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美学的角度切入诗歌【闲人 作,贺启财 代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2:5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1-10-8 17:08 | 只看该作者




从美学的角度切入诗歌相关搜索: 文学, 种类, 古希腊, 切入点, 哲学家


美学大师朱光潜一生著作等身,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但是他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那本《诗论》。”为什么写过很多美学著作的美学大师,却说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关于诗学的论著呢?古希腊的哲学家也写了《诗论》。诗歌与文学的其它种类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诗歌对美学的依赖尤甚于其它任何一种文学种类。从诗歌的角度研究美学是一个最佳的途径,同样,从美学的角度去切入诗学,是一个可以揭示诗歌本质的最佳切入点。
   
    我们经常听人用“美”来形容诗歌,为什么说诗歌是美的呢?诗歌的美有多方面的,它具有精神美,将人类共同认可的道德向美的方向引导;它有细腻美,诗句会深入你私密的心灵深处;它有阴柔美,让你荡气回肠;它有阳刚美,让你激情奋发;它有崇高美,可以洗涤人类的灵魂;它有音乐美,一首诗是一首用语音组成的旋律。一个是精神境界的美,一个是音乐的美。
诗歌这个词本身就说明诗与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只了解哲学意义上的美学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美学的分支音乐美学的有关知识。

    对音乐美学最有研究的应该是纯音乐家,但是第一个提出音乐美学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Daniel Schubart,1739-1791),看来诗人加音乐家比单纯的音乐家更能理解音乐美。

    西方的哲人说“审美是人类人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凡是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发现美的过程和表现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诗人把自己的美学思想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在上个世纪中期曾有这样的关于诗歌题材的讨论,比如有人说没有赞美石油工人的诗,所以要写赞美石油工人的诗,又有人说,没有赞美邮递员的诗了,又要去写赞美邮递员的诗歌。这种讨论延续到现在,虽然减少了其中的政治浓度,但是诗歌到底要去表现什么?这个根本的问题还认识不清。诗歌不应该是某一种人类群体的赞歌,无论是一个工种,或是一个民族;诗歌也不应该是人类某一种情绪的赞歌,无论是爱情,还是爱国,它赞美的是一个“美”字,这个美超越了把人类用阶级、地位、性别、民族、国家等把人类归类的条件,也超越了任何一种范围的情绪,这个美是人类共同认可的信条,至于写什么具体的东西去表现它,那是次要的。写生可以体现美,写死也可以体现美;写和平可以体现融合的美,写战争可以体现悲壮的美:写爱情可以歌颂真爱的美,写仇恨可以歌颂正义的美。

    美学视野的大小,决定了作者立意品位的高低、决定作品意境的高低。有些人对“美”的理解过于狭窄,比如古代一些诗人选题总离不开梅、兰、竹、菊,美女,山水一类,将美限于一个极小的范围,写不出什么大气的作品。喜庆是美,悲壮也是美;女人婀娜多姿是美,男人的刚健有力也是美;生是美,大气禀然视死如归也是美;爱是美,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也是美,只要去发掘,世界上美的东西太多了。

    关于中国文化的美学特点,日本学者岩山三郎说;
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西方人喜欢玫瑰,因为它看起来美,中国人喜欢兰竹,并不是因为它们看起来美,而是因为它们有品。它们是人格的象征,是某种精神的表现。这种看重品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价值的表现,这样的精神价值是高贵的。

    中国的这种审美观与诗歌的精神更相符。

    诗歌为什么要有格律,因为格律有音乐的美感,为什么格律有美感,因为在人的心理上有个“预期”,诗歌有节奏和韵脚,人们预期下一个节奏应该是平是仄、是长是短,结果正如所料;人们预期在什么位置应该出现一个韵脚,结果它如约而至,于是读者产生一种快慰,这是美学的常识,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些,就不会理解节奏和韵脚对于诗歌的重要性,所以美学是诗歌入门的基础。

    无论是诗歌的创作者还是诗歌的欣赏者,他们的审美意识、观点、情趣、习惯、能力上都不尽相同,因此形成的感受、反应、理解和好恶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同一个人,每每会因为年龄、经验、境遇、教养、心情、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异。

    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地要在你的诗歌里表达你的美学观点,你的美学观点自然地会融入你的作品之中,也许你也会赞同人们公认的美学标准,但是在作品中会不经意地暴露出你在美学上的缺欠。例如:
跛脚人的假肢
也要发芽了

节气一寸寸
向上浸淫

当笑容在脖颈以上
开花的时候

我们却傻傻地望着太阳
浑身像泡在温水里
         雷抒燕《春天》

    春天是温暖和湿润的,作者想像残疾人的木制假肢都像小树一样发芽了。设想可谓新奇,但是新奇得有点让人毛骨悚然,有点作呕,更谈不上美的感受了。为什么你不去写桌子腿发芽,而非要写残疾人的假肢呢?不是说一提的假肢就违反了美学原则,前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也写过假肢,他想表达一种“珍惜”的深度,苦思许久而不可得,夜里他突然想到,一个安装了一个假腿的残疾人他应该多么珍惜他的另一只腿呀,他马上把这个构思写在了香烟合上。作者可能是肢体健全的人,不理解残疾人的心里,但是作为一个人,尊重残疾人、同情残疾人,应该是一种起码的道德,为了追求意象的新颖,一不小心露出了那个“小”来。产生这样纰漏的原因是美学修养的欠缺,一个美学修养较深的诗人决不会在自己的诗歌作品里出现破坏“美”的句子,像资深的乐队指挥,能马上听出一个微小不和谐的音。

    到底什么是美学,美学是艺术审美中最带有根本的问题和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它是审美标准的标准,审美原则的原则。它不是很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看来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又无处不在不可缺少。

    美是什么 这是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是以哲学之剑解艺术之谜。

    我们去找一些“美学”的书来读,可能接触到的多数是讲美学史的,不要以为这不适合你,你只是想学习写诗,不想转行学习美学,其实美学就是美学史,美学是在问题的不断提出和问题的不断试图解答中完成的,所以美学的历史构成了美学。
在近二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信奉的都是客观美学,是毕达哥拉斯的美合规律的学说、是苏格拉底的美合目的性的学说、是柏拉图的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学说、以及从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关于艺术是模仿的学说,从他的《诗学》开始,美学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客观美学无法避免地向主观美学过渡、向神学目的论靠拢。

    主观美学开创了“美学”这个专有名词,在哲学里为“美学”独立地开设了一个账户,把美学的基本问题定位在“审美是什么”,第一次提出“真、善、美”。

    人们走进诗歌的殿堂往往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被别人的诗歌里被一些激情的句子感动,于是自己也试写一些华丽、激情的句子,后来逐步深入才理解了诗歌还有它自己的形式,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要讲究,最后经过努力写出了形式和内容俱佳的作品。第二种是听到了好的诗歌,首先感到的是它的美,音韵上的和意境上的。这时有老师或书本的指导,尝试自己创作。相比之下第二种进入诗歌的大门比较快。当然有些人永远停留在奇特句子的苦思冥想里,他们可能写了很多作品,甚至还创造了“诗到语言为止”的理论,实际上他们仍然是荡漾在诗歌的大门之外。从美学的角度进入诗歌是进入诗歌的最佳切入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2:55:45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1 13:36 | 只看该作者





1# 闲人

深刻富有哲理。学习问好!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百灵

超级版主


帖子2365 精华28 积分12587 性别男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3
发表于 2011-10-11 13:57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对美学的依赖尤甚于其它任何一种文学种类。
诗歌不应该是某一种人类群体的赞歌,无论是一个工种,或是一个民族;诗歌也不应该是人类某一种情绪的赞歌,无论是爱情,还是爱国,它赞美的是一个“美”字,这个美超越了把人类用阶级、地位、性别、民族、国家等把人类归类的条件,也超越了任何一种范围的情绪,这个美是人类共同认可的信条,至于写什么具体的东西去表现它,那是次要的。
客观美学无法避免地向主观美学过渡、向神学目的论靠拢。
从美学的角度进入诗歌是进入诗歌的最佳切入点。


——完全同意上述观点。

朱光潜的《诗论》我真是翻烂了,那不是一般的书。还有《谈美》,向诸位诚意推荐。





人间有三千大世界,我愿处处都是诗的世界。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4
发表于 2011-10-11 15:08 | 只看该作者





2# 野神

多谢关注。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5
发表于 2011-10-11 15:19 | 只看该作者





3# 百灵

我们都是朱光潜的“粉丝”。
有人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运用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写出来的,我认为他们那一代(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接触到了西方的哲学,至于能够结合中国的哲学思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是过誉了。十几年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贯中西的大师才出现,朱光潜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6
发表于 2011-10-14 11:2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lymlym008

韵律童生


帖子17 精华0 积分85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7
发表于 2011-11-9 20:2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朱光潜就把人忽悠得不行,还是去读读人家西方人的美学原著吧!美的概念来自哪里,中国何来美学之概念,追本溯源方才知,朱光潜也不过是把别人读书了写了点体会,国内的人不明就里,还真把它捧上了天.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8
发表于 2011-11-9 21:13 | 只看该作者





7# lymlym008
“西方人的美学”这个题目太大了,他包括先进的和错误的,要说具体的问题。
美学的概念不分国界,有国界之分就不是真理了,中国人接受了真理,就是中国的美学概念。说自己的国家没有美学,很光荣吗?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lymlym008

韵律童生


帖子17 精华0 积分85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
发表于 2011-11-10 17:21 | 只看该作者





8# 闲人


中国没有美学的概念与中国没有美学观念是两码事。至于美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而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系统而完备地发展起来,这与光荣不光荣更是两码事。中国人缺乏美学概念并不是说中国人就没有美的观念。中庸里面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而万物化育天地各归其位,这其实就是中国人最古朴最完美的美学观念,就是讲万物顺其本性,这其实与道家所讲自然之道有相通之处,即为我们现在所讲的哲学范畴之美。但是,中国没有人系统地将之归纳,推演,上升,因之亦未能形成系统的美学。朱光潜只是做了一个异质文化间的使者的工作,他将西方的美学概念译介到中国,但他也不是一个真正忠实的使者,他在其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如若就此将他的译作奉为圭皋,而对原著置作罔闻,必难免失之毫厘而谬之以千里。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空谷幽兰

韵律贡士


帖子1554 精华18 积分8138 性别女 来自内蒙古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
发表于 2011-11-10 19:36 | 只看该作者





也许你也会赞同人们公认的美学标准,但是在作品中会不经意地暴露出你在美学上的缺欠。

学习了,谢谢闲人老师。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
发表于 2011-11-10 23:14 | 只看该作者





9# lymlym008
我有点读不懂先生的帖子,为此重读了几次自己的帖子,不知道什么地方引起了先生的感慨。
我在帖子里提到了朱光潜的名字,您可能对他另有看法,可是您没有说具体是什么看法,怎么能说什么被“忽悠”的话,恰恰相反它写的书很平和,说理清楚,一点也不强加于人。文革之后有一次他在北京大学里散步,看见一个青年学生在读书,他上前问那个学生读什么书,那个年轻人说是朱光潜的书,他问朱光潜的书如何,那个学生说了很多赞美之词,朱光潜说他的书也不一定都对,那个年轻人不服气,还跟他辩论,后来旁人告诉那个年轻学生,刚才那个人就是朱光潜。至于他传播西方美学思想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这太正常不过了,如果不是这样反而没有价值了,只是个传声筒了。
关于古代的哲学问题本来不是诗歌论坛的主题,可以你反复说这个问题不妨也谈谈我的看法。中国古代有哲学思想,分散在各个学科里,自己没有形成系统,现在通行的几本中国哲学史是一些近代精通西方哲学的学者,用近代世界通行的哲学观念总结出来的。但是近100年来中国人补上了这一课,我们有了我们的哲学家,一个哲学概念和一个物理概念或一个数学感念是一样的,你接受了它它就是你的了。3+2=5,不必考察它是谁发明的。其实西方的哲学家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有希腊的,德国的,法国的等等,他们也没有说谁不是自己国家的人就怎么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搞一个中西的分界呢?
我的外语水平读不懂西方的哲学原著,您如果读过可以指出朱光潜在哪一点上说错了,这更有意义。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
发表于 2011-11-10 23:15 | 只看该作者





9# lymlym008
我有点读不懂先生的帖子,为此重读了几次自己的帖子,不知道什么地方引起了先生的感慨。
我在帖子里提到了朱光潜的名字,您可能对他另有看法,可是您没有说具体是什么看法,怎么能说什么被“忽悠”的话,恰恰相反它写的书很平和,说理清楚,一点也不强加于人。文革之后有一次他在北京大学里散步,看见一个青年学生在读书,他上前问那个学生读什么书,那个年轻人说是朱光潜的书,他问朱光潜的书如何,那个学生说了很多赞美之词,朱光潜说他的书也不一定都对,那个年轻人不服气,还跟他辩论,后来旁人告诉那个年轻学生,刚才那个人就是朱光潜。至于他传播西方美学思想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这太正常不过了,如果不是这样反而没有价值了,只是个传声筒了。
关于古代的哲学问题本来不是诗歌论坛的主题,可以你反复说这个问题不妨也谈谈我的看法。中国古代有哲学思想,分散在各个学科里,自己没有形成系统,现在通行的几本中国哲学史是一些近代精通西方哲学的学者,用近代世界通行的哲学观念总结出来的。但是近100年来中国人补上了这一课,我们有了我们的哲学家,一个哲学概念和一个物理概念或一个数学感念是一样的,你接受了它它就是你的了。3+2=5,不必考察它是谁发明的。其实西方的哲学家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有希腊的,德国的,法国的等等,他们也没有说谁不是自己国家的人就怎么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搞一个中西的分界呢?
我的外语水平读不懂西方的哲学原著,您如果读过可以指出朱光潜在哪一点上说错了,这更有意义。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青岛观海

韵律举人


帖子571 精华5 积分2967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
发表于 2011-11-11 11:1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学习了,谢谢闲人老师。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野神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
发表于 2011-12-28 17:02 | 只看该作者





1# 闲人 提起交流。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评分 TOP



逝水微澜

版主


帖子3696 精华25 积分19076 性别男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
发表于 2012-3-10 15:16 | 只看该作者





赞读,有道理。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1 11:53 , Processed in 0.0452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