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体诗(平韵)] 为毛泽东补残句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22:3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一剑 于 2016-3-31 07:07 编辑

毛泽东1917年8月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期间的假期,曾与萧三至益阳游学,在游学道中写了一首即景七律诗,因年深日久有一联已轶失,现已成为了残句,给文学界留下了莫大遗憾!现复制于此,请众诗友认真阅读此诗,明达其意境,然后奉上自己的缀句,为毛泽东补全这首意象至美的残句诗!以此我们也能在学习中重新领略伟人的风范,在写作中领悟写诗的真谛!用我们的智慧弥补文学的遗憾,用我们的诚挚告慰伟人在天之灵!!注:毛泽东《七律·益阳道中》[1917年8月]:“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标题“益阳道中”,为萧三所拟。毛泽东和萧瑜在安化逗留了几天后,便向益阳进发,途中遇大雨,毛泽东写了这首七律。从诗的一、二句看,作者离开“远湾”即某个小山村,却遇上突然而降的大雨,似乎无处躲避,在滂然大雨中走了很远,直到石龙关。接下来的颔联当是描写这场大雨的景象。一定很有气势,可惜这两句缺失。颈联描绘的是大雨时途中所见的情景:荒野渡口,无人无舟,只见苍松泻心翠,古木横地;河上的小桥已被雨水冲断,水流湍急,一个漩窝接一个漩窝。后两句“客行此去遵何路?”作者自己问自己,横在面前的这条河是过不去了,那么,往哪儿走呢?还有哪条路可以前行呢?“坐眺长亭意转闲”,暂时不走了,在渡口边的长亭里坐下休息休息,心情悠闲地眺望这一带雨后景色。处变不惊,在困难面前镇定沉着,是诗人性格的一大特点。!


《七律·益阳道中》[1917年8月]


毛泽东


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

碧岩吹叶飘千壑,翠岭飞泉涌万山。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说明:用“碧”“翠”“吹”三字接首联的“东风”,以“飞泉涌万山”比喻雨之极大,以接首联的“骤雨”、“滂然”,“岩”“山”启颈联的“苍松”,“飘”“涌”引颈联的“横”“动”!


(补缺颔联)

2016.03.2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31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问候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0:57:28 | 只看该作者
章玉之 发表于 2016-3-31 08:24
学习欣赏!问候诗友!

谢谢站长欣赏!敬茶问上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3-31 12:39:03 | 只看该作者
品赏学习!问好诗友!祝福春祺笔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3:14:31 | 只看该作者
飞燕 发表于 2016-3-31 12:39
品赏学习!问好诗友!祝福春祺笔健!

谢飞燕版主赞赏!敬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3-31 15:25: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诗友,祝春祺笔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2 04:43 , Processed in 0.0281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