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玉环】字太真,隋朝宗室后裔。初为寿王李瑁王妃,后为公爹唐玄宗贵妃。唐代第一美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李白、白居易多有咏其美貌的名句。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喜食荔枝,精通音律,长袖擅舞,安史之乱被玄宗迫于压力缢死于马嵬坡,也有传其流落日本。
2、【梅妃】唐玄宗早期宠妃,本名江采萍。长于诗文,通乐器,善歌舞,体态清秀,好淡妆雅服。梅痴,性亦如梅,孤傲清冷,目无下尘。杨玉环得宠后被贬冷宫,偶一日,唐玄宗心生怜悯,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之无限感伤,遂退还了珍珠,并附诗一首,便是那句有名的“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安史之乱时不知所踪。
3、【高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恃宠娇纵。嫁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与玄奘爱徒——才高俊逸的僧人辩机的情话故事亦被津津乐道。辩机被太宗处以腰斩后,怨恨极重,太宗去世时,高阳未有戚容,高宗时因谋反罪赐自尽。
4、【薛涛】字洪度,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姿容清艳,性敏慧,幼时言“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竟一语成谶,丧父后迫于生计入乐藉。脱藉后居浣花溪上,制“薛涛笺”,“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曾与诗人元稹有过一段刻骨之恋,却是无果。通音律,工诗赋,代表作有“十离诗”,终身未嫁,孤独到老。
5、【鱼玄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原名鱼幼薇,姿色倾国,才思敏捷,十岁时被花间派词人温庭筠收为徒,曾情窦初开芳心暗许,后在温庭筠撮合下嫁于李亿为妾。李亿惧内,将其送置于咸宜观做女道士,最终弃之而去。鱼幼薇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心声,改名为鱼玄机,于道观内大张艳帜,据说因妒失手笞死女婢而被处斩。
6、【李季兰】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原名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颇有文才。六岁时写下咏蔷薇名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与许多诗人鸿儒交游,生性浪漫,又善弹琴,工格律,尤同陆羽释皎然二人意甚相得。晚年栖身花都广陵,接旨入宫,后被皇帝处死。
7、【刘采春】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伶工周季崇之妻。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元稹任越州刺史时随夫来到越州,深受元稹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在当时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8、【上官婉儿】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十四岁时替武则天掌诰命,开始二人长达二十七年共处,有“巾帼首相”之名。周旋于男子社稷之间,唐隆政变中与韦后同时被杀。后世评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
9、【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传奇女皇帝,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才人,后为唐高宗李治皇后,称帝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且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墓碑上无字。
10、【红拂】相传为隋唐时女侠,姓张,名出尘,是隋末权相杨素的歌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红拂女。张出尘是李靖的结发之妻,虽然在正史中默默无闻,但在民间传说中,却是一个奇女子,慧眼识英雄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11、【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嫁于武将柴绍为妻,婚后,定居长安城。胆识和才识皆过人,李渊起兵时,曾女扮男装,暗中为父亲招募军力,堪称一位真正的巾帼英雄。后世小说为她取名为“李秀宁”。
12、【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婚姻坎坷,初嫁薛绍,幸福美满,薛绍死后,武则将她嫁给武攸暨,并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为武则天耳濡目染,喜权势,后被唐玄宗发兵赐死。
13、【公孙大娘】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的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世事浮云,以公孙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艺,最终结局却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终。正是因为她,我们才有幸看到了草圣的一卷绝妙丹青,才有幸读到了诗圣的一首慷慨悲凉的《剑器行》。这位绝代佳人当再不寂寞。
14、【升平公主】唐代宗爱女,下嫁郭子仪之子郭暧。公主逝世于元和五年,赠号齐国公主,赐谥,称为齐国昭懿公主。始封升平公主,下嫁郭子仪之子郭暧。升平公主有一女郭氏为唐宪宗贵妃。她的婚姻故事,被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
15、【霍小玉】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女主角。母亲郑净持本是唐玄宗时霍王爷家的歌舞妓,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爷纳为侍妾。“安史之乱”爆发,霍王爷战死。郑净持带着霍小玉流落民间,过着贫苦的生活。她卖艺不卖身,且才貌俱佳,在当时颇有声誉。后被李益负心,愤郁而终。
16、【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辞致赡蔚,又无淹思,太宗召为才人,再迁充容。常上疏论时政,帝善其言,优赐之。然而红颜薄命,太宗去世后,徐惠悲痛欲绝,忧思成疾,拒绝太医诊治,病危中,还诗行连珠,寄托对太宗的深情与追思。两年后,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17、【黄崇嘏】为黄梅戏《女驸马》之原型。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成年后常女扮男装,四处游历。公元888年,因故被诬为纵火人,写诗向知州周庠辩冤,得其赏识。获释后,经周庠推举,代理司户参军一职。周庠又欲将其女嫁予黄崇嘏为妻。黄无奈修书一封,表明“女身”,并向周庠辞职。归乡后,守贫而终。
18、【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19、【长孙皇后】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1] ,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母亲高氏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后嫁予李世民。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崩,葬唐昭陵,谥号文德皇后。尝著有《女则》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20、【李裹儿】即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出生时正值李显被武则天贬于庐陵,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为做皇太女,与母亲韦后毒杀中宗。后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安乐公主,追废为“悖逆庶人”。
21、【杜秋娘】润州人,今江苏镇江,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最擅“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后被镇海节度使李锜收为妾室。李锜被杀后,唐宪宗喜其才华,封为秋妃。后削籍返还乡里。
22、【柴绍】唐朝大将,少时以任侠闻名。跟随李渊、李世民反隋建唐,后平定边疆,屡立战功,娶渊之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征战吐谷浑时,曾被困山谷,箭如雨下,然临危不惧,安然而坐,让人弹奏胡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驻足观瞧。柴绍见吐谷浑军阵容不整,乘其无备,暗遣精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500余级。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四名。
23、【张旭】唐代书法家,其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饮中八仙”之一。为人洒脱不羁,醉后常呼叫游走,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得“张颠”雅称。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草书之神,倾满腔感情于点画之间,如醉如痴,如癫如狂,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轻功名、蔑利禄,曾独居山中。后人对其有褒无贬。
24、【李白】唐朝诗人,诗句奇绝,喜好游历山水,有“诗仙”、“诗侠”之称。早年以“大鹏”自喻,希望依靠自身才华走向仕途,以实现理想抱负。文采动天下,初为唐玄宗所赏识。然因不能见容于权贵,三年即弃官而去,漫游度余生。放浪形骸,曾令玄宗宠宦高力士为之脱靴。剑术高明,居唐朝第二。嗜酒,传说醉后为捞水中月而失足江心,卒。
25、【张昌宗】唐朝美男子,武则天宠臣,侍女皇于床笫之间。入侍后,武则天已七十三岁。行六,美姿容,人称六郎美如莲花,非凡世所有,乃仙人王子乔转世。出身名门,精通音律,工于心计。权倾朝野后,豪奢残暴,祸乱政治,虐食各种动物,手法极端残忍。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被崔玄暐、张柬之等人率羽林兵以谋叛罪诛之。
26、【陆羽】唐朝复州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尊为“茶圣”。因得易经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而取名为“陆羽”,字鸿渐。三岁时成为弃儿,被禅师收养,长成后喜好吟读诗书,终下山求学,未入佛门。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屡次受诏为官,都未就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待人真诚守信。长年隐居于苕溪,独行野中,采茶觅泉。
27、【武元衡】唐代诗人,当朝第一美男子,历史上唯一被刺身亡的宰相。诗藻瑰奇美丽,有“麻衣如雪一枝梅”、“红莲池里白莲开”等代表名句。雅性庄重,却淡于接物,作过“满堂谁是知音者”的宴饮诗句。视薛涛为知己,传说武被刺之夜,薛涛曾有噩梦昭示。温雅沉静,风神洒脱。任何场合下从不失君子之礼,清雅俊逸如鹤,一生清明,政绩卓著。然性格最为倔强刚烈,在镇藩问题上,是最为强硬的主战派。终被政敌刺杀,头颅摘去,死法极为悲壮惨烈,震惊长安城。
28、【李靖】唐初名将,号称“军神”。成名较晚,据说其妻乃绝代佳人红拂,杨素府内初见后即识得李靖非池中物,遂夜奔投其怀,二人远走。后红拂一路助李靖功成名就。李靖用兵如神,著有多种兵书,今多失传。军功卓越,后得封卫国公。青中年时锐意进取,年迈后又知足善退,闭门自守,杜绝宾客。传说逝后常显灵,百姓为其建庙供奉,渐被神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八。
29、【温庭筠】唐代词人,花间词派鼻祖。常近女色,词多写女子闺情,绮艳香软。曾与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性喜讥刺权贵,傲语诘之,多触忌讳;又不受拘束,纵酒放浪,拿前程作儿戏。与女诗人鱼玄机曾为师徒关系,亦被鱼玄机倾心过。因此屡试不第,一生坎坷潦倒。据说最终亦是死于花间。
30、【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即唐太宗。历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开创了“贞观之治”。早年一直优秀卓越,是帝王之材。由于威望赫赫,被当时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迫害,后为自保,先发制人发动了的“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二人,成为皇帝。”晚年据说亲征高句丽受毒箭之伤,后性情大变,暴躁乖戾,也像曾被自己嘲笑过的古代帝王一样,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服食天竺丹药致使病情恶化,驾崩时享年五十二岁。
31、【李隆基】唐朝皇帝,即唐玄宗、唐明皇,武则天之孙。年少时便胸怀大志,后夺回李氏江山,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逐渐满足于政绩,开始沉溺于享乐。初见儿媳杨玉环便惊艳十分,遂夺之,封贵妃,赐予三千恩爱,宠冠后宫。曾言杨玉环乃其“解语花”,甚至开辟几千里贡道为贵妃运送喜食的南国荔枝。奢靡之风日盛,最后终于爆发安史之乱,逃亡至陕西马嵬坡时,被六军将士请命缢死了杨贵妃。在蜀郡流浪了一年多后被迎回长安做了太上皇,幽禁于西内,直至最终幽愤而死。
32、【释皎然】字昼,姓谢氏,是南朝康乐侯谢灵运的十世孙。幼负异才,生性与佛道相合,早年即倾心佛理,成年后就削发为僧。诗歌作品,吟咏性情,能表达佛理的精微,文章也秀美隽雅。常以诗歌行劝化之意,感人佛智,时称最有诗情的禅僧。
33、【元稹】唐朝著名诗人。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便出其手。心性风流,与薛涛、刘采春皆有过情感纠葛。
3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代表作品:《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5、【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6、【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朝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37、【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8、【狄仁杰】字怀英,唐代著名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出任汴州判佐,后在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后来,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一时名声大振。后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
39、【辩机】少怀高蹈之节,容貌俊秀英飒,气宇不凡,15岁时剃发出家,隶名坐落在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的大总持寺,为著名法师道岳的弟子。以其高才博识、译业丰富,又帮助玄奘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而名噪一时。此后却因与唐太宗之女高阳公主私通,事发死于非命,而被讥为淫僧、恶僧,名列正史,千百年来受到正统封建士大夫的口诛笔伐。但也有一些学者十分赞赏辩机的才华,对他因一女子之累而早死十分惋惜。
40、【安禄山】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体型肥胖,擅跳胡旋舞。玄宗时期平步青云,后与史思明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41、【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画史尊称吴生,因其深信黄老道学,后改名为“道玄”。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又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
42、【唐玄奘】大唐高僧。玄奘13岁出家,遍读佛典。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令人迷惑,玄奘于是决定去印度取经。玄奘在贞观三年时,一人从长安出发,他西行五万里,历时19年,到印度取真经,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玄奘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43、【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德州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被李希烈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