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其它] 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08:3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2-12-9 14:01


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
                                  (2012年12月8日)
                                          
野  神
      如今,诗坛用韵各持己见,有“政出多门”的意味。看似百家争鸣,实则一片混乱,对文化的繁荣发展极为不利,不利于教学和传承。我们不能贻误下一代。
      时至今天,许多汉字的读音已经改变,汉语拼音已将原来的入声字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部。俗话说“到哪山说哪山话”。话是说给人听的,要让人听得懂才行。语言的不通,会产生交流的障碍。正因为如此,才统一说普通话。如今主张用新声韵写诗填词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依照旧韵写诗,格律完美的和谐已被打破(例子太多,众所周知,我就不列举了)。现在,我们在吟咏诗歌时是使用汉语普通话。而平仄,是根据读音来确定的,用旧韵写出的诗歌,在吟咏时,经常会因为有些字的古今读音不同而违背诗词格律要求。因此,用旧韵写诗填词无异于放弃前人对格律的研究成果。在新的时代,如果你写的诗,因为某些读音与现在的读音不同,难道你还要坚持让别人也依照你的读音吗?明知不该那样读,却偏要那样用,却硬说是按格律写的。这不是自欺欺人吗?现在,坚持用旧韵写诗填词的朋友,难道也是用旧读音吟咏吗?如果按照你的古音读法,势必让很多人听不懂,有意思吗?这不是另类吗?而如果按照普通话读音,又无异于古风体诗歌,就已经失去对诗词格律要求的意义。说个不中听的话,如今60岁以下的人,有几位真正会读古音。顶多认识如“斜”......等几个出现在学生课本或《唐诗三百首》中的常见字。不信,谁敢站出来让人考考吗?即使搞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恐怕也没有几位能把大部分诗文用古音吟诵吧?!
      古时用古韵,唐朝用唐韵,宋朝用宋韵,明清亦有改进。在这方面,我们还在争论不休,说明我们还不及前人。论学术不是讲感情,自古以来,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都是很顽固的,可见,改革之路的艰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推翻以前用旧韵写的诗。这不是一回事,既然有古风存在,即使我们无法用旧韵读古人的诗,只要好,丝毫掩盖不了它的光辉。这个与我今天谈论的主题无关。但我还是要声明,这决不是否定以前的韵书和作品,而是认为在新的时代应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也是共识。现在,我们无法要求古人,我们的后人也无法要求我们,因为我们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再说,现在的汉字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以往,显然,用旧韵也已经不合时宜。
      另外,现在诗词用韵不应该分家。宋时分家是因为词是用来唱的。词本质上就是诗,现在早已失去唱的功能,故不必顾忌唱时的读音。因此,完全不必单独编一部“词韵”来为填词用,而应该与诗用同一部韵书。
      可见,在普遍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天,使用早就过时的旧韵进行诗歌创作,是极不正确的。《平水韵》、《词林正韵》、《诗韵合璧》、《佩文诗韵》、《中原音韵》等一切旧韵书都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退出诗歌的历史舞台。单独使用旧韵或“双轨并行”的用韵原则应该废止,这是改革不彻底的表现,旧韵书应该进入文化历史“博物馆”。
      废止旧韵,坚持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真正遵守诗词格律,才是真正肯定前人的成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才是与时俱进,才适应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方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08:34:16 | 只看该作者
于进水

管理员


于进水 (潇涵轩主)当前离线
UID206 威望31154 1 金钱28084 1 贡献28084 1 文采28109 1 在线时间364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2-21 最后登录2013-8-6




管理员


帖子27710 精华68 积分140640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沙发
发表于 2012-12-9 16:52 | 只看该作者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蜀都闲人


蜀都闲人 当前离线
UID3202 威望5070 1 金钱4281 1 贡献4281 1 文采4281 1 在线时间781 小时 注册时间2011-10-28 最后登录2013-8-6




超级版主


帖子4053 精华46 积分21545 性别男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3
发表于 2012-12-9 19: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清明


清明 (清明)当前离线
UID6271 威望618 1 金钱541 1 贡献541 1 文采541 1 在线时间259 小时 注册时间2012-9-1 最后登录2013-4-24




版主


帖子529 精华2 积分2709 性别男 来自贵州茅台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4
发表于 2012-12-9 19:5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不只是一个节气
而是一种气节
一个深怀故人的节气
一种思家忧国的气节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鸿硕


鸿硕 当前在线
高级顾问
UID3 威望6833 1 金钱4337 1 贡献4315 1 文采4405 1 在线时间1411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27 最后登录2013-8-7




荣誉站长


帖子4207 精华46 积分22037 性别男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5
发表于 2012-12-9 21:55 | 只看该作者





.紧握!赞同。保重!
表现现实生活应着眼于现代生活语言,而不是文言。
如果是为了研究、鉴赏,掌握旧韵是必要的;如果是为了创作,用新韵为好。
这是因为有些字古时读音与今天是不一样的。《诗经》自不待说,后来也如是,如:“闺中只独看”(看kan上平音刊),“后不见来者”(者za上声音咋),“独怆然而涕下”(下ha上声音哈),“黄衣使者白衫儿”(儿ni下平音尼),“嫁得瞿塘贾”(贾gu上声音古)。其中的“者”、“下”都在《佩文诗韵》、《平水韵》上声二十一“马”部上,古时是押韵的,现在读来不押韵,我们写诗是给活人看的,不是给死人看的,还用旧韵写诗自然为今人所不取。就拿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来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来是一首千古绝唱,现在读来不押韵,就有点乏味了。这不是这首诗本身问题,而是古韵与今韵不一致所致。
为什么我提出:“恢复传统,重建诗格”原因也就在此。“重建诗格”是在恢复传统前提下,不是抛弃传统格律,而是在扬弃的基础上,根据当今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加以建立。“恢复传统”是针对胡适先生、新诗潮等人的“全盘西化”带来的历史教训提出来的,“恢复传统”不是退回原路。”
《佩文诗韵》、《平水韵》均为106个韵部,现在《中华新韵》整理为14韵部,《诗韵新编》整理为18个韵部,宽韵12个韵部,还有13辙,为写作带来许多便利。(当然新韵有待统一)
更何况鉴赏古代诗,或依旧韵写诗时,要看入声字划入四声的情况,以及个别字平声变为仄声,仄声变为平声情况是否合乎相关规范,不合乎就要调整,近体诗还要看韵脚是否在同一韵部上,带来许多麻烦。近日,我作别广东中山返回故里长春,家里恰逢君子兰绽放,拈诗一首《情愫》:“幽兰展素心,迎我返家门。南粤滞留久,见君格外亲。”如用《平水韵》,“心、门、亲”不在一个韵部上,改动起来很难。用新韵则合韵,南国改南粤即可。既省事,又能为今人喜爱,何必舍此不用呢?
《词林正韵》、《中原音韵》也是此种情况。
宋人作词就不依唐韵,而凭当时语言押韵,我们何必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见拙作《构建现代汉语诗歌声律问题观点系列》(一)





鸿硕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老三届


老三届 当前离线
UID3553 威望6045 1 金钱5031 1 贡献5031 1 文采5031 1 在线时间1215 小时 注册时间2011-12-17 最后登录2013-7-30




韵律大学士


帖子4881 精华41 积分25333 性别男 来自湖北十堰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6
发表于 2012-12-9 22:15 | 只看该作者





废止旧韵,坚持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真正遵守诗词格律,才是真正肯定前人的成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才是与时俱进,才适应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方向。
拜读学习,坚决支持!问好!





三人行,必有我师。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鸿硕


鸿硕 当前在线
高级顾问
UID3 威望6833 1 金钱4337 1 贡献4315 1 文采4405 1 在线时间1411 小时 注册时间2009-6-27 最后登录2013-8-7




荣誉站长


帖子4207 精华46 积分22037 性别男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7
发表于 2012-12-9 22:40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高举“正本清源,纠偏救弊。恢复传统,重建诗格”的旗帜,携手并肩,努力前行!





鸿硕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7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8
发表于 2012-12-12 11:07 | 只看该作者





深深问候尊敬的师长和战友们!紧握!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自然


自然 (自然)当前离线
UID3318 威望6583 1 金钱5452 1 贡献5452 1 文采5452 1 在线时间869 小时 注册时间2011-11-15 最后登录2013-8-4




韵律大学士


帖子5362 精华27 积分27386 性别男 来自重庆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9
发表于 2012-12-12 13:50 | 只看该作者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韵写诗,推陈出新。





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以诗会友,清淡平凡。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青岛观海


青岛观海 当前离线
UID204 威望992 1 金钱589 1 贡献589 1 文采589 1 在线时间208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2-20 最后登录2013-7-22




韵律举人


帖子571 精华5 积分2967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0
发表于 2012-12-15 10:53 | 只看该作者





废止旧韵,坚持用新声韵进行诗歌创作,才是真正遵守诗词格律,才是真正肯定前人的成果,才是对格律的真正坚持,才是与时俱进,才适应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方向。

大力支持!这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讲出了我的心声!
我以前的诗歌实践,就是以当代活的语言为基础,而不是以过时的旧韵为根据的。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青岛观海


青岛观海 当前离线
UID204 威望992 1 金钱589 1 贡献589 1 文采589 1 在线时间208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2-20 最后登录2013-7-22




韵律举人


帖子571 精华5 积分2967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1
发表于 2012-12-15 10:54 | 只看该作者





请将此篇文章置顶。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7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2
发表于 2012-12-20 10:05 | 只看该作者





请将此篇文章置顶。
青岛观海 发表于 2012-12-15 10:54
问好青岛兄!紧握!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 回复 引用 编辑 评分 TOP



野神


野神 (野神)当前在线
UID178 威望12082 1 金钱7821 1 贡献7824 1 文采7841 1 在线时间1755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19 最后登录2013-8-7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IP   编辑此人   禁止此人

13
发表于 2012-12-20 10:06 | 只看该作者





9# 自然

多谢鼓励!祝好!紧握!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6 00:59 , Processed in 0.0417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