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9 11:06 编辑
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文化
铁山铁路住宅小区的西边,有一个叫潘会的村子,很大,以前是靠种菜为生。 现在,年轻人都不干这营生了,都是些老人还在地里扒拉,种不了的,就送给铁路小区的职工,当然,也是年纪大的或者退休的职工。 我的老亲娘就有几块这样的菜地,快80岁,每天都要去地里弄一弄。叫她不弄,她不高兴,只能由她了。 这个村子前不久搞了个迎“太祖”的祭祀活动,阵势很大很庄重,热闹非凡。祭祀开始后的当晚,放过烟花后,就开始“唱大戏”,唱的是楚剧,据说是草台班子,民间艺人。这一唱,竟然唱了半个月,开始三天,白天唱,晚上也唱。后来,天气冷,晚上不唱了。 这个“班子”掌握的戏文还真多,折子戏本子戏轮换着来,不过,都是古戏,什么【双玉蝉】【打金枝】【二堂审子】【庵堂认母】【十五贯】【包公赔情】...... 今天,本人观摩的是【孟丽君】,这是部连本戏,已经唱了两天了。讲的是孟丽君被豪强逼婚,女扮男装逃出,准备投奔其订婚的夫家,不料,其镇守边关的公公皇甫端遭奸臣所害入狱,家也被抄,未婚夫皇甫少华生死不明。 故事曲折委婉,起伏跌宕,鞭挞的是邪恶奸佞,弘扬的是道德正义。演员的举手投足有板有眼,唱功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台下的观众更是融入剧情,去辨别其中的是非黑白,忠奸好坏,让自己在娱乐中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这种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自明代以来就生生不息,而楚剧在解放后更是出现了【刘介梅】【红梅赞】【抓壮丁】,,,,,等现代戏。可惜的是,改革开放30年,把共产党建立的先进文化攻击得体无完肤,幸亏,这些流传下来的曲目还是中华文化的精粹。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