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不倒的旧体诗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2:4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0-2-25 21:22 | 只看该作者




打不倒的旧体诗词相关搜索: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旧体
,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诗词



                    打不倒的旧体诗词
“五四”运动以后提出的打倒八股文和推行白话文的任务很彻底地完成了,“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新诗,一些比较激进的人提出要打倒旧体诗,至今快一个世纪了,这个任务没有完成。1944年柳亚子先生在《旧诗革命宣言》里说:“旧诗必亡”,还预言:“平仄的消失,极迟是五十年以内的事”,现在看来这是多么轻率的预言。应该打倒的,一打就倒,不应该打倒的怎么也打不倒。
“五四”时代的青年人,大都接受的是传统教育,都有很深的旧体诗词的根底,虽然有不少青年人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创立了汉语的新诗,旧体诗仍然是二十世纪前期知识分子诗歌写作的主要形式。
新诗诞生之后旧体诗从来没有绝迹,新旧诗保持双轨并行,只是新诗那一条轨道越来越兴旺,旧体诗这一条轨道越来越衰落,并且一路坎坷。当新诗如日中天的时候,旧体诗如一条涓涓的细流;当新诗的发展遇到不景气的时候,旧体诗仍然是一条涓涓的细流,这就是旧体诗强大生命力的所在。人们总以为旧体诗的时代已经过去,其实不然,三百年的唐诗创作,聚其精华出了本《唐诗三百首》,“五四”至今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旧体诗的创作没有间断,我们如果要选三百首足可以传世的作品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于时代的贴近其可读性不会逊于《唐诗三百首》。
旧体诗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旧体诗的一些经典名句已经成为汉语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各出版单位精选了一批古代诗词的选本,对旧体诗词做了新的诠注,在古诗词的传承上起了普及的作用,同时说明旧体诗仍然有着广大的市场,这条涓涓的细流将永远流淌下去。
当然它不可能再占据主流的位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2:50:16 | 只看该作者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沙发
发表于 2010-2-26 12:49 | 只看该作者





1# 闲人

我和兄台一样坚信:古典韵律诗歌永远打不倒,永远!!!
当今中国诗歌:古典韵律诗歌、古今简体诗词、现代韵律诗歌并驾齐驱,为中国诗歌的复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赴后继。
但在中国诗歌界,有的东西是要打倒的,是必须打倒的,是能够打倒的,这一点我同样坚信。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鸿硕

荣誉站长

帖子4207 精华46 积分22037 性别男


3
发表于 2010-2-26 13:06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汉语存在(单音词存在,平仄律存在),中国古代各种诗歌体式就不会消亡,万年以后也不会消亡。
说它不会消亡还因为它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易记、易诵,是几千年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这种传统的审美习尚、审美心理的力量是巨大的。请看:今天,在新诗普遍受到冷落,各种诗刊难乎为继的情势下,《中华诗词》却独步诗坛,期刊发行量一增再增;诗词协会在全国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写新诗的人转向写旧诗,出现诗词百万大军壮观景象;几乎所有的家庭都自觉教孩子背唐诗,学宋词。就是明证。
远的不必细说,请看《中国韵律诗歌网》晚春轩主、青衫来客、洪瑜、进水、月下吴山、思绪如瀑、玉儿、宁静、野神、饺子大王、梦之缘、寒竹清影、韵安诗祥、老晃、高国栋、普敬天下人、千里、冷风月、青岛观海、醉茗居、王跃、点亮心灯、无门客、燃烧、草斋风凉、非我斋之人、大唐绝唱、嘉木子、神牵梦挂、怜儿、纳兰袀玉、闲人、虹剑、三月雪......诸诗友的古典诗词受到网友们的青睐、赞许,感受更为直接。
虽然说古典诗词体式占有不容小视的地位,但我们的诗歌毕竟进入了白话时代,语言基础、格律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历史的选择。





鸿硕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疾风

韵律秀才

帖子348 精华2 积分1792


4
发表于 2010-3-16 15:49 | 只看该作者




鸿硕

本帖最后由 疾风 于 2010-3-16 15:52 编辑

undefined 虽然说古典诗词体式占有不容小视的地位,但我们的诗歌毕竟进入了白话时代,语言基础、格律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历史的选择。

诗歌也是不断发展的!白话诗、自由诗也不容忽视。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鸿硕

荣誉站长

帖子4207 精华46 积分22037 性别男


5
发表于 2010-3-16 19:52 | 只看该作者





疾风诗友:紧握!所言是也。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1 18:39 , Processed in 0.0323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