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其它] 诗歌的节奏【野神格律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1:5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3-5-15 18:46

                诗歌的节奏【野神格律之二】
               2013515日)
                                            野 神

      稍有古典格律诗歌创作经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格律诗歌有声律和节奏。声律,即人们通常说的平仄律和音韵律;节奏,通常指诗歌在吟读时有规律的语音间隙。为了便于阐述和理解,我现在把它们分别称为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为更加明晰的划分诗歌的节奏并以解决特殊的情况,我还提出了“吟读节奏”的概念。它们在文章中的含义如下:



   声律节奏:
      在格律诗歌中,有规则的平仄交替、粘对和音韵等格律所隐含的节奏。声律节奏主要是由字音及其声调来决定的,主音的抑扬和复沓回环。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近体诗声律节奏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是不贴切的。
      语义节奏:
      为清晰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意旨,在吟读诗歌时,根据字、词、句、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有规律的语音时间间隙而形成的节奏。因此,也可以称为音顿节奏或语音节奏。语义节奏是由字、词、句、节的含义决定的,主诗中字、词、句、节间语音的断续,是语言在逻辑上的停顿而产生的节奏。
    吟诵诗歌时,声律节奏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上一般不明显体现,而显现在声调的抑扬之中。语义节奏无关声调的抑扬,节奏显现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之中。
      大家知道:声律节奏是写古典格律诗入门第一关,除九言格律诗(见《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以外,基本已成定格,在本文中就不一一赘述,而作简略叙述。特别说明的是,因为诗中,句与句、节与节之间已经自然停顿,其语义节奏无须论述。因此,下面关于语义节奏的阐述,均为句中语义节奏,不再重复提示。
      为了便于解读诗歌的语义节奏,我把语义节奏分成大节点(用“ ——”表示)、小节点(用“ —” 表示)和“微节点”(用“·”表示),用它们来划分语义节奏的节奏层级。如:
      ①五言(2——1—2):徒有——羡—鱼情(唐·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②七言(2—2——2—1):闺中—少妇——不知—愁(唐·王昌龄《闺怨》)
      ③九言(2—2——2—1·2):不似—落花——轻信—水·流舟 (野神《九言绝句·咏柳》)

      吟读节奏      
      一般情况下,诗歌有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我们在吟读诗句时是按照语义节奏进行音顿。但也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偶尔有一种句子,在吟读时的节奏不能与其语义节奏同步,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其语义节奏进行吟读,必须按照习惯的诗歌语义节奏的音顿位置进行音顿。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家在虾蟆陵下住”(古典风体诗歌)的语义节奏划分是:

     家——在虾蟆陵下—住(1——5—1)
      但在实际吟读中的节奏却是:
     家在虾蟆——陵下—住(2—2——2—1)
      这与“窗含—西岭——千秋—雪22——21)”同。
      又如现代九言格律诗: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2—2——1—2·2)(语义节奏)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2—2——3—2)(吟读节奏)

      为了把它与语义节奏区分开来,我把出现这种情况后的节奏划分称为“吟读节奏”
。因为这毕竟是特例,在实际中极少遇到,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按照“吟读节奏”进行音顿即可。“吟读节奏”是一种特殊的音顿形式。在古典诗歌中,吟读节奏的划分方式可以出现在五言、七言的任何诗句中,和九言格律诗的对仗句中;但在现代诗歌中,只能出现在五、七、九言格律诗的对仗句中,因为非对仗句完全可以用“语义节奏”进行音顿。
      “吟读节奏”的划分按照常规的语义节奏划分为准。通常是:
       1、古典五言诗中:①2——2—1;②2——1—2。
       2、古典七言诗中:①2—2——2—1;②2—2——1—2。
       3、古典九言诗中:同现代九言诗的划分。
       4、现代诗歌中,因为“吟读节奏”只能出现在五、七、九言格律诗的对仗句中,因此,与另一句的“语义节奏”相应即可。

      下面,我首先将声律节奏之平仄律和语义节奏分别举例说明:

        1、格律诗歌声律节奏之平仄律举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2221)
     仄仄平平仄仄平。(2221)
     仄仄平平平仄仄,(232)
     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我把这种平仄粘对交替形成的节律叫“声律节奏”。
        2、格律诗歌句中的语义节奏举例:
         ①古典近体诗五言:2——3,如:
            A2——21
          春深——杏花—乱(唐·储光羲《钓鱼湾》)
            B2——12
                   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②古典近体诗七言:22——3,如:
           A22——21
                人间—四月——芳菲—尽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B22——12
                巴女—骑牛——唱—竹枝(唐·于鹄《巴女谣》)
        ③古典格律诗九言:22——23,如:
           A22——21
               漫步—湖堤——借看—柳枝·头(野神《九言绝句·咏柳》)
           B22——22
               不似—落花——轻信—水·流舟(野神《九言绝句·咏柳》)
           C、其它,与现代九言格律诗同,见本文第三部分“现代格律诗的节奏”之“《现代九言格律诗的句间语义节奏》”,也是比较灵活的,如:
       3——2—2·2
       月光洁——泻入—层层·碧水(野神《九言律诗·无题》)
       竹叶青——拂来—缕缕·轻风(野神《九言律诗·无题》)
     ④词、曲,也属于格律诗歌,每一个词牌和曲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
      我把这种因句中字、词或句、节的含义独立,在吟读中形成了停顿间隙而产生的音顿节奏或语音节奏称之为“语义节奏”。
      一般来说,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如:
     江村月落正堪眠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A、声律节奏: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B、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1—2】

     好,说明了几个基本的问题,下面我就诗歌的具体节奏进行阐述。为了清晰易辨,我按照于进水先生《诗帜》之古典格律诗歌、古典风体诗歌、现代格律诗歌、现代风体诗歌的分类依次进行。

       一、古典格律诗歌的节奏

      其实,古典格律诗歌的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早就形成了定格,我在这里不过是简单的重复而已。
      古典格律诗歌包括近体诗和词、曲。词有词牌,曲有曲牌,其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不同的词牌、曲牌要求不同,人们常说“按谱填词”,因此,只要按照每一个词牌、曲牌的要求去写就可以了,这里着重谈谈五、七言近体诗和九言格律诗的节奏。大家知道,近体诗主要是五言和七言,至于九言格律诗,既然前人未创造出来,连九言风体诗作品也极少,我今天就把它补上。为了研究九言格律诗的节奏,我利用《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 涂鸦了两首。

      (一)   
五言近体诗的节奏

      声律节奏,众所周知,故略。
      五言近体诗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其基本语义节奏是2——3,细分有两种情况:
      1、节奏:2——2—1
      ①国破——山河—在 (唐·杜甫《春望》)
      ②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2节奏:2——1—2
      ①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②烽火——连—三月(唐·杜甫《春望》)

      (二)   七言近体诗的节奏

      声律节奏,众所周知,故略。
      七言近体诗有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其基本语义节奏是2—2——3,细分有两种情况:
      1、节奏:2—2——2—1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唐·贺知章《咏柳》)
        2、节奏:22——12
      ①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三)   九言格律诗的节奏

      声律节奏,前人没有现成的,详见《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
      九言格律诗有九言绝句、九言律诗。因为写古典九言格律诗的人我还没见着,前人的作品也找不到。所以,就以本人的拙作为例吧。愚以为,九言格律诗的声律节奏中,其“三平”、“三仄”可以出现在句子的第1、2、3字和第3、4、5字以及第5、6、7字,那么,其语义节奏当可以三字音节出现在其它位置。因此,其语义节奏理同现代九言格律诗,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详细请见本文第三部分“现代格律诗的节奏”之“《现代九言格律诗的句间语义节奏》”。这里略举两例简单说明,如:
             1、《九言绝句·咏柳》
  人间—四月——风吹—无限·柔,【2—2——2—2·1】(4——5)
  漫步—湖堤——借看—柳枝·头。【2—2——2—2·1】(4——5)
  清波—叠影——何曾—附·流水,【2—2——2—1·2】(4——5)
  不似—落花——轻信—水·流舟。【2—2——2—1·2】(4——5)
       2、《九言律诗·无题》
  无限—星天——举目—望·苍穹,【2—2——2—1·2】(4——5)
  百年—岁月——如何—转眼·空?【2—2——2—2·1】(4——5)
  月光洁——泻入—层层·碧水,【3——2—2·1】(3——6)
  竹叶青——拂来—缕缕·轻风。【3——2—2·1】(3——6)
  往事—如烟——皆—志情·飞散,【2—2——1—2·2】(4——5)
  白云—似幻——由—龙虎·跃行。【2—2——1—2·2】(4——5)
  江山—万里——只缘—诗笔·,【2—2——2—2·1】(4——5)
  老去—人间——浩荡—了无踪。【2—2——2—3】(4——5)

      二、古典风体诗歌的节奏

      因为古典风体诗歌对平仄没有什么要求,可有可无,因此,其声律节奏没有严格规定。
      古典风体诗歌包括齐言诗歌和杂言诗歌。古典齐言风体诗歌以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居多,但也有八言、九言等。至于语义节奏,三言通常是1—2或2—1、四言通常是2—2,五、七言通常遵循近体诗的语义节奏。但这些,也是可以变化的。总之,古典风体诗歌的语义节奏也不需要严格的约束,可以自由调整。下面,把语义节奏略举几例,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如:

      (一)古典齐言风体诗歌
      1、三言
      固——灵根:1——2 (《汉郊祀歌‧华烨烨》)
      甘露——降:2——1 (《汉郊祀歌‧华烨烨》)
      2、四言
      东临——碣石:2——2 (曹操《观沧海》)
      日月——之行:2——2(曹操《观沧海》)
      3、五言
      疑是——地上—霜:2——2—1(李白《静夜思》)
      4、六言
      想彼——宓妃—洛河:2——2—2(曹植《妾薄命》,见《乐府诗集》)
      退咏——汉女—湘娥:2——2—2(曹植《妾薄命》,见《乐府诗集》)
      5、七言
      黄河—之水——天上—来:2—2——2—1(李白《将进酒》)
      6、八言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2—2——2—2
                            (唐·王维《酬诸公见过》)
      读来好像四字句。
      7、九言
      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2—2——2—2·1
                           (明·杨慎《九字梅花》
       ……

      (二)古典杂言风体诗歌
      古典杂言诗歌在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上都是比较灵活的,没有固定。其语义节奏每句字数基本遵循对应于相同字数的古典格律诗歌或上面“古典齐言风体诗歌”所列举的模式。但也有例外,如:
              梅
            野 神
      凛凛霜刀,
      冽冽风痕。
      雪压玉骨,
      乌绕清魂。
      寒仙子、
      心无尘。
      凭凡烟难侵。
      其中的“凭凡烟难侵”语义节奏为:
        凭—凡烟——难侵:1—2——2。
      不同于2——2—1,或2——1—2

      又如李白《蜀道难》之“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语义节奏为: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2——2—2——2—1——2
      当然,还可以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现代格律诗歌的节奏

      现代格律诗歌(近体诗、词、曲)的声律节奏与古典格律诗歌完全一样,这里不再重复。这一章节主要探讨现代格律诗歌的语义节奏。在现代的词、曲中,也不会因为大量现代虚词的出现而影响语义节奏,因为它本身还是比较灵活的。而现代五、七、九言格律诗的语义节奏值得探究。
      目前,人们对现代五、七、九言格律诗的语义节奏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即完全继承古典格律诗歌语义节奏的划分,这是形成定论的,我们直接运用即可。
      第二种看法,就是必须正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新情况,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思考并解决问题。
      下面我就第二种看法进行探索性分析。
      众所周知,从古典格律诗歌创作过渡到现代格律诗歌创作,也是古代汉语创作向现代汉语创作的过渡。这之中,现代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虚词,如:“的、地、得、了……”等,它们都是中华汉字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在现代格律诗歌创作中不可能将其忽略。而它们的加入,又让现代格律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语义节奏变得丰富起来,可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
      1、我们在现代格律诗歌创作中要不要接纳它们?
      2、我们能否在接纳它们的同时,又能够依然坚持原来古典格律诗歌已经形成定格的语义节奏?
      3、或者,我们能否在继承古典格律诗歌语义节奏的同时,又能够灵活地对其语义节奏有所改进和创新?
……
      现代格律诗歌要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本人坚持第三条,在继承古典格律诗歌语义节奏的同时,又能够灵活地对其语义节奏有所改进和创新。
     于是,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创作尝试,以研究现代格律诗的节奏:

      (一) 五言绝句

                                        1
      天真的雪花, 【天真的——雪花(3——2)】
      飞落在云杉。 【飞落在——云杉(3——2)】
      心底如琨玉, 【心底——如琨玉(2——3)】
      有人知道吗? 【有人——知道吗(2——3)】
                        ——野神《五绝·洁》(平韵)
        小注:“天真的雪花”也可划分为“天真——的雪花”(2——3)。以下类同。

                                       2
     飘零的日子, 【飘零的——日子(3——2)】
      似野地的风。 【似——野地的—风(1——3—1)】
      弥漫了苍翠, 【弥漫了——苍翠(3——2)】
      催生了绿红。 【催生了——绿红(3——2)】
                          ——野神《五绝·飘》(平韵)

      (二)七言绝句

                                                       1
      雪花飘落在单衣,【雪花——飘落在—单衣(2——3—2)】
      寒冷的思绪垒积。【寒冷的—思绪——垒积(3—2——2)】
      一朵梅花的浅笑,【一朵——梅花的—浅笑(2——3—2)】
      送来了暖雨消息。【送来了——暖雨—消息(3——2—2)】
                                  ——野神《七绝·喜》(平韵)

                                                       2
      白天盼望着良夜,【白天——盼望着—良夜(2——3—2)】
      良夜情牵着皎月,【良夜——情牵着—皎月(2——3—2)】
      皎月追着那太阳,【皎月——追着那—太阳(2——3—2)】
      太阳照亮了原野。【太阳——照亮了—原野(2——3—2)】
                                     ——野神《七绝·恋》(仄韵)

                                                        3
      月光下冷峻的风,【月光下——冷峻的—风(3——3—1)】
      吹过竹林和草丛。【吹过——竹林—和草丛(2——2—3)】
      一切埋着的种子,【一切——埋着的—种子(2——3—2)】
      都朝地面上爬行。【都朝——地面上—爬行(2——3—2)】
                                     ——野神《七绝·醒》(平韵)

                                                          4
      叶子轻轻告诉我,【叶子——轻轻—告诉·我(2——2—2·1)】
      她真的害怕枯黄。【她—真的——害怕—枯黄(1—2——2—2)】
      这山的翠绿多好,【这山的—翠绿——多好(3—2——2)】
      还有花开的模样。【还有——花开的—模样(2——3—2)】
                                       ——野神《七绝·恋》(平韵)

      (三)九言绝句

      一缕微风吹醒绿的根
               【一缕 微风——吹醒—绿的·根(2—2——2—2·1)】
      花儿呀敞开了红色心
               【花儿呀——敞开了—红色·心(3——3—2·1)】
      姑娘的脸蛋贴了朵笑
               【姑娘的—脸蛋——贴了— 朵笑(3—2——2—2)】
      淡淡的云呀暖暖的春
               【淡淡的—云呀——暖暖的—春(3—2——3—1)】
            ——野神《九绝·迎春》(平韵)(参考《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

      (四)五言律诗

      我轻轻捧起,【我——轻轻—捧起(1——2—2)】
      昨日那黄昏。【昨日——那黄昏(2——3)】
      裁剪成秋叶,【裁剪成——秋叶(3——2)】
      折叠成彩云。【折叠成——彩云(3——2)】
      呼招来雨露,【呼招来——雨露(3——2)】
      净化去烟尘。【净化去——烟尘(3——2)】
      坚定地走向,【坚定地——走向(3——2)】
      芬芳的树林。【芬芳的——树林(3——2)】
                ——野神《五律·芬芳的树林》(平韵)

      (五)七言律诗

      谁轻轻叩响风铃, 【谁—轻轻——叩响—风铃(1—2——2—2)】
      寂寞的门槛有人? 【寂寞的—门槛——有人(3—2——2)】
      门外传来了呓语, 【门外——传来了—呓语(2——3—2)】
      月光照见到全身。 【月光——照见到—全身(2——3—2)】
      一支清瘦的竹笔, 【一支——清瘦的—竹笔(2——3—2)】
      几道苍凉的墨痕。 【几道——苍凉的—墨痕(2——3—2)】
      地面潮湿的句子, 【地面——潮湿的—句子(2——3—2)】
      无声地渗透乾坤。 【无声地——渗透—乾坤(3——2—2)】
                       ——野神《七律·怀杜甫》(四首选一)(平韵)

      (六)九言律诗

      黑色的风啊不断地吹
                        【黑色的—风啊——不断地—吹(3—2——3—1)】
      我的文字孤独心在飞
                        【我的·文字—孤独——心—在飞(2·2—2——1—2)】
      一腔血液在春天涌动
                        【一腔—血液——在春天—涌动(2—2——3—2)】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2—2——3—2)】(吟读节奏)
      月亮悄悄从夜里经过
                        【月亮—悄悄——从夜里—经过(2—2——3—2)】
      星儿默默在身边伴随
                        【星儿—默默——在身边—伴随(2—2——3—2)】
      天空总是黑白中变换
                        【天空—总是——黑白中—变换(2—2——3—2)】
      真理一直会闪耀光辉
                        【真理 — 一直会——闪耀—光辉(2—3——2—2)】
               ——野神《九律·追梦》(平韵)(参考《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

     (七)词

      昨夜的风真寂寞。【昨夜的—风——真寂寞(3—1——3)】
      一粒星儿,         【一粒——星儿(2——2)】
      在夜空轻烁。      【在夜空——轻烁(3——2)】
      看月下悠悠碧水,【看月下——悠悠—碧水(3——2—2)】
      人生如流云飘过。【人生——如流云—飘过(2——3—2)】

      前面的山才是我。【前面的—山——才是我(3—1——3)】
      斜雨吹来,         【斜雨——吹来(2——2)】
      总有花开落。      【总有——花开落(2——3)】
      莫要随白云去远,【莫要——随白云—去远(2——3—2)】
      梦呀在雨中交错!【梦呀——在雨中—交错(2——3—2)】
                                    ——野神《蝶恋花·守梦》

      (八)曲

      东山的月,            【东山的——月(3——1)】
      西山的雀,            【西山的——雀(3——1)】
      陪同这里清凉的夜。【陪同—这里——清凉的—夜(2—2——3—1)】
      笑无邪,               【笑——无邪(1——2)】
      醉如穴,               【醉——如穴(1——2)】
      时光挥霍着一切。   【时光——挥霍着—一切(2——3—2)】
      要是把它呀忘了也!【要是—把它呀——忘了也(2—3——3)】
      头,片片雪,         【头——片片—雪(1——2—1)】
      心,片片雪。         【心——片片—雪(1——2—1)】
                           ——野神:《 【中吕】山坡羊·时光》



    从上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过不能面面俱到。
    (一)现代五言诗歌的句间语义节奏
      1、一般是一个“大节点”,也可以有“小节点” ,即一般有两个节奏层级;
      2、按照大节点划分,一般是【3——2】、【2——3】,也可以是【1——4】或其它。
      可见,它的语义节奏相对于古典五言诗歌,应该允许有更大的灵活性。
    如:
    催生了绿红【催生了——绿红(3—2)】(3——2
    有人知道吗【有人——知道吗(2—3)】(2——3)
    我轻轻捧起【我——轻轻捧起(1——2—2)】(1——4
    (二)现代七言诗歌的句间语义节奏
      1、一般有一个“大节点” ,也有“小节点”,还可以有“微节点” ,即可以有三个节奏层级;
      2、按照大节点划分,一般是【5——2】、【2——5】、【3——4】或【4——3】。
      可见,它的语义节奏相对于古典七言诗歌,应该允许有更大的灵活性。
    如:
    寒冷的思绪垒积【寒冷的思绪——垒积(3—2——2)】(5——2
    这山的翠绿多好【这山的—翠绿——多好(3—2——2)】(5——2
      一朵梅花的浅笑【一朵——梅花的浅笑(2——3—2)】(2——5
      送来了暖雨消息【送来了——暖雨消息(3——2—2)】(3——4
      吹过竹林和草丛【吹过——竹林和草丛(2——2—3)】(2——5
      叶子轻轻告诉我【叶子——轻轻告诉·我(2——2—2·1)】(2——5   
    (三)现代九言格律诗的句间语义节奏
     1、一般有一个“大节点” ,也有“小节点”,还可以有“微节点” ,即可以有三个节奏层级;
     2、按照大节点划分,可以是【4——5】、【5——4】和【3——6】、【6——3】以及【2——7】、【7——2】。
    可见,在实际创作中,它的语义节奏与古典九言格律诗同,应该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没有必要固定。今略举几例,可见一斑:                                 
      一缕微风吹醒绿的根
        【一缕微风——吹醒绿的·根(2—2——2—2·1)】(4——5
      天空总是黑白中变换
        【天空总是——黑白中变换(2—2——3—2)】(4——5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2—2——3—2)】(吟读节奏)(4——5
      真理一直会闪耀光辉
       【真理一直会——闪耀光辉(2—3——2—2)】(5——4
      淡淡的云呀暖暖的春
         【淡淡的云呀——暖暖的—春(3—2——3—1)】(5——4
      黑色的风啊不断地吹
         【黑色的风啊——不断地吹(3—2——3—1)】(5——4
      花儿呀敞开了红色心
         【花儿呀——敞开了红色·心(3——3—2·1)】(3——6
      我的文字孤独心在飞
          【我的·文字孤独——在飞(2·2—2——1—2)】(6——3
      中国在地球东方奋起
          【中国——在地球·东方—奋起(2——3·22】(2——7
      在现代诗歌种当几个词并列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多个大节点。

      四、现代风体诗歌的节奏

       现代风体诗歌的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同古典风体诗歌。(略)

      另外,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在语义节奏的划分上,一般诗句中都只有一个大节点。但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当完全由几个词或词组并列组成一个诗句时,就可能出现多个大节点。如:“到北京——到上海——到重庆”、“于会长——鸿老——野神”、“琴——二胡——笛子”、“山——小草——白云”。

      以上是本人对诗歌节奏的解读和探索,在诗歌革命的新形势下,我赞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充满一切复杂或模糊的理论术语的分析文章,都会给其理论本身覆盖上一层朦胧的薄雾,这对文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当然,我这并不是说复杂化不好,而是说要分情况。指导性的理论只有化繁为简,才清晰易明,才有利于理解和传播、有利于发展。当然,我绝没有把“化繁为简”、“大道至简”等作为“简单草率”的代名词或借口,还得尊重客观实际,在解决好一切理论问题的同时,尽可能地让人容易理解。因为这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为了使诗歌节奏的划分更加清楚明白,本文用“声律节奏”、“语义节奏”的概念来解读诗歌的节奏,并辅以“吟读节奏”解决特殊的语义节奏问题;在语义节奏的划分上,我采用了层级划分的方式,用“大节点”、“小节点”和“微节点”分别表示第一节奏层级、第二节奏层级和第三节奏层级;用长横线“——”表示大节点,短横线“—”表示小节点,中心小圆点“·”表示微节点。
      本文中考虑到古典诗歌(九言格律诗除外)的节奏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现代风体诗歌的节奏也不会有多少矛盾,现代格律诗歌的声律节奏(平仄律)也已经基本解决(九言格律诗的平仄律见《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 ),因此,着墨不多,但应该是一目了然。而在现代格律诗歌和古典九言格律诗的语义节奏方面,本人进行了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创作,抛砖引玉,意在为后来者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参考,如有帮助,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本人因理论水平有限,今不揣浅陋,勉以成文,文中难免有诸多缺憾,敬请方家多多批评指正为谢!
-------------------------------------------------------------------
注:
1、本文解释权归作者本人。
2、本文作者:野 神(笔名)
真实姓名:贺启财
通  联:重庆市开县文广局
邮政编码:405499
联系电话:13996628811  023—52277333
QQ:479508561
野神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中华大文学网:www.zhhdwx.com
中国韵律诗歌网:http://zhongguoyunlvshigewang.5d6d.com/

-------------------------------------------------------------------

附录一
野神关于本文中的特定术语解释:

       1、声律节奏:
      
在格律诗歌中,有规则的平仄交替、粘对和音韵等格律所隐含的节奏。声律节奏主要是由字音及其声调来决定的,主音的抑扬和复沓回环。因此,吟诵诗歌时,声律节奏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上一般不明显体现,而显现在声调的抑扬之中。
       2、语义节奏:
      为清晰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意旨,在吟读诗歌时,根据字、词、句、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有规律的语音时间间隙而形成的节奏。因此,也可以称为音顿节奏或语音节奏。语义节奏是由字、词、句、节的含义决定的,主诗中字、词、句、节间语音的断续,是语言在逻辑上的停顿而产生的节奏。
因此,语义节奏无关声调的抑扬,节奏显现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之中。
        3大节点小节点微节点
       大节点是相对于小节点而言的。为了便于解读诗歌的语义节奏,我把语义节奏分成大节点和小节点。
       在吟读诗歌时, 每一诗句的每一个字、词或词组之间的音顿时间间隔并不一样长。如吟读白日依山尽时,字后面的音顿时间间隔比字后面的音顿时间间隔长,反过来,字后面的音顿时间间隔比字后面的音顿时间间隔短。于是,我们就称字后面的音顿时间间隔为大节点,用长横线“ ——”表示 字后面的音顿时间间隔为小节点,用短横线“ —” 表示 。那么白日依山尽的语义节奏划分就可以表示为:白日——依山。又如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语义节奏划分表示为:窗含西岭——千秋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语义节奏划分表示为:一行白鹭——青天”  
      微节点,用中心小圆点“·”表示,是为了更细致地划分句中语义节奏,准确区分各音顿时间的长短差异采用的符号。它表示音顿时间较本句中“—”更短。
        4、节奏层级:
      根据一个诗句的音顿时间间隔的相对长短,将该句子中音顿时间间隔最长的确定为第一节奏层级,用大节点“——”表示;其次确定为第二节奏层级,用小节点“—”表示;再其次确定为第三节奏层级,用微节点“ · ”表示。
        ①大节点“——”,表示第一节奏层级,在本句为最大节点;
          ②小节点“— ”,表示第二节奏层级, 在本句为第二大节奏点;
          ③微节点“ · ” 表示第三节奏层级,在本句内为最小节奏点。
        节奏层级举例:
        ①如果本句内只有一个节奏层级,就只需要大节点划分,如
          东临——碣石
        (本句只有一个节奏层级,因此只需要大节点“——”就可以了。)
         ②如果本句内有两个节奏层级,就需要大节点小节点来划分,如
          巴女—骑牛——唱—竹枝:2—2——1—2
                         (本句只有两个节奏层级,不需要 ·
         人间—四月——芳菲—尽:2—2——2—1  
                          (本句只有两个节奏层级,不需要“ ·
         疑是——地上—霜2——2—1   
                         (本句只有两个节奏层级,不需要“ ·
         恨别——鸟—惊心2——1—2   
                         (本句只有两个节奏层级,不需要“ ·
        如果本句内有三个节奏层级,就需要大节点小节点微节点来划分,如:
        不似—落花——轻信—水·流舟:2—2——2—1·2  
           (本句有三个节奏层级,因此三个节奏点符号都用上了
        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2—2——2—2·1   
           (本句有三个节奏层级,因此三个节奏点符号都用上了
         5、吟读节奏: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吟读诗句时是按照语义节奏进行音顿,但偶尔也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子,在吟读时的节奏不能与其语义节奏同步,但我们却不  能按照其语义节奏进行吟读,必须按照习惯的诗歌语义节奏的音顿位置进行音顿吟读。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家在虾蟆陵下住”(古典风体诗歌)的语义节奏划分是:
     家——在虾蟆陵下—住(2——4—1)
      但在实际吟读中的节奏却是:
     家在虾蟆——陵下—住(2—2——2—1)
      这与“窗含—西岭——千秋—雪22——21)”同。
      又如现代近体九言诗: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2—2——1—2·2)(语义节奏)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2—2——3—2)(吟读节奏)
       为了把它与语义节奏区分开来,我把出现这种情况后的节奏划分称为“吟读节奏”。

附录二:文中现代九言格律诗“声律节奏”、“语义节奏”划分及“吟读节奏”运用举例:

说明:红色字处,可平可仄

黑色的风啊不断地吹,
仄平平仄仄平平
       【黑色的—风啊——不断地—吹(3—2——3—1)】

我的文字孤独心在飞。
仄平平仄平
       【我的·文字—孤独——心—在飞(2·2—2——1—2)】

一腔血液在春天涌动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一腔—血液——在春天—涌动(2—2——3—2)】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万缕—诗愁——常午梦—旋回(2—2——3—2)】(吟读节奏)

月亮悄悄从夜里经过,
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 :本句自救)   
       【月亮—悄悄——从夜里—经过(2—2——3—2)】

星儿默默在身边伴随。
平平仄仄仄平       (第5字仄后,第7字平以救)
       【星儿—默默——在身边—伴随(2—2——3—2)】

天空总是黑白中变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天空—总是——黑白中—变换(2—2——3—2)】

真理一直会闪耀光辉。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真理 — 一直会—闪耀——光辉(2—3——2—2)】

               ——野神《九律·追梦》(平韵)

注:诗中“声律节奏”请参见《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 首句入韵的六种基本格式之④:

B、|  | — —  |  |  |  — —
D、— — |  |  — — |  |  —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A、— — |  | — —  — |  |
B、|  | — —  |  |  |  — —



附录三:参考资料

1、于进水《诗帜》
2、鸿硕《
高度重视前人研究成果,若否定必须证据确凿(观点系列三)
3、野神《文灯》
4、野神
《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
5、《野神诗选》

6、王力《诗词格律》

----------------------------------------------------

特别鸣谢:
    本人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非常感谢于进水会长,鸿硕、万承宾吟长和彭晓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三羊兄的鞭策。野神在此深表感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13:31 | 只看该作者
三羊

超级版主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81
发表于 2013-5-29 21:41 | 只看该作者





诗歌的节奏【野神格律之二】
               (2013年5月15日)
                                            野 神

      稍有古典格律诗歌创作经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格律诗歌有声律和节奏。声律,即人们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9 20:45
江村月落正堪眠(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A、声律节奏: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B、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1—2】

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3】
声律节奏: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有你这样划分节奏的吗?
俗说【步调一致】,步,音步;调,声调。
这样才行:
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3】
声律节奏:平平——仄仄——仄平平【2——2——3】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82
发表于 2013-5-29 22:49 | 只看该作者





江村月落正堪眠(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A、声律节奏: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B、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1—2】

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3】
声律节奏:平平 ...
三羊 发表于 2013-5-29 21:41
您混淆了概念,可以这样说,声律节奏是纵向的,语义节奏则是横向的。声律节奏我没有用“节点”,已经说明了问题。而您却串改了我的表示方法,给“声律节奏”加上了表示“语义节奏”的“节点”,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
每个字的音会自觉地伴着语义一起。这个是太简单的道理了。
举两个例子吧:
①您边走路边唱歌,您能把走路长短与歌声的高低起伏相比较吗?
②您能把一吨重和一百米长相比较吗?
③如果您抱着一只猫,在路上走,能把猫的叫声与人的步伐比较吗?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83
发表于 2013-5-30 0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31 06:08 编辑

183# 野神

声律节奏: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3】
汉字形音义的【音】,应该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吧。声韵调,是三位一体的。你在读【声】读【韵】时,不可能不读【调】吧?!再分开来说,声母与韵母的连读是【音】,声调就是【调】。【正】字的读音,根据【字义】,是下联的,与其他字,构成223结构形式。依据【字调】,为何构成232结构形式呢?声调既然是纵向性的,你为何采用横向性,将其分为232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12:02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主编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6
发表于 2013-5-28 14:00 | 只看该作者





你可以私下问问于站长。看看支持谁的观点
三羊 发表于 2013-5-28 13:55
三羊兄,这不是辩论之道啊!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7
发表于 2013-5-28 14:38 | 只看该作者





三羊兄,这不是辩论之道啊!
野神 发表于 2013-5-28 14:00
那么,你在160楼的帖子,是什么意思呢?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8
发表于 2013-5-29 1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9 17:50 编辑

九律《雁荡筋竹涧》野谷山人
筋竹游延曲折三千米,奔腾起伏冲撞十八潭。
缓流透彻澄明溪底石,喷雪倾珠怒泻激山岚。
深渊浅水连绵通大海,狭谷高崖竦峙接层嵁。
造化钟灵鬼斧天然景,人间隽永奇观作雅谈。

筋竹——游延——曲折——三千米,奔腾——起伏——冲撞——十八潭。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缓流——透彻——澄明——溪底石,喷雪——倾珠——怒泻——激山岚。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深渊——浅水——连绵——通大海,狭谷——高崖——竦峙——接层嵁。
通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造化——钟灵——鬼斧——天然景,人间——隽永——奇观——作雅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言律诗·无题》野神
  无限—星天——举目—望·苍穹,【2—2——2—1·2】(4——5)
  百年—岁月——如何—转眼·空?【2—2——2—2·1】(4——5)
  月光洁——泻入—层层·碧水,【3——2—2·1】(3——6)
  竹叶青——拂来—缕缕·轻风。【3——2—2·1】(3——6)
  往事—如烟——皆—志情·飞散,【2—2——1—2·2】(4——5)
  白云—似幻——由—龙虎·跃行。【2—2——1—2·2】(4——5)
  江山—万里——只缘—诗笔·痩,【2—2——2—2·1】(4——5)
  老去—人间——浩荡—了无踪。【2—2——2—3】(4——5)

七言律句的节奏,务必是223,九言律句的节奏,务必是2223
对比一下,野神的颔联与颈联的节奏,都是不允许的!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9
发表于 2013-5-29 18:10 | 只看该作者





九律《雁荡筋竹涧》野谷山人
筋竹游延曲折三千米,奔腾起伏冲撞十八潭。
缓流透彻澄明溪底石,喷雪倾珠怒泻激山岚。
深渊浅水连绵通大海,狭谷高崖竦峙接层嵁。
造化钟灵鬼斧天然景,人间隽永奇观作雅谈。


筋竹——游延——曲折——三千米,奔腾——起伏——冲撞——十八潭。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缓流——透彻——澄明——溪底石,喷雪——倾珠——怒泻——激山岚。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深渊——浅水——连绵——通大海,狭谷——高崖——竦峙——接层嵁。
通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造化——钟灵——鬼斧——天然景,人间——隽永——奇观——作雅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此律按旧韵写,声律没有问题,合律。
只是语义节奏划分不同。调整为:

筋竹—游延——曲折—三千米,奔腾—起伏——冲撞—十八潭。
仄   平平      仄仄  平平仄,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平?

缓流—透彻——澄明—溪底石,喷雪—倾珠——怒泻—激山岚。
平   仄仄      平平  平仄仄,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深渊—浅水——连绵—通大海,狭谷—高崖——竦峙—接层嵁。
平平   仄仄      平平   平仄仄,仄仄  平平      仄仄   仄平平?

造化—钟灵——鬼斧—天然景,人间—隽永——奇观—作雅谈。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平仄,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平?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0
发表于 2013-5-29 18:20 | 只看该作者





野谷山人:中华诗词论坛版主。不能当做权威。即使是权威,也要有理由证明。他的诗节奏可以,不能证明我的不可以。


------------------------------------
没有见到古人的九言格律诗,即使有,我的理论认为,九言诗因为句子增长,其语义节奏应该可以多变,不应该那么呆板。

可以负责任的说,古人在对九言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上还是空白。原因在我的《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中已经谈到。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1
发表于 2013-5-29 18: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9 18:27 编辑
九律《雁荡筋竹涧》野谷山人
筋竹游延曲折三千米,奔腾起伏冲撞十八潭。
缓流透彻澄明溪底石,喷雪倾珠怒泻激山岚。
深渊浅水连绵通大海,狭谷高崖竦峙接层嵁。
造化钟灵鬼斧天然景,人间隽永奇观作雅谈。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9 18:10
沈约的上二下三,就是节奏格式,只有上二下三的节奏格式,才有蜂腰的25交替规则。假如是32节奏格式的句子,就是35交替。什么节奏格式,用什么调声规则。脱离节奏谈声律,无疑就是纸上谈兵!

其实,不合律!失粘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2
发表于 2013-5-29 1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9 18:32 编辑
野谷山人:中华诗词论坛版主。不能当做权威。即使是权威,也要有理由证明。他的诗节奏可以,不能证明我的不可以。
------------------------------------
没有见到古人的九言格律诗,即使有,我的理论认为,九言诗因为句子增长,其语义节奏节奏应该可以多变,不应该那么呆板。
可以负责任的说,古人在对九言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上还是空白。原因在我的《九言格律诗的声律》【野神格律之一】中已经谈到。 野神 发表于 2013-5-29 18:20
七言诗句的节奏,就是223唯一格式,232和322都是违反节奏规矩的!
九言诗句的节奏,就是2223唯一格式,3222、2322、2232也同样违反节奏规矩。
三羊承认你的【空白】,同时也认为你的理论讲究是【苍白】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3
发表于 2013-5-29 18:32 | 只看该作者





沈约的上二下三,就是节奏格式,只有上二下三的节奏格式,才有蜂腰的25交替规则。假如是32节奏格式的句子,就是35交替。什么节奏格式,用什么调声规则。脱离节奏谈声律,无疑就是纸上谈兵!
三羊 发表于 2013-5-29 18:25
七言律句的节奏,务必是223,九言律句的节奏,务必是2223
----------------------------------------
五、七言可以,是因为句子较短。外国有人还专门研究过“5、7”个音节的特殊性,与人的思维与记忆的联系。从根本上说,古典九言格律诗在创作上和实用上,永远不可能与5、7言相提并论。我只是在理论上丰富而已。
九言区别于5、7言的主要特征是句子过长。因此,过去的关于5、7言格律诗的理论绝对不能拿来套用于九言格律诗。就好比,过去的书信来往绝不可以拿来衡量现在的电脑和手机一样。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4
发表于 2013-5-29 18:34 | 只看该作者





七言律句的节奏,务必是223,九言律句的节奏,务必是2223
----------------------------------------
五、七言可以,是因为句子较短。外国有人还专门研究过“5、7”个音节的特殊性,与人的思维与记忆的联系。从根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9 18:32
句子过长,不是任意改变节奏格式或节奏规矩的理由吧!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5
发表于 2013-5-29 18:37 | 只看该作者





句子过长,不是任意改变节奏格式或节奏规矩的理由吧!
三羊 发表于 2013-5-29 18:34
如果按照您的一成不变的观念,假如要创作一个二十一言的格律诗,就非得22222222221这样平板吗?
以前的节奏格式也是人定的。5、7言格式是经过千多年的总结。而九言格律诗才刚刚起步,我们怎么能不通过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证明呢?把5、7言的格式毫不选择地拿来就作为金科玉律,显然是不科学和负责任的态度的。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6
发表于 2013-5-29 18:4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按照您的一成不变的观念,假如要创作一个二十一言的格律诗,就非得22222222221这样平板吗?
野神 发表于 2013-5-29 18:37
这是一定的!
五言:23
七言:223
九言:2223
11言:22223
………………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7
发表于 2013-5-29 18:43 | 只看该作者





你能将仄平仄仄平,看作是4个节奏。的确是古今第一人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8
发表于 2013-5-29 19:13 | 只看该作者





你能将仄平仄仄平,看作是4个节奏。的确是古今第一人
三羊 发表于 2013-5-29 18:43
应该补充说明:我是指“声律节奏”,不是吟读时的音顿间歇,不是实际表现的外在,不是“语义节奏”的显现。(断章取义容易使路过者偏听偏信)。

如果你给它赋予了实际的内容,及按照它写出了实在的诗句,那么,它才能表现出明显的节奏——语义节奏。
我的文章中已经说明,“声律节奏”与“语义节奏”各自的特点。
希望不要老是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79
发表于 2013-5-29 19:18 | 只看该作者





依照你的逻辑:
【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是3个声律节奏
【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是2个声律节奏
【平平仄平仄】是4个声律节奏;【仄平仄平仄】是5个声律节奏
这是什么道理呢?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80
发表于 2013-5-29 20:45 | 只看该作者





依照你的逻辑:
【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是3个声律节奏
【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是2个声律节奏
【平平仄平仄】是4个声律节奏;【仄平仄平仄】是5个声律节奏
这是什么道理呢?
三羊 发表于 2013-5-29 19:18
诗歌的节奏【野神格律之二】
               2013515日)
                                            野 神

      稍有古典格律诗歌创作经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格律诗歌有声律和节奏。声律,即人们通常说的平仄律和音韵律;节奏,通常指诗歌在吟读时有规律的语音间隙。为了便于阐述和理解,我现在把它们分别称为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为更加明晰的划分诗歌的节奏并以解决特殊的情况,我还提出了“吟读节奏”的概念。它们在文章中的含义如下:

      声律节奏:
      在格律诗歌中,有规则的平仄交替、粘对和音韵等格律所隐含的节奏。声律节奏主要是由字音及其声调来决定的,主音的抑扬和复沓回环。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近体诗声律节奏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是不贴切的。
      语义节奏:
      为清晰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意旨,在吟读诗歌时,根据字、词、句、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有规律的语音时间间隙而形成的节奏。因此,也可以称为音顿节奏或语音节奏。语义节奏是由字、词、句、节的含义决定的,主诗中字、词、句、节间语音的断续,是语言在逻辑上的停顿而产生的节奏。
    吟诵诗歌时,声律节奏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上一般不明显体现,而显现在声调的抑扬之中。语义节奏无关声调的抑扬,节奏显现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之中。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10:48 | 只看该作者
三羊

超级版主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1
发表于 2013-5-28 11:46 | 只看该作者





151# 野神

【1】
单纯的声调符号,不能划分节奏。也就是不知道在何处停歇。
如:仄仄仄仄仄,或,去上去阳去,或,-∨﹨ /﹨

【2】
单纯的汉语拼音,不能划分节奏。也就是不知道在何处停歇。
如:xiang wan yi bu shi。

【3】
拼音带声调,也不能划分节奏。也就是不知道在何处停歇。
如:xiàng wǎn yì bú shì

【4】
汉语文字,可以划分节奏。也就是知道在何处停歇。
如:向晚——意不适。

【1】【2】【3】的划分依据,是汉语文字,而不是【声调】、不是【拼音】、不是【拼音加声调】。

【仄仄——仄仄仄】、【去上——去阳去】、【-∨——﹨ /﹨】、【xiang wan——yi bu shi】节奏的划分依据是【4】,是【汉语文字】。所以说,声律节奏的说法,本身就不成立。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2
发表于 2013-5-28 12:22 | 只看该作者





152# 三羊

除“声律节奏”术语以外,其余几条与我的文章一点也不矛盾,我就是根据这些才提出这套理论的。

而“声律节奏”之说,已经不需要多说,我们都已经把各自的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了。留待后来人吧!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3
发表于 2013-5-28 1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8 12:49 编辑

五言诗句的【仄平仄仄平】,你的声律节奏,能划分为【1121】四个节奏单位吗?
你的如此的声律理论,即便成立,又有什么作用或用途呢?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4
发表于 2013-5-28 13:04 | 只看该作者





五言诗句的【仄平仄仄平】,你的声律节奏,能划分为【1121】四个节奏单位吗?
你的如此的声律理论,即便成立,又有什么作用或用途呢?
三羊 发表于 2013-5-28 12:43
声律节奏的基本格式,即我们制定的平仄律、声韵律。“仄平仄仄平”是孤平,它已经违背了五言近体诗标准的声律节奏。
它由允许的自救和互救。它只要不违背平仄律中的规律,就是正确的。

至于您写出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
您不可能写出“仄平仄仄平”,却硬说写的是“平平仄仄平”吧?这不是指鹿为马吗?您写的是“仄平仄仄平”(孤平,按出律论),那么这一句的声律节奏就是“仄平仄仄平”【1121】。这也是实事求是,就是事实。不可能把某一个“平”说成“仄”,或把某一个“仄”说成“平”。
虽然是4个节奏单位,但此节奏不同于语义节奏,它不影响“语义节奏”,因为“声律节奏”与“语义节奏”不一定同步。文章中早已论述。

翻开所有的近体诗作品,它们的平仄律大多有“可平可仄”处,及自救、互救的情况,但都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的,影响了诗歌的韵律美吗?诗已经写出了,按照您的观点,同样一句诗,如果按照您的划分,它就会更美吗?这是毫无道理的逻辑。

又如,您今天准备买只“鸭”,结果去集市买了只“鸡”,不能把鸡说成“鸭”吧?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5
发表于 2013-5-28 13:18 | 只看该作者





声律节奏的基本格式,即我们制定的“平仄律”。
它由允许的自救和互救。它只要不违背平仄律中的规律,就是正确的。

至于您写出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
您不可能写出“仄平仄仄平”,却硬说写的是“平平仄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8 13:04
现在是五声二元化,即平仄两分法。唐朝是平上去入四分法。你如何划分声律节奏呢?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6
发表于 2013-5-28 13:2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是五声二元化,即平仄两分法。唐朝是平上去入四分法。你如何划分声律节奏呢?
三羊 发表于 2013-5-28 13:18
十分明显,在我的理论中,无论“声律节奏”如何,都不影响“语义节奏”的划分。
但“声律节奏”越完美,通过“语义节奏”吟读出来的效果就更好。这就是问题的重心所在。

所有一切“玄之又玄”的理论,都是幻象。无助于实际。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7
发表于 2013-5-28 1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8 13:29 编辑
声律节奏的基本格式,即我们制定的“平仄律”。
它由允许的自救和互救。它只要不违背平仄律中的规律,就是正确的。

至于您写出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
您不可能写出“仄平仄仄平”,却硬说写的是“平平仄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8 13:04
虽然是4个节奏单位,但此节奏不同于语义节奏,它不影响“语义节奏”,因为“声律节奏”与“语义节奏”不一定同步。文章中早已论述。

你也承认两个节奏的不同。为何要叫节奏呢?
叫做【平仄组合格式】、【平仄排列格式】、【平仄排列组合格式】等,都是可以的。为何将不是节奏的东西,叫做节奏呢?文字有亲疏关系,平仄无亲疏关系。四声的阴阳上去,也没有亲疏关系。没有亲疏关系,就不能构成停歇。没有停歇或断续,何来的节奏呢?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8
发表于 2013-5-28 13:36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明显,在我的理论中,无论“声律节奏”(平仄律)如何,都不影响“语义节奏”的划分。
但“声律节奏”越完美,通过“语义节奏”吟读出来的效果就更好。这就是问题的重心所在。

所有一切“玄之又玄”的理论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8 13:20
声律,就是用声的规则或规律。 用声规则,其依据就是语音节奏格式。沈约的“上二下三”就是语音节奏的格式,什么样的节奏格式,实施什么样的用声规则。你的所谓【声律节奏】,完全就是多余的。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9
发表于 2013-5-28 13:40 | 只看该作者





158# 三羊
我为何要叫“声律节奏”必有我的道理,文章中已经说过,我俩也辩论了很久。何况这其一,有人早就这样说过;其二,我把它做“特定术语”是合理地,前面也已经做过合理的阐述。
另外,我给孩子取名叫什么,您非得说不能叫那个名字吗/
换句话说,即使我不把”平仄律“叫”声律节奏“,而把它换成其它什么,也不影响我理论的论证的。这只是一个代码而已。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0
发表于 2013-5-28 13:43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还得把这段话重新说一遍:
--------------------------
这段时间,就这个帖子,我经过多方论证,也通过电话、快递向很多业内尊长请教。他们目前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这篇文章的论证是基本成立的。因此,现在基本定稿
      从上面我俩的辩论来看,暂时基本没有新的情况出现。您我的坚持,目前谁也说服不了谁。因此,我现在先放下来,休息一段时间,还有很多事需要干,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个东西先留着。一方面,我还会向更多的专家学者请教,还看看其他的师友们有没有新的看法,以求更加完善。我知道,它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但基本思想应该没有问题了。另一个,就是放之“大海”,留给时间和实践去检验。



感谢您这段时间的讨论,让我从各个角度思考,把内容充实了起来。深深感谢!

我得休息一段时间了。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1
发表于 2013-5-28 13:45 | 只看该作者





http://zhongguoyunlvshigewang.5d ... id=60319&extra=
到这里看看,或许有点帮助!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2
发表于 2013-5-28 1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8 13:52 编辑
158# 三羊
我为何要叫“声律节奏”必有我的道理,文章中已经说过,我俩也辩论了很久。何况这其一,有人早就这样说过;其二,我把它做“特定术语”是合理地,前面也已经做过合理的阐述。
另外,我给孩子取名叫什么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8 13:40
动物植物,二者不同。为何将植物说成动物呢?即便有【特定术语】怕也不妥!
平仄格式,或声律格式,就好于【声律节奏】!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3
发表于 2013-5-28 13:47 | 只看该作者





http://zhongguoyunlvshigewang.5d6d.net/viewthread.php?tid=60319&extra=
到这里看看,或许有点帮助!
三羊 发表于 2013-5-28 13:45
实不相瞒,这篇文章我早看过。我这里不需要没那么“玄乎”。不过,非常谢谢您!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4
发表于 2013-5-28 13:51 | 只看该作者





动物植物,二者不同。为何将植物说成动物呢?即便有【特定术语】怕也不妥!
三羊 发表于 2013-5-28 13:47
最好不要老调重弹,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65
发表于 2013-5-28 13:55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还得把这段话重新说一遍:
--------------------------
这段时间,就这个帖子,我经过多方论证,也通过电话、快递向很多业内尊长请教。他们目前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这篇文章的论证是基本成立的。因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8 13:43
你可以私下问问于站长。看看支持谁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10:08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主编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9
发表于 2013-5-28 08:3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根据我的理论,也的确是我的失误,但不代表理论的错误。谢谢!已经修改。

语义节奏划分是:
     家——在虾蟆陵下—住(1——5—1)
      但在实际吟读中的节奏却是:
     家在虾蟆——陵下—住(2—2——2—1)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50
发表于 2013-5-28 08:35 | 只看该作者





相信三羊的说法吧!
三羊非常自信的忠告野神:三羊的说法是最科学的,也就是三羊的节奏理论和声律理论!
三羊 发表于 2013-5-28 07:58
问好!在学术理论面前,自信说明不了什么,因为每一个人在写东西时都是充满自信的。如果控制不好,就会被认为自以为是。所以,我对我的理论充满自信,但野神不敢说就一定是正确的,还必须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野神只是根据道理来论证的。

多谢三羊兄!您得把我上面的几个问题回答了,才知道哪一个最科学合理。要比较才知道的。“条条大路通北京”,就看谁的理论得出结果最快捷准确而明白,又最易让人懂,才最科学。
问好!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08:54 | 只看该作者
三羊

超级版主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6
发表于 2013-5-25 16:01 | 只看该作者





节奏是【形】,声律是【影】。
形影不离,无【形】则无【影】!
【形】与【影】的关系,犹似何伟棠的【基础性】与【叠加性】!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7
发表于 2013-5-25 16:27 | 只看该作者





节奏是【形】,声律是【影】。
形影不离,无【形】则无【影】!
【形】与【影】的关系,犹似何伟棠的【基础性】与【叠加性】!
三羊 发表于 2013-5-25 16:01
因为语义才是实质,故语义节奏才是句子的重心。没有语言的意义,就不能谈其它,所以我主张“语义节奏”为重心划分。就如风体诗歌,不讲平仄,依然可以......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8
发表于 2013-5-26 04: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6 04:31 编辑

语义节奏、语音节奏、读音节奏,节奏的构成是【义】和【读】兼顾的结合。单纯提语义并不确切的,我原来用读音节奏,于站长称为【语音节奏】,不是没有道理的。转载何伟棠的文章,就是让你参考:声调或声律是不能或无能构成节奏的,平仄其本身不具备形成节奏的素质或性能。
假如,非要使用声律节奏的话,声律节奏也只是语音节奏的伴奏,没有语音节奏,就没有声律节奏。语音节奏,可以独立存在。声律节奏,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依附或寄宿存在。语音节奏与声律节奏的关系,是豆棵与菟丝的关系。具有说来就是,声律节奏是尾随语音节奏的亦步亦趋的同步行进的。什么格式的语音节奏,必定产生什么格式的声律节奏,声律节奏并非语音节奏的二皮脸。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9
发表于 2013-5-26 18:35 | 只看该作者





转眼又回到了原点啊。
①如果没有文字,何来语义(当然,文字是应该先有思想和意义的),没有文字,何来语音。先有汉字,再有语音。
②“声律”之“声”,与“语音”之“音”,“声音”二字意同也。以此可知,“语义”二字比“语音”二字更适合。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0
发表于 2013-5-26 2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6 22:13 编辑
转眼又回到了原点啊。
①如果没有文字,何来语义,没有文字,何来语音。先有汉字,再有语音。
②“声律”之“声”,与“语音”之“音”,“声音”二字意同也。以此可知,“语义”二字比“语音”二字更适合。
野神 发表于 2013-5-26 18:35
豆在釜中泣
语义节奏:豆——在釜中——泣。
豆、在釜中、泣,三者是词或词组。

语音节奏:豆在——釜中泣。
豆在、釜中泣,二者都不是词或词组。

可见,语义不是划分节奏的必要条件或唯一条件啊!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1
发表于 2013-5-27 10:00 | 只看该作者





文中“吟读节奏”这个术语,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请仔细看看。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2
发表于 2013-5-27 10:09 | 只看该作者





豆在釜中泣
语义节奏:豆——在釜中——泣。
豆、在釜中、泣,三者是词或词组。

语音节奏:豆在——釜中泣
豆在、釜中泣,二者都不是词或词组。

可见,语义不是划分节奏的必要条件或唯一条件啊!
三羊 发表于 2013-5-26 20:32
语音节奏:豆在——釜泣。
-----------------------------

如果您直接从语音划分,人们会直观的以“语音”为重心来判断,就容易让人模糊,因为“语音”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而我文中所说的语音,是根据语义而读出来的音。是根据语义读出来的。如果没有语义,直接凭“语音”如何判断?

见我文中所述:语义节奏:
      为清晰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意旨,在吟读诗歌时,根据字、词、句、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有规律的语音时间间隙而形成的节奏。因此,也可以称为音顿节奏或语音节奏。语义节奏是由字、词、句、节的含义决定的,主诗中字、词、句、节间语音的断续,是语言在逻辑上的停顿而产生的节奏。
----------------------------------------------------
因此,我认为,用“语义节奏”更准确明白。
如果您直接通过语音来判断,那请问:
在(去声,仄声)、釜(上声,仄声)的语音区别在哪?您要把它们分开。
釜(上声,仄声)、中(平声,)的语音相同在哪?您要把它们放在一起。
③是如何具体判断的?
④这样好懂吗?好教学吗?直观吗?
我们不是主张“大道至简”吗?应该说,越是抽象模糊的东西,越容易让人糊涂;越是简单具体的大众化的概念越是让人易懂。在节奏的划分上,语义就是这样一个明白而确切的词汇。

另外,不要忽略一个重要问题:识文断句,必讲其义。写诗首先是要让人看得懂,听得明白吧。语义是最根本的东西,岂能不作为重要依据来划分节奏?
用语音来划分节奏,乃舍本逐末之举。看了您的这个例子,不难明白,谁更切合实际。

上面已经谈过一次这个问题了。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3
发表于 2013-5-27 11:30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语义节奏,实际就是来源于语法结构,或语法结构单位,也就是王力的意义单位。
语音节奏单位与语法结构单位,都是句子的划分。但二者却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语音节奏与语义节奏,有时重合,有时不重合:
野神——热爱——北京城。======重合!
赤橙——黄绿——青蓝紫。======不重合!
豆在——釜中泣。===========不重合!
于站长——从海外——归来。=====重合!
我从——海外——归来。=======不重合!

解释句子与诵读句子,不是一回事。都在豆在釜中泣,解释时是【豆——在釜中——泣】,也即主谓宾。诵读时不能:【豆——在釜中——泣】,只能【豆在——釜中泣】。
语音节奏相关,语义连接、生理能力、读音习惯。
语义节奏,只与语义连接有关!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4
发表于 2013-5-27 13:00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语义节奏,实际就是来源于语法结构,或语法结构单位,也就是王力的意义单位。
语音节奏单位与语法结构单位,都是句子的划分。但二者却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语音节奏与语义节奏,有时重合,有时不重合:
...
三羊 发表于 2013-5-27 11:30
暂时不用延伸,最好请直接回答我上帖中提出的问题。自见分晓。
我们都没有精力重复解答一个问题。
就您这个方向的问题,我上面已经回答多次了。语言、例子虽变了,实质上没有新问题。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5
发表于 2013-5-27 13:15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时间,就这个帖子,我经过多方论证,也通过电话、快递向很多业内尊长请教。他们目前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这篇文章的论证是基本成立的。因此,现在基本定稿
      从上面我俩的辩论来看,暂时基本没有新的情况出现。您我的坚持,目前谁也说服不了谁。因此,我现在先放下来,休息一段时间,还有很多事需要干,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个东西先留着。一方面,我还会向更多的专家学者请教,还看看其他的师友们有没有新的看法,以求更加完善。我知道,它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但基本思想应该没有问题了。另一个,就是放之“大海”,留给时间和实践去检验。


      感谢您这段时间的讨论,让我从各个角度思考,把内容充实了起来。深深感谢!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6
发表于 2013-5-28 07:55 | 只看该作者





因此,我认为,用“语义节奏”更准确明白。
如果您直接通过语音来判断,那请问:
①在(去声,仄声)、釜(上声,仄声)的语音区别在哪?您要把它们分开。
②釜(上声,仄声)、中(平声,)的语音相同在哪?您要把它们放在一起。
③是如何具体判断的?
④这样好懂吗?好教学吗?直观吗?
我们不是主张“大道至简”吗?应该说,越是抽象模糊的东西,越容易让人糊涂;越是简单具体的大众化的概念越是让人易懂。在节奏的划分上,语义就是这样一个明白而确切的词汇。
野神 发表于 2013-5-27 10:09
平仄的划分必须是语音节奏的划分。
同音字,也要划分。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
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也要划分为: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7
发表于 2013-5-28 07:58 | 只看该作者





这段时间,就这个帖子,我经过多方论证,也通过电话、快递向很多业内尊长请教。他们目前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这篇文章的论证是基本成立的。因此,现在基本定稿。
      从上面我俩的辩论来看,暂时基本没有新的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7 13:15
相信三羊的说法吧!
三羊非常自信的忠告野神:三羊的说法是最科学的,也就是三羊的节奏理论和声律理论!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48
发表于 2013-5-28 0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8 08:15 编辑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家在虾蟆陵下住”(古典风体诗歌)的语义节奏划分是:
     家在——虾蟆陵下—住(2——4—1)
===========================
你的所谓语义节奏单位,实际就是语法结构单位。【家在虾蟆陵下住】的语法结构单位应为:家——在虾蟆陵下——住。也就是:主语——状语——谓语。
你划分为:家在——虾蟆陵下—住(2——4—1),其道理或依据何在?
【在虾蟆陵下】是介宾短语,介宾短语作状语。你将介词【在】与主语【家】划分再一起,就是错误!因为,【家在】,既不是【词】也不是【语】,不是【词语】,何来语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08:15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主编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2
发表于 2013-5-24 23:38 | 只看该作者





不符合逻辑,本身就是错误。与是否固定无关!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23:28
如果是“早有固定意义的术语”,您为何还要与我争辩,说“声律节奏”一词不合逻辑呢?
可见,它的意义并非早固定。

如果说没有固定,哪我为何又不能作为“特定术语”固定呢?

这是怎么事呢?

“猫”、“钻石”、”mp3"、“桌子”(子)、石头(头)......逻辑重要吗?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3
发表于 2013-5-24 23:5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仄仄仄平平,你如何知道他是23句子的句子,还是32节奏的句子呢?
更上——一层楼,是23节奏;五百里——滇池,是32节奏。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23:36
这个事情前面早说过了。仔细看看,我的文章与此不矛盾。
相反,我之所以提“语义节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了真实的句子,才能真正判断节奏。
就像只有人到了面前才知道他的容貌一样。
这个问题还有讨论的必要么?
我明天上课,下了。晚安!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4
发表于 2013-5-25 07:01 | 只看该作者





何伟棠:永明体诗歌的声律及其向唐代近体衍变的进程和规律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
在本版,三羊转载,仅供野神参考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5
发表于 2013-5-25 14:02 | 只看该作者





在结构的内部关系上,节律是最带基础性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声律和韵律,则由于基础素材间的差异,由于声调与韵成分等不可以跨过音节自动进入语流,必须结合于音节之上才有条件实现其为旋律线上的一个单位,结果就不能处于与节律同等的地位。
      ......       在音律系统内部的分类中,要给节律与声律作出正确区分并不难,因为两者之间在构律材料、构律方法和美质追求诸方面各有自己的不可移易的特点。在构律材料一项,节律用的是音节,声律用的是音节的下位成分。这种差别可说是根源性的差别。从音律学角度来说,音节是“节奏性”和“有声性”双兼的单位,从而就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节奏性”指的是它的时间单位的性质。它是有时积的,一个音节就是语流中一段时间的代表。汉语的音节还独具明确等时的特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明确的“音节等时性”的依据,人们可以使音节数字化,用多少个音节来计量音步、音句等节奏单位内部的时间长度(如两个音节的音步为二音步,三个音节的音步为三音步;五个音节的句子为五言句,七个音节的句子为七言句)。
      ......
      为什么节律可以单独成节奏呢?为什么它可以在没有声律、韵律这两种手段配合的情况下,使一个语言中的音列成为音乐段呢?从根本上来说,节律之所以具备这种单一成节奏的功能,是因为它的从音步到节奏型的整个结构系统都是在“音节”的层面上建立起来的。它用有时积的音节来充当节拍的基础素材,它把一个音节视作一段物化的时间,把这样的音节串合起来,积若干个(两个或三个,特别情况下也可以是一个或四个)而成节拍单位。这节拍单位时值彼此相似而音数结构不尽相同,性质上是属于标准的时间结构单位,兼具时间形式和结构形式。大于节拍的单位是节奏型单位,那是由节拍联缀而成的,因而和节拍单位一样是属于时间形式和结构形式兼具的节奏单位。节律就是通过这些单位的回复性运动来构律的,这些单位在回复性运动时所生的整齐对称和比例印象就是节奏,而衡量是否整齐对称和有比例,所用的标准就是时间标准和结构标准:整齐对称是时间关系上的整齐对称,结构形式上的整齐对称;有比例是时间关系上的有比例,结构形式上的有比例。总之,时间结构性是节律独具而为声律、韵律所无的一大特征。节律之所以独具单一成节奏的功能,理由即在于这种内在的时间结构性质。
  此外,节律之所以能够单独成律,还因为它对音节的利用除了时间结构性以外,还有“有声性”的一个方面。时间结构性是必须和有声性结合起来的。否则,它的时间结构单位,即节拍单位(音步)和节奏型单位就会成为空无一物的“空屋子”。
  在音节“有声性”的利用上,节律和声律、韵律的取舍又有所不同。后者利用的是音节下位成分的有声性,致力于对声调及声、韵母内含的对比因素作出“异音相从”或“同声相应”的安排。节律所利用的有声因素则是一个个的自然音节本身;四声平仄和声、韵母等的区别它一概不管。这一个个的自然音节内部都有音峰、音谷的起伏回环,个体形象鲜明。对于汉语来说,那就更是一个个都自成单位、不粘连、无显性的长短变化,可以在组合中自由来去。由这样的音响形象性特强的音节、这样的有声实体来构律,即使没有字声平仄和脚韵之类的配合,那也会是悦耳和谐的。当然,如果有声律和韵律的介入,会产生多重复合的音律效果,这就是为什么音律系统在有了节律之后还需要声律、韵律的重要原因。
  节律对于有声因素的利用,还包括重音和音顿的利用。音顿特指出现于语流中的连断、停延。这个方面拙著《汉语诗歌格律结构新论——节律论》文中有较详尽明确的论述,这里不赘。
     ......
     沈约等人制律,把永明体的节律形式定格为“上二下三”,即“2·3”。沈氏说:“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见《文镜秘府论·西卷》)这话即明确无误地把节律吟诵层音步组合锁定为“2·3”。“八病”条例中的“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也就是在这一“2·3”之节的基础上提出用声要求的。
  定格为“2·3”的原因和条件,首要的一点,是因为它属于历史的遗留。它是在汉乐府的五言诗中就已经成为定式的。诗乐一体时期,诗中的乐曲主宰着诗歌语言的声音表现。这种乐曲节奏所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诗句分成上下两个节落,节点居两节落之末,上下节点呼应,产生句中大顿和句末延长。分析《诗经》、《楚辞》,其诗句内部节点分布都是如此;乐府五言诗的“上二下三”,也就是这样形成的。其后诗乐分离,五言诗失去了乐律的依托,这一“上二下三”的节律特征却依旧保存下来。自曹魏以迄刘宋,文人诗都是每句定格五言,两句一联构成相对独立的结构体,句内音步组合皆为“2·3”——这就是影响沈氏等人选择以及永明体吟诵层节律结构模式生成的历史原因和条件。
  其次,是意义节奏的制约。沈约等人可能还有意义节奏的一重考虑。五言诗的“三字尾”,除了合起来作一个三音节步以外,就很难不累及语义、语法的结构完整性。如“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王粲诗),“霸陵岸”只可以是“2·1”不可以是“1·2”;“望长安”只可以是“1·2”不可以是“2·1”。把“三字尾”处理为一个三音节步,就体现一种对意义节奏的包容。看来沈氏等人是倾向于顾及这种情况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关乎近体“2·2·1”之节定型的“节拍化”、“形式化”还处于初步阶段。其后吟诵音节朝“长吟”方向继续发展,节律常规与吟诵层节律形式分道扬镳,“节拍等时性”成了吟诵层节律模式建构的唯一标准,“三字尾”由“0·3”一个节拍展成“2·1”两节拍,吟诵层的节律形式就由“2·3”之节转换为“2·2·1”之节。
      ......
      五、节律常规和吟诵层面的节律形式

  传统定型诗的节律内部存在节律常规与吟诵层面节律形式的对立。
  节律常规也可以说是诗歌语言本身的节律,它跟语言的“自然音步”紧密相联,它的音步形式就是按“自然音步”组合的形式。所谓按自然音步组合,就是两音节一音步,自左至右顺向划分。自然音步的“自然”,首先表现为分析的自然,组合的自然。如四音节组合是“2·2”,六音节组合是“2·2·2”,这是最自然的。如果是奇数音节组合,则五音节划成“2·3”,七音节划成“2·2·3”,最后一音步处理为三音节步,那也是自然的。这种自然音步的结构规则,以语意、语法、语用、语境等因素不介入为前提。否则,“2·2”的四字句就可能是“1·3”、“3·1”;“2·3”的五字句就可能是“3·2”、“2·2·1”、“2·1·2”等,结果是出现“非自然”的音步组合。其次,自然音步又不仅是分析的自然,它还是一种作用力,作用于汉语诗歌,推动着诗句节奏型或节律模式的建构和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四言体、五言体、七言体,诗律的“正常规格”即“节律常规”就都是建立在自然音步的基础之上。
  字句吟诵层的节律形式反映吟诵音节(调子)的要求,是在吟诵效果最佳化进程中出现的。诗乐分离以后,诗不歌而诵,诵则必有偏离“节律常规”而独立的音节。这种因偏离而生的吟诵层音步组合形式具有音乐美的表达功能,它们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因而是可变的、易变的。比如魏晋五古,处于徒诗化之初,其吟诵调子还靠近自然音步,因而它的字句吟诵层音步组合必取和节律常规一致的“2·3”格式而不会是“2·2·1”。反之,在近体五言诗中,吟诵的调子发展为“长吟”,其字句吟诵层的音步就会偏离节律常规,衍变成为“2·2·1”,因为和节拍性较和缓的“2·3”之节相比,“2·2·1”之节更适于长吟。
  在传统定型诗中,吟诵层节律形式与声律发生直接的结构关联。它是字声平仄调式安排的节律基础。这一功能特性,在它与节律常规不一致的时候看得很分明。例如,近体的“二四字异声”,就是立足于吟诵层“2·2·1”的音步式之上的。我们说节律顺应吟诵调子的变化而作出结构的整合调整,那是特指吟诵层的节律结构模式的整合调整。这种调整一般不影响作为诗歌本身节奏的节律常规组合。
......

一、 避免用唐代近体诗平仄律的观念来解读永明声律。

这是说,研究永明声律,要提倡观念更新,方法更新,要摆脱传统思路的束缚。这要从永明声律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说起。在南齐武帝永明时代,沈约等人发现“四声”,并且立即把这一音韵学的发现应用于文学,创立了一种以声调的异同对立为特点的新变体五言诗,这种新变体五言诗后来被称作“永明体”。此后,中国的传统定型诗就开始有了声律的讲求,而二百年后定型成熟的唐代近体诗,其声律格式体系即导源于永明体。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
二、从声律和节律的关系上研究永明声律。

这是要强调永明声律的研究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来驾驭。在新版《永明体到近体》的前言中我写了一段话,说“二五字异声”是本书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它以节律上的“上二下三”为基础,加上“平上去入四声分用”,能合理解释永明声病说的声律内涵,其系联演绎所生成的声律范型格式,又可以在沈、王、谢诸人的诗作中得到印证。破解永明声律之迷,以此论为最关键。

我本人是很看重“二五字异声”这个发现的。我也看到,这个论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著、论文所采纳。我之所以对自己的这个假设有信心,是因为它的成立有科学的诗歌音律结构理论的支持。而音律结构理论所提供的某些认识,对于解决永明声律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特别是字声对立对比位置的选择问题、二四字异声还是二五字异声的问题,那是非常关键的。现在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是节律“基础性”的认识。

音律结构理论认为,汉语诗歌的音律是一个由节律、韵律和声律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音律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这里头,节律是最具基础性质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一个蕴含音乐美的诗句、诗联或者一首整诗,它的最基本的那个音律层次都必然是节律。这些诗句、诗联或者整诗可以没有字声平仄、没有韵脚的讲求,由节律所控制和制导的音节序列单独成节奏。如果这些句、联和篇的音律是由多个子系统、多种构造成分叠合而成的,那么,节律所提供的结构框架,即诗歌语言中的节拍单位和节奏型单位,也必然会成为其他构造成分配置和使用的基础,而声调和押韵、调式和韵式,等等,就都必然会依顺着节律所提供的那个“旋律的骨架”而作出安排,并且还会随着这一节律框架的突破、变化而作出自身的更换、调整。


其次是声律“叠加性”的认识。

音律结构理论认为,声律在诗歌格律构成中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它以声调的利用为特征,而声调是音节音段的上加成素,内含音高类型的对比,可以利用这些对比因素来打造声音旋律的和谐。可是,由于作为声律基础素材的声调只是音节音段的上加成素,只有附着或者叠加在由节律所控制和制导的音节序列之上,才能够进入语流。这样一来,“附着性”或“叠加性”就成了声律的结构特点。一种声律,它的格式或模式无论已经达到何等严密完美的程度,比如像唐诗中的近体以及宋词那样,在音律结构中的地位都只能是节律的叠加。那么,永明体呢,它的声律理所当然地也是节律的叠加。纪昀和郭绍虞先生于此理未明,才会说出“随字均配”的话,才会认为“永明时还看不到音步问题”。

以上关于节律“基础性”、声律“叠加性”的认识,关乎一项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它告诉我们,必须改变就声律而研究声律的观念,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切入,从声律和节律的关系上研究声律问题。
......我们发现,过去时代的声律学家、诗人们实际上都是从声律和节律的关系上来处理声律问题的。人们似乎都懂得,一种声律格式或模式的调制包含两项内容:一项是对立对比因素的分类,让“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各为一类还是把它们分作平仄两类;另一项是字声对立、对比位置的选择安排。这字声位置的选择,实际就是进行节律分析,在分析节拍、节奏型,确认诗句的节律模式之后,便以之为基础,于其上安排声调的对立回换。
......现在我们可就要说到永明体。如果永明体五言诗句的节奏型是“2·3”,那么,于其上作声律安排的时候,是不是就应该亳无疑义地确定为“二五回换”、“二五字异声”呢?因为这里句节奏型的节点正好就是句中的第二和第五两个字。沈氏“八病”中“蜂腰”一项要求五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许多人不理解,启功先生更是斥之为“不合情理”,其实,从声律和节律的关系上看来,这样的规定正是在情理之中的。

由此可知,过去学者专家们的失误,可能就是源于没有找到“节律”这个切入点。有鉴于此,当我们着手研究永明声律的时候,就把注意力聚焦于节律的探寻之上,从而发现当日沈约等人制律确曾把五言诗句分解为“上二下三”,进而又把句中的第二和第五两个字选定为用声的节点。这样一来,许多声律方面的世纪疑题都可以得到合理和科学的解释了,“八病”名下各种条例的声律内涵都可以准确无误地揭明了。

......
三、永明声病说声律内涵的揭示

我们的永明体声律研究,首先从声病条例着手,揭示永明声病说的声律内涵,进而破解永明体诗歌的声律之谜。关于永明声病说声律内涵的揭示,主要是抓住了如下的两个环节:其一是以科学的音律结构理论为指导,从声律和节律的关系上来考虑问题。我们认为,沈约等人制订声律条例时所依托的节律形式是“上二下三”(即“2·3”),各项用声条例都是以这个“上二下三”的节律为前提,因而考虑字声分布时就是重在二五、二五字异声。“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就都是针对五言句中第二和第五两个字位提出避免平上去入同声相犯的:  

平头——上句第二字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相犯。
上尾——上句第五字不与下句第五字同声相犯。
蜂腰——每句内部第二字不与第五字同声相犯。
鹤膝——上联第五字不与下联第五字同声相犯。

不“同声相犯”,就是在指定的位置上不用同一个声调:一处用了“平”,另一处就改用“非平”;一处用了“上”,另一处就改用“非上”;用“去”用“入”的也如法炮制。这样一来,相邻节拍及节奏型节点之间就出现异声的对立回换。

其二是把科学的演绎法用于声病说声律内涵的揭示。我们认为,声病条例“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说的虽然只是某字不得与某字同声,其实是有一种特定的声律法则、一套严整的声律格式隐含在里面的。当我们了解这些声病条例的背后有个“上二下三”(即“2·3”)的节律前提以后,就可以通过演绎法的运用,把这些声律格式以至整个的格式体系推导出来。
---------------------------------------------
多谢!这些文章给我提供了很多理论的佐证因素和参考借鉴。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07:14 | 只看该作者
三羊

超级版主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1
发表于 2013-5-24 15:15 | 只看该作者





再重复一下,我谓之“声律节奏”乃特定术语,我已经根据论文需要赋予了它特定的含义,即平仄律,看不见的节奏。并非您理解的那样。我已经数次说明了。
您这段文字的前半截没有问题。后面的推理结果就忽略了我文章的东西。 野神 发表于 2013-5-24 14:47
既然看不见【节奏】,为何还要生硬的叫做【声律节奏】呢?既然赋予特定意义,特定意义为何与早有固定意义的术语相冲突呢?再者,赋予特定意义,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违背诗例逻辑的!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2
发表于 2013-5-24 15:16 | 只看该作者





121# 野神
122楼,已经顺便回复!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3
发表于 2013-5-24 19:10 | 只看该作者





既然看不见【节奏】,为何还要生硬的叫做【声律节奏】呢?既然赋予特定意义,特定意义为何与早有固定意义的术语相冲突呢?再者,赋予特定意义,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违背诗例逻辑的!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15:15
声律节奏与逻辑停顿文 / 王山而发布于:2006-7-2 6:33:05  ┊ 字数766 ┊ 阅读

  古典诗词中以两个字(音节)为一个节奏,就这个意义说,“节奏又是构成声律的单位”。关于声律,启功先生有过生动的比喻。他说每句诗词就好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个长竹竿上的一部分。还说每个节奏中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好比盒盖,一般情况是可变的;后一个字好比盒底,是固定的,比如6个字3节,盒底的平仄,或为“平仄平”,或为“仄平仄”。说“节奏又是构成声律的单位”,就是这个意思。五言诗句,其节奏就是xx|xx|x;七言诗句,其节奏就是xx|xx|xx|x。末了虽然只有一个字,也是一个节奏。以具体诗句为例:
  国破|山河|在
  海内|存知|己
  朝辞|白帝|彩云|间
  胡天|八月|即飞|雪
  换言之,作为声律单位的节奏是诗人写近体诗或填词曲时的停顿。“节奏不一定和词语意义的划分或语法结构相一致”。读者读诗词的时候,要考虑语意或语法,在句内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做暂短的停顿,这就是逻辑停顿。比如:
  白日/依山/尽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同是“海内存知己”声律节奏为“海内|存知|己”,逻辑停顿为“海内/存/知己”;同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声律节奏为“胡天|八月|即飞|雪”,逻辑停顿为“胡天/八月/即/飞雪”。
  事情总有特殊,有时又需将声律节奏和逻辑停顿结合起来,比如:“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两字一节划分成“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这是绝对不行的。而划分成:“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其中“折”是入声,“无数|英雄|竟折”盒底的平仄(仄平仄),就一目了然了,合律。同样,“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划分成“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其中“昔”为仄声字,“往昔|峥嵘|岁月”盒底的平仄为“仄平仄”,合律。
  
  --------------------------

"声律节奏”并非我提出,看看上面的这个文章(2006-7-2 6:33:05 )也可以知道。但人们对其经常产生很多意思来。这就是没有被完全确定下来的缘故,所以会产生分歧,比如您的意思就与上面的不同。而我的意思与上面的基本一致。由此看来,我在文章中特别提出它的所指是非常必要的,把它作为特定术语固定下来,在我的文章中更有利于说理并未违背什么逻辑,相反,我给它定了位,它的含义从此不再游离,不容质疑。
不然,就更说不清了。

以上文也可以看出它并没有违背什么诗例逻辑。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4
发表于 2013-5-24 21:07 | 只看该作者





既然看不见【节奏】,为何还要生硬的叫做【声律节奏】呢?既然赋予特定意义,特定意义为何与早有固定意义的术语相冲突呢?再者,赋予特定意义,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违背诗例逻辑的!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15:15
如果是“早有固定意义的术语”,您为何还要与我争辩,说“声律节奏”一词不合逻辑呢?
可见,它的意义并非早固定。

如果说没有固定,哪我为何又不能作为“特定术语”固定呢?

这是怎么事呢?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5
发表于 2013-5-24 21:34 | 只看该作者





声律节奏,启功没说王力说过。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6
发表于 2013-5-24 21:37 | 只看该作者





声律节奏与逻辑停顿文 / 王山而发布于:2006-7-2 6:33:05  ┊ 字数766 ┊ 阅读

  古典诗词中以两个字(音节)为一个节奏,就这个意义说,“节奏又是构成声律的单位”。关于声律,启功先生有过生动的比喻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4 19:10
王山而纯属胡扯!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7
发表于 2013-5-24 23:01 | 只看该作者





声律节奏,启功没说王力说过。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21:34
在五、七言律句中,声律节奏中的平仄律是按平仄排列的固定模式框定的,不管诗句的语意节奏如何,只能按二字一顿来确定声律节奏,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语意节奏应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但仍须按声律节奏读成“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硬性割裂语意的现象,一般只出现在五、七言律句中,词律节奏和古文节奏的对联句式可以只按语意节奏来确定节奏点。
声律节奏都是整齐的,而语意节奏则很可能参差不齐,所以同一个句子的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最早对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进行区分的是民国秦同培的《撰联指南》一书,作者总结了总结出联句节奏的两点规律:“第一,即联句之声韵,按诗律注重各双字,使平仄相间,是谓正式语调。第二,即联句之声韵,但注重可停顿处之各句眼字,使读去谐叶,余俱任便,是谓不正式语调。”他说的第一点即我们所谓的“声律节奏”,第二点即我们所说的“语意节奏”。

以上见——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d78d513d9d430d94f9993690c66c0171a43f3672bd6a0020edf843c98732a415017e8ac26520774a5d20a1416d94c4b9df22235775d2feddd8eca5ddcc88f357fd67a61671cf100498f4ab8cb31749c7f875a9efe45fafbed62cdf387c4d820559c570271d1f1db580316c96db61462f4a6ee1253004e&p=8a759a46d0c910bc1af3d22d0215d326&newp=86648d0185cc42ab03f1c4710e10dd7a5c5bc4387ebad11f758f8f&user=baidu&fm=sc&query=%CD%F5%C1%A6%C9%F9%C2%C9%BD%DA%D7%E0&qid=&p1=2

-------------------------------------

      从以上这段文字也可知道,“声律节奏”这个词早就有了。
      但是我看见还是有人怀疑这个词的逻辑。所以,我才在论文中,加固一下,在论文中特别加重了一笔。以特定术语名之。
      于是乎,它不可怀疑,就是固定术语了。
      现在,在我文中,关于“声律节奏”一词可用,不违背什么了。如果还有人认为违反了什么,我已经加固(作为特定术语)了。如果人们赞同,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8
发表于 2013-5-24 23:18 | 只看该作者





王山而纯属胡扯!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21:37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篇文章内容怎样。而是说明“声律节奏”一词早已广泛使用,为何遭到质疑?
      我这样做,就是说,如果大家同意其逻辑性,我算多此一举;如果有人反对,就说明没有固定,我按照“特定术语”科学地固定之。其结果都一样,“声律节奏”一词真实地存在了,其含义无可非议了。
      其实它只是一个特定的称谓而已。我们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借其名,赋其意,而释道也。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9
发表于 2013-5-24 2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4 23:32 编辑
在五、七言律句中,声律节奏是按平仄排列的固定模式框定的,不管诗句的语意节奏如何,只能按二字一顿来确定声律节奏,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语意节奏应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但仍须按声律节奏读成“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硬性割裂语意的现象,一般只出现在五、七言律句中,词律节奏和古文节奏的对联句式可以只按语意节奏来确定节奏点。
野神 发表于 2013-5-24 23:01
于无/声处/听惊/雷”。读破句子了!应为:
于无——声处——听—惊雷。
依照你的逻辑,
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一个七言诗句了!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0
发表于 2013-5-24 2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4 23:29 编辑
我的意思不是说这篇文章内容怎样。而是说明“声律节奏”一词早已广泛使用,为何遭到质疑?
      我这样做,就是说,如果大家同意其逻辑性,我算多此一举;如果有人反对,就说明没有固定,我按照“特定术语”科学地固定之。其结果都一样,“声律节奏”一词真实地存在了,其含义无可非议了。
      其实它只是一个特定的称谓而已。我们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借其名,赋其意,而释道也。野神 发表于 2013-5-24 23:18
不符合逻辑,本身就是错误。与是否固定无关!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1
发表于 2013-5-24 23:3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仄仄仄平平,你如何知道他是23句子的句子,还是32节奏的句子呢?
更上——一层楼,是23节奏;五百里——滇池,是32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06:06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主编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6
发表于 2013-5-20 22:49 | 只看该作者





四个语音节奏(或,读音节奏)!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22:30
您的划分:
四个语音节奏(或,读音节奏)!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我的语义节奏划分,
下面两种都是合理的:
一个大节点、一个小节点、一个微节点
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或:
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放到这里,让大家再继续讨论和思考吧!祝好!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7
发表于 2013-5-20 22:5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一定的统一语音节奏,这是对的。但是,对于具体的一个句子,不等于没有具体的语音节奏!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22:24
是啊!这个没有问题,只要句子写出来了,就好划分了。不过有时还得看语境。您这句话与我的文章不矛盾。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8
发表于 2013-5-20 23:00 | 只看该作者





距离的悬殊!请不要见怪!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22:40

三羊兄客气了.
    我们虽然观点上有分歧,大的方向一致,都是真诚的讨论都是为了诗歌的发展。您学识渊博,我非常敬佩,我其实也一直在向您学习,您的文章我都看。是与您的友好辩论中,我才不断地感悟,不断地弥补和充实完善文章的。谢谢!
    虽然我们距离很远,但心不远。您说是吗?也许您的坚持是对的,只是我还没有明白过来。也许我的坚持有一定道理。但我们的出发点是良好的。我们都休息吧!
    我因为水平有限,很多东西还很肤浅,不当之处,还请海涵!不要见怪才是。人生难得是诤友啊,我也是一向很直爽的。晚安!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9
发表于 2013-5-23 14:29 | 只看该作者





经过了修改和补充,请师友们再酌。谢谢!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0
发表于 2013-5-23 18:21 | 只看该作者





声律,形不成节奏;语义,不是节奏的唯一。

语义节奏:豆——在釜中——泣。语法结构切分处【词、词组】,【词、词组】才是所谓的语义节奏。
语音节奏:豆在——釜中泣。【豆在】【釜中泣】即非词组也非词。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1
发表于 2013-5-23 19:05 | 只看该作者





声律,形不成节奏;语义,不是节奏的唯一。

语义节奏:豆——在釜中——泣。语法结构切分处【词、词组】,【词、词组】才是所谓的语义节奏。
语音节奏:豆在——釜中泣。【豆在】【釜中泣】即非词组也非词。
三羊 发表于 2013-5-23 18:21

声律节奏——我规定的术语,有专门解释。语义,不是节奏的唯一,文章中已经作为重点说明。

语义节奏:豆——在釜中——泣。【1——3—1】

吟读节奏:豆在——釜中—泣。【2——2—1】文中有。

一行—白鹭——上—青天【语义节奏】

如果按您的语音节奏该怎么划分呢?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2
发表于 2013-5-24 11:56 | 只看该作者





【1】
使用一种停歇符号:
一行——白鹭——上青天
【2】
使用两种填写符号:
一行——白鹭——上—青天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3
发表于 2013-5-24 1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4 12:04 编辑

一般来说,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如:
江村月落正堪眠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A、声律节奏:平平——仄仄——平平【232】
B、语义节奏:江村—月落———堪眠【2—2——1—2】


依照你的观点,本身就是矛盾。你不能读出如下的效果啊!
红色的【仄】字,前面无停歇,
红色的【正】字,前面有停歇,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4
发表于 2013-5-24 12:09 | 只看该作者





【1】
使用一种停歇符号:
一行——白鹭——上青天
【2】
使用两种填写符号: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11:56
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  上 青天  
白鹭”、“上”,这三个字的语音区别在哪?是凭什么分开的,语音节奏吗?假如教孩子句中停顿,我们又如何让它们自己根据规律音顿。如何具体来识别?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5
发表于 2013-5-24 12:15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来说,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如:
江村月落正堪眠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A、声律节奏: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B、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1—2】

依 ...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12:02
      声律节奏:
      在格律诗歌中,有规则的平仄交替、粘对和音韵等格律所隐含的节奏声律节奏主要是由字音及其声调来决定的,主音的抑扬和复沓回环。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近体诗声律节奏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是不贴切的。
      语义节奏:
      为清晰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意旨,在吟读诗歌时,根据字、词、句、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有规律的语音时间间隙而形成的节奏。因此,也可以称为音顿节奏或语音节奏。语义节奏是由字、词、句、节的含义决定的,主诗中字、词、句、节间语音的断续,是语言在逻辑上的停顿而产生的节奏。
    吟诵诗歌时,声律节奏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上一般不明显体现,而显现在声调的抑扬之中。语义节奏无关声调的抑扬,节奏显现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之中。
--------------------------------
请参见以上文中摘录。
因此,在我的理论中,“声律节奏”已经有“平仄”的显现,不需要其它符号表示,因为不需要用它表示语音的断续。

只有语义节奏”才用代表音顿时间相对长短的“节点”:“——”、“—”、“·”来表示。我理论中的句中音顿是按照我的“语义节奏”进行音顿的啊!
因此:
B、语义节奏:江村—月落———堪眠【2—2——1—2】
这不正表示了“正”字前面的语音停顿吗?

------------------------------------
附:我文章中原文——
      一般来说,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并不一定是同步的。如:
     江村月落正堪眠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A、声律节奏: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B、语义节奏:江村—月落——正—堪眠【2—2——1—2】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6
发表于 2013-5-24 1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4 13:13 编辑
      声律节奏:      在格律诗歌中,有规则的平仄交替和粘对等,即平仄律。声律节奏是由字音的声调来划分的,主音的抑扬。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近体诗声律节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是不贴切的。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4 12:15
这就是你的错误!
声调不与文字同步!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7
发表于 2013-5-24 1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4 13:26 编辑

重复自行删除!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8
发表于 2013-5-24 1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3-5-24 13:25 编辑
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  上  青天  
“白鹭”、“上”,这三个字的语音区别在哪?是凭什么分开的,语音节奏吗?假如教孩子句中停顿,我们又如何让它们自己根据规律音顿。如何具体来识别?
野神 发表于 2013-5-24 12:09
诗文的停歇依据是文字。不是平仄。文字与文字之间,有亲近疏远的关系,平仄与平仄之间,没有亲近疏远的关系!由于没有亲近疏远关系,也就不具备上挂下联的性能;没有上挂下联的性能,也就没有断续与顿挫的功效。没有断续与顿挫的功效,也就不能形成节奏。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9
发表于 2013-5-24 14:47 | 只看该作者





诗文的停歇依据是文字。不是平仄。文字与文字之间,有亲近疏远的关系,平仄与平仄之间,没有亲近疏远的关系!由于没有亲近疏远关系,也就不具备上挂下联的性能;没有上挂下联的性能,也就没有断续与顿挫的功效。没 ...
三羊 发表于 2013-5-24 13:21
诗文的停歇依据是文字。不是平仄。文字与文字之间,有亲近疏远的关系,平仄与平仄之间,没有亲近疏远的关系!由于没有亲近疏远关系,也就不具备上挂下联的性能;没有上挂下联的性能,也就没有断续与顿挫的功效。没有断续与顿挫的功效,也就不能形成节奏。
------------------------------------------------------


再重复一下,我谓之“声律节奏”乃特定术语,我已经根据论文需要赋予了它特定的含义,即平仄律,看不见的节奏。并非您理解的那样。我已经数次说明了。
您这段文字的前半截没有问题。后面的推理结果就忽略了我文章的东西。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0
发表于 2013-5-24 14:51 | 只看该作者





术语(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不同于语法学中的名词)。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根据国际标准,“术语”一词仅指“文字指称”。但许多人使用此词颇为混乱,时而指指称,时而指概念。这可能是由于言者脑中概念漂移。但也可能同加拿大术语学家隆多给出的另一定义有关,即视术语为索绪尔意义的语言符号,为所指和能指的统一体。

这是论文常识。
------------------------

在我的文章中,“声律节奏”被限定的“文字指称”就是格律诗歌的“有规则的平仄交替、粘对和押韵等“,约定性语言符号 。不允许把“节奏”二字单独提出,望文生义做文章的。“声律节奏”四字在我的论文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固定词组。

抛开这个,将无从谈起。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6 22:04:43 | 只看该作者
三羊

超级版主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1
发表于 2013-5-20 16:53 | 只看该作者





格律诗歌的声律节奏举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2221)
仄仄平平仄仄平。(2221)
仄仄平平平仄仄,(232)
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你读七言句子,是依据232停顿吗?
依据你的大节奏,232节奏,讲究是2——32呢,还是23——2呢?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2
发表于 2013-5-20 17:42 | 只看该作者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的大节奏理论是是27节奏。
依据你的打节奏理论,如同春水向东流。是43节奏?还是43节奏呢?
三羊 发表于 2013

特殊句式——这并非无规律,下面两种读法,谁也不可能强迫的。

语义节奏:
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2——2·2—3)
也可以:
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2—2·2——3)



——这是几言?是近体?

这是词,属于古典格律诗歌中的杂言,我文章已经专门说过,很明白de。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3
发表于 2013-5-20 17:43 | 只看该作者





[quote]特殊句式——
语义节奏:
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节奏符号,你是无规律的使用啊!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16:36 特殊句式——这并非无规律,下面两种读法,谁也不可能强迫的。

语义节奏:
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2——2·2—3)
理解:“恰似”什么?——“一江春水向东流”


也可以:
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2—2·2——3)

理解:“恰似一江春水”怎么样? ——“向东流”也。


——这是几言?是近体?

这是词,属于古典格律诗歌中的杂言,我文章已经专门说过,很明白了。

如果去掉前两字,就又成了:
一江—春水——向—东流(2—2——1—2)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4
发表于 2013-5-20 17:52 | 只看该作者





格律诗歌的声律节奏举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2221)
仄仄平平仄仄平。(2221)
仄仄平平平仄仄,(232)
平平仄仄仄平平。(232)

你读七言句子,是依据232停顿吗?
依据你的大节奏,232节奏,讲究是2——3 ...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16:53
这个我为什么没有用“节奏点”表示?声律节奏如何表现的?文中已经很明白。此不再重复。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5
发表于 2013-5-20 21:5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你并没有说明白!你不能自圆其说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6
发表于 2013-5-20 22: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你并没有说明白!你不能自圆其说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21:52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么,这句话,您是如何划分的呢?

按照您的观点还有您这句又将如何划分呢?:
“到北京到上海到重庆”,
会是2——2——2——3吗?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7
发表于 2013-5-20 22:0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你并没有说明白!你不能自圆其说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21:52
1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词中句子.

见本文中:

一、古典格律诗歌的节奏



      其实,古典格律诗歌的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早就形成了定格,我在这里不过是简单的重复而已。
      古典格律诗歌包括近体诗和词、曲。词有词牌,曲有曲牌,其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不同的词牌、曲牌要求不同,人们常说“按谱填词”,因此,只要按照每一个词牌、曲牌的要求去写就可以了,这里着重谈谈近体诗的节奏。
三、现代格律诗歌的节奏
      现代格律诗歌(近体诗、词、曲)的声律节奏(即平仄律)与古典格律诗歌完全一样,这里不再重复。这一章节主要探讨现代格律诗歌的语义节奏。在现代的词、曲中,也不会因为大量现代虚词的出现而影响语义节奏,因为它本身还是比较灵活的。

----------------------------------
因此,词、曲中有个别句子的语义节奏有要求,但大部分句子的语义节奏是灵活的。不可能把每一句都规定一的语义节奏。

-----------------------------------
2\


关于声律节奏,为何没有用节点,见文中:

       诗歌的节奏(初稿)
                                                    (2013515日)
                                                           
野 神

      稍有古典格律诗歌创作经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格律诗歌有声律和节奏。声律,即人们通常说的平仄律和音韵律;节奏,通常指诗歌在吟读时有规律的语音间隙。为了便于阐述和理解,我现在把它们分别称为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在文章中的含义如下:

      声律节奏:在格律诗歌中,有规则的平仄交替、粘对和音韵等格律所隐含的节奏声律节奏主要是由字音及其声调来决定的,主音的抑扬和复沓回环。值得特别说明的是,近体诗声律节奏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是不贴切的。
      语义节奏:为清晰地表述作者的思想意旨,在吟读诗歌时,根据字、词、句、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有规律的语音时间间隙而形成的节奏。因此,也可以称为音顿节奏或语音节奏。语义节奏是由字、词、句、节的含义决定的,主诗中字、词、句、节间语音的断续,是语言在逻辑上的停顿而产生的节奏。
    吟诵诗歌时,声律节奏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上一般不明显体现,而显现在声调的抑扬之中。语义节奏无关声调的抑扬,节奏显现在音顿时间的断续之中。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8
发表于 2013-5-20 22:20 | 只看该作者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么,这句话,您是如何划分的呢?

按照您的观点还有您这句又将如何划分呢?:
“到北京到上海到重庆”,
会是2——2——2——3吗?
野神 发表于 2013-5-20 22:00
这是333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9
发表于 2013-5-20 22:24 | 只看该作者





1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词中句子.
见本文中:
一、古典格律诗歌的节奏
      其实,古典格律诗歌的声律节奏和语义节奏早就形成了定格,我在这里不过是简单的重复而已。      古典格律诗歌包括 ...
野神 发表于 2013-5-20 22:02
没有一定的统一语音节奏,这是对的。但是,对于具体的一个句子,不等于没有具体的语音节奏!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0
发表于 2013-5-20 22:2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333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22:20
这不行了么。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1
发表于 2013-5-20 22:2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333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22:20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么,这句话,您是如何划分的呢?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2
发表于 2013-5-20 22:27 | 只看该作者





野神,恕三羊直言,你的节奏理论还是肤浅的!
没有正确的节奏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声律理论。这是相对的说法!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3
发表于 2013-5-20 22:30 | 只看该作者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么,这句话,您是如何划分的呢?
野神 发表于 2013-5-20 22:26
四个语音节奏(或,读音节奏)!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6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4
发表于 2013-5-20 22:36 | 只看该作者





野神,恕三羊直言,你的节奏理论还是肤浅的!
没有正确的节奏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声律理论。这是相对的说法!
三羊 发表于 2013-5-20 22:27
我从不乱下结论,也不迷信权威,只服道理。放到这里,就是为了通过讨论,进行探讨和请教。

关于这个话题,我还在向很多专家请教。在这里,也再想听听其他师友的意见。谢谢您的直言。远握!

再就是留待后来人去评说吧!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三羊


三羊 当前离线
UID129 威望1889 1 金钱1455 1 贡献1455 1 文采1470 1 在线时间1844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0-6 最后登录2013-8-4




超级版主


帖子1378 精华17 积分7364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5
发表于 2013-5-20 22:40 | 只看该作者





距离的悬殊!请不要见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6 01:05 , Processed in 0.2056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