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十六回 "救护车"时时做好事 红领巾户户贴春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09:3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桃源春幸福园诗会有歌谣道:
胜利的铜锣凯旋的鼓,喜鹊喳喳捷报至。
除夕迎春多高兴,谁送温暖户户走?
好人好事道不尽,无名模范天天有;
红领巾争当小雷锋,挑着重担大步走!
第五十六回      "救护车"时时做好事     红领巾户户贴春联
                                                                  
除夕接喜,佳节欢乐增几倍;
战士奏凯,龙腾虎跃下天来。
迎春对联,挨门连户多气派;
少先队员,帮着爷爷巧铺排!
文哲说:"又有几个麻缠病人要伯领着到西安去;救人那事,积德事么!只要伯能办到,跑一天两天算啥,伯就爱吆这么些闲车。跑了路,还得贴赔一提兜土特产哩。但伯心里畅快,你娘她也管不住!"
蕊芳笑了:"大伯,怪不道人喊你'救护车'哩……"
文哲又问:"卫国今天入伍了?"
"嗯,"蕊芳点点头默不作声。
文哲说:"蕊芳,唉!本想给卫国送个纪念品哩。笔记本都买好咧,迟一步,没来得及……"
蕊芳缓缓抬起头来说:"大伯,买啥纪念品嘛。前几天,你晚上专来和他叙坐,你的句句话都是难得的纪念品哩!"
王卫国,为了保卫祖国边疆,在一次战斗中,他奋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了。他的骨灰送回家后,省、市、乡以及踏泥庄党支部,村委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将烈士的骨灰盒安放在文化宫英模先祖纪念馆供人们永远纪念,还在文化宫建立了个'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哩。
说起"救护车",人人都知道是文哲老汉的绰子号。文哲老汉是教师、干部出身,村里村外人谁不说他是大好人。只要说给人帮忙,他就来了劲;有人过意不去,给他买条毛巾或拿瓶酒,他就生气了,还说把他当外人看待。
不说别的,就说这个"救护车"的来历吧。
当年文哲在省城干工作时,结识了个姓张的名老中医。他离休在家中,附近谁若有什么疑难病久治不愈,他便毅然领患者到西安就诊。他这人,不论穷富,有求必应,即便大忙季节,只要有人请求,便撇下手中的活,陪患者一起到西安去看病;一月甚至跑多回哩。路上的花费,他和患者争着出,患者若已付过,他也要在回来后将手续弄个一清二楚。有他介绍,张老大夫在洗泥乡周围几十里,治好的疑难病真是太多了。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张老大夫退休后文哲还请他到自己家中为群众治病。在这期间,他还给老大夫介绍个徒弟哩,这徒弟就是有近二十年医龄的小华佗郭旭。小华佗跟老大夫临诊数载,恭听教诲,继承其宝贵经验,基本掌握了老大夫治疗疑难杂病的规律。所以小华佗今天身怀绝技,活人无算,与文哲老汉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文哲和小华佗郭旭,不但知己,还是莫逆忘年之交。老汉嗜好喝酒划拳、抽烟,曾一度胸闷气短,咯痰带血,志远与小华佗陪他在渭城中心医院作CT检查确诊属:肺癌。没敢给他说明,只说是支气管炎,毛细血管弹出的血。市中心医院专家要求住院观察治疗,志远虽钱拿得有些欠缺,但同意了医院的意见。
志远说:"爸,上楼住院,三楼十一号病房。"
文哲问:"啥病么,还要住院?"
志远说:"你看病历,CT检查结果:慢性支气管炎么。"
文哲坐在连椅上沉默一阵"住几天?"
"大夫说是慢性,得三个月哩。"
"要多少钱?"
"伍仟元,我马上回家凑齐!"志远坚定的说。
文哲咧着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既然是支气管炎,我可不住院哩!真是金钱社会,治个支气管炎就得伍仟?……住十天、八天都害心慌,咋熬得了三个月。伍仟元去住院,还不如搞捐献!"他把志远和小华佗叫在身边摆得一片道理
志远解释说:"住院是为了治病么,身体是本钱,病好了不愁不能贡献……"
文哲把站在一旁的佗子指了指说:"身边有的小华佗,从来得病不怯火!志远,咱一人一碗热甑糕,铲满,先吃了,再喝一碗甜醪糟,看佗子还想吃啥尽管买,吃饱了主意拿定,往回走!"他挣扎着疲倦的身子硬是离开了医院门。
志远忙赶出来挽住父亲臂膀:"爸,你看,住院单都开好了,钱凑齐叫秋霞来侍候你。"
文哲把臂膀甩脱,头也没回地说:"咱来的目的是为了检查病,病检查清楚就行。治嘛,我就相信小华佗。他把石牛庄石天友的癌症,都看得活了几十年;我这慢性气管炎算啥!就是癌症,我也相信咱佗子。佗子,你说哩。……"
小华佗说:"气管炎不过是慢性,我可有个方子,不用花钱,嫽得太。要我治病,得听我说,今后彻底戒烟戒酒!结合用药,只要坚持,准能治好。"
文哲老汉这才"哈哈"笑出了声:"佗子,你是医生,咋能不听你的么!得病嘛,谁不想好。慢性病,慢慢来。天底下我就相信小华佗,你说叫我喝啥都行,和你张老师商量,任你拨弄……"
小华佗握着老汉的手说:"我一定尽最大努力。走,先回家去,明天就去西安请教张老师。"
几个人吃了喝了,中午,回到家里。"一切只得这般……"小华佗给志远作了安排,也给老人做了安慰。
第三天小华佗提了多半笼鲜刺蓟来到文哲家。"佗子,你提这啥么?"老汉惊奇地问。"嘿,这才是治你那胸闷气短,咳嗽唾血的好厉害药哩。"
"这是刺蓟么,能治气管炎?"
小华佗抓起一把:"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哩,名叫'小蓟'。这东西清热解毒,'能消炎,能止血。……"
"那么咋用哩,还配啥么?"
小华佗说:"这嘛,我给你做个样子,好弄得太哩。连根淘净晒干切碎,四季可用。现在么,就这么切碎在搪瓷脸盆熬成药水,滤汁去渣,加白糖一两,专用一个电壶,装在里边,随时渴了,当饮料喝,每天一电壶。早、中、晚再服我配这药面面,一次一包。光这药面面,我给你配了一百包哩,一个月一疗程,只要用过百天,病就好了。这方子还是我张老师介绍的,张老师说缓几天还要来看你哩。"
文哲高兴地说:"这能办到,能办到……佗子,病好了,建设咱踏泥庄,我还要支一杠子哩。乡政协、招待所咱是领导,咋能放心得下,住在医院真把人能急下病哩。"
"那么,一天一笼鲜刺蓟,这任务我包了……"
老汉将笼腾下说:"佗子,你是大忙人,不麻烦你啰。只要你提个路子就行了,这么,我全当散心,全当锻炼,在大坝上转一匝就弄够了。"
真是意想不到,文哲自从用了这个单方之后,身体一天比一天精神了,痰也少了,血也没了,百天以后,自觉胸闷气短,荡然若失。志远和小华佗又陪他去渭城中心医院做CT检查:肺癌病灶完全消失,一切正常。
晚上,明星朗朗,月牙弯弯。文哲老汉哼唱着歌儿走回家来:
观念更新莫松懈,自我批评要经常。
一曝十寒焉得器,千锤百炼方成钢!
……
他到门前推了一下,却是无声无响,好像推墙一般,原来门上了关。这时他看手表已经下一点了,难怪遭受这般冷落。他怨气地叩打着门环,边叩边喊:"他妈,开门喽!"
老伴正睡得朦朦胧胧,听见叩门声忙问:"谁呀?"
老伴原来和衣在炕上躺着,听见喊声便急忙穿鞋下炕,打开门,跺了下脚嚷:"唉,他爸,你成天忙得不着家,晚上还要熬到深更半夜。人家有红白喜事,你就成了红火把式,没黑没明地干。人活七十稀,六十过了期,你真把年龄忘了。那号事,往后不准你干咧!"
"不许干就不出去了。明天后天都呆在家里给你做伴,但你可要耐心陪着我哩。"文哲肐肘窝夹着一卷大红纸放在桌上"他妈,黄忠八十都不服老哩,咱比黄忠还差十多岁,给谁摆老资格哩。人常说:越坐越懒坐下病,越干越欢骨头硬。我总不能整天坐在家里陪你玩耍?你说哩!"
老伴生气的说:"嫑多嘴,快休息去。瞅挂钟,没看啥时候啦!"
文哲找个线板放在桌上,又关了炕上电灯"他妈,我戴的手表还看钟,时间我知道。你先休息,我还有点任务哩,紧刹火!"
"紧刹火,哼!只要精神大,你个'夜彪虎'[夜彪虎]:指翩蝠。能熬只管熬吧。"老伴这才脱了衣裳,头挨枕,转个身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
文哲用双手将这些大红纸摊开,一张一张折叠好,再用缝衣线拉开,放了厚厚一沓子。雄鸡在一个劲地叫,这时他只觉头重脚轻,两腿稀软,上下眼皮直打架;他揉揉眼,搓搓手,发现桌上蹲着"柳林春"酒瓶子,猛有所悟,嘿,武松打虎凭这哩,有这就行。他手一伸,又急缩回,忽然瞪大眼睛,好像有人揍了他一拳头:小华佗不是叫我戒烟禁酒么……于是便摸春蕊茶叶盒子,泡了杯酽茶狠咂两口,再倒墨润笔,跨腿猫腰,铺纸提笔写起对联来。
他写了一幅又一幅,完成一联又一联;写一阵,喝两口,倒越写劲越大了,越写越放不下手,直把屋子里的空地都摆得满满的。桌上的电子钟已指下三点了。摆那一堆也顾不上用心收整,只是推在一边,便悄悄爬上炕溜进被窝睡下。
干事全凭心劲,只要心头来劲,把劳累疲倦全忘咧。第二天清早,文哲起个大早,没等洗脸,先将地上的对联一幅一幅拾起折叠好,并搭上记号,洗过脸后,又爬在桌上提笔拟稿。
"咦,咦,老了老了,精神还蛮大的,睡得迟还起得早。只说你能睡到早饭时哩,还打个头炮。"老伴起来吃惊地说。
"紧火事,吃过早饭还得你来帮忙哩。"
老伴嘴角抽了抽扑哧一笑"紧火,紧火,那一天你不紧火!要我帮忙,不是提笔杆子就是拨算盘子儿,我没那能耐!"
她发现桌上还放着大卷红纸,指头弹着桌子问:"写这么多对子卖字呀?老了老了,还算生了些过日子的心眼。……"
文哲仰头捋须"哈哈"一笑,"卖字,那号心眼我可生不了。咱不是做生意的料!我要送货上门,腊月三十,踏泥庄一户一幅。你爱钱,那正好,我送对联,你收钱?手搭胸口也想一想,人家都以实际行动扶贫爱国助四化哩,咱大儿子当副支书,小儿子端国家的饭碗,女儿出了嫁,咱不缺钱么,啥事把你吭住咧?摊这点水还收钱,人不笑咱是啬皮!"
老伴好气又好笑,跺着脚""了一声"死老头子你说啥!你想做好事,叫我当吝啬鬼,我可不愿意哩。叫我给你帮忙,也混个半边子先进吧。一言为定,"你抽烟,我做饭。吃了饭,帮你干。"
"我们是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是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先烈的遗志。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老婆子,真是孩子们的世事,你听这伙娃娃唱得多好……"
随着歌声连蹦带跳进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爷爷,我妈叫我给你送包子来咧!"
文哲高兴得把孩子搂在怀里:"哦,萍萍,好孩子,我娃来咧……"
萍萍两个胳膊抱住文哲的脖子说:"爷爷,我妈说肉的圆蛋蛋,油的小脚片,糖的三角带尖尖。刚刚揭出笼,爷爷,你和我奶奶快吃。"
文哲将孩子吻了两下"萍萍,你妈太多心了。爷爷送给你家一幅春联,回去贴上好迎新年。"
"爷爷,那你写这么多干啥?"
"咱踏泥庄户户都有,每户一幅么。"
"哦!……"
"爷爷,俺来咧--"又是清脆的喊声如钟铃一般敲进院来。随即听见"噔噔噔噔"的跑步声。文哲伸着脖子出门来看,原来是西隔壁吴大夫的女儿彦彦。
"彦彦,有啥事哪?"
"爷爷,我妈要你和奶奶今早到俺家吃饭。咋不见奶奶哩!萍萍,你也来了……你?"
彦彦来了扯住文哲一个胳膊使劲地拉,硬是不放。"爷爷,你走嘛,爷爷,你快走……"
"别忙,嫑急,听爷爷说嘛。彦彦,好孩子,你回去。你妈昨天送的包子还没吃完哩,今早萍萍又送来了。爷爷给你送幅这,回去贴在大门两边,懂吗?"
"知道,是春联。"彦彦和萍萍是同班同学,都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这孩子天真活泼,最喜欢提疑问。她听爷爷说给春联,高兴得跳了起来。
"萍萍,爷爷写,咱俩贴。咱少先队员在假期学雷锋,做好事,可不能挂在口头上,要见实际行动。"彦彦一边对萍萍说,又转过身摇着文哲的身子:"爷爷,我俩给你帮忙,你同意吗?"
文哲拍着孩子的肩膀笑笑:"同意,能成,你俩真是好学生。"
这时,老奶奶挽着袖子,用搪瓷盘端着垒得满满一盘的包子,走出了厨房,彦彦和萍萍一齐喊:"奶奶。"
老奶奶看见这两个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咦,今天来两个小帮手哟。来来来,快吃咱家蒸这包子;大肉的,素油的,还有粉条豆腐的哩;乖娃,闻热吃。"
老奶奶将搪瓷盘放在桌上,又搬个椅子坐下,文哲老汉将萍萍提的竹篮子取过来让老伴看:"这是萍萍刚提来的包子,你尝尝。"
"萍萍,告诉你妈,今后再不许给爷爷、奶奶拿东西喽!"
萍萍头一歪,嘴一努调皮地说:"嗯,还拿,我爸也说,让妈好好照顾对门爷爷哩……她不拿俺拿哩,嗯嗯……"
文哲又和彦彦开玩笑地说:"彦彦是她妈派来的,叫咱吃饭。彦彦,爷爷奶奶吃了你家的饭,可让我娃饿肚子……"
"不,不是的。妈妈说今天支油锅,炸油糕。不去也要端来的。"
老奶奶微微一笑"彦彦,你妈昨天送包子,今天又叫吃油糕。吃呀送呀,这咋行,太不像话啰!"
"奶奶,我家粮食多得太。几个水泥柜、大老瓮都是满满的,还没爷爷奶奶吃的么!"
"你给爷爷背一老瓮行吧……"文哲又跟孩子开玩笑了。
"对,爷爷。我可背不动,我让妈背,或和妈抬着来。"孩子笑着答着,大家都禁不住笑了起来。
这时候,秋霞又拾了一碟包子端出来:"萍萍,彦彦,吃娘蒸这包子香不香哪。"
"娘,闻着都香哪。"
"彦彦,咋弄?叫你叫爷爷、奶奶吃饭,咋秤锤跌到井里啦!"彦彦妈菊花,走进院子喊嚷着。
彦彦跑了出来:"妈,你回去吃吧,我在奶奶家吃过了,中午做好人好事,要给爷爷帮忙哩。"
"菊花,进来坐会儿。"老两口和媳妇秋霞听见菊花在院子说话,都出了门。
"回去要做年菜哩!让孩子叫你们吃饭,谁知给她把饭也管了。"
文哲顺手拿一卷红纸朝前一晃说:"菊花,包子咱家也蒸了。看,今天中午叫孩子帮忙贴对联哩。"
"郭伯,不论弄啥活,只要孩子中用,叫她干去。"菊花说罢急乎乎拧身走了。
吃过早饭,老奶奶把院子内外重新打扫一遍,收拾得干干净净。文哲老汉虽年过花甲,有病在身,但他有条不紊,利利索索,奋笔挥毫,愈战愈勇;真好似跃马挥枪演武场,龙腾虎跃气势狂。不到一晌工夫,只见院子里除了路道,全都变成红色世界、春联走廊。
老先生真是提笔风雅对,开口妙文章。他的春联很切合当前形势;根据不同家庭、不同环境和不同人来拟写,这就是因家、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且内容灵活多变,字体圆润丰满,一笔不苟,颇见功力。所以年年春节前夕,求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对联贴出后,又没有人不佩服他结合实际、确切、内容恰到好处,用词妙趣横生,结构工整严谨,饶有欣赏价值。因此挨门挨户谁家的春联老汉都亲自标有记号。
正在这时,忽听锣鼓由远而近,喧天动地的敲。原来,宋支书领着锣鼓车队慰问军烈属来了;在王炸家门外闹腾个不停。爆竹声、锣鼓声顿时响做一团。
两个孩子刚把王炸家的门联贴上,只见"儿为国征献身去,父报党恩获誉来;恭贺新春"
"王爷爷你听,在咱家门前敲'噹噹'哩,还不出来看么。"萍萍和彦彦都着急地进门喊个不停。
王炸好像心中有数,"嘿嘿"笑了两声"他妈,八成是慰问团来了。快招呼大伙进来喝茶。"王大婶先走出门去。王炸将身上拍拍,也急急走出门来。宋支书站在四轮车上引马锣,他把马锣提到头顶上"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噹依噹噹,……"地敲了起来。宋支书看到王炸老两口一前一后,喜滋滋、乐呵呵出门迎接,便将锣锤一举,锣鼓声嘎然而止。他喊道:"大哥大嫂,卫国报国捐躯,可钦可敬,精神长在,永垂不朽!市上有慰问款伍佰元,大米一袋,白面一袋,菜油十斤,特表新年慰问。"
王炸接过慰问款后说:"乡党们,卫国是我的儿子,也是党的儿子,踏泥庄人民的儿子。他没辜负党的培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国献身,理所应当。反击侵略、保家卫国,是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啊。"这时锣鼓声又顿时大作。宋支书随手将马锣递给身旁一个小伙,跳下车要亲自给王炸老两口戴大红花。他拿着红花说:"今天是新年慰问,我来给老哥、老嫂子打扮打扮。……不采头,但采胸,忠心比这花更红。"王炸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宋支书又把其它慰问品让随行人员带回家中,这时两管唢呐奏起了电视剧《西游记》尾曲,他俩跟着缓步进入家门,颇有新郎迎新娘的隆重气氛。
两口回过头来给宋支书摆手:"宋公明,叫大伙进屋喝茶么。"宋支书只是点头只是笑。"老哥,老嫂子,明天来给你拜年。今天有任务,还忙哩。"说罢便跃上四轮车,锣鼓队离开王家院子朝东开去。
却说两个孩子贴着对联,文哲老汉站在后面望着,觉得很满意。
"萍萍,彦彦。村里挨家挨户贴春联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啦!你俩能胜任么?"两个孩子站在一排儿向老汉行个举手礼:"爷爷,我俩保证完成任务。"
文哲和孩子一起将院子晾干的春联收拾整理好。两个孩子急着要走:"爷爷,奶奶,我们走啰。"
老奶奶从厨房走出:"孩子,这是面糊,还有浆刷,都带上吧。上下联搭有记号,左边为上,右边为下,用面糊把边子角角都刷到,贴平,照端。关键再叮咛一点:要心细,板头放稳,注意安全。奶奶给你们做饭,今天中午都来吃奶奶包的饺子,可嫑让奶奶等不着,剩半锅,啊……"
""两个孩子一个抱对联,一个拿面糊跑着出了门。
却说宋支书慰问军烈属回家,见幸福园大门上贴着对联"叶绿花红春满神州路,国强民富美名宇宙扬。"再向前走去,招待所、文化宫、连村子里一户接一户都贴上了新春联。走到自家门前,萍萍和彦彦刚端凳子贴妥。"彦彦,谁让你俩贴的?"
"救护车爷爷。挨门挨户,一家不少。"说着这一对红领巾抬着凳子又向西邻贴去。
"啊,原是'救护车'老哥。……老书家赠对,红领巾贴联;老老少少,配的实在严哉!"他念叨着,细琢磨自己家门前的新春联:
扶贫致富美德尚励
忘己为民精神可嘉
百花春绽
宋支书叹了一声:"老汉才是榜样啊!真是新时代、新风尚、新中国、育新人……"他即景生情,顿得一首"迎春诗",信口低吟:
春意春风春前至,春联迎春气象新;
春歌春阳报春来,赏春人民焕青春。
"宋支书--"进得屋来,他屁股还没坐稳就有人喊。
老宋听见是尹禹超的声,忙问:"小尹,有啥事么?"
小尹进门来急乎乎在老宋旁边一坐说:"宋支书,怪事都出在咱村里咧。年前要办的几件事,事事都有障碍,你说,该咋办呀?"第五十七回除夕夜广场观焰火庆新年宾主同欢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5 22:02 , Processed in 0.0315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