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其它] 诗词赏析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2 22:3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止观斋主徐双山 于 2015-12-23 22:03 编辑

诗词赏析之二

万 泉 河

邹积慧

岸边无语立斜阳,往事如烟思绪长。
我愿传说如此水,奔流不尽泛辉光。
徐双山赏析:

    万泉河,古时又称白泉河,是发源于五指山,全长163公里,流域面积3693平方公里的海南第三大河。被誉为中国的“亚马逊河”。 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首配歌《万泉河水清又清》以及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而名闻海宇。
    诗人面对这样一条大河,诗兴勃发,欲放怀高吟以抒发情致,是再正常不过的雅事。然而,古人咏江河之名句多矣!如庄周《庄子•则阳》篇中的“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唐沈佺期《钓竿篇》中的“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苏东坡《念奴娇》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么,当代诗家,如何在笔下出新以不负今古呢?这是必须认真求索与用工的问题。
    且看,诗人于斜阳中伫立在万泉河畔,遥望滚滚东逝的万泉河水,浪花与心潮共舞,白云与思绪同飞,忆古而抚今,静思而无语,感慨系之,灵感陡生,竟突发奇想:“我愿传说如此水,奔流不尽泛辉光。”这便使这首绝句赋予了凝重的审美内核,再现了历史长河、社会变迁以及大千世界,在诗人的性格和心 理上投射的印记,反映出诗人的价值观和精神内蕴随着人化自然而发展,使其审美感觉越来越敏锐。
   《中山诗话》作者,宋代刘攽尝言:“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细读这篇作品,意义虽难称高深,却绝非无病呻吟之作,有思想,有情感,有感悟,有寄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3 21:07:24 | 只看该作者
之一和之二是重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22:00:17 | 只看该作者
赤虬子 发表于 2015-12-23 21:07
之一和之二是重复的。

发错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6 05:45 , Processed in 0.0273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