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十八回 欢迎文明示范匾 参观五好家庭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20: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桃源春幸福园诗会有歌谣道:
五好家庭树标兵,一村一巷竞文明。
但愿神州淳教化,精神物质庆双丰。
第四十八回    欢迎文明示范匾   参观五好家庭巷
欢迎欢迎,村头锣鼓咚咚;
文明示范匾,全体社员挣。
参观参观,招惹游人不断,
五好家庭巷,鲜花四海绽。
蔺副支书早已准备好许多空白小纸条,油笔芯,每人一张纸条,一个油笔芯。宋支书不加思索便写了五个字"志当存高远"。豁嘴老头子爱社迷咧了咧嘴唇子也写了五个字"志雄是英杰"。有写"志士英豪佐"。有写"志同联杰袂"。更多的则是:正:宋英杰,副:郭志远。最后由尹禹超、杨柳风检票。二人向大家公布结果,你道是个啥?禹超说:"三十二票杰为首",柳风接着说:"两个十六要志扶。"这时,啷唧当起身拍着手笑道:"好好好,嫽嫽嫽。我给咱唱几句:'三月子里来桃花开,欢迎咱志远上擂台。齐心协力鼓干劲,文明示范显将才!嘚儿打,咣咣咣,啷唧噹,哩唧噹,嘚儿哩噹啷唧噹。……'"
正值阳春三月,因为年年在这个月要大搞文明礼貌宣传活动,所以大家称为"文明礼貌月"。从今年开始,乡政府准备在全乡范围内评一次"双文明村",举行挂匾颁奖大会。踏泥庄在首次评奖中获得了"双文明村"称号。双文明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文明礼貌,传统美德继承了,高尚风格发扬了,新的榜样树立了,精神面貌全变了。
"噹噹噹,噹噹噹,咚咚依咚依噹噹……"忽听远处传来一阵敲锣打鼓声。
村子大街小巷都打扫得格外干净,人们聚集在踏泥街西头沥青路旁的停车场上等候着。大家在欢呼、跳跃、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盛会啊!
志远自那天党员会选为副支书后,他向乡党委、村支部写了任职决心书。只见他着中山国服,举止端庄,骑自行车忙前顾后,有条不紊地布置着会场。
志远对红白理事会的乐队指挥张志龙说:"志龙,抬咱那家具去。"
志龙说了声"走,咱的人,抬家伙走。"挥臂招手便吆喝了几个小伙向文化宫跑去。霎时工夫,踏泥庄沸腾了。志龙领着踏泥庄的鼓乐队,敲锣打鼓出了西门,在踏泥街的十字路口停下来。
志龙站在前面,右手举着马锣神气活现地一晃一晃,鼓乐队便敲得更起劲了。这时只见老远驰来三挂骡车,敲敲打打,愈来愈近,眨眼工夫就到了踏泥街口。骡车队的队员们都穿着蓝底镶黄边的对襟民族装,骡车上彩旗迎风招展,赶车的小伙打扮得犹如古代武将模样,握着根茶杯儿粗细的齐腰短棒,跟在后面撒起飞毛腿紧追不舍,忽又跃上骡背;骡车向前飞驰,好不威风。到广场上,他抽抽打打,鞭梢在半空"叭叭"直响,回旋三圈,引得大家拍手叫绝。骡车后面紧跟着是辆吉普车,车上坐着主持挂匾仪式的乡政府领导。吉普车后又有大轿子车,坐着各村、社来贺喜的群众代表。
眼看骡车就要进村了,先是九根三眼炮,共二十七响,震得山摇地动。接着好几串足有丈把长的鞭炮,挂在涂有彩圈的高竹竿上,噼呖啪啦闪着银花蹦落下来。踏泥庄的鼓乐队使劲敲打着,真个热闹非凡。秧歌队分男女两排,男穿一色镶边对襟橘黄涤良上衣,女着镶边的粉红、翠绿掏襟花绸衫、彩绸裤,腰里系着大红绫纱载歌载舞,步子轻盈,边扭边唱:
中华文明要光大呀,迎接文明礼貌月哪!
爱党爱国又爱社呀,四化征途当模范哟。
……
秧歌队和少先队向乡领导和来贺喜的群众代表献了花束,人们都沉浸在幸福欢乐的海洋中。踏泥庄的鼓乐队在前边领路,骡车同欢乐的人群一并来到文化宫四化宏图馆前。
挂匾仪式在四化宏图馆举行。由乡党委书记李治国主持,村、社代表及踏泥庄干部列席坐在台前,广大群众像看电影一样,依次坐在台下连椅上。
李书记走上主席台向广大群众招手问好,只听这么一声"所有社员、干部、来宾同志们,大家好。"台下锣鼓声、喧闹声嘎然而止,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李书记向大家宣布大会程序,介绍了参加祝贺的各地来宾后说:"第一项:鸣炮开会。"会场前又是一阵鞭炮声。"第二项:各位来宾就坐。""第三项:由乡长姜振秦宣读文明示范村准则。"
姜乡长红脸大个偏背头,穿着银灰色中山服,讲话瓦沟滚核桃,干脆利落,群众听了都点头。他说:"本乡为了在建设'四化'中提倡精神文明和发扬传统美德、五讲四美,促进全乡成为一个双'文明乡';现列出以下条款作为评选文明示范村的衡量标准。
一、爱党爱国,狠抓政治思想,狠促经济开发,村风端正好事多,生产值高贡献大,按时、超额完成国家的各项征购任务。"
二、勤劳致富有方,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大干四化,科学种田,劳动致富,富能携贫,全社每人平均年收入在伍仟元以上。
三、大兴讲文明、讲礼貌的新风尚。树民族正气,兴民族文化,活跃群众生活,组织民间业余文体活动。村有文化宫、敬老院;社有幼儿园,家家订报纸,五好家庭比例超过全村户数一半。
四、村容整洁,道路平整,植树造林面积达全村总面积百分之三十以上。
五、干部作风正派,群众团结,互帮互助,互敬互爱,无歪风邪气。
姜乡长读完,李书记接着说:"第四项:乡领导讲话。我就给咱说几句。各位代表、干部社员们,根据以上条件,踏泥庄多年来完成国家各项任务名列本乡前茅,新村规划整齐别致,颇具现代化新农村风貌。村办企业十余项,各种专业户三十五家,全村每人平均月收入在玖佰元以上,五好家庭占全村百分之六十五,不但是双文明村的典范,还是民俗文化村的典范,而且还有全市著名的五好家庭巷,所以经过全乡干部扩大会议评选,一致提议通过踏泥庄为'文明示范村'。愿踏泥庄村文明之花愈开愈鲜艳,结出丰硕的果实来。完啦。"台上代表向踏泥庄社员鼓掌祝贺,台下社员也向各地来宾鼓掌还礼。
当宣布到"举行挂匾仪式"时。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一人扶着一个角儿,将披红搭彩的金字匾交递到踏泥庄支书宋英杰和副支书郭志远手中。大伙你端梯子,他递元钉,三锤两梆子,便将匾挂在四化宏图馆大门上正中。匾上写着"文明示范村"五个蓝底金字。落款:洗泥乡党委政府赠。
最后踏泥庄支部书记讲话。只见宋支书精神抖擞,语调铿锵,声音好像铁锤敲洪钟,能听几里。他说:"我们踏泥庄多年来在党的关怀和培育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小小成绩,是微不足道的,但还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我们的步子还不大,开拓精神还赶不上新形势的需要。为了将两个文明建设搞好,为了彻底改善人民生活,今后要打破老框框,因地制宜采取一些措施:既是集体化,又是责任制,既是承包田;又是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这个,发扬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以利再战。我们的干部决不搞特殊化,争当火车头。干部与群众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起干"四化"。这个这个,在管理上不断改进,工作上要有新招、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还要学习兄弟村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干出更大成绩来。"
宋支书讲罢,来宾代表广仁庄支部书记广凌云走上讲台。广仁庄也是洗泥乡的先进村。广支书讲话很激动,很振奋人心。他说话有些口吃,他说:"同……同……同……同志们,来到人家踏……踏泥庄,受到很大教育,人说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真是名不虚传。宋……宋……宋……宋支书他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所以才有这么大变化。看……看……,看人家比自己真叫人惭愧得很!我们要以踏泥庄为榜样,奋起直追,在四化征途发扬两个文明建设,发扬比、学、赶、帮、超精神和毅力。来……来……来个八仙过海,大显神通!……"
这真是:洗泥乡里广仁村,模范干部广凌云。
毛遂自荐挑重担,捐财捐款捐青春。
是他组织合作社,农林牧副树奇勋。
成绩显著不自满,先进取经超先进。
凌云讲罢,一阵潮水般掌声过后,只见台下豁地站起了爱社迷。这豁嘴老头,举臂高喊:"我来几句!"
"欢迎,欢迎……"大家立即答了喊声。当爱社迷走上讲台后,台前才肃静下来。他说;"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伙计们,咱可说哩,我是踏泥庄的老粗 ,我认为咱踏泥庄所取得的成绩,全归功于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咱可说哩,今后,我们全体社员更要加把劲,戒骄戒躁,发扬优良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把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的后代子孙。……"
爱社迷讲完,李治国书记随即宣布会议结束。人们像一道彩河,涌出了文化宫宏图馆,流向踏泥庄的四面八方。
第二天早饭时,九点半左右,忽听"哔哔"几声,村里来了两辆大轿子车,进村后在村道中的幸福牌坊附近停下来。只见这些客人在窗内有的举大拇指,有的点头窃窃互语,显得分外高兴。领队的是个年轻人,他环视左右向大伙示意闯前探路,便打开车门下了车。
恰好,志远端碗正在门前吃饭,望见村道上停的客车,知道来者有因,便放下碗走了过来,看到底是那里来的贵宾。
"师傅,这是踏泥庄吧?"
志远一个箭步迎上前去,笑着答:"是啊,师傅,你找谁?有啥事?"只见这约摸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身穿灰色雪花呢西装,内套豆黄毛衣,留偏背头,虽然清瘦,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显得甚是英俊潇洒。他主动走向前和志远握手,并掏出香烟:"师傅,我们是河阳县的,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有关咱踏泥庄的报导,咱村在三中全会后,面貌焕然一新。这次为咱这五好家庭巷,我们县委组织全县乡、村、社代表前来参观。我姓赵叫易俗,是县委宣传部负责人。"
志远听说,慌忙招呼:"好嘛,欢迎你们啦。吃过饭没有?"
"吃过了,早晨七点吃过饭上路的。请问乡党,咱村支书、社长是那家那户?能不能替咱喊一声?"
志远不由笑了。"噢,我是咱村副支书,也是代理社长。姓郭,叫志远。赵先生,前面是村招待所,请朋友们到那边先喝茶,休息一会,我领大家去转转,咱来了多少客人?"
"有七、八十个人哩。"
"好,我马上给咱安排中午伙食。"
"-- 到前边,招待所。"易俗喊着,并伸长右臂向前一指,大轿子车便穿过幸福牌坊向东开去。出了"紫气东来"门,车到招待所门前停下,车上男男女女都下来了,年龄最大的白发苍苍,有的弓着背,有的还留着胡须;年龄最小的蹦蹦跳跳,娃气还没脱掉,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看来还不满二十岁哩。志远向大家问候:"同志们,一路辛苦了。"大家都笑容满面地点头致意,并和志远握了手。大伙在他陪同下,跟着走进招待所。
大伙好奇地看着院子幽雅的景致,只有志远绕过花坛抢先踏上了台阶。招待所负责人郭文哲是这副支书的父亲,志远喊了声:"爸!""哎。"文哲应声忙从所务办公室走出。只见这位老所长背头已有缕缕白丝,鼻梁上架着绛红宽边眼镜,穿黑色仿毛中山装上衣,笔挺的深蓝裤子,举止端庄不俗,说话文雅和气,"志远,啥事么?"文哲问。
志远急急地说:"爸,来了河阳县的参观团。远客,先准备茶水,中午安排八十个人的伙食。……"
正说着,大伙儿也都三三两两进了招待所大厅。志远向大家作了介绍:"同志们,朋友们,我代表踏泥庄党支部、村委会欢迎大家光临,欢迎大家批评指导。因时间仓促,照顾不到,请朋友们原谅。这位是招待所负责人,也是我的父亲。他是西安市委离休干部,在生活上有啥意见、要求,尽量和他交流。"
易俗跟在志远后边,志远回过身来向父亲介绍:"这位是参观团 的领队赵易俗。"文哲走上前亲切地说:"赵同志,您好。"他和易俗握了手,向众位客人含笑点头致意,招手问候,示意大家就坐。大厅里放着十张圆桌,一霎时人都坐得满满的。每个桌上都整齐地放着八个细白瓷花茶杯,一盒带咀的金丝猴香烟。大家正在休憩谈笑着,却听见音乐奏起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来,顿时大厅噪音立减,大伙被这悦耳的音乐迷住了,有的侧耳凝听,有的还眯着眼睛用手叩打着节拍哩,感觉异常轻松愉快。招待所定此曲为"迎宾曲",大凡举行宴会都要放的。
没一袋烟工夫,只听"沓沓沓"一阵脚步声。"同志们,你们好。"随即听见幽雅宏亮的普通话问好声。大家回头望来,但见五个女服务员身着粉红色琵琶襟短衫,翠绿滚边,淡紫色盘花纽扣,左胸前机绣着一小朵兰花;天蓝色筒裤,黑高跟方口皮鞋,出现在大厅上。这大概是专为女服务员设计的所服吧!他们个个亭亭玉立,分外秀美,这五张笑脸像花蝴蝶一般热情地为大家逐桌斟茶。
易俗和志远、老所长坐在一桌。他不住地称赞:"郭支书,我跑了不少地方,感觉咱踏泥庄很特别,真正在咱村领略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你们发扬民族的精萃、美德,就是好,令人受益非浅啊!……"
志远笑道:"易俗,咱这乡是白乐天的家乡,咱这村虽是民俗文化村;要突出民俗文化,传统美德,可能还有很大差距哩!"
易俗听罢劲也大了,说:"好,这我再考虑考虑,提些建议,写信寄来。"
"那更欢迎咧!"
喝过茶水,忽听一阵哨子响,大家都起身离坐,由易俗带队,郭支书陪同沿东门外一条南北通道朝北走去,走到十字路口,拐个弯,就是五好家庭巷。
哟,简直非同一般!村道是砂石水泥路面,路两旁都是用水泥预制板封盖的排水暗道。村道整齐,路面洁净,沿路又有一搂粗两行梧桐罩荫。志远陪领队的赵易俗走进巷东首郭海舟家。
一进院子,只见海舟正在院前的压水井前压水,媳妇刘亚珍洗衣裳还没洗完,海舟晃着身子将满满一桶水提到亚珍身旁。
"七爸,忙哩!"志远喊了声。海舟和亚珍见志远领个陌生人进了门,都放下手中的活,笑脸迎上前来。志远又喊了声"婶婶",亚珍笑着点头""了一声。
海舟说:"志远,快陪客人屋里坐。"
亚珍也说:"屋里坐么,婶婶给咱泡茶……"只见亚珍眉长眼大,脑后用绿纱扎结着一把散发,穿红平绒掏襟衫,可体合身,七个本色""字形葡萄纽排列有致,浅绿花呢方口鞋,毛蓝涤卡筒裤。她笑不作声,柔语似莺。让坐、抹桌、取烟、传茶,真有令人可钦可敬的魅力。
易俗见海舟约摸三十岁出头,比志远年轻,便惊讶地悄声暗问:"……郭支书,这小两口也是你的上辈么?"
志远附耳说:"是么,他是我的堂叔父哩,在近族中排行第七。"于是又喊了声:"七爸,我陪客人到咱家转转。嗨,咋在院子摆那么多木料?"
"加工做家具,搞副业么。人常说:若要发,副业加庄稼。"海舟拿过烟盒,抽出两支递给易俗和志远,并亲自扳开打火机与他二人点燃。亚珍将茶杯儿洗抹,拿过来与他三人斟满说:"志远,这是槐花蜜糖水,新的,尝尝。可好生照应客人。"
海舟他妈、他大都是六十开外的人了。他妈看望女儿去了,他大圪拧着小步也到前屋来应承。看老人那满面深纹,黑而瘦削的身体就知道他经历过大半辈子的风雨艰辛。志远见老人出来忙起身让坐:"爷爷,这里坐。这是河阳县来的远客,专门参观咱五好家庭巷的,七十多人哩。"
"志远,你们坐,快点坐。来了客人,那好么!…… 客人吃过饭没有?让你婶婶给客人做饭。"亚珍倚门也问:"爸呀,你说做啥饭?远,婶婶给客人摊煎饼、扯长面,行吧?再炒几碟喝酒菜,还有瓶'西凤'哩……"二人连连摇手,志远说:"不不不,不敢,婶婶……"
"哎,咋么?这可是你婶的拿手戏。亚珍,爸这里还有几瓶罐头,撬开,添上。至少弄八个酒菜,叫客人多喝几杯。"
亚珍点头,""了声,便向厨房走去,志远见小婶子领旨后围起花围裙,便发了慌,立起来喊:"爷爷,嫑麻烦,叫婶婶不敢张罗,招待所已安排好客人的伙食了。他又对亚珍说:"好我的婶婶哩,你千万听你侄子说,我们马上要走的!"
正在这时,内房里传来唤声:"亚珍,谁来啦,嚷吵啥哩么?"亚珍跑过去将头探进房子低声说:"爷爷,是河阳县来的客人。"
"啊,连客人吵啥么!以和为贵好……河阳县来的?……请来坐坐。"
志远向赵易俗解释,这是海舟的爷爷,八十五岁了,在前年得了中风,经过一番治疗,因有全家人精心护理,也是年龄关系,还一直偏瘫;说话虽有点涩强含糊,但能听明白。老人躺在火炕上,听来了客人,又听说是河阳县的,急得不能下炕,叫孙子唤媳妇地喊着要见。
"远,你祖爷让客人进去坐坐哩!"亚珍说。
易俗拉了拉志远:"走,进去看看老人家。"
亚珍先给爷爷打了报告:"爷爷,客人是你志远领来的,志远和客人都看你来了。"
老人家更是高兴,听说是志远领来的,又喊起了志远,志远说:"祖爷,客人来了。"易俗随即也唤"老爷爷。"
"噢,孩子。你就是河……河阳县来的?"易俗点了点头。
老人拿出身边的卷烟、饼干、橘子…… 摆在一个不大的搪瓷茶盘内:"孩子,你陪客人吃么!"
易俗坐在炕台上握住老人的手说:"老爷爷,那东西你留着吃。太感谢了,老爷爷。"
易俗早注意到火炕上几床新被子叠得四楞见线,整整齐齐挨墙放着,被子上还盖个大花毛巾。单子虽是土布线织的蓝方格大块块,但铺得那么平整。墙四周用白灰粉刷过,连顶棚也是用白纸筋灰粉过的。对面墙上贴着古装戏剧四吊和两张风景名胜画,地上放着一个新式柜桌,桌上放着闹钟、花瓶,显得整洁清雅。
"老爷爷,你和谁在这炕上睡哩?"
骨头早沦了。这多年生活条件好,家也富裕,这都是享党……党的福"我儿子和儿媳妇,都是孝子,把我照顾得可周到哩。要不,我啊!"老人家今天说这几句话,劲也好像大了,吐字也真了。易俗听罢连连点头。
海舟他爸接住话茬:"同志,我这儿媳妇是好样的哩,她不但照应我老两口,还把他爷爷体贴得头头是到。提盆倒尿,舀洗脸水,经管服药,都是她一手干。连扫炕,叠被子她都包了。"
这么一说,把在一旁的亚珍给说怪咧,扭身走出房门。志远看小婶子羞得跑啦,忙叫:"婶婶,不要走,还要你介绍经验哩!"把大家都惹得笑了起来。
志远又说:"可不是。我小婶子确实是好媳妇,从没与村院人叮吵过。她不但尊敬自己爷爷、父母,还对村院所有老人同样尊敬。干活吃苦利索,踏泥庄没有人不夸她。"
"远,谁家侄子夸婶婶呀!"亚珍在外边说了一句,大家都笑了。
易俗握住老人的手说:"老爷爷,望你多多保重,下次有机会再来看你老人家。"
"好,好。"老人答着,高兴地点点头。
大家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地从五好家庭户走出,高兴地议论着今天的参观收获。他们排起队,由易俗和志远领着向招待所走去。这真是:
江山如此多娇,粹风举世自豪。
但愿承先启后,发扬广掀高潮。
易俗抬头望望对志远说:"咦,招待所门口那不是我干爸?"说着便加快了脚步大喊:"--正想去你家,还没来得及哩……"
"娃子,听说你来了,干爸专门在这里等你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6 03:11 , Processed in 0.0375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