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笔拙作《鹧鸪天•游园见梦》诗法 ——兼复诗友质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7:3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鸿硕a 于 2013-8-22 07:24 编辑

走笔拙作《鹧鸪天•游园见梦》诗法
                       ——兼复诗友质疑


[词  今音]鹧鸪天•游园见梦

今年五一节,举家游颐和园。吾独卧竹林石板小憩,飘然入梦•••••••

醉卧芳林竹伴眠,涛声依旧客登船。康河去去云飞雪,金柳依依琴弄弦。
春水绿,绿丝缠,奈何桥上等十年。时来蝶舞三生宿,忽起惊鸿虚远烟。

    2013年5月8日于北京

       这首拙作挂出后,一位诗友直言相告: “许多句子的出处太明显,把这些句子糅合在一起牵强了些”。“所谓梦境,其实都是借梦说事,借梦抒情,借着梦的跳跃、荒诞、奇幻,表达作者自己的某种思想,因此,在跳跃的思维中应该有条主线,珍珠好看,串起来更能让人一目了然。而且鸿老这些珠子,有的在中国(比如《涛声依旧》)、有的在外国(比如:《再别康桥》)、有的在古代(比如《奈何桥上等三年》),着实不易成一气。”
      对此,深表谢意!不敢敷衍,愿与众诗友进一步商磋。
     我意:诗必有法,诗无定法。诗友所言,在通常情况下是对的,但这首诗是梦境,梦境往往是违背常规的,是不讲逻辑的,有很大的跳跃性。但既然是诗,又不能有它的随意性,在纷至沓来的缤纷、幽渺的物象中作者选取表达共同情绪的物象,神与物游,构成意象,传达诗的意旨我认为是可以的 。这里用的是意象叠加、蒙太奇手法。
       这首诗的主线是“对失落的爱情的生死执着“(诗的意旨)。这些”珠子“都是为了表达这条主线的,可以说,这首诗每句话都不是随意写的,都有它的隐意。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 众所周知,林徽因与徐志摩1921年在英国康桥(剑桥)面对拜伦潭水,有过信誓旦旦的往事,后来,她嫁给了梁思成·······拙作中”康河去去云飞雪,金柳依依琴弄弦“就包含这些故事。这些故事也是为这首诗的意旨服务的。其余“珠子”好理解。
        "句子的出处太明显“当不为病。用典忌生僻,否则,就会艰涩难懂,窒息诗的灵气,令人生厌。  典故入诗,须化典为自然,不露痕迹为好,自然天成,方为上品。
       诗有百解,也可以做深层次理解:通过对梦境中心里情愫的展示,表现作者志洁行芳,对失落的高洁理想的苦苦求索,生死执着。大概是楚辞笔法吧?
                                                      
                                                   2013年8月18日于长春










管理回复 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6 07:03 , Processed in 0.0260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