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9-29 14:45 | 只看该作者
“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相关搜索: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如何,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唯物主义,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 唯心主义,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 中国古代,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 诗歌
“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
有人说中国诗歌的特点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表达。这种说法有点大。好像当要求我们具体地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说:“他是一个人”,判断没有错,但是等于什么也没说。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古代诗歌当然逃不出这个总的思想体系。如何具体地理解“天人合一”,往往诗论家不愿意细说,无论是谈什么话题,一句“天人合一”的绝对正确的豪言壮语就把一切解释“清楚”了。
其实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有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面表述,它首先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正确地表述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但是古代的这个认识还很初步,也存在了不少歧见,很多人把“天道”不是看成是宇宙的基本法则,而只是把他个人的道德标准私自提升到“天道”的高度;有人把“天人合一”神化,牵强地把自然现象与天道拉扯在一起,比如早期的中医理论总要与自然现象挂钩,什么一年有365天,所以人有365条经络等,这种风气也影响到了其他领域,使本来唯物的思想掺入了唯心的成分。
中国诗学的特色是什么?不是“天人合一”四个字可以说明白的,历代的诗论反复地说过,“物既是我,我既是物”、“物我两忘”、“无我之境”等话,其实那只是诗歌立意和修辞的一种手段,在诗学里称为“拟人”或“通感”。不信“天人合一”的人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坚信“天人合一”的人也不是首首诗都使用这样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意象是什么?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诗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借物抒情,使用的人多了变成了相对固定的符号。用“天人合一”来解释就不对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惯,他们诗歌的意象也不尽相同。把意象使用的艺术手法说成是“天人合一”的“神会于物”,会把实实在在的意象说得虚无缥缈了。
“天人合一”是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定位的一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西方哲学有同样的认识,只是认识的角度不同,他们是从理性和逻辑推理的角度去把握的,我们认为现代诗学把“诗心”定位于“真善美”更贴切、更直观、更具有可操作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