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52|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随行体文学【选自《文灯》(长江出版社出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3-4-15 21:0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随行体文学
             【选自野神论文集《文灯》(长江出版社出版)】
                                                  (2010年11月18日)
                                    野  神

      前言:野神于2010年10月8日第一个创造性提出了随行体文学,并第一个提出它是一种新的文体,从而形成了随行体、散文、诗歌、对联、小说、戏剧六种文学体裁,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最基本构成。也就是说“随行体文学”于2010年10月8日诞生。
      补注:其中《“随行体文学”,渴望早日有个“家”》、《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在《华夏诗联书画》杂志2010年第6期<总第37期>上发表。本文也在2011年元月1日《韵律诗歌》报全文发表。由嘉陵诗词学会和全球汉诗总会合办的《嘉陵诗选5、寰球诗声•重庆版2、3》也全文刊登了《论随行体文学》、《随行体文学——白皮书》。“随行体文学”这一概念由野神于2010年10月8日正式提出,并给予了科学定义,正文于2010年11月18日完稿。如今,在编辑时,部分做了适当补充和调整。因此,有些时间晚于2010年10月8日,特此说明。
     
   何为“随行体文学”?我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新的文体?我为什么要给它命名“随行体文学”?等等。我已分别于2010年10月8日、2010年10月14日、2010年10月15日在“中国韵律诗歌网”的“诗歌韵律理论”版块和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中国诗歌网”的“诗歌评论”版块发了《以“随行(hang)”或“随珠格”替换“自由体诗歌”伪称》、《“随行”体文学之“随行”直解》、《“随行体文学”,渴望早日有个“家”》三篇文章,说明了“随行体文学”的形式就是随意(随机)的句行,作了基本的解释。于进水先生也于2010年10月9日发了《随行体文学与诗歌的关系》一文。本文又经与秦华女士探讨和诗友们博客传播,产生了很大反响。但很多人仍然十分困惑。因此,我再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随行体文学名称的诞生

   (一)“随”、“行”、“随行”的字义或词义
      1、随
      《新华字典》:随——(3)随便,就着:随手关门。
      《辞海》: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写来,不拘一格,故名。
      随便——(1)不受范围、数量等方面的限制。(2)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不多考虑。(3)任凭;无论。……
      
2、行(háng)
  辞海:(1)行列——如:单行。(8)排行,班辈。(9)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如:四行诗句;几行冬青树。
      3、随行
    由前1、2点可知,“随笔”之“随”古已有之,并非本人率性而为。“行列”也符合随行体文学之分行特征。因此,“随”,取随手、随意、随机之意,符合随行体文学之外观“建筑”和语言节奏之自由性的本质特点;“行”,取行列、间隔之意,符合随行体文学之分行的基本特征。全解则为:随意的句行或随机的句行。
     (二)有人称“随行”二字不雅,有贬意。
      首先必须指出,雅与不雅与文字本身无关。对一个事或物定义,必须根据其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我对“随行体文学”这一名称的定名,持绝对科学的态度,是对这一文学体裁绝对恭谨的,毫无亵渎之意,唯存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之心。
      其次,“随行”直解:“随行”——随意(随机)的句行。是对其外在表现形式和语言节奏的自由性的本质而言的,并非指作者的思想内容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任何一种文学体裁,作品可谓如山如海,不可胜数。但只有那些思想内容好、语言艺术高,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字才可以代代传诵,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决定作品质量的是作品本身的文学艺术层次和思想内核,而不是其表现形式即体裁。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是思想文化的载体,都可以出好作品。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体裁,作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毋容置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小说、散文,包括诗中的古风等等,精典如山,被千古传诵。反过来,每一种体裁里都有“垃圾”,只不过,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是经过历史筛选过的。当然,也并不是说留下来的都是好的,被遗忘的都是差的。所以,文学体裁的划分不能仅以作品质量的优劣来定。而目前我在网上看到了诸多此类言语,这是应该排除的。
         可见,“随行”二字科学准确地定义了随行体文学,符合其本质特征,这个词汇是健康的、恭敬的,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3-19 05:04:02 | 只看该作者
顶......叹为观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3:13:16 | 只看该作者
点亮心灯 发表于 2013-10-24 22:05
都是在业余时间交流,理解万岁!

再谢!紧握!祝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0-24 22:05:13 | 只看该作者
野神 发表于 2013-10-15 13:02
感谢都来不及呢。多谢您!紧握!
建站以来,一直忙个不停,今天才看见,实在对不起。
敬祝秋安!紧握! ...

都是在业余时间交流,理解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3:02:35 | 只看该作者
点亮心灯 发表于 2013-9-16 21:49
没有经过野神老师的同意就自作主张先编入了,还望海涵!

感谢都来不及呢。多谢您!紧握!
建站以来,一直忙个不停,今天才看见,实在对不起。
敬祝秋安!紧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9-16 21:49:5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经过野神老师的同意就自作主张先编入了,还望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9-16 21:48:13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让更多的文学朋友参与到“随行体文学”的创作或了解,特在《中国精短文学》网刊第五期“精品茶屋”栏目做一个专题发表。愉快交流!!网址:http://qikan.17xie.com/book/12375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6-23 12:1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寸草晨露 于 2013-6-23 12:17 编辑

赞成文体自由。

文由心出,心由情占,情者,人人知其情而表述不尽。发自心舒其情,即为诗词。
有自由就有约束,约束反约束,常常出现。四言约束出五言,五言约束出七言,四五七约束出长短句,诗体词牌约束出现代新诗。

西方十四行体也是约束。正如水,自由流动,所以也有江河湖泊约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7:26:47 | 只看该作者
润得 发表于 2013-4-28 16:00
本人认为你这里所说的随行体(自由体新诗),属于舶来品,非中国原创文学形式,不应当列入国文范畴。 ...


1、本人认为你这里所说的随行体(自由体新诗),属于舶来品,非中国原创文学形式,不应当列入国文范畴。我一直称其为外诗。原本应当是国外的一种押韵诗歌,翻译成中文后才失去了韵脚,就像中国的唐诗翻译成外文也会失去韵律。没有发扬的意义,起码不应当列入国文。

2、另外我想问:警句格言 属于哪种文学形式?
---------------------------------------

多谢赏读!野神简答如下(具体细节,见文中论述):
1:①我文中所说所谓的”自由体新诗“分三种情况,详细参见文中。②不可否认,从五四新文化以来,它们已经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写现代风体诗歌和随行体文学的人比比皆是,这是不能忽略的。③翻译后的文章不能与原文相提并论:翻译后是诗,依然称诗;若把诗翻译成散文,则是散文了;若翻译成剧本,就是剧本了......等等。(见我另外一篇文章《科学对待翻译后的文学作品》)
2、不能独立成篇的句子,不是完整的文学作品,不在文学体裁的划分之列。

再问好润得兄!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4-28 16:00:11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认为你这里所说的随行体(自由体新诗),属于舶来品,非中国原创文学形式,不应当列入国文范畴。我一直称其为外诗。原本应当是国外的一种押韵诗歌,翻译成中文后才失去了韵脚,就像中国的唐诗翻译成外文也会失去韵律。没有发扬的意义,起码不应当列入国文。

    另外我想问:警句格言 属于哪种文学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21:04:07 | 只看该作者
潇溁 发表于 2013-4-16 17:19
所谓“自由体新诗”,从他出生那一天起,便知道自己的先天不足,所以虽鸠占鹊巢名其为诗,但给自己加上了“ ...


多谢诗妹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7-18 09:08 , Processed in 0.0942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