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及专家对“随行体文学”的评论意见
(一)网络和社会评论(选登)
1、于进水——
《论随行体文学》:论述得非常详细~~——2010-11-30
《随行体文学——白皮书》:见证历史~~——2010-12-1
2、李吉光——“随行体文学”值得方家研讨重视
五四运动前后,国外译诗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千百年流传不朽的,独具汉语特色的近体格律诗歌被打入冷宫,饱受摧残近一个世纪。
凭心而论,“自由体新诗”不乏精品,但大多没有韵味,因为分类不清,严重地阻扰了包括中国近体格律诗在内的韵律诗歌的发展创新。建国六十年来,所谓的“自由体新诗”与真正的诗歌即韵律诗歌纠缠不清,致使改革创新诗歌成了空话。
于进水先生对诗歌进行了科学定义,以前流行的“自由体新诗”不属于诗歌范畴。
野神先生发展了于进水先生的理论,提出了“自由体新诗”中不符合诗歌特征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并进行了详尽的系统的论述。野神《论随行体文学》一文,为我们打开了思路,他把“自由体新诗”归入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即“随行体文学”,这个学说的提出,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值得方家里手重视,研讨,使之更加完善。
——
2010.12.3日
3、鸿硕
是的,既然涉足诗坛,总要给诗坛留下点什么,这是责任。——2010-12-6
很好。是要把“随行体”建立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才好。就当前情势看来欲达共识任重道远啊!注意休息,不可过累。——2010-11-20
好啊,叫“随行体”独立门户,大大方方多好。叫它诗非驴非马,不仅别人,就是自己也不好意思,感到别扭;叫它散文也非本色,心里恐怕也不舒服。“随行体”本质上是诗和散文的混血儿,大概是赋的子孙吧?——2010-11-7
“随行体”这是新的称谓,当然需要诗界同仁一起切磋,达到共识。我意:叫“随行体”可以,它是诗和散文的混血儿。打一个粗俗的比喻,这好比是骡子,它是马和驴的混血儿,人们既不管它叫马,也不管它叫驴,更不管它叫驴马(马驴),而是管它叫“骡子”。此意相同也。 ——2010-11-14
4、潇湘夜雨
好文章!值得推广和宣传!——2010-11-20
5、情长——中国诗歌网(版主)
贵在创新,我顶。——2010.12.1
6、柳歌——中国诗歌网(版主)
独到的见解,有价值的探索。。。——2010-10-12
学习了,受益匪浅。。。——2010-10-12
柳歌先生在本论文中节录:
随行体文学主要是以分行排列的语言形式表现的,它没有押韵的要求,对音节、音顿、音步、气群、句群、节的多少和句子的长短均无要求,完全随作者表达思想意旨的需求而随机决定。我根据随行体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的“建筑形体”的自由,及其内在规律语言节奏(如不押韵、无平仄律等)的自由定义为——随意的句行。。。——2010-12-19
7、刘聪敏——中国诗歌网(版主)
支持,只是需要国家认可!
另外,好像这些如此庞大的诗人们队伍不同意,因为要是同意了,也就认可了自己不是诗人了,被逐出诗界,那是多么地惭愧啊:弄了多少年的诗歌,如今写的作品不是诗,诗人的称号也没有了,那丢人啊!——2010-11-19
8、左岸花开——中国诗歌网
好鲜明的见解,独到!|——2010-10-9
9、诗之风——中国诗歌网
有创意,可是你踹了那么多大诗人的饭碗。。。。。——2010-10-9
精神可嘉,加10分;但经不起推敲,减10分。野神兄,理论不是随便玩儿的,共勉!——2010-10-13
10、秦华——中国诗歌网(总版主)
你就从这个方面进行奋斗吧。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问好!我也赞同你的看法。在我的访谈录里谈过一点关于散文诗的定义,我认为叫诗散文比散文诗更确切点。分行的叫“随行体”。不分行的叫“诗散文”。——2010-10-29
您对文学的研究很认真,深刻到位。中国诗歌需要这样的评论见识。转博客了。问好——2010-10-26
11、夏冰——江山文学网(版主)
对随行体文学的科学定义以及相关阐述,可供读者鉴别研究之用。——2010-11-21
(二)专家评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潘颂德教授读《论随行体文学》后给野神的回信(全文):
启财诗友:您好!
您快递来的大作《野神书法作品集》、《论随行体文学》并收有大作之《嘉陵诗选④、寰球诗声、重庆版①》及尊函一并收到,勿念。
您诗、书、文兼擅,恳望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大作《论随行体文学》已拜读,行文流畅,论证清楚,足见您的探索精神,可喜可贺。
您与于进水先生张扬韵律诗歌,对于提高,增强新诗的艺术性有促进作用。近百年来一部分自由体新诗散文化,导致新诗的异化,败坏新诗的名声。但现代格律体新诗与重视诗艺的自由体新诗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
文学大家族分为小说、散文、戏剧(剧本)、诗歌,这一分类法已约定俗成。大作认为自由体新诗不是诗歌,又不属于散文,您给它定名为“随行体文学”,那么,文学大家族必须五分法了,您的观点恐难以为文学理论界所接受。请考虑。
我因事冗,不多写了。有暇,盼再联系。
奉上名片,请哂纳。
恭祝笔体双健!
潘颂德
2010.12.5夜
潘颂德教授职衔: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暨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
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
上海鲁迅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
上海市写作学会理事
上海诗词学会理事
(三)专嘉陵诗词学会郑英材会长对“随行体文学”的看法和评论
读了野神先生关于“随行体文学”学说的系列文章,不禁感慨万千。的确,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已将近一个世纪,无数前辈和诗人们为新诗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野神以发展的眼光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随行体文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进步性,开创性提出原“自由体新诗”中不具备诗歌本质特征的文体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从而形成以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随行体文学五种文体为中国现当代的最基本构成和分类。愚以为,这个理论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困扰中国文化的难题,对中国文化现阶段以及将来的科学发展开辟了道路,对诗歌和随行体文学的健康发展找到了方向,有利于我国大文化建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随行体文学学说理论的产生,也是我国文化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性象征。
2011.3.13.
野神在此向关心和帮助我的师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战友们问好!谢谢!
野神 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