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构后现代主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5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12-8-18 23:21 | 只看该作者




解构后现代主义相关搜索: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现代主义
, [color=rgb(0, 153, 153) !important]诗歌



本帖最后由 闲人 于 2012-8-18 23:30 编辑

解构后现代主义
    新诗的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而近几十年来把本来艰难前行的新诗冲击得七零八落的是一股自封为先锋的、现代的、前卫的诗歌流派,它们的思想支援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思想能聚集了这么多流派,它就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它们的“解构”之刀砍向了人类几千年艰苦创建的文明。它们反文化、反艺术、反道德、反语言、反形式……,那么我们就借它们的解构之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解构一下后现代主义本身。
一 后现代主义的形成
有人把后现代主义的形成时间定得很早,把康德、尼采都纳入后现代的谱系,好像它源远流长。其实任何时代哲学都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哲学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而现代的后现代主义者,把前辈的一些思考都说成是后现代主义的根苗,好像他们多么根深叶茂。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未知部分大大地超过已知部分,未知部分是因为人类的认知还没有触及,并不是天然地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天地。
后现代主义思潮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中积聚了一些矛盾,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里造成了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隔很短,说明世界上的矛盾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战争推动了发展,哲学也是如此,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涌出了许多哲学的流派,如: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论、诠释学、后经验、后分析、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了个什么主义,跟着就有个后什么主义,这说明这些冒出来的主义都是试探性的,很不成熟。
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太快了就被用上了“泛滥”一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好像是自由落体,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不是“飞速”而是“失控”。之所以“失控”是因为人文精神的发展速度太慢,科学技术没有了与之匹配的精神支柱,所以就产生了迷茫和退步。天使管不了的地方就会有魔鬼滋生。于是后现代主义出来填补这一空白。
在西方后现代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它与现代主义相对抗,困于现实社会的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如环境破坏问题、资源枯竭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等,这些问题成了后现代主义者立论的基点,但是他们并提不出积极可行的办法,去解决此等问题。在文学艺术方面,后现代主义者只是以虚无缥缈的方式,表达颓废的思想。在表现手法上,玩弄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和变化、想象和现实的并存、文本结构的不固定等
要了解后现代主义,那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现代主义。在“现代性”之前是古代和中世纪,那个时代社会的中心和主体就是国王,“现代性”是从“启蒙运动”开始的(1600年),在这个阶段推崇人的价值,在西方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有100年的历史。因为现代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进展,所以当我们说现代主义时要看你是站在哪一个基点上。现代所说的现代主义,多指19世纪末以来的艺术上的新精神气质,如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和超现实主义等。既然现代主义是流动的,那么今天的现代主义只有新的面貌而没有终结,本来不应该出现一个后现代主义,而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主义到1960年为止,这以后就进入了后现代的时代,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在人员上、在理论上和在作品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很难区别。很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都不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如米歇尔•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利奥塔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现代主义发展到了什么“度”就是后现代主义了;具体的作品就更混乱了,许多现代主义的作品被“追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作品,甚至同一件作品这部分被说成是现代主义的,那部分被说成是后现代主义的。
虽然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存在的,但是有时它们自己都区别不出这两者的界限,将无法确认的现代主义说成是后现代主义,或者认为这个现代主义要比那个现代主义好,那么就叫它是后现代主义。“比现代还现代,比新潮更新潮”这话虽然缺乏理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后现代主义追随者的心态,也说明了后现代主义虚无的实质。
后现代主义对自由的无限制追求,致使他们也无法描述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只能用“不确定”、“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及“不可化约”等词汇来描绘。而这种“模糊”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是人类原始状态的思维模式,他们回归到这种状态,且不说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就算是这样的,那种原始的模糊值得我们去“回归”吗?人类走出原始的模糊是一种错误吗?我们需要这样的“回归”吗?

二 后现代主义的真实面貌
一种新的思想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至少说明它的对立派不是无懈可击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没有定型的东西,他发现了现代主义的“危机”,它提出的问题远远多于它解决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没有修正了现代主义的不足之处,而是让这种不足更加扩大化。
无论是尼采,还是海德格尔,或者是德里达,他们都是从批判人文主义起家。人文主义的确不是无缝的鸡蛋,你说人文主义不好,算你说对了,可是你拿出来的那个东西更不好,人文主义还支撑了这个世界几千年,后现代主义想支撑这个社会一天也做不到,因为后现代主义还不能成为一种成熟的思想体系,它只是一种感觉和一种情绪。
后现代主义的生活态度是游戏心态和极端的发泄。如建立在不确定性基础上的赌博、摇滚的发泄、过分地爱护宠物、疯狂的服饰、抛弃一切道德标准的性解放和TV超娱乐化等等。而这些生活方式,不再遵循传统的道德标准,没有具体的人生目标,放弃社会责任。
后现代主义批判启蒙运动后的对知识的渴望态度,他们一方面对现代的科学技术无情地批判,另一方面他们也同时享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他们反对信息化,认为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结果是,信息本身信息化了,变得多维度而不可控了,复杂神秘而且商品化了,促进了消费也改变了生活的心态。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它的正面好处之外必然要接受它的负面影响,而这负面的东西被后现代主义者夸大了,他们用极端化的语言布道,无非是让人们都皈依到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
后现代主义好像是为了“批判”而生,它批判理性、批判形而上学、批判美学,总之以游戏的态度,怀疑一切、批判一切、打到一切(在文化大革命里似曾相见)。对传统的批判包括:哲学、科学、法学、伦理学和美学,以及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一种新的理论出来后,往往要对现有的一切价值进行重新估价和再批判,而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一个目的和原则,他们无法重建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只是在不断的批判中生存。
后现代主义本身是模糊的,他的模糊性表现为不可言说,他们反现有的文化,包括现有文化里的语言,可是持有这种高深莫测思想的人并没有另一种能表达这种思想的语言,他们和我们一样地只能食“人间烟火”,他们和我们,或者他们和他们之间的交流中介只能是现在通行的语言,那么后现代主义者是否有双灵魂附体,他们另一个灵魂的所思所想是无法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交流的。因此这种思想的牢靠性就受到了怀疑,但是这些虚无缥缈的思想却在干实际的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们的建筑物竖立起来了,他们的绘画作品出笼了,他们的音乐响起来了,他们的诗歌铺天盖地而来。语言和思想是一体的,在某些时期语言有其短暂的滞后性,往往在探索新的领域时,表达各有不同,我们或者使用旧词赋予新的含义,或者另组新词,大家可能不统一,但是很短时间里就会达到统一。而后现代主义这个东西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像一个幽灵飘忽不定,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了。
这里有几个相似的新词“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不可翻译性”(untranslability)另外有“不同结构性”和“非同结构性”等。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世界与我们现实的世界是不同的系统,无法对话。这种想象也发生在后现代主义内部,他们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看成是两件皇帝的新衣,无法辩论谁的更好看。后现代主义存在于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者都在自己的领域发表自己的后现代主义观点,相互之间没有争论,他们更不评价在其它领域的后现代主义观点是对还是错,如果把所有的后现代主义的观点都加到一起,那他们无法说明白这个世界到底还有什么?什么都要否定,为什么后现代主义本身不能否定?
后现代主义要重建人类的文化,这是一个太大的题目,一个学说的建立能否撼动一种文化值得怀疑,何况后现代主义本身虚无缥缈,似有还无,它像一个立不起来的幽灵,它能支撑起一个文化大厦吗?
德里达(Derrida1930-2004)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思潮创始人,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创始人之一。很多人读不懂他晦涩的结构主义著作,但是他们喜欢他的激进、颠覆和反叛,正是因为他的理论难懂,这样才可以借用来为自己的颠覆和反叛作为依据;正是因为他的理论难懂,所以才能成为浑水摸鱼和上演《皇帝的新衣》的道具。
德里达也许是看到传统哲学有些什么不对头,这是他的敏锐之处,他犯了许多哲学家都犯的错误,在对这些“不对头”没有充分研究的时候就提出新的替代理论,而大都是错误的。很少见到这样的学者,只说对某问题的怀疑,承认自己只知道不应该是这样的,而不知道应该是怎样的。
一种思潮可能出现在某一个时间段,但是,不等于说它在这个时间段里就占了主流的位置。比如后现代主义,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直到今天它从来就没有上升到主流的位置。在西方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后现代主义就一直处于被批评与被反驳之中。进入二十一世纪更显示出它是一个长不大的怪胎,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然而在我们这里一些人还把它拜为神圣的法宝,甚至产生了“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我们该怎么办?”的担忧。我们在谈论后现代主义是否适合中国时,往往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后现代主义是适合西方的,其实在西方世界它也只是作为一种思潮存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垮掉的一代”、“嬉皮士”和“性解放”闹腾了一阵,世界并没有向他们想象的那个方向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号召回归到人类之初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自己死于艾滋病,为他的理论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西方某些人以为后现代主义已成气候了,例如桑托尔(F. F. Centore)就说:“后现代主义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非官方的国教,一种新的救世神话,具有普世的有效性,每一个好公民都必须遵守。事实上,不追随这一自由共识的人犯下了叛逆罪。”不知道它所谓的“事实”发生在哪一个国家。这是后现代主义者的一种狂妄和错觉,他们认为已经进入了后现代的光辉时代,恐怕只是他们梦中完成的一次“穿越”吧?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脱胎于现代文化,但是它一出生就“大义灭亲”,造了现代文化的反。他们声称“反文化”,不是反某种文化,而是反文化本身,这样就掀起了一场文化大革命。其实他们自己就是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后现代主义有自我否定的倾向。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创的新人文主义,它在总体上承认个人的自由权利;同时又用制度来缩小这个权利,造成了吊诡效果。因为新人文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法,它实践于社会,在具体的社会里不能因为你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比如你可以在街上自由行走,可是你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人文不是一个人的人文,而是整个人类的人文。后现代主义,没有一个社会的试验场,它只是凭空唱高调,以吊诡的姿态批评别人吊诡。
有人说:“后现代主义思想脱胎于现代主义,成长于现代西方社会,最终颠覆了历史上一系列前后贯通的哲学体系,成为当代西方哲学思想中最活跃和重要的流派。”(《后现代论》高宜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这种说法欠妥,这个“颠覆”只是企图,没有成功,后现代主义也没有成为最重要的流派。我们只能说:颠覆没有成功,流派阴魂未散。
传统的哲学也许真的需要大改革,如尼采所说“重估一切价值”,但是这个改革的角色后现代主义无法充当,后现代主义只是这个角色出场前的一阵锣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50:52 | 只看该作者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16
发表于 2012-9-10 23:17 | 只看该作者





15# 画梅花的女人
打倒一个旧的很容易,建立一个新的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在没有能力建立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先不要把旧的东西打烂,看看为什么旧的东西可以用那么久,有些什么还可以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8-7 18:50:34 | 只看该作者
闲人

荣誉站长


闲人 (闲人)当前离线
UID229 威望2223 1 金钱1495 1 贡献1495 1 文采1495 1 在线时间1190 小时 注册时间2010-1-13 最后登录2013-1-16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沙发
发表于 2012-8-18 23:23 | 只看该作者





三 诗歌的后现代主义
1 诗歌是重灾区
后现代思潮传到中国以后,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影响,比如在诗歌、小说、绘画、音乐、话剧等,其中在诗歌领域的颠覆性最大。想在文学艺术上沽名钓誉,迅速成名的人没有耐心去写一部意识流的小说,没有舞动画笔和调和色彩的基本功,没有音乐制造的基本乐理知识,没有写一个剧本并演出它的能力,只有写几句话再分行排列最简单,于是怪诗、不知所云的诗大量的涌入,喧宾夺主,把正统的诗歌挤入了民间,伪诗人打着后现代的旗帜掌控了诗坛的话语权。
2后现代以现代的名义潜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谢冕、孙绍振和徐敬亚吹响了“崛起”的号角,最初他们还是以现代主义的面目出现,提出新的审美原则和反理性主义。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他们贩卖的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后来的发展证明他们慢慢抛弃了现代主义的“羊头”,直接贩卖后现代主义的“狗肉”了。一些“诗歌评论家”也是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二个词交叉乱用,不排除他们并没有搞清楚这二个概念有什么不同的可能。
3 非非主义
非非主义虽然以现代的名义发难,它的“教规”却是全盘后现代主义的中文版。“非崇高”和“非理性”是非非主义名称的来源,这恰恰就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之一。他们的“前文化还原”的理论近于神秘,他们认为在人类创建文化之初,那时的宇宙处于混沌初开,那时的状态就是诗歌的原始状态,而以后的一切文化都渗透了理性的钳制,所以他们要反传统、反崇高、反英雄、反文化、反语言、反美学等等。
非非主义的诗人和理论家都承认,他们的理论优于作品,他们拿不出可以作为样板的非非诗作。理论可以鹦鹉学舌、可以不负责任,可是操作起来就知道了,那些“摒除感觉活动中的语义障碍”、“捣毁语义的板结性”他们自己也是无法彻底做到的。而他们的理论就那么完备吗?虽然他们有《宣言》、有《非非主义简介》、有《非非字典》,其实都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摊档上淘来的便宜货。请读他们的作品:

不是青鸟和蓝鸟。是大鸟
重如泰山的羽毛
在想象中清晰的逼近
这是我虚构出来的
另一种性质的翅膀
另一种性质的水和空
周伦佑《想象大鸟》第一节
那个玩具在倒下又站起的地方永远地摇
流星闭眼的时候我的手在月夜散发黑光
密密麻麻的洞在湖面圆睁一只只眼睛

楼台老多了
珊瑚树旁的每一粒石子都因发现一条墨鱼而软化
你镇惊
蓝马《巧克力游戏》前二节

非非主义还指定了很具体的策略,三逃避:“逃避知识、逃避思想、逃避意义”,三超越:“超越逻辑、超越理性、超越语法”。其实他们一样也逃避不了,一样也超越不了。比如“鸟是一种会飞的东西”就这么一句已经包含了知识和逻辑判断,思想能逃避吗?这不是句句都在宣传着虚无的后现代思想吗?语法能逃避吗?总不能每一句都不讲语法、每一句都是病句吧?
4以接受理论反对现代美学
后现代主义诗人反对“作家——作品——读者”这样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提出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接受美学的一般理论好像还讲得通,他们认为一件作品当读者理解了之后这个美学过程才算完成,如果仅此而已,传统美学并不是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比如人们讲“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对后现代主义说的“不确定性”有条件地认可,但是后现代主义把这个观点向前发展,走到了极端,写出一些荒诞、怪异、无解的诗句,他们奉为中心的“读者”根本就不知所云,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把他们的理论变成了一句废话。
5后现代主义在诗歌里下的形形色色的蛋
除了上边说的非非主义诗派,近三十多年出现的诗歌派别很多,如达达主义、莽汉主义、第三代诗群、神性写作、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等,如果我们列下去,这个名单会很长,但是没有什么意义。从根本意义上考量,他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一批人拉帮结伙占一个山头,像是文革时期成立一个战斗队。可笑的是还搞什么“盘峰论剑”,煞有其事地争论一番。其实它们公共的特点是后现代主义色彩,说起来都是一家人,如果找他们的总公司就是后现代主义。
6 过度的象征和隐喻的运用
后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式是“暗喻”和“隐喻”,用此来表达那些不可能直接地和精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而“暗喻”和“隐喻”不是后现代主义的专利,早已有之,不过后现代主义者把它用到了极致,用到了过分的程度,已经“暗喻”和“隐喻”不出什么可能理解的东西了。
诗歌的象征、比喻是有区别的,在后现代主义的诗歌里,由于把象征和、比喻扩大化和模糊化,所以很难区别这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段。
后现代主义是不可表达的,他们要通过“隐喻”、“换喻”和“借喻”表达,这些又不同于修辞学的“比喻”,那个比喻有明确的显示用什么东西比喻什么东西,即有“本体”和“喻体”,而在后现代主义里连“本体”都是模糊的,他们要表达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是第六感觉?是禅?是悟?是模糊的灵感?他们把它叫做“机敏”。
像只西红柿躲在秤的边上,他总是
躺着。有什么闪过,警告或燕子,但他
一动不动,守在小东西的旁边。秒针移到
十点整,闹钟就邈然离去了;一支烟
也走了,携着几副变了形的蓝色手铐
他的眼睛,云,德国锁。总之,没走的
都走了。
空,变大。他隔得更远,但总是
某个边缘;齿轮的边上,水的边上,他自个儿的
边上。他时不时望着天,食指向上,
练着细瘦而谵狂的书法:“回来!”
果真,那些走了样的又返回了原样;
新区的窗满是晚风,月亮酿着一大桶金啤酒;
秤,猛地倾斜,那儿,无限
像一头息怒的狮子
卧到这只西红柿的身边
张枣《边缘》
本不想全诗引用,但是为了表示没有断章取义,引用全文让大家认真地琢磨。这首诗在北京大学里,由几位中文系的博士生导师、博士,和硕士讨论了一下午,他们来来去去地打“太极”,说东说西就是不说实质的东西,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秒针是移到十点,没走的都走了矛盾怎么解释等,但是都是顾左右而言他一番,好像问题就解决了。只说诗如何好,用了隐喻、暗喻、转喻和明喻,具体在哪里说不清,这样的解读可以去解读任何一首诗,
7 反语言的招数
如果说诗歌是后现代的重灾区,那么诗歌语言是重灾区里的重灾区。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准则、习惯……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是第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者解构语言符号,理论不充分,实践无法操作,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心态。
德里达的后解构主义对传统语言理论的批判,其解构的方向是排除以下三种情况的语言:
⑴ 有“真理”和“科学”外衣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语言。
⑵有政治或社会力量背景的,有道德说教味道的语言。
⑶ 其它各阶层所说的,被地位和欲望支配的语言。
应该说排除了这些之后语言就剩不下什么了,而排除了这些之后语言怎么能还保持其使用功能德里达没有告诉我们,他自己也做不到。
有人说德里达是三H分子,他把胡塞尔、黑格尔和海德格尔(Husserl,Hegel,Heidegger)的思想更极端化。他那时的“解构”就是“摧毁”。德里达批判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说他们不“彻底”,而他自己彻底地脱离了语音中心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这一“彻底”把路走歪了。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语言是限制自由的,必须彻底破坏传统语言体系的“意义指涉系统”,他们任意发明新的游戏符号,但是也没有真正下功夫发明一种超级新语言系统,只是把他们制造的新“符号”掺入传统的语言里,像日文里掺杂了一些汉字一样,以此达到他们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其实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是大家公认的一套符号系统。后现代主义者表达他们的后现代思想时也是使用这套工具,只不过有时他们遵循传统,承认原来这套符号系统里某符号的所指,有时又随意地改变它的所指并无限地开发它的能指,这样就失去了符号系统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模糊性不是因为传统的语言无法表达这种思想的真谛,而是这种思想本身就是模糊的,模糊不是语言的过错,而是后现代主义的真实状态。
文学形式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一番努力。比如诗词的规则很多,必须了解,有些只是了解还不够,知道了要押韵还不成,你还要有写到哪里,押韵的字自然地就在大脑里出现的机能,知道了对仗还不成,你要有能想出符合对仗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这些不是一时可以达到的,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现代人讲求速度,他们没有时间去“十年寒窗”,也吃不了这个苦,花不起这个时间,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懒惰,于是就想到一个取巧的方法,借用后现代主义的这块万用的遮羞布,一遮了之。
当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小追随者把玩自己的后现代作品的时候,他们到处去展示他们的成果的时候,他们有的还不知道,后现代主义的大师们都说,这些不过是一种游戏。一首没有人能懂的诗是他自己玩的一种游戏,这种只有自己参与的游戏,于其它人何干?
一些伪后现代主义者玩文字游戏时,还不知道他们的教主为什么反对传统语言。后现代主义反对传统的语言,有一个很堂皇的理由是,传统的语言是为统治阶级所控制的,其实语言的阶级性没有那么强烈,它的工具性有很大的共同空间。他们反对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反对统治阶级的话语权、反对各个阶层的话语权,那么还剩下什么呢?没有话语权的纯后现代的话语是什么样子的?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闲人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3
发表于 2012-8-18 23:24 | 只看该作者





8 下半身和垃圾派
十九世纪法国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后现代主义的早期先驱,请看他的《腐烂的尸体》
爱人,想想我们曾经见过的东西,
在凉夏的美丽的早晨。
在小路转弯处,一具丑态的腐尸
在铺石子的床上横陈,
两腿翘得很高 ,像个淫荡的女子,
冒着热腾腾的毒气,
显出随随便便,恬不知耻的样子
敞开充满恶臭的肚皮。
……
    这让我们想起了现代的“垃圾派”、“下半身派”,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自然本来是丑恶的,他们要“发掘恶中之美”。我们只看到了“展现”丑恶,至于“美”在何处?子虚乌有。
福柯的性学观点(用他的说法是“自身的问题”)比佛洛依德进了一步,佛洛依德认为性是人的动力,福柯把它还上升到政治的层面,认为是权力控制了性,他的主张导致的是性解放。在上个世纪中期,“性”在某些国家泛滥过,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但是历史的错误不是只犯一次,很多时候是卷土重来,重蹈覆辙。中国人的哲学认为“食色,性也。”“发乎情,止于礼。”而不是放纵。后现代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其实古人早就知道的东西,只不过为了整个社会得以继续,必须要采取限制措施。
中国的后现代诗人们在向下堕落方面毫不逊色于西方的老师,他们迅速地繁殖出更丑恶的品种。
   哎 再往上一点再往下一点再往左一点再往右一点
   这不是做爱 这是钉钉子
   噢 再快一点再慢一点再松一点再紧一点
   这不是做爱 这是扫黄或系鞋带
   喔 再深一点再浅一点再轻一点再重一点
   这不是做爱 这是按摩、写诗、洗头或洗脚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呢 嗯 再舒服一些嘛
   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
尹丽川《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
超越道德的性就是色情,而后现代主义者最喜欢选择“性”作为反道德的突破口。在后现代主义者的眼里根本就不存在“色情”,他们以人性的本真作为理由,但是我们不可能不承认人类社会是由几十亿人组成的这一事实,有众人共同生存的社会必然要有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人类的文明,其中就有道德,也包括“性”。
全面地解构语言是没有可行性的,那样后现代主义者自己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思想了。只能是某一派的后现代主义者对语言的某一部分进行解构,另一派的后现代主义者对语言的另一部分进行解构,比如巴岱这一派就突破写“性”的禁忌,可以说是当下“下半身”派的鼻祖。巴岱发展了尼采,德里达又发展了巴岱,他们绕了弯子说的“内心经验”、“在内部”、“向内折”、“缺乏性”和“虚伪性”也就是“性本恶”的观念。
有些哲学家以为自己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其实他们就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被文明锁进去的魔鬼。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人性的约束和塑造,否则就是回归到兽性,福柯的研究如果剔除那些繁琐的论证,就是回归兽性。
有些人说后现代主义的美学如何,其实根本就没有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他们不是反对传统美学的某些观点,而是从根本上反对美学,
9反形式
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其实是主张“文学不分类”的,所以说在“文本中穿梭”。这样“现代诗”这个名称就不成立了,既然取消了文本之间文学种类的界限,为什么还单单提出一个“诗”来呢?后现代主义认为,语言文字有多义性、含糊性和不确定性,这样使得文学作品隐含了创作生命。那么这是指所有的文学作品呢?还是指后现代主义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是这样的呢?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他们认为世界既无因果关系,又无秩序,也不稳定。荒谬,就是没有规则,没有主次之分,没有目的,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理想的完满形式,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区分,不断地差异化,不断地呈现无本质的游离性结构,自由地表达处于酒醉状态的创作者的内在情感,表现出处于长期游荡中的自由人,渴望在无穷无尽的探索中因筋疲力尽而满足的那种状态。解构就是“颠覆”,“反转”。
既然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世界本身是“荒谬”的,同时认为语言本身是“荒谬”的,那么不是正好吗?何须你后现代主义再来“荒谬”一把?如何用“荒谬”来医治“荒谬”。
后现代主义反对形式,这一点很合一些对学习诗歌形式感到厌烦人的心理,但是形式不可能完全抛弃,比如后现代主义认为诗歌是诗人只有在其创作中偶然遇到的观念和情感,美国诗人罗伯特•克里利的几句诗正好说明了其观点。
As I was walking
I came upon
Chance walking
The same road upon(我在路上散步,而机遇在同一条路上散步。)
他们认为他们写的东西是“偶发性”的和“机遇性”的。可笑的是他们不是否定一切艺术的形式吗?而这几句诗是押韵的。

10后现代理论的匮乏
有人写出了诗歌发展的一个链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严格地说这不应该是一个链条,它们之间不是环环相扣的关系,这样的排列只说明它们出现的时间顺序,不说明它们是后一个代替前一个,在后面的是先进的、正确的,在前面的就是落后的、错误的。
在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还没有过时,他们完美结合的路程十分坎坷,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好不容易等到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后现代的阴云又铺天盖地而来。
凡是一个成熟的新思想,都是在对旧的思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我们的一些后现代诗人们,年纪很轻,有些甚至乳臭未干,他们对现代的一切还没有了解透彻,更不要说对传统的东西,那么他们的后现代意识从何而来呢?其实他们进入诗歌的殿堂就好像进入手机市场,什么也不懂,什么型号最新就买什么型号。他们对传统的东西厌恶,对现实的东西不满,可是他们还没有德里达那样可以提出一种理论的学识,于是捡一种最流行的主义,说“我也是”。中国的现在还没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有的人虽然写过几十万字的解释类的书,但是没有自己的东西,都是西方某些不入流的哲学家言论的拼凑版,他们以为自己掌握了新的“屠龙之技”。不通的理论靠生造的术语掩饰,让人望而生畏,其实没有多少内容,如果“化约”一下,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句话,反文化,反崇高、反……在“反“字之后填上一切字眼都可以,甚至可以是后现代主义,因为后现代主义都是可以自我否定的。“反”了之后是什么呢?说不清。
10 用无意义反对崇高
后现代主义认为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是后来的统治者加上去的。所以他们要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这个无意义。如: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赵丽华《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赵丽华《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人们戏称这样的诗歌是“梨花体”,有人说“恶搞”了赵丽华,其实是赵丽华“恶搞”了诗歌。
关于表现反崇高、反伟大、反历史的诗歌还有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和伊莎的《车过黄河》,很有名气,容易找到,在此就不援引了。
四 后现代主义为什么能够泛滥成灾
材料最新潮的是纳米,于是有些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纳米材料,就说,我这个产品是纳米材料做的,诗歌也是如此,不怕得罪,有些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他们对后现代的理解就是比现代还现代,比时尚还时尚,而他就敢说我的诗是后现代的诗。美国的汽车市场,到了年终就销售下一年的汽车了,比如2005年年底就可以买到2006年的汽车,好像我们的牛奶袋上的日期,可以让牛今天挤出明天的奶来。我们的诗歌呢?我们明明是现代的人,怎么写出了未来的诗呢?我们坐上了时光火箭去到了未来了吗?
后现代思潮是一些人对现代的一些东西看不惯,他们认为现代的这些东西不能持久,他们估计将来的社会是他们想像的那个样子,等现代过后,他们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于是把那个预言未来的观念称为“后现代”,在不同的问题上这个“后现代”的内容不同,比如在环保方面,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应该返朴归真,生活在好像桃花源的境界里。这本无可非议,任何观点都是从一种理想开始,诗歌方面的后现代,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那些已经生产出大量后现代诗歌的诗人们认真地探讨过吗?
后现代主义的三种人,先驱,主流,支流,其实在中国有第四种人,他们本身不是后现代主义者,最多是有点现代主义的倾向,但是他们愿意自称是后现代主义者。
如此虚无缥缈的后现代主义为什么能被人接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新新人类们出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他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复杂的逻辑思维上,没有耐心进行严谨的系统的理性分析,所以他们对单凭高速生效的感性的后现代主义有天生的好感。只要你愿意,你就是诗人了,真有点像佛教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需顾及你的作品是不是诗,你认为它是,它就是。如果有两个诗人培训班,一个要几年才能毕业,要修很多课程;另一个只要你宣布我是后现代主义者,你马上就可以领到毕业证书,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你说是诗它就是诗,只要你多用几次回车,让它分行,当然很多人会选择后者。
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社会制度,社会出现矛盾就会有人开出医治的药方,对于现代社会的矛盾,开出的药方不止一个,后现代主义算是其中之一,其实它连之一都不算,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是一种态度。可是为什么它的影响力比其它大,是因为能为社会开出药方的人不多,的确没有那么容易,连读懂都不容易,而不满意的人数量巨大,透过后现代主义艰涩的词语,人们看清了它其实就是想怎么就怎么,这个最容易接受,于是从者众。
有人为后现代主义辩解,又拿不出什么实在的道理,就说“存在的即使合理的”。一种新思潮的出现,说明原有的思想出了问题,有了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不说明这种新思潮就是一定正确的。所谓的“合理”是说事出有因,不是无缘无故,并不是说“存在”的东西都是好的(正确的)。比如一个人有病,一位医生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案,这件事是合理的,如果没有人生病医生就不会提出治疗方案,但是这不等于说这份治疗方案本身是正确的,可能其他医生会提出许多其他方案,也许这些方案里只有一份是正确的,甚至它们都不正确,正确的还没有出现。
表面上看后现代主义的诗歌独霸了市场,这只是从简单的数字统计上得出的结论,但是从受众体上看,这种独霸是虚幻的没有根基的。比如某一种品牌的产品充斥了市场,我们在市场的柜台里百分之九十见到的是它,但是消费者不买此类产品了,(也就是大家都不读诗歌了)那么这个市场占有率还有意义吗?
很多以后现代主义者自居的人,他们在赶时髦、凑热闹的心理驱使下进入的,其实他们只是“各取所需”地接受了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某些东西,就自我感觉是后现代主义的“圈里人”,为后现代主义摇旗呐喊,动不动就说西方的某某怎么说,请你去看某某的书,其实他们对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不甚了了。比如有些人他们只对后现代主义的反形式感兴趣,从此他们可以不去理什么格律和韵脚这些劳什子,只要把散文“切开”就是诗人了;有些人只对后现代主义的象征性感兴趣,不知道此“象征”不是彼“象征”,就满篇自定义一堆象征,让人去解读;有的人对后现代主义语言随意性感兴趣,于是他们划掉自己字典里的“病句”一条,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怎么说都是有“张力”;有的人对后现代主义的反崇高感兴趣,他们尽情地开放自己的“人性本真”,大写春宫式的诗句,过足一把“意淫”的瘾。
后现代主义盛行的上个世纪中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嬉皮士”青年,他们就是后现代主义的现实版,后来没有“发扬光大”,像历史倒掉的许多垃圾一样“风光不再”了,而他们的主导思想因为披上了理论的外衣,这是一件艰涩到无人能懂的外衣,所以逃过了这一劫,他们死灰复燃,又到处去招摇撞骗。今日的中国诗坛也是如此,后现代主义这只母鸡在这里下了一枚“臭蛋”,人们群起而攻之这些“臭蛋”,但是忽视了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后现代主义,所以想批判他们必须直捣后现代主义这个老母鸡。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4
发表于 2012-8-19 11:15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非常到位,精辟,入木三分~~~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5
发表于 2012-8-19 11:1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来读一读,增强理论认识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于进水

管理员

帖子27715 精华68 积分1406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6
发表于 2012-8-19 11:16 | 只看该作者





所谓正本清源也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潇涵轩主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逝水微澜

版主

帖子3696 精华25 积分19076 性别男


7
发表于 2012-8-19 11:41 | 只看该作者





细读一遍,很受教。
论文理清了芜杂,挖出“后现代”的老根,帮助文学界认清这条恶之河的源流,让那些盲从者清醒,对增强年青人免疫力大有好处。

问好先生!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李自安

超级版主

帖子8841 精华74 积分45965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8
发表于 2012-8-19 15:17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就是反对一切,标新立异,以晦涩难懂标榜自己。

问好闲老,论述精辟。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野神

主编

帖子7441 精华78 积分39392 性别男 来自重庆开县


9
发表于 2012-8-23 12:22 | 只看该作者





1# 闲人

深刻!

问好!紧握!





《韵律诗歌》报---主编。
《论随行体文学》——(诞生及系列理论文章)——新学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899460100nnlj.html
通联等见野神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eshen888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老三届

韵律大学士

帖子4881 精华41 积分25333 性别男 来自湖北十堰

10
发表于 2012-8-23 15:17 | 只看该作者





深刻精辟,发人深省!欣赏,学习。问好!





三人行,必有我师。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罂粟花

韵律童生

帖子31 精华0 积分155 性别女

11
发表于 2012-8-23 15:5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深刻!





天下无处无风雨
人生随时需晴天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尚义

荣誉站长

帖子3269 精华62 积分17923 性别男 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


12
发表于 2012-8-23 16:14 | 只看该作者





好一个后现代主义!学习闲老的精辟论述。





泰山顶上立青松,挺干昂头郁郁葱。
喜向天南望明月,怒朝地北舞罡风。
春来有兴伴杨柳,冬至无情斗雪冰。
酷暑严寒无所惧,铮铮铁骨是英雄。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凉粥

韵律举人

帖子464 精华6 积分2476 来自舜网文学

13
发表于 2012-8-24 21:58 | 只看该作者





受益不浅,问好





以文会友,能者即师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刘兴祥

荣誉站长

帖子11467 精华51 积分58519 性别男 来自复兴中华诗歌


14
发表于 2012-8-26 12:12 | 只看该作者





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高歌韵律,吟颂中华!

管理回复 引用 编辑


画梅花的女人

韵律秀才

帖子91 精华2 积分519


15
发表于 2012-9-10 20:45 | 只看该作者




凑个热闹,问好楼上各位:

《拆穿解构的鬼把戏》
           文/廖又蓉

解构不就是——
解构吗?
破罐子破摔谁不会啊?
不就是你说向左是对的我就偏
向右转,
当不成绅士难道
当婊子也有难度啦?

建房肯定没有拆个破钟
这么容易,至于
能不能重新组装,那就
跟我没关系啦!谁还
把心思花在自圆其说上啊!


我就是人来疯,
我就是暴露狂!
快来看啊
我的妖歌艳舞!
我的发泄和自慰!
多么快意啊,舒服!

谁还敢站出来说我讲不出道理,
我就再无理取闹给你们看看!

我还要脱脱脱,撕撕撕!


我脱脱脱,我撕撕撕——
我就是要撕烂这个
老掉牙的旧世界,
建立一个
赤裸裸的新中国!


     2009.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1 18:15 , Processed in 0.0527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