌翻译成中文后大多就只具备中国传统诗歌和非汉语诗歌的分行的外形特征了。
      (二)其次,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汉语言基本都是使用的文言文,而随着“五四新文化动”的开始,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文字语言本身也必须改革,提倡以白话诗文为主的呼声越来越大。而就在这同一时期,非汉语诗歌的译文格式自然给汉语新诗提供了模型,汉语新诗的格式也就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一自然的模式。当然,中国仍然有很多人反对这种自由而无韵的文体成为现代诗歌的主流,他们身体力行,把中国传统诗歌与非汉语诗歌的核心部分即押韵相结合。
      以上两种原因的直接结果,就导致产生了三种结果:其一,以白话为载体而又押韵的分行的文学形式;其二,以白话为载体,时而押韵时而不押韵的分行的文学形式;其三,以白话为载体而完全不讲押韵的分行的文学形式。通过于进水先生《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的论证和对诗歌的定义:就文学体裁而言,诗歌是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可知,第一种形式是属于现代诗歌范畴的,属于现代诗歌。产生的这三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分行自由、句子长短自由,音步、气群、句群、段落自由。其实,就是第一种形式中,除结句外,每一节在哪一句尾押韵,押韵行数即韵字的多少也是自由的。
      以上三种形式的后两种形式就更加自由了,因为可以完全不押韵。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众对三种形式的统一称谓是“自由体新诗”。当然,也有把后两种形式称为“散文”、“分行散文”的(后面将进行专门论述),而事实说明,它们谁也不是,而是“随行体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因此,下面我所提到的“随行体文学”就是专指原“自由体新诗”中的后两种文学形式的文体,而不含第一种符合诗歌特征的形式的文体。恕不重复。
      
     
二、随行体文学的表现形式

      随行 —— 随意的句行。随行体文学主要是以分行排列的语言形式表现的,它没有押韵的要求,对音节、音顿、音步、气群、句群、节的多少和句子的长短均无要求,完全随作者表达思想意旨的需求而随机决定。

      
三、随行体文学的本质特征

      我根据随行体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的“建筑形体”的自由,及其内在规律语言节奏(如不押韵、无平仄律等)的自由定义为:随意的句行。主要是根据其外在和内在的语言表达形式定义的。而于进水先生对随行体文学的定义:就文学体裁而言,随行体文学是以语言节奏的自由性和分行排列的语言形式,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也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因此,分行排列和其语言节奏的自由性是随行体文学的本质特征。

      
四、为什么说随行体文学不是诗歌,它与诗歌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上面已经指出了随行体文学的本质特征,它为什么不是诗歌。请看于进水先生《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对诗歌的科学定义:就文学体裁而言,诗歌是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下面我就全文引用于进水先生之《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于进水于2010年10月9日)

     (一)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1、随行体文学的定义:就文学体裁而言,随行体文学是以语言节奏的自由性和分行排列的语言形式,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2、诗歌的定义:就文学体裁而言,诗歌是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二>本质属性不同
      1、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是诗歌的本质属性。
      2、语言节奏的自由性,是随行体文学的本质属性。
      <三>本质属性的内涵不同
      1、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内容由诗行内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和诗行外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构成。诗行内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内容由音节节奏的和谐、音步节奏的和谐和气群节奏的和谐三部分构成。诗行外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内容由行尾节奏的和谐性、行间节奏的和谐性和段落间节奏的和谐性三部分构成。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主要由汉语节奏的主旋律和其他节奏形式来共同完成。汉语节奏主旋律包括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
      2、由于随行体文学的语言节奏自由,所以随行体文学的行内、行间和段落间的节奏搭配比较散,具有散文体裁语言的特点。
      <四>分类不同
      1、诗歌的分类:按照诗歌的韵体、律体和韵声所划分的“通韵齐言正格诗歌”“通韵齐言变格诗歌”“变韵齐言正格诗歌”“变韵齐言变格诗歌”“通韵杂言正格诗歌”“通韵杂言变格诗歌”“变韵杂言正格诗歌”“变韵杂言变格诗歌”八种诗歌体式,是对汉语言古典韵律诗歌和现代韵律诗歌两大纵向体式横向之最基本分类。
      2、随行体文学的分类:
随行体文学分为齐言随行体文学和杂言随行体文学。
      <五>标志不同
韵律是诗歌的核心要求和标志性象征,随行体文学对韵律没有要求。
      <六>产生时间不同
诗歌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之一;随行体文学是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七>语言载体不同
       1、古典韵律诗歌的语言载体是文言汉语,现代韵律诗歌的语言载体是白话汉语。
       2、随行体文学的语言载体是白话汉语。
     (二)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联系
       1、都采用分行排列的书写形式。
       2、都是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3、随行体文学是借助诗歌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换一句话说,诗歌是随行体文学的母体。

       由上于进水先生的论述可清楚地知道随行体文学因为与诗歌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它不是诗歌。

      
五、为什么说随行体文学不是散文、散文诗、诗散文、分行散文?

      散文的定义,见百度百科: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散文诗的定义,见百度百科: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诗散文的定义,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见百度《论什么是“诗散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本文献来源中国知网www.cnki.net.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650092)
      分行散文:2007年万松浦书院网站海林专访诗人多多访谈录。多多说:诗歌如果只是从形式上说,现在我们有很多是分行的散文,写的是分行的散文。我想大部分都是分行的散文。 什么是分行的散文,它就是个表达。它借用诗歌形式,借用语言载体,然后去传达意义。(来自百度:2007年万松浦书院网站专访诗人多多。网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37454/
      
从上可见,散文、散文诗、诗散文都与随行体文学在形式上有重大区别,所以随行体文学不是散文、散文诗、诗散文。从多多先生对分行散文的理解来看,分行散文的“分行”可以看出它借用了诗歌分行的格式,没有独立的特征,是一个模糊地概念。所以这种说法极不科学。如果非要划分的话,它应该勉强也属于随行体文学,但绝对不能模糊地称为“分行散文”。
      显然,随行体文学不在这几种称谓之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散文、散文诗、诗散文、分行散文这几种形式的文体都不是诗歌。见于进水先生《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之对诗歌的科学定义:就文学体裁而言,诗歌是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可见,以上几种形式都不完全具备诗歌所特有的本质特征,尤其是基本的押韵要求,所以它们也不是诗歌。上面所引片断,在对诗的本质认识上是有偏差的。而散文诗、诗散文都是散文,分行散文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因为它本身概念模糊。这些,不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我就不在此详细议论了。
      
      
六、随行体文学的合理性进步性

      为什么说随行体文学具有进步性?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随行体文学的产生可以看出,它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
      首先,众所周知,随行体文学从产生开始,就受到人们的亲睐,从现在从事中国随行体文学的创作人群和作品数量上即可得知。并且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比如近一个世纪以来各种“诗歌大赛”所产生的大量优秀的随行体文学作品。因为客观条件的存在,随行体文学理论的空缺,人们一般都是把随行体文学归入诗歌的行列里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因素和进步性存在,这种规模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随行体文学因为不受押韵和格式的束缚,所以易学易写,是抒情言志的最简单的形式,这是由它外在形式和语言节奏的自由性决定的。
      第三,因为第二个原因,它易于传播和传承。
      可见,随行体文学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     

      
七、随行体文学的科学性

      
随行体文学的诞生,具有科学性。
      第一,因为随行体文学外观“建筑”和语音节奏的自由,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作者几乎可以完全不受格式的约束而将抒情言志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二,因为随行体文学格式和语言节奏的自由性而易学易写,自高水平的作家、诗人,到普通民众,甚至小学生也轻易掌握。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写的人多了,也更容易把人们内心的潜质引导出来。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色彩,而亮丽人生。因此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
      第三,因为随行体文学的格式和语言节奏的自由性,使其具有表达作者思想意旨的高度灵活性。
      由此可见,随行体文学具有科学性。

      
八、随行体文学名称之“随行”二字的涵义

     (一)“随”、“行”、“随行”的字义或词义
        1、随
        新华字典:随 ——(3)随便,就着:随手关门。
        辞海:
        随笔 —— 散文的一种。随手写来,不拘一格,故名。
        随便 —— (1)不在范围、数量等方面的限制。(2)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不多考虑。(3)任凭;无论。
         ......

       2、行(hang)
       辞海:(1)行列 —— 如:单行。(8)排行,班辈。(9)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如:四行诗句;几行冬青树。
       3、随行
      从上1、2点可见,“随笔”之“随”古已有之,不是本人率性而为。“行列”也符合随行体文学之分行特征。因此,随,取随手、随意、随机之意,符合随行体文学之外观“建筑”和语言节奏之自由性的本质特点;行,取行列、间隔之意,符合随行体文学之分行的基本特征。全解则为:随意的句行或随机的句行。
     (二)有人称“随行”二字不雅,有贬意。
      首先必须指出,雅与不雅与文字本身无关。对一个事或物的定义,必须根据其本质或特征进行分析。我对随行体文学名称的定名是持绝对科学的态度,是对这一文学体裁绝对恭谨的,毫无亵渎之意,唯存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之心情。
      其次,“随行”直解:“随行” —— 随意的句行。是对其外在表现形式和语言节奏的自由性的本质而言的,并非指作者的思想内容的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任何一种文学体裁,作品可谓如山如海,不可胜数。但只有那些思想内容好、语言艺术高,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字才可以代代传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决定作品质量的是作品本身的文学艺术层次和思想内核,而不是其表现形式即体裁。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是思想文化的载体,都可以出好作品,作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毋容置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小说、散文,包括诗中的古风等等,精典如山,被千古传颂。反过来,每一种体裁里都有“垃圾”,只不过,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是已经经过历史筛选过的。当然,也并不是说留下来的都是好的,被遗忘的都是差的。所以,文学体裁的划分不能以作品质量的优劣来界定,而目前我在网上看到了诸多此类的言语,这是应该排除的。
      可见,“随行”二字科学准确地定义了随行体文学的本质特征,这个词汇是健康的、恭敬的,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

      综上所论,“随行体文学”是一种以诗歌为母体又有散文特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同时,“舶来品”非汉语诗歌传入中国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自此,形成了随行体文学、散文、诗歌、小说、戏曲五种文体并行的文学体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最基本构成。我根据随行体文学其外在形式和其语言节奏的自由性将其命名为“随行体文学”。它是对原“自由体新诗”的三种形式(见本文的第一大点)的后两种形式的科学定义。而原“自由体新诗”的第一种形式就是现代诗歌。重申随行体文学的定义,随行体文学之“随行”直解:“随行” —— 随意的句行。哲学家于进水先生也于2010年10月9日发了《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一文,给随行体文学下了科学的定义:就文学体裁而言,随行体文学是以语言节奏的自由性和分行排列的语言形式,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九、关于羊羔体和梨花体

        羊羔体和梨花体,虽然饱受诟病,但从本质上讲,也属于随行体文学.


      、随行体文学诞生和对其科学定义的重大意义

      从上面的理论可以看出,随行体文学的诞生和对其科学定义有重大意义:
      首先,将随行体文学科学地从原“自由体新诗”中独立出来,让近一个世纪没有科学定义的模糊的原“自由体新诗”称谓消逝。
      其次,通过对其定义,也就给随行体文学定了位,它不再属于诗歌,更有利于发展,前途光明。
      第三,因为以前的模糊,与诗歌纠缠不清,阻碍和制约了诗歌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其定位定义,诗歌彻底解放出来。这有利于诗歌的蓬勃发展。
      第四,对诸如“分行散文”、“自由体新诗”......等等模糊不科学的术语是一次大扫除。这有利于中国各文学形式的健康发展。


      总之,随行体文学诞生和对其科学定义是继于进水先生《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
     
特别鸣谢:

     本文经哲学家于进水先生同意,全文录用了于进水先生的《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一文,借鉴并大量引用于进水先生之《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并得到“中国诗歌网”秦华总版主和网友彼岸花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附录:

全录本人之前关于随行体文学的三篇原始文章。

其一:


                            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
                                 
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
                              2010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5:53分   
                                                  野 神

      面对诗歌界对所谓的“自由体诗歌”是否是诗歌的长久的争论,于进水韵律诗歌理论给出了科学的答案,以前流行的文学体裁“自由体诗歌”不属于诗歌的范畴。但无可否认,她已经成为汉语言的一种文学形式。为了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诗歌、什么不是诗歌,就必须给曾经谓之“自由体诗歌”的这一文学体裁科学定名,她的母亲仍然是“中华文化”,她是中华文化诞生的又一个儿女。另外,从某种角度讲,名称只是一个代号,把曾经的“自由体诗歌”改称为“随行(hang)”或“随珠格”,这样,就更有利于使这一新的文学体裁的正常发展,也有利于诗歌的健康发展,不至于让人模糊不清。因此,愚经过研究,以为把现在称呼的“自由体诗歌”改称为“随行(hang)”或“随珠格”可也。

浅注:

随:随便、随意,不刻意追求。适合原“自由体诗歌”的写作形式。
珠:对原“自由体诗歌”的雅称。因为,即是它不算诗歌,但已经是一种文学体裁,且一样会产生优秀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格式。不像一般文章,经常是段落较长,而“自由体诗歌”除不押韵外,格式与诗歌基本一样。

说明:

1、愚在北京时间2010年10月8日12:33分对“随珠格”进行了搜索,显示---
抱歉,没有找到与随珠格相关的网页。
百度建议您:

看看输入的文字是否有误 去掉可能不必要的字词,如“的”、“什么”等 阅读帮助

可见,以前没有人用过,也可以说在我发贴之前根本不存在。
2、因为“自由体诗歌”不能称之为诗歌,那么,愚以为今后就叫“随珠格”可也。
3、这种称谓并没有贬低她,相反,却给了她应该有的名分和更准确的定义。
4、“随珠格”文学体裁,其实最准确、最简单、最明白的称谓应该叫“随行(hang)”文学体裁。因为它具有与诗行相同的外在形式,但又不是诗,更不是文。(此条于10月8日21:13分添加)



               2010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5:53分    野神

补:经与于会长研究,最终定名“随行”文学。----2010.10.9.


其二:

            “随行”体文学之“随行”直解

                                 野 神



                    随行----随意的句行。



                          2010.10.8.



注:
“随行”二字----由野神首次提出这个新的文体并定名,中国韵律诗歌学会会长、著名哲学家于进水先生给予了科学定义。见野神《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于进水《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文。从前的“自由体诗歌”不再叫“自由体诗歌”。因为她根本不是诗歌,而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随行”。 因此,野神和于进水先生成为给“随行”体文学正名的第一人,也是“随行”文学名称的创始人。



其三:

                        “随行”体文学,渴望早日有个“家”
                                   (2010年10月15日晨)

                                           野 神
      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已是姹紫嫣红。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等文学体裁早已定论。而“随行”体文学从出生到现在,她一直与新诗纠缠不清,没有她自己应有的地位,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把诗歌也弄得扑朔迷离,游弋了一个世纪。现在,是应该把她从诗歌母体中分离出来的时候了。“自由体诗歌”是她的乳名,将成为美好的记忆。
      有人说,“随行”体文学是“散文”,有人说是“分行散文”......请问:她真的是“散文”吗?她真的是“分行散文”吗?回答是犹豫的。而更多的人则干脆说她就是诗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她自己一定知道,她谁也不是!她是她自己,她的名字叫“随行”,随意的句行。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独领芬芳。只要把她与别的文体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她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她既不依照散文的行文格式,也不遵循诗歌的押韵规则,独立于已知的所有文学体裁之外,有她自己特有的风采。她是新生事物。“存在就是合理的”,她有其它文学体裁不可比拟的自由创作空间,既有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也具备诗歌分行的明快......热情而奔放,活泼而充满生机。一个世纪过去了,才第一次有人真正认清了她,她才第一次真正拥有自己自由幸福的“芳名”。她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而不再依附于诗歌母亲,她应该学会“走路”了。
     “随行”啊!你应该能够独立行走了。因为你有一位伟大的诗歌母亲,在“诗歌”的体内,你吮吸了一个世纪的乳汁,一旦分娩,已不再是婴儿,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了。看,“随行”家族已经十分庞大,虽然很多“人”还不识路,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但相信你一定会认得清自己的真实容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大多数人都完全把你认得清楚明白,当你的地位完全巩固,当人们由自发到自觉地亲近你时,你的力量才会真正变得强大。深深祝福:“随行”家族早日归宗!
      快快苏醒吧,昏睡的人们啊!希望尽快让“随行”有一个完整的“家”。不管怎样,她的名字还是叫“中华”。


------------------------


野神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5:55 | 只看该作者
于进水

发表于 2010-11-20 10:1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需要进一步完善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6:20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发表于 2010-11-20 11:26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先把梗概写出,再慢慢调整,完善和丰满。

问好会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6:45 | 只看该作者
刘聪美

发表于 2010-11-20 13: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种求实精神!先学习了,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7:26 | 只看该作者
鸿硕

发表于 2010-11-20 16:4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是要把“随行体”建立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才好。就当前情势看来欲达共识任重道远啊!注意休息,不可过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7:52 | 只看该作者
潇湘夜雨

发表于 2010-11-20 1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潇湘夜雨 于 2010-11-20 17:54 编辑

好文章!值得推广和宣传!会长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8:14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发表于 2010-11-20 18:58 | 只看该作者


4# 刘聪美

感谢刘兄一直的关心和鼓励帮助!深深问候韵律诗歌的战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8:39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发表于 2010-11-20 19:0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是要把“随行体”建立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才好。就当前情势看来欲达共识任重道远啊!注意休息,不可过累。
鸿硕 发表于 2010-11-20 16:41
是啊!任重道远。深谢鸿老一直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只叹才学浅啊!

紧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9:04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发表于 2010-11-20 19:03 | 只看该作者


6# 潇湘夜雨

多谢诗妹!深深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8-4 22:09:28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发表于 2010-11-25 09:04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又再实践。这就是进步的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5 22:50 , Processed in 0.0445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