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诗歌语言的四句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3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1-2-27 18:3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诗歌语言的四句话相关搜索: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诗歌



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1-2-27 18:43 编辑

关于诗歌语言的四句话
1 “诗到语言为止”
“诗到语言为止”,它曾被无数次引用,但是,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很多文章引用这句话,而且将此话当成该文章的关键词,可是读后仍然不得要领。没有人在文章里详细地讲解这句话,好像这是一句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懂得的话,无须解释,只是云山雾绕地之乎者也一番,然后说:“你明白了吧?”。
这句话是韩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的,为此有人采访他,他说自己不记得在什么场合说过这话,原创者不经意地一句话,成了诗歌放纵语言的挡箭牌。
诗歌是用语言写出来的,那些高唱“诗歌到语言为止”的人也是在用语言写诗。语言对于诗歌是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语言诗歌岂不成了一个没有载体的隐身人。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为语言乱戴高帽,同样在这句口号的鼓舞下,一些人把语言和诗歌之间划等号,否认语言的工具性。语言是诗歌使用的工具,别的文学艺术形式也使用它,那么怎么到了诗歌这里就“为止”了呢?止从何来,止于何处。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语言的工具性,其次我们也承认诗歌对于语言的依赖性。世界上的行政区是以国家划分的,而诗歌是以语言划分的,不同的语言形成不同特色的诗歌,一种语言诗歌的许多特色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就消失了。
我们说,与小说、戏剧和散文相比,诗歌与语言的关系更直接、更突出,话说到这里就够了,不能无限地拔高。我们始终不能忘记,诗歌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一种意境,语言只是它的工具。
2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此话流传甚广,没有人对这句话提出过质疑,它成了谈论诗歌语言问题的固定开场白。这个句式貌似很有学术味道,所以有的相声都用它来当开场白,说什么“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实际上此话欠通,无论把主词放在“语言”上,还是放在“艺术”上都不通。按照汉语的惯例,主词应该是“艺术”,那么意思应该是语言方面的艺术,(相似的有“大众艺术”和“形体艺术”),把语言艺术化显然不是诗歌的目的,也不是诗歌的本质。诗歌与语言的关系不过是,诗歌是用某种语言写出来的,语言是一种诗歌表达的别无选择的工具,这样的表述虽然不华丽,但是绝没有贬低语言作用的意思,正好相反,我们认为讲究使用语言的技巧对于诗歌是绝对重要的一件的事。其实所有的文学艺术都是使用语言作为载体的,(比如音乐就不是用语言表达,而是使用音符;图画也不使用语言,而是使用色彩和线条。)推而广之,所有的文学艺术形式都是语言的艺术,话剧不是吗?快板书不是吗?小说不是吗?那么单独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就不准确了。进而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此话就有点唯我独尊的意思,小说、散文、戏剧、曲艺等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语言,诗歌从哪一个角度说是高人一等呢?
3 “作诗如说话”
在新诗诞生的早期,胡适先生提出一个口号:“做诗如说话”。这个口号的提出是有背景的,在提倡白话文的初期,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势力十分顽固,人们提出用平时说话用的语言来写文章,诗歌也用这种语体,一时难以被人接受,非说点过头的狠话不可。可是很多人对这个口号有误解,以为用口语写的就是诗。这里的误解有两个:一个是忘记了诗要有意境、激情、意象,音律这些要素,就是用白话写这些也一样不能少,不是记录下说话就是诗了;另一个是忽视了口语白话和书面白话的区别,专门追求口语化。难怪别人误解了这句话,胡适自己写过一些非常口语化的诗,俞平伯也写过,后来他们知道这样不好就不写了。时间过去快一个世纪了,一直不断有人用这句话当旗帜,大写文字版口语的所谓诗歌,例如: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赵丽华《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什么是大师,他们不是生而知之,他们像神农尝百草那样,自身投入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可贵的是他们能在一、二个回合之后就做出正确的判断,修正自己的路线,不是一条路走到黑。与此相反,有的人做了某种尝试,无能力分辨好坏,坚持错误,至死不渝。
4 我手写我口”
这也是主张诗歌使用口语的人经常提到的“名言”,这句话出自清末王遵宪的诗《杂感》,原来的意思是用我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思想,言文一致,反对“俗儒”的“尊古”,反对“陈词滥调”,绝没有推翻一切诗歌规则的意思。后来被主张用口语写诗的人利用,曲解为用口语写诗。把诗歌庸俗化,好像他们是天生的诗人,口吐莲花,随口而出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是诗。我们仍然举赵丽华的诗为例: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赵丽华《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些很流行的话不一定是正确的,有些话原来是对的,流传的过程中变了味道,所以我们不要人云亦云,不管它是谁说的,要有自己的思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30:30 | 只看该作者
天木

荣誉站长

帖子2528 精华19 积分13024 性别男 来自山东济南


沙发
发表于 2011-3-1 17:20 | 只看该作者





拨乱反正,精心剖析,有利于写诗者进步。问好!





“诗”无止境,学而不厌。诗是一种精神。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http://blog.sina.com.cn/wujiejinan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3
发表于 2011-3-4 11:24 | 只看该作者





很早就看见闲老的文章~~
但这几天忙于《韵律诗歌》的年审工作,一直没有时间仔细阅读,今天终于有时间仔细地拜读,闲老研究地非常认真~~
辛苦了,闲老~~~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影帆

韵律进士

帖子2397 精华6 积分11937 性别男


4
发表于 2011-3-26 20:12 | 只看该作者





口语诗有很多也都不错,不过梨花体就算了...





抛去情愁一路轻,寻来狂妄弄闲情。沙滩礁上横吹笛,欲问波涛比浪声。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李自安

超级版主

帖子8841 精华74 积分459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5
发表于 2011-5-18 17:2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闲老精辟的见解。问候!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玖捃

韵律举人

帖子420 精华6 积分2220 性别男 来自哈尔滨市


6
发表于 2011-5-19 11:18 | 只看该作者





1# 闲人
欣赏学习了,辛苦了,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1 18:13 , Processed in 0.0318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