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的定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3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1-1-10 18:46 | 只看该作者




诗歌的定义相关搜索: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诗歌



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1-1-16 18:56 编辑

诗歌的定义

诗歌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可是到了今天,我们仍然要讨论什么是诗——这个最基础的问题。自从希腊的先哲们披着宽大的袍子向信徒们宣讲这个问题以后,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地谈论它,如今到了互联网时代,网友们还是在不厌其烦地谈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吗?每个人都接触过的诗歌,真的比歌德巴赫猜想还难理解吗?应该不是这样的。

我们不必拿出一首诗说,这就是诗。因为没有一首诗可以显示诗歌的全部特征,为了确切地认识诗歌我们还是要从诗歌的定义入手
古今中外有过无数的诗歌定义,很多名人都为诗歌写出过定义,把它们收集起来可以编一本书。一件事有那么多定义本身就是很不正常的,多定义等于没定义。
经常有人用“诗一样的××”形容美好的东西,在这里诗等同于美好,如果我们从此切入理解什么是诗歌就容易误入歧途。比如说“诗一样的风景”我们只能理解为风景十分优美,不能引申为凡是能描绘出美丽风景的文字都是诗,它很可能是一篇散文而不是诗。
有人看重形式,从字数和行数的整齐上、从音顿的规律上、从韵脚的运用上去界定诗歌和其它文体的区别。那么下面这段文字呢?
虎潜脚痿是神方  
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版姜归知柏芍  
再加羊肉捣丸尝
《虎潜丸》
这是中医的汤头歌诀,尽管它很像“七绝”可是它不是诗歌。
雪莱说:“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科幻小说好像也可以这么说。
高尔基说:“诗是心灵的歌”这不是科学的准确的用语,是用诗歌的语言为诗歌定义。
艾青说:“诗,如一般所说,是文学的顶峰,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这样的说法很偏激。文学的不同形式,无可比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过分地吹捧其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不负责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么一种不良的风气,每位诗人在发表诗歌之前要写上一段文字,表达一下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谓之“诗观”,像京剧演员的出场,亮一个相,念一首定场诗。他们虽然对别人所持的诗歌定义并没有什么异议,但是自己总要出来用诗歌的语言重新定义一番,无非是变换不同的语言风格,置换不同的比喻,调换不同的切入点。这是诗人们的一个坏毛病。一些候补的诗人,诗还没有写上几首,也要标新立异地为诗歌创造一个新的定义,好像如此才能进入诗歌的大门。确切的定义应该是千万次提炼的结果,他应该是准确、全面和精炼的,应该得到公认,应该是惟一的和不可替代的。
我们不同意用诗歌的语言为诗歌定义,应该使用科学的语言全面和准确地为诗歌定义。以上高尔基和艾青为诗歌下的定义都是不全面的,他们在其它场合也为诗歌下过其它的定义。他们用不同的语句说过,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顶峰。那么什么是文学的最低形式呢?如果说诗歌是文学的顶峰,那么顶峰为什么反而在最早就出现了呢?这些都是些经不起推敲的话,大师一时的激动说了点过头的话,可以原谅但是无须奉为经典。
古代的一些经典的诗歌定义说得很好,但是过于简单,如“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后人解读起来有太大的伸缩空间,经常附会进一些自己的看法。
《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歌的定义是: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大学的课本上说: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形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中国韵律诗歌网的《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说
就文学体裁而言,诗歌是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这样的说法很陈旧,但是基本是全面的,我们无须再组织一段文字为诗歌下定义。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梳理诗歌的定义。我们把诗歌的特点分成外在的特点和内在的特点两部分。凡是包含了这些基本要素的定义都是可以接受的。
外在特点:
A诗歌是文学形式的一种,与其他文学形式没有高低贵贱的可比性。
B 通常以分行和分段为手段来显示诗歌的节奏。
C 以音步为节奏的基础。
D 以音调的抑扬形成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E 韵的存在是诗歌和散文的重要区别。
内在特点:
A 通过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抒发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
B 形象思维是诗歌的构思特点。
C 意境的制造是诗歌的最终目的。
D 语言生动,除可以使用一切在散文里通用的修辞手段外,可以使用特殊的修辞手段,包括打破传统的语法规则和逻辑法则。
我们不一定非要用一句话为诗歌定义,如果我们将诗歌的所有特性进行梳理,诗歌的精确轮廓就呈现出来了。
这是最低限量的条件,不是符合了其中一条或几条就可以称为诗歌,而是要全部具备,一条也不能少。
我们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每个瞎子都摸到了象的一部分,摸到象腿的说象好像柱子,摸到耳朵的说象好像扇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他们的认识是对的,但是那只是象一部分的特征,不是象的全部特征。我们许多人说诗也是如此,他们只是说了诗歌的某一个特征,然后无限地夸张,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33:45 | 只看该作者
风无痕

荣誉站长

帖子2408 精华9 积分12248


沙发
发表于 2011-1-11 17:38 | 只看该作者





言语朴实 许多话语都说出了当今诗坛一些误区所在。欣赏 问候闲人兄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玉儿

韵律大学士

帖子6690 精华20 积分34126


3
发表于 2011-1-11 19:52 | 只看该作者





问候先生再细看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玉儿

韵律大学士

帖子6690 精华20 积分34126


4
发表于 2011-1-11 20:00 | 只看该作者





诗确实不是一句话能定义的。朱光潜在说诗的时候说了好大一堆也没说出个确切定义。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玉儿

韵律大学士

帖子6690 精华20 积分34126


5
发表于 2011-1-11 20:02 | 只看该作者





诗与散文的区别并不是在韵的有无,韵的最大功用就是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玉儿

韵律大学士

帖子6690 精华20 积分34126


6
发表于 2011-1-11 20:04 | 只看该作者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朱熹: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又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探索

韵律举人

帖子430 精华11 积分2358 性别男

7
发表于 2011-1-11 20:33 | 只看该作者





1# 闲人 谢谢!学习了!





大城县杜铁林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8
发表于 2011-1-14 22:17 | 只看该作者





2# 风无痕
谢谢欣赏。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9
发表于 2011-1-14 22:36 | 只看该作者





4# 玉儿
朱光潜先生在《诗的实质与形式》一文里谈到的诗歌的定义,当然他不是用一句话来定义的,这篇文章是对话体,他也认为诗歌的要素有“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
朱先生那本著名的《诗论》一书,重点不是讲诗歌定义的,看完了全书对诗歌的定义就有了全面的认识。很多人都想用一句话说明这个问题,往往是片面的。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10
发表于 2011-1-14 22:38 | 只看该作者





7# 探索
互相学习,共同探索。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野神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11
发表于 2011-1-15 18:29 | 只看该作者





1# 闲人

中国韵律诗歌网的《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说
就文学体裁而言,诗歌是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这样的说法很陈旧,但是基本是全面的,我们无须再组织一段文字为诗歌下定义。

------------------------------------------
愚以为:
1、
所谓定义,就是尽量用最简短最精辟的语言对某一概念进行科学而准确的记述。
基于此,《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对诗歌的定义中抓住了两个核心:即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此指必须有韵律)和诗歌再现生活抒情言志(此指内容),把诗歌的形式和内在都科学而准确地概括了。
2、
以前有人对诗歌的韵律和内容都分别有过阐述,但都没有用最精短的语言进行全面的定义。因此,愚以为,《汉语言韵律诗歌理论纲要》之“就文学体裁而言,诗歌是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是迄今为止,对诗歌最精准的定义。
3、
人们要了解一件事或物,我们通常就是用一句最简单的语言去告诉对方,而不是用长篇大论。因此,对一个事物的科学定义是必须的。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12
发表于 2011-1-15 2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1-1-15 21:10 编辑

这个定义包含了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是正确的,前一部分中的“节奏性”和“和谐性”基本包括了形式上的重点,是正确的;后一部分讲内容,包括了A再现生活、B抒情、C言志,A是所有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B散文等文体也可以抒情,非诗歌独有的特点,C言志也非诗歌独一无二的的特性。诗歌是采用形象思维的,以营造一种意境为目的的文学形式,这点在这句话里没有充分表达,所以有欠缺。
我想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观点,但是也要能容忍大致近似的观点,比如我举出的三种定义是想说这三种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另外三种(雪莱、高尔基和艾青)是属于不能接受的。
我想一个科学都定义,除了简洁之外,更重要的是无懈可击。
我说它“陈旧”并不是贬义,我认为许多“陈旧”的东西如果没有什么必要无需从新定义。我此文的中心思想是针对那些每个人都要为诗歌写一个独出心裁的定义的风气,把《汉语言诗歌理论纲要》里的诗歌定义与其它两种定义并列是在宣传它,没有不敬的成分。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13
发表于 2011-1-16 16:56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这几天忙得没有能够及时看见闲老这篇文章,我现在阐释一下我下得定义,见教于闲老,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诗歌的科学定义,因为正如闲老所言,自古至今,诗歌的定义太多了,以至于能够写成一本书,这实在不利于人们对诗歌的掌握,更不利于诗歌的宣传和发展。

就文学体裁而言,诗歌是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

就文学体裁而言——这句话强调诗歌是文学形式的一种,和其他文学形式是并列的。并且强调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本质就在于语言表达形式(体裁)——语言的排列组合——的不同,而不是有的人所说的什么言志说(《尚书•尧典》、《诗大序》),缘情说(陆机《文赋》),摹仿说(亚里土多德《诗论》),想象说(华兹华斯《关于浪漫主义》),押韵说,灵感说(柏拉图),语言结构说,感觉说,思维说,法度说,表现说,格律说,韵律说,声韵说,音乐说,平仄说,主情说,意境说,凝练说,浪漫说,理性说,经验说,生活说,感染说,人性说,分行说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其他文学体裁如小说、散文、戏剧、随行体文学也都能够直接或间接,无意或故意做到。这一点,我在《汉语言诗歌的本质属性》这篇文章里论述过。
这句话也正如闲老所说:A诗歌是文学形式的一种,与其他文学形式没有高低贵贱的可比性。


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强调诗歌体裁的本质属性——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不能理解为“节奏性”加“和谐性”。这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属性,正如我在《汉语言诗歌的本质属性》这篇文章里论述的“那么,什么是各种文学体裁相互区别的标志呢?问题的解决,还要回到原初。作者通过文章(口头和书面)来表达思想意旨,文章通过语言的排列组合来完成。因此,语言的排列组合不同,也就是说表达思想意旨的语言形式的不同,就成为所有文学体裁进行划分和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承上所述,笔者认为,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是诗歌语言形式的本质,是诗歌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征,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唯一标志。”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都有节奏,但诗歌语言的节奏,必须达到和谐性的要求。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节奏,基本上都是口语化、散文化,也可以写得达到“和谐性”,但不是必须。
为此,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包括:句内音节节奏的和谐、音步节奏的和谐和气群节奏的和谐。句外行尾(韵)节奏的和谐、行间节奏的和谐和节间节奏的和谐。韵和律,只是达到语言节奏和谐性的手段和途径,而不是结果。节奏的和谐性是结果,是要求,是必须。诗歌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分为2个层级,一是一般和谐,二是特别和谐,也就是最高和谐。为此,我们根据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把诗歌分为一般韵律诗歌(风体诗歌)和格律诗歌两种体裁。这些我在《汉语言诗歌的本质属性》这篇文章里有详细地论述,其实《纲要》仅仅是结论和观点的提炼。这些,也正如闲老所言:C 以音步为节奏的基础。D 以音调的抑扬形成诗歌语言的音乐美。E 韵的存在是诗歌和散文的重要区别。至于闲老所说的:B 通常以分行和分段为手段来显示诗歌的节奏。——这里闲老所用“通常”2字非常好,因为真正的诗歌作品,分行不分行,都是诗歌。但伪诗歌一旦不分行,就露出马脚来了。因此鉴别是不是诗歌,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把分行排列的文字,收拢在一起,真伪立现,这也是鉴别诗歌真伪的照妖镜。


再现生活——强调诗歌内容的本质属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诗歌属于意识,属于社会意识,也不例外。而不像某些人说的,诗歌属于超意识,超现实的。也正如闲老所说:是所有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这里做强调,是为了说明,诗歌不能够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也为了强调诗歌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抒情言志——强调诗歌思想意旨的本质属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思想意旨和内容是2个不同的概念。内容是素材,是载体;思想意旨是作者通过叙述内容,所表达出来的观点。这个观点包括2个方面:一是情,二是志。情在自己,志在社会。诗歌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确实也可以抒情言志,但抒情言志对于诗歌是必须,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是或然。抒情言志也是作者写诗歌的重要目的。

语言艺术——强调诗歌审美的本质属性。这也是诗歌重要的作用之一。有2种说法,一种是说诗歌是惟一的语言艺术;另一种说法是,所有的文学体裁都是语言艺术,但诗歌是其中的语言艺术精华或精粹。不管哪种说法正确,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一样的艺术,不过是语言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有艺术的特点。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特点,但共性的一点就是审美。为了达到审美,不同的艺术都用自己的技巧手法等手段来营造意境。因此这四个字也就包含了闲老您所说的:内在特点:A 通过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抒发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B 形象思维是诗歌的构思特点。C 意境的制造是诗歌的最终目的。D 语言生动,除可以使用一切在散文里通用的修辞手段外,可以使用特殊的修辞手段,包括打破传统的语法规则和逻辑法则。

以上的罗嗦,还望闲老务必指拙,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一个诗歌的科学定义。当今诗歌纷乱的现状,和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了科学的定义,对于高歌韵律,吟颂中华,复兴中华诗歌太重要了。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14
发表于 2011-1-17 1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1-1-17 11:59 编辑

13# 于进水
我写《诗歌定义》一文的目的是:
1 否定诗歌定义的神秘性,因为有人认为诗歌是不可以定义的。
2 否认每一个人都需要写一个不同于别人的所谓”诗观“。比如”圆周“的定义是:平面上一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我们无需让每一个学生都写出一个不同的定义。定义有它的严肃性、严密性和不可替代性。
所以我不会自己出来说一种诗歌的定义,说这个最正确,比别人的高明。
在众多诗歌定义里我只举出了三种,实际上可以接受的远不止这三种,凡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界定诗歌的定义。大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所说的分别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几条,是我认为最低的需包含的要素,只要大体包含这些要素,措辞的不同和侧重点的不同都是可以包容的。
为此,详解一下为什么要写出这些要素(红字体是原文,黑字体是解释)。
外在特点:
A诗歌是文学形式的一种,与其他文学形式没有高低贵贱的可比性。有些诗歌定义无限地抬高诗歌的地位,什么”最高形式“什么“顶峰”等,我们为诗歌定义不应该贬低其它文学形式。
B 通常以分行和分段为手段来显示诗歌的节奏。这是第一眼能分辨的特点,本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人的误解是从这点开始的,他们误以为分行的都是诗,所以我们说不是分行的文字都是诗,诗歌的分行是与其节奏配合的。
C 以音步为节奏的基础。
D 以音调的抑扬形成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E 韵的存在是诗歌和散文的重要区别。
C、D、E三点分别以“音步节奏”、“音调抑扬”和“韵脚”说明诗歌在语言和谐性上的特点,分得比较细,凡是提及语言和谐性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完全不涉及诗歌语言特点的那些定义是不能接受的。
内在特点:
A 通过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抒发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这里包含“高度概括”和“真善美”两个要素。针对的对象是平淡如白开水的大白话的诗和“假恶丑”的诗。
B 形象思维是诗歌的构思特点。这是以前有识的诗歌理论工作者的共识,曾一度不能说,后来毛泽东同志出面肯定了这一说法。我们平时发现有些诗没有诗味,其原因就是立意和构思不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
C 意境的制造是诗歌的最终目的。这一点大多数的诗歌定义都提到,不过很多人喜欢使用新颖和抽象的词语,他们说的那个东西都近似于“意境”,还是应该用通用的诗歌专业词汇。
D 语言生动,除可以使用一切在散文里通用的修辞手段外,可以使用特殊的修辞手段,包括打破传统的语法规则和逻辑法则。“语言生动”也就是说用诗歌的语言,它属于外在形式,从根本上说应该属于内在的形式,这是基于“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想” 这一思路提出的。
我所举出的三种定义,都基本是合格的。如果把“形象思维”更明确地加入就更完善了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15
发表于 2011-1-17 12:26 | 只看该作者





14# 闲人
闲老分析得很详尽~~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34:07 | 只看该作者
鹁窠酋长

韵律举人

帖子569 精华4 积分2953 性别男


16
发表于 2011-1-26 01: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愚见:
就诗歌而言,本人基本认同《理论纲要》的定义。说基本的意思是只要其中几个字——“语言节奏的和谐性”。改写一下:具有和谐语言节奏的文学体裁,或者,具有韵律感的文学体裁。至于抒情言志,这是要求,而不是必要条件。烂诗、歪诗虽不是好诗,但都是诗。其它文体诸如小说、散文等等,也都是针对形式而言。
至于韵律感,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中外、南北、你我都会有些差别,如此才有了诗歌如此多的样式(可能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样式最多的)。
呵呵,只为学习讨论,也下了个定义。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17
发表于 2011-1-26 17: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鹁窠酋长加入讨论,同意您的观点。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尚义

荣誉站长

帖子3269 精华62 积分17923 性别男 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


18
发表于 2011-1-27 22:08 | 只看该作者





精辟之论,学习!





泰山顶上立青松,挺干昂头郁郁葱。
喜向天南望明月,怒朝地北舞罡风。
春来有兴伴杨柳,冬至无情斗雪冰。
酷暑严寒无所惧,铮铮铁骨是英雄。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醉月思笛

韵律秀才

帖子394 精华0 积分1970

19
发表于 2012-6-28 20:1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讨论太有必要了、
一边学习,一边探讨。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醉月思笛

韵律秀才

帖子394 精华0 积分1970

20
发表于 2012-6-28 20:26 | 只看该作者





虽写过几首不知叫不叫诗的东东,但一直在想:究竟什么是诗?
弄清楚其定义,应该说肯定有助于写作诗;但存有另外一种情况:诗作者在未明诗定义的情况下,也能写出诗,甚至是好诗……我并不是说定义的讨论无必要,而是说:明白者更容易把握其特点,驾驭自如。
任何定义的要求必须:1,独一无二。2,屡推不倒。
定义需要概念支撑,起支撑作用的概念也必须具备上述特点。
给诗下的定义也必须如此,否则便失于科学性。
若问:诗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无需乎胪陈诸多。主导事物的“基本属性”只有一个,其余属性尽管重要,但都属于第二属性,且已被其它概念所涵盖。
严谨地阐述出诗的第一基本属性也就够了!
1,诗是文学形式的一种。它是什么样的一种?这就需要“认定”第一属性了。
2,文学形式的一切属性不必在诗的定义中复述,只需表述被认定的第一属性就大功告成。
3,我认为诗的第一基本属性是:以感觉和意识流动为最大表达空间。
4,于是,我的定义(草案)——诗是以感觉和意识流动为最大表达空间的文学形式。
说明:讨论有助于我的学习,所以敢大胆妄言。以此就教于诸位师友。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21
发表于 2012-6-29 22:23 | 只看该作者





20# 醉月思笛
你的思路很正确,我们是应该在诗歌的定义里剔除文学作品共性的那一部分。但是定义还应该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一篇抒情散文,用“诗是以感觉和意识流动为最大表达空间的文学形式”这个定义也是可以的。这句话很简约,既然承认诗歌的一种文学形式,这句话没有对形式说什么,只说了表达方法的一种。
如何措辞不重要,至少要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内容。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醉月思笛

韵律秀才

帖子394 精华0 积分1970

22
发表于 2012-7-2 11:14 | 只看该作者





21# 闲人
我在胡乱读书中,曾记得有人讲过这样的话(大意):中国古诗有很多从其整体看,形式是诗化的,而内容则是散文化的。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而真正意义上的诗必须形式和内容都是诗化的……
此论者将诗划成两部分:形式和内容。我倒觉得有道理。
1,中国古诗的形式比较明确,自不待言。
2,但,什么是“内容的诗化”?论者并没有讲明,我自然是糊涂的。
闲站,您能否就此给后生解惑?谢谢。
问候!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23
发表于 2012-7-2 1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2-7-2 16:52 编辑

醉月思笛出题考我,我就说说我的认识过程。
小时候在上语文课时,老师讲每一篇文章时都要讲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讲诗歌的时候也是一样,没有提到意境这个概念。这样让我对诗歌的认识走了一个弯路,我理解诗歌的所谓意境就是诗歌的主题思想,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后来很久才从这个错误的认识里走出来,认识到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是两回事。比如陆游的《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的主题简单地归结就是“爱国”,但是它的意境不能是“爱国”而应该是“崇高”,主题是很具体的,而意境是一种感觉、一种效果、一种升华后的情绪。同一首诗其主题大家的理解基本是一致的,而境界的理解就有一定的差别,比如上例,有人读后感到的是“崇高”,有人读后感到的是“悲壮”,还有人……,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到原来的问题“内容的诗化”,撇开形式不谈,一段文字我们为什么说它是诗呢?它必须明显地表达出一种意境。也就是说散文能表达出一个主题就够了,而诗歌必须要有一个意境,这是诗歌的标记。
意境有高低深浅之分,什么是好诗,撇开形式上的较量不说,就是意境高低深浅的较量。如果完全没有意境那就不是诗。比如:
虎潜脚痿是神方  
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版姜归知柏芍  
再加羊肉捣丸尝
《虎潜丸》
这是中医的汤头歌诀,尽管它很像“七绝”可是它不是诗歌,它没有意境。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问题,有些诗意境不明显,或者太落俗套,至于意境差到什么程度就不算是诗了,那就见仁见智了。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醉月思笛

韵律秀才

帖子394 精华0 积分1970

24
发表于 2012-7-3 16:33 | 只看该作者





23# 闲人
“醉月思笛出题考我”——绝非如此!!如是那样,就显得醉月太不尊重您了……我没有那种心态。一直在思索“什么是诗”,终不得其解,故问。
还想再深入请教您一下——万盼您不再有先前“考”之类的残想——我是很真诚的。
1,意境(境界)是诗的(含古今中外格律体、自由体诗词等等)独有重要特征——这点,我接受了!谢谢您的引路、导航!
2,一些书中经常提到“意象”……“意象”、“意境”我粗知有很多相同点;它们之间有不同之处吗?
麻烦闲管了,实在抱歉!
然而,求教心急,就顾不得这些了……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25
发表于 2012-7-3 22:17 | 只看该作者





24# 醉月思笛


“考我‘之语是玩笑话,不必介意。
    ”意象“和”意境“是两回事,王国维先生把”意境“说成”境界“大概就是回避这种混淆,因为都有一个”意“字,所以容易误解它们是一件事。
上次说到了”意境“,说得不彻底,如果已经理解了,那么说”意象“就容易了。
“意象”是带有某种含义的“象”,是溶入诗人情志的“具象”。它起源于诗人“形象”手法的使用,因其使用得贴切,被很多人重复地经常使用,于是变成了大家公认了的固定模式,以后当这个形象再次出现时,不必说明即代表了某个固定的意思了。从心理学上看,这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在感情上的共同点。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有修辞学上的意义。“意象”也是组成诗歌形象的最小单位。
“意象”很容易与“形象”和“意境”相混淆,因为很多人没有认真地去去分这三个概念。不同时代的书,不同的作者,用词的标准不统一,也是造成概念混淆的原因之一。在接触有关谈论“意象”的书时,往往看到许多人在争论是谁第一个提出了“意象”的概念,某人在某书里对“意象”又说了什么,其实这些没有太大的意义。现代人对“意象”一词尚有不同解释,何况古人?
现代的语言学创立了“所指”和“能指”的术语,它的关于语言符号性质的一对概念。语言符号不是连接的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形象。语言的所指是一种概念,语言的能指是一个形象。例如:玫瑰花,它的“所指”是一种植物,它的“能指”是表示爱情。“玫瑰花”就是一个意象,它表示的是爱情。
举一个例子可能更能说明问题,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元朝马致远的一首曲,题目忘了。
这里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共有十二个意象,这十二个意象都是古诗词里经常见到的,它们表示某种氛围,寄托了什么情感都是约定俗成共同承认的,形成了一种诗人专用的符号。比如“瘦马”谁都知道是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不会有人想到前途似锦,龙马精神。此曲就是由这么多意象组成的,这么多的意象营造了一个“悲凉”的意境。
以上是在诗歌里使用“意象”成功的例子,现代诗歌的“意象派”缺点是使用的意象不是大家公认的,是自己临时赋予这个“意象”这个功能,自己明白,别人不明白。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逝水微澜

版主

帖子3696 精华25 积分19076 性别男


26
发表于 2012-7-4 12:2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重要的论述,学习!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醉月思笛

韵律秀才

帖子394 精华0 积分1970

27
发表于 2012-7-13 08:32 | 只看该作者





25# 闲人
首先感谢您的答复。
看来,许多人(包括一些“论者”,自然也包括我,等等)在对“意象”“意境”二概念的理解上是模糊的。
1,一些望文生义式的研究,一些只从哲学角度出发而给定的定义或探讨,终究没给人以明确。
2,“意象是构成诗形象的最小单位”——我很赞同这一提法
由此,是不是可以说:
1,诗的“主题”“意象”“境界”是基于诗的三个不同方面——主题,表明的是思想意义;意象,是实现主题、意境的手段;意境,是感化力量的源泉,是诗之为诗的权威性的旗帜?
2,无意境,不足以言诗。写诗、赏诗均离不开对意境的追索和探求?
3,关于如何在写诗中(创造?把握?拓展?……)运用意象体现意境,似乎就成了诗人永久性的探索了——此题,稍后再向您逐步请教。
致敬闲站!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28
发表于 2012-7-13 1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2-7-13 11:40 编辑

27# 醉月思笛
你研究问题很认真、很细致,你的理解是对的。
需要强调的是,用意象营造出意境是诗歌诸多的表现手法之一,不是所有是诗歌,所有的诗句都是有意象的,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并没有使用意象,也是诗歌的名句同样营造了悲壮的意境。任何好的东西过分了就变质了,有些人研究意象把每一个单词都当成是意象,研究一首诗有多少个意象,景物的意象占百分之几,生物的意象占百分之几等,走火入魔。现代诗里的意象派,其意象是诗人随机想到的,不为读者所理解,而且使用过繁、过滥。让人不知所云,就失去了意象本身是符号意义。
请教不敢当,交流而已,与你探讨也让我有进一步的思考。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醉月思笛

韵律秀才

帖子394 精华0 积分1970

29
发表于 2012-7-13 16:14 | 只看该作者





28# 闲人
营造意境并非必赖于意象,而意象之内涵(单个或多个)确是实现营造意境的途径之一。
在此基础上,我想到如下问题:
1,意象是人们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获得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思考共识;在一定意义上,它是现成的“工具”。
2,除了上述许多现成的单个“工具”而外,在诗坛中会不会出现新的(意象)“工具”?如果会,那么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是诗作者巧妙地随机“授予”,是诗作者独出心裁的心理流动,亦或是某些生活现象深层含义的被揭示?还是其他?
我的“怪话”是不是多了?愿您谅解。
问候闲站!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tr][/tr]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30
发表于 2012-7-17 23:02 | 只看该作者





29# 醉月思笛

我想“授予”和独出心裁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让读者能够理解为前提,以后能否成为固定的意象,要历史来证明。
意象是前人、后人、作者和读者共同认知的象喻性,在某个时间段和地域范围里它是固定的,但是社会和语言都是不停地发展的,所以意象会陈旧,会变化,会废弃,也会被创新。
以前有人说过:“第一个用花形容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形容女人的是蠢材。”再好的意象也有用烂的一日。当前我们看许人多写的旧体诗,猛一看古意盎然,仔细看都是古人用过多次的意象的重新排列,了无新意,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的“能指”是约定俗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烟”,在古诗词里大都是表达美好的意思,如“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陆游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句)。在人烟稀少,生活艰难的古代,有炊烟表示有人在,而且有食物可煮食,是小康的标记,有温馨的感觉,而到了现代社会,环境保护提到了人类生存还的灭亡的高度,烟雾变成了谈虎变色的东西了,浓烟滚滚,酸雨阵阵哪里还有诗意。
有些意象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废弃不用了,比如我们不再用祥龙比喻国家的领导人。
与时俱进,意象当然要创新。一些关于大自然的意象,由于现代人多数处于城市之中,这些意象所表达的含义的普及程度遭到了贬值。不同的时代特色流行不同的意象,这个时代过去了这些意象也不流行了,比如,在二十世纪中期诗歌流行歌颂型的作品,“红日东升”、“红旗飘飘”、“麦浪滚滚”、“钢花四溅”的意象就反复在诗歌里出现。
至于当前我们有什么新的意象出现,这还要有时间的筛选,出现一、二次的意象是否能被大家认可,还要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34:27 | 只看该作者
醉月思笛

韵律秀才

帖子394 精华0 积分1970

31
发表于 2012-7-19 13:20 | 只看该作者





30# 闲人
感谢您的精彩回复。
“第一个用花形容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形容女人的是蠢材。”——诗人应当向天才靠拢,尽最大可能回避当蠢材的噩运。我想,这应当是诗人的艺术责任。
“再好的意象也有用烂的一日。”——第二个用花形容女人的诗人已是蠢材了,以后的蠢材们联合起来也不过是蠢材群而已。
由此,我想:诗要创新,除了形式而外,立意和意象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此二者又紧密相关;类如在科学研究中,要想论证独特的创见就必须要有迥异于一切属于他人的概念一样,诗的新立意也应需要新意象的支撑。否则,或许新立意失之悬空。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探索

韵律举人

帖子430 精华11 积分2358 性别男

32
发表于 2013-3-3 21:15 | 只看该作者





1# 闲人


喜欢!期待拜读老师更多佳作!





大城县杜铁林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竹箫

韵律贡士

帖子1533 精华19 积分8105 性别男 来自山东邹平

33
发表于 2013-3-4 2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竹箫 于 2013-3-4 23:18 编辑

6# 玉儿

问好,





诗歌是艺术,广纳良言,让自己成长起来。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竹箫

韵律贡士

帖子1533 精华19 积分8105 性别男 来自山东邹平

34
发表于 2013-3-6 09:03 | 只看该作者





A 通过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抒发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
B 形象思维是诗歌的构思特点。
C 意境的制造是诗歌的最终目的。
D 语言生动,除可以使用一切在散文里通用的修辞手段外,可以使用特殊的修辞手段,包括打破传统的语法规则和逻辑法则。





诗歌是艺术,广纳良言,让自己成长起来。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竹箫

韵律贡士

帖子1533 精华19 积分8105 性别男 来自山东邹平

35
发表于 2013-3-6 09:24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的帖子,受益匪浅啊,问候各位老师





诗歌是艺术,广纳良言,让自己成长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1 11:56 , Processed in 0.07335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