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9 13:12 编辑
重走坪头岩
随着时间的推移,坪头岩在我的脑海中已渐渐淡忘,那是2007年6月,接到一个损毁林地挖矿的举报,领导要我们去调查,重回久别的故地,这里的一草一木使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唤起了我深深的回忆…… 坪头岩就是开县一煤厂所在地,煤炭储存量非常丰富,在民国时期,这里已是闻名开县、万县的产煤之乡之一了。当时的天宝笼煤矿是和谦镇最大的土老财在经营,大量的优质无烟煤,用人力把把车运往土龙洞水码头上木船,通过东里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开县、万县、云阳等地,供不应求。这些土老财到了这些地方,成了当地的座上宾,被人供着捧着。土老财们可以自制油票当货币用,矿工可以用它去交换物资,煤矿的红火,和谦一直被人们称为经济活便的乡镇。 解放后,坪头岩这些煤矿已收为国有,成立了万县地区第一煤矿,县团级待遇。后来发展到解放井,新井,新华井等车间,车水马龙几千号人。1958年大炼钢铁,急需用煤,在这里修了一条汽车独路,全长不到十公里,周围不通路,三辆解放牌汽车,用木船从开县,逆东里河而上,人工拉到土龙洞,来转运一煤矿的煤炭。后来又改用钢轨铁轮把把车运煤。一个人拉一吨多煤轻松愉快。 由于公路不通,一煤厂许多主副食要从和谦购买,于是一支临时挑夫队就产生了,在场镇附近仁和村几个生产队的壮劳力,只要一看见煤厂的伙食团长下街来,就围上去拿条子,那条子上有上千斤的大米,成百斤的蔬菜和副食,拿到条子的人就是包工头,根据数量的多少及时组织人力运输,十多公里的陡削山路,起早贪黑地进行,不能耽误生产队的活路,不然会被割上资本主义尾巴,受到被批判。一次下来能挣上一块多钱,别看这一块多钱,相当于当时生产队五个劳动日的价值。我在当兵的前几年也曾经加入过这个队伍,在饱尝了辛苦的同时,也带给了我经济的活便。除上缴家里外,还有几角零用钱供我支配。 后来我去西藏当兵,一去就是六年多,后来我又参加了工作,家乡的事就知道得少些。我被调到和谦这一带工作时,已进入不惑之年,离别三十年之久,故乡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首先映入我眼腔的是,镇上的气派的洋楼。当年的挑夫如今成了老板,集市上商品繁多,玲珑的铺面,胜过当年几十倍;宽阔硬化的沥青路,车辆来去拥挤不通;一条上平头岩的盘山公路上,满载的运煤大卡车行如长龙。 昔时挑夫行走的小道,已被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荒草掩埋,我不时地在车窗外,收寻着往日曾经走过的人行小道的踪迹,脑中还清晰的记得桥弯、坪石板,大菩萨、斯栗包、梁子上这些途中休息之处。那时候挑累了,能空手步行觉得是一种奢侈,如今能坐上警车执行任务,是当时没想到的。 平头岩的煤矿开了百多年,采挖高潮期上世纪是在八十年代,这里有大小百多个矿井,疯狂的采挖,整个山体被挖空了,造成地质灾害,给当地生态带来危害。随着国营企业的解体,煤炭开采进入尾声,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关闭非法小煤窑,停耕还林,水土治理工程,就是为了恢复生态。 可是一些不法之徒,为了牟取暴利,死灰复燃,大势开采露天煤矿,使本已恢复的植被又重新遭到破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他们的是法律的审判。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σ彩| 六合投σ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σ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