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有内在的韵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1-7-12 10:42 | 只看该作者




真有内在的韵吗相关搜索: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心理
,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意境
,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文章


现在有一种理论,说无韵诗仍然是有韵的,不过韵不在表面上,而是有一种内在的韵,此说似是而非骗了不少人,韵不是一种精神,不是一种意境上的效果,而是一种实际的声音效果,具有它的物理特性,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种理论之所以能骗很多人,原因是“皇帝的新衣”式心理在作怪,明明是没有韵,但是名人在说他看到了内在的韵,于是那些怕说自己没有学问的人也跟着说,对,我也看到了。如此简单地否定了通行于世的理论好像有些不太严肃,不过没办法,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这些年也有一些文章讲解所谓内在的韵,用艰涩的语言和新创的词汇讲来讲去,也难叫人明白,其实他们把内在的韵有时理解为意境,有时理解为节奏,如果他们简单地说内在的韵就等于意境或节奏,那么谁也不会接受。只好把理论问题也去朦胧一番。

    没有人承认不用韵是因为懒惰或是不会,他们总能说出一些理由形容他们那个子虚乌有的内在韵,有人说无韵诗的内在韵是“情绪的自然消涨”,(也用同样的理由解释“内在的节奏”)韵是以物理形式存在的东西,情绪的起伏和韵怎么也沾不上边,再牵强也最多算是有点节奏的意思。为了表示他们不是不会使用韵律,还做出一种十分厌恶诗韵的姿态,艾青认为从欣赏韵文到欣赏散文是一种进步。

    在谈及诗韵的问题时有人总是散发这样一种论调,“在诗韵和意境两者中我更在乎后者”,看来是一种多么重视意境的理论,可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里面有一个逻辑的漏洞,这句话是建立在一个未曾经过证明的前提之上,这个前提就是用韵和意境是矛盾的,是鱼和熊掌,不可以兼得。说类似这种话的人在无形中把这个不正确的前提强加给了我们。诗韵和意境的是两回事,它们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在形式上只保留诗歌的唯一特点分行的东西,不足以称为诗,好像猪也有大象那样扇形的耳朵,但猪不是大象。

    无韵诗这个名称本身就是矛盾的,不能成立的,韵是诗的基础,没有了基础怎么能成立呢?比如音乐要有声音,我们能写一部无声的乐曲出来吗?粥要有米,我们能煮出一锅没有米的粥吗?

    也许有人会问许多写无韵诗的人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这又如何解释?比如艾青、李金发等等。那么我们可以反问一下你,你记住了他们多少句诗?有许多这样的诗人,他们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或在当代享有盛名,但是谁也背不出一首他的作品。艾青有一首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他的诗作很多,经常被引用的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而不是全部。这两句并不押韵,只不过比较整齐,两行的尾字一仄一平,有点起伏。人们想在“伟大”诗人的作品里找出些佳句,因无韵律的美感所以很难,只能选出这么与韵味近似的一句。
   
    鼓吹内在的韵律学说的有郭沫若和艾青,不同的是郭沫若只说不练,他写的诗都是用韵的,艾青可以说是言行一致,说不押韵就不押韵。

    更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评论家,评论一些“无韵”诗人时说,他将韵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拘泥于表面上的音韵,而是写出了内在的神韵。这是在乱用“神韵”一词,我们说某诗有神韵,是说这诗的意境,与关乎韵母的那个“韵”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一些力挺无韵诗的人,他们只是勇敢地冲出了诗韵的阵地,仅此而已,没有做什么工作。他们写的那些涣散的词语如何去形成他们所说的那个“内在韵”,多年来只有呼喊和辩驳没有理论上的建树。

    呼吁主张见过“内在韵”的人出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像幽灵一样的东西在哪里,“情绪的自然消涨”,哪个字是“消”,哪个字是“涨”。不要只是一句“有内在韵”,没有了下文,须知讲押韵是可以细致到一个音素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46:35 | 只看该作者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沙发
发表于 2011-7-12 11:1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3
发表于 2011-7-12 11:18 | 只看该作者





入木三分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4
发表于 2011-7-12 11:2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们能够记住这句,大部分原因在于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就是放在一部小说里,人们也能够记得住~~~~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鸿硕

荣誉站长

帖子4207 精华46 积分22037 性别男


5
发表于 2011-7-12 1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硕 于 2011-7-12 16:06 编辑

赞同。
诗歌既然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语言不能不是民族的。另外,由于汉语以字为最小单位,英语以词为最小单位,它的一个单词在汉语中就变成了多音(字)词,这样,势必句式字数繁多,而且,有些字在一句中会多次出现(如“的”`“地”`“着”等),如果不考虑中国语言的特点,而
硬要按西方一些国家的方式组合诗句,靠内在的情绪的律动来实现诗的节奏,一般说来,容易造成句子冗长,拉杂的弊病,这不仅丧失了诗歌语言精炼的特点,而且,为我们民族的审美習尚所不取。





鸿硕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6
发表于 2011-7-12 18:05 | 只看该作者





两种语言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汉语是音节文字,声调语言
英语是重音语言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7
发表于 2011-7-12 18:11 | 只看该作者





两种语言表达节奏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区别
汉语是靠节奏主旋律:音顿律、平仄律和声韵律来表达的,而这三大律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根本,也是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原因所在,是别的语言不具备的。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李自安

超级版主

帖子8841 精华74 积分459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8
发表于 2011-7-12 18:2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入木三分,直指那些自以为是诗,其实是滥竽充数的诗人。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岸歌

韵律举人

帖子447 精华2 积分2275 性别女 来自湖南湘潭

9
发表于 2011-7-13 16: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要熟练地掌握音顿律、平仄律和声韵律三大律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学习的道路漫漫长……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10
发表于 2011-7-13 18:24 | 只看该作者





9# 岸歌
有了方向
慢慢来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11
发表于 2011-7-14 06:12 | 只看该作者





9# 岸歌
谢谢关注。
如果要写一句诗时,先考虑音顿,再按照平仄来说话,同时搜索押韵的字就太累了。一般是诗句是随性而出,诗的语言规律使用得多了,自然就用上了。主要是在发现句子不理想时,从这三方面去找原因。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三月雪

超级版主

帖子2462 精华27 积分12976


12
发表于 2011-7-14 08:13 | 只看该作者





闲人老师好,好久不来了,在此问候老师!
诗有韵是人所共知的,但现在的社会上对诗要不要用韵这个问题,大家是有共识的,诗一定要有韵,但当人们的写作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为无韵诗辩解,当然也包括上面所说的“内在韵”这几天认识了不少喜欢写诗的朋友,他们对诗的热情很高,但写的诗连我都不喜欢看,所以我认为,应加大韵律诗歌的宣传力度,要让更多的人在网络上见到这样有韵的诗歌,要营造一种韵律满天下的态势,去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诗人。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13
发表于 2011-7-14 20:56 | 只看该作者





12# 三月雪

所言极是。
这里有二个问题,一个是诗歌入门问题,正确的入门途径是从美入手。现在学龄前的娃娃都可以背唐诗,可是有几个孩子能感觉到诗韵的美。年轻人喜欢诗歌多数从华丽的辞藻、新颖的大胆的词句入手,于是就模仿这些,他们把诗看成是流行歌曲的歌词了,他们很少读音韵上优美的诗歌,读了也体会不到。
第二个问题是诗歌教育的缺失。在义务教育期间语文课本也讲了不少诗歌,就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主题思想”等,与讲一篇散文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人为他们讲解关于“韵”的知识。假如开一个诗韵扫盲班,入学的条件只有二条,第一懂得普通话,第二汉语拼音熟练。那么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讲完入门知识。如果他们有几十首诗在肚子里,再用四节课就可以讲完应用。教学大纲里增加了这些,情况就会改观。
教育不作为,靠我们几个无法抵制无韵的滔天巨浪。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三月雪

超级版主

帖子2462 精华27 积分12976


14
发表于 2011-7-15 08:18 | 只看该作者





13# 闲人

这段时间在几个聊天的群里也试着发表过一些自己的诗,也迎得了很多人的喜欢,有些人还专门来向我学习,这说明,不是诗人自己不想写韵律诗,而是他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学习途径,更不知道韵律诗应该如何去写,无韵诗满天下,已经在他们的心里扎根,但他们也更喜欢有韵的诗,只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tr][/tr]
青岛观海

韵律举人

帖子571 精华5 积分2967


15
发表于 2011-7-15 12:39 | 只看该作者





极好的文章!建议学韵律诗歌的人都读读,不要让“皇帝的新装”再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1 17:57 , Processed in 0.0424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