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硕
鸿硕 当前在线
高级顾问 UID3 威望6833 1 金钱4337 1 贡献4315 1 文采4405 1 在线时间1411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27 最后登录2013-8-7
荣誉站长
![](http://images.5d6d.net/dz7/templates/default/star_level3.gif) ![](http://images.5d6d.net/dz7/templates/default/star_level3.gif) ![](http://images.5d6d.net/dz7/templates/default/star_level3.gif) ![](http://images.5d6d.net/dz7/templates/default/star_level2.gif) ![](http://images.5d6d.net/dz7/templates/default/star_level1.gif)
帖子4207 精华46 积分22037 性别男 ![](http://images.5d6d.net/dz7/common/medal1.gif) ![](http://images.5d6d.net/dz7/common/medal2.gif) ![](http://images.5d6d.net/dz7/common/medal3.gif) ![](http://images.5d6d.net/dz7/common/medal4.gif) ![](http://images.5d6d.net/dz7/common/medal6.gif)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 5楼
发表于 2012-12-9 21:55 | 只看该作者
.紧握!赞同。保重!
表现现实生活应着眼于现代生活语言,而不是文言。
如果是为了研究、鉴赏,掌握旧韵是必要的;如果是为了创作,用新韵为好。
这是因为有些字古时读音与今天是不一样的。《诗经》自不待说,后来也如是,如:“闺中只独看”(看kan上平音刊),“后不见来者”(者za上声音咋),“独怆然而涕下”(下ha上声音哈),“黄衣使者白衫儿”(儿ni下平音尼),“嫁得瞿塘贾”(贾gu上声音古)。其中的“者”、“下”都在《佩文诗韵》、《平水韵》上声二十一“马”部上,古时是押韵的,现在读来不押韵,我们写诗是给活人看的,不是给死人看的,还用旧韵写诗自然为今人所不取。就拿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来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来是一首千古绝唱,现在读来不押韵,就有点乏味了。这不是这首诗本身问题,而是古韵与今韵不一致所致。
为什么我提出:“恢复传统,重建诗格”原因也就在此。“重建诗格”是在恢复传统前提下,不是抛弃传统格律,而是在扬弃的基础上,根据当今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加以建立。“恢复传统”是针对胡适先生、新诗潮等人的“全盘西化”带来的历史教训提出来的,“恢复传统”不是退回原路。”
《佩文诗韵》、《平水韵》均为106个韵部,现在《中华新韵》整理为14韵部,《诗韵新编》整理为18个韵部,宽韵12个韵部,还有13辙,为写作带来许多便利。(当然新韵有待统一)
更何况鉴赏古代诗,或依旧韵写诗时,要看入声字划入四声的情况,以及个别字平声变为仄声,仄声变为平声情况是否合乎相关规范,不合乎就要调整,近体诗还要看韵脚是否在同一韵部上,带来许多麻烦。近日,我作别广东中山返回故里长春,家里恰逢君子兰绽放,拈诗一首《情愫》:“幽兰展素心,迎我返家门。南粤滞留久,见君格外亲。”如用《平水韵》,“心、门、亲”不在一个韵部上,改动起来很难。用新韵则合韵,南国改南粤即可。既省事,又能为今人喜爱,何必舍此不用呢?
《词林正韵》、《中原音韵》也是此种情况。
宋人作词就不依唐韵,而凭当时语言押韵,我们何必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见拙作《构建现代汉语诗歌声律问题观点系列》(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