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行【闲人 作,贺启财 代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3:0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0-9-3 18:40 | 只看该作者




跨行

跨行一般情况下,如果使用标点符号,一行的结尾应该有一个表示前一部分是一段完整意义的标点符号,例如: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等;如果不使用标点符号,一行的结尾处也应该正好是完整语义的一个停顿点。但是有一些诗不是这样,将一个完整的语义拆开。这种形式在某些新诗里出现,据说是向西洋诗学习的结果。西洋诗里确实存在有这种叫做“上下关联格”(enjambement)的诗体,例如莎士比亚的诗句:
……And blessd are those
Whose blood and judgment are so well coming-led
That they are not a pipe for fortune’s finger
To sound what stop she please.……
四行只是一句,应该一口气读下来,分行的理由是每行要保持五个音节。而那些模仿的诗并没有每行保持固定的音节数,跨行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只是一种刻意的模仿。
有些跨行的诗跨得毫无理由,例如:
碰巧是你。街道两边的人顾不上
两边的事情。挨家挨户的自行车
谁在一起。白杨树最细的嫩芽
触动了脆弱的心。那些难听的话

脏了河水。我发现人类的良知
很多时候派不上用场。很多时候
被弄丢的东西找上门来,打着伞
说雨过天晴只是借口。一两颗星星

躲在郁闷中窃窃私语。是你碰巧
看见,有人在别人的门前眺望未来
一盘要输掉的棋,在残局中挣扎

一句双关语,成了推不开的窗子
时间就这样停止。没有了时间的人
在料想不到的地方,放慢了脚步
莫非《街道》
此诗的大部分句尾不是语法上的停顿处,从语义上讲是跨到了下一行,一般这样的情况是照顾节奏和韵脚,此诗根本没有韵脚无须照顾,如果朗诵者依照这样的分行作语气上的停顿,除了造成语义上的混乱外,没有什么必要,更有两个跨行是在段落之间,就更加造成了意义上的支离破碎。这只能理解为,一段话,被毫无道理地按照平均十二到十四个字分成了十四行,然后又毫无道理地被分成了“四、四、三、三”的四段,读起来有支离破碎之感,从外形上看类似西洋的十四行诗。
西洋诗歌的跨行是其语言特点决定的,为了保持每行的“顿”数不得不跨行,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汉语是一字一音,一字一义,为我们制造整齐的句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跨行,更没有必要有意模仿西洋诗。比如一个腿脚残疾的人依靠拐杖而行走,正常人没有必要也架一付拐杖,以为这样才有风度。
新诗跨行并不是绝对不允许,为了照顾节奏或韵脚而有跨行是可行的,例如:
请你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
让我从你的终点出发
请你把刚写完的歌,交给我
我要一路播种火花
你已渐次埋葬了破碎的梦
受伤的心
和被损害的年华
但你为自由所充实的声音,决不会
因生命的消亡而喑哑
在你长逝的地方,泥土掩埋的
不是一副锁着镣铐的骨架
就像可怜的大地母亲,她含泪收容的
那无数屈辱和谋杀
从这里要长出一棵大树
一座高耸的路标
朝你渴望的方向
朝你追求的远方伸展枝桠
你为什么牺牲?你在哪里倒下
时代垂下手无力回答
历史掩起脸暂不回答
但未来,人民在清扫战场时
会从祖国的胸脯上
拣起你那断翼一样的旗帜
和带血的喇叭……

诗因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
生命因你不朽的诗而伟大
舒婷《悼——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
这首诗中的跨行不是为了凑齐每行的字数,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那里要有一个停顿,所以属于合理的跨行。段落之间的跨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合理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1 17:54 , Processed in 0.0259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