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
荣誉站长
UID229 威望2223 1 金钱1495 1 贡献1495 1 文采1495 1 在线时间1190 小时 注册时间2010-1-13 最后登录2013-1-16
荣誉站长
帖子1351 精华27 积分7547 性别男 来自北京
| 沙发
发表于 2012-8-18 23:23 | 只看该作者
三 诗歌的后现代主义
1 诗歌是重灾区
后现代思潮传到中国以后,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影响,比如在诗歌、小说、绘画、音乐、话剧等,其中在诗歌领域的颠覆性最大。想在文学艺术上沽名钓誉,迅速成名的人没有耐心去写一部意识流的小说,没有舞动画笔和调和色彩的基本功,没有音乐制造的基本乐理知识,没有写一个剧本并演出它的能力,只有写几句话再分行排列最简单,于是怪诗、不知所云的诗大量的涌入,喧宾夺主,把正统的诗歌挤入了民间,伪诗人打着后现代的旗帜掌控了诗坛的话语权。
2后现代以现代的名义潜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谢冕、孙绍振和徐敬亚吹响了“崛起”的号角,最初他们还是以现代主义的面目出现,提出新的审美原则和反理性主义。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他们贩卖的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后来的发展证明他们慢慢抛弃了现代主义的“羊头”,直接贩卖后现代主义的“狗肉”了。一些“诗歌评论家”也是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二个词交叉乱用,不排除他们并没有搞清楚这二个概念有什么不同的可能。
3 非非主义
非非主义虽然以现代的名义发难,它的“教规”却是全盘后现代主义的中文版。“非崇高”和“非理性”是非非主义名称的来源,这恰恰就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之一。他们的“前文化还原”的理论近于神秘,他们认为在人类创建文化之初,那时的宇宙处于混沌初开,那时的状态就是诗歌的原始状态,而以后的一切文化都渗透了理性的钳制,所以他们要反传统、反崇高、反英雄、反文化、反语言、反美学等等。
非非主义的诗人和理论家都承认,他们的理论优于作品,他们拿不出可以作为样板的非非诗作。理论可以鹦鹉学舌、可以不负责任,可是操作起来就知道了,那些“摒除感觉活动中的语义障碍”、“捣毁语义的板结性”他们自己也是无法彻底做到的。而他们的理论就那么完备吗?虽然他们有《宣言》、有《非非主义简介》、有《非非字典》,其实都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摊档上淘来的便宜货。请读他们的作品:
不是青鸟和蓝鸟。是大鸟
重如泰山的羽毛
在想象中清晰的逼近
这是我虚构出来的
另一种性质的翅膀
另一种性质的水和空
周伦佑《想象大鸟》第一节
那个玩具在倒下又站起的地方永远地摇
流星闭眼的时候我的手在月夜散发黑光
密密麻麻的洞在湖面圆睁一只只眼睛
楼台老多了
珊瑚树旁的每一粒石子都因发现一条墨鱼而软化
你镇惊
蓝马《巧克力游戏》前二节
非非主义还指定了很具体的策略,三逃避:“逃避知识、逃避思想、逃避意义”,三超越:“超越逻辑、超越理性、超越语法”。其实他们一样也逃避不了,一样也超越不了。比如“鸟是一种会飞的东西”就这么一句已经包含了知识和逻辑判断,思想能逃避吗?这不是句句都在宣传着虚无的后现代思想吗?语法能逃避吗?总不能每一句都不讲语法、每一句都是病句吧?
4以接受理论反对现代美学
后现代主义诗人反对“作家——作品——读者”这样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提出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接受美学的一般理论好像还讲得通,他们认为一件作品当读者理解了之后这个美学过程才算完成,如果仅此而已,传统美学并不是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比如人们讲“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对后现代主义说的“不确定性”有条件地认可,但是后现代主义把这个观点向前发展,走到了极端,写出一些荒诞、怪异、无解的诗句,他们奉为中心的“读者”根本就不知所云,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把他们的理论变成了一句废话。
5后现代主义在诗歌里下的形形色色的蛋
除了上边说的非非主义诗派,近三十多年出现的诗歌派别很多,如达达主义、莽汉主义、第三代诗群、神性写作、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等,如果我们列下去,这个名单会很长,但是没有什么意义。从根本意义上考量,他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一批人拉帮结伙占一个山头,像是文革时期成立一个战斗队。可笑的是还搞什么“盘峰论剑”,煞有其事地争论一番。其实它们公共的特点是后现代主义色彩,说起来都是一家人,如果找他们的总公司就是后现代主义。
6 过度的象征和隐喻的运用
后现代主义的表达方式是“暗喻”和“隐喻”,用此来表达那些不可能直接地和精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而“暗喻”和“隐喻”不是后现代主义的专利,早已有之,不过后现代主义者把它用到了极致,用到了过分的程度,已经“暗喻”和“隐喻”不出什么可能理解的东西了。
诗歌的象征、比喻是有区别的,在后现代主义的诗歌里,由于把象征和、比喻扩大化和模糊化,所以很难区别这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段。
后现代主义是不可表达的,他们要通过“隐喻”、“换喻”和“借喻”表达,这些又不同于修辞学的“比喻”,那个比喻有明确的显示用什么东西比喻什么东西,即有“本体”和“喻体”,而在后现代主义里连“本体”都是模糊的,他们要表达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是第六感觉?是禅?是悟?是模糊的灵感?他们把它叫做“机敏”。
像只西红柿躲在秤的边上,他总是
躺着。有什么闪过,警告或燕子,但他
一动不动,守在小东西的旁边。秒针移到
十点整,闹钟就邈然离去了;一支烟
也走了,携着几副变了形的蓝色手铐
他的眼睛,云,德国锁。总之,没走的
都走了。
空,变大。他隔得更远,但总是
某个边缘;齿轮的边上,水的边上,他自个儿的
边上。他时不时望着天,食指向上,
练着细瘦而谵狂的书法:“回来!”
果真,那些走了样的又返回了原样;
新区的窗满是晚风,月亮酿着一大桶金啤酒;
秤,猛地倾斜,那儿,无限
像一头息怒的狮子
卧到这只西红柿的身边
张枣《边缘》
本不想全诗引用,但是为了表示没有断章取义,引用全文让大家认真地琢磨。这首诗在北京大学里,由几位中文系的博士生导师、博士,和硕士讨论了一下午,他们来来去去地打“太极”,说东说西就是不说实质的东西,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秒针是移到十点,没走的都走了矛盾怎么解释等,但是都是顾左右而言他一番,好像问题就解决了。只说诗如何好,用了隐喻、暗喻、转喻和明喻,具体在哪里说不清,这样的解读可以去解读任何一首诗,
7 反语言的招数
如果说诗歌是后现代的重灾区,那么诗歌语言是重灾区里的重灾区。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准则、习惯……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工具,语言的工具性是第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者解构语言符号,理论不充分,实践无法操作,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心态。
德里达的后解构主义对传统语言理论的批判,其解构的方向是排除以下三种情况的语言:
⑴ 有“真理”和“科学”外衣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语言。
⑵有政治或社会力量背景的,有道德说教味道的语言。
⑶ 其它各阶层所说的,被地位和欲望支配的语言。
应该说排除了这些之后语言就剩不下什么了,而排除了这些之后语言怎么能还保持其使用功能德里达没有告诉我们,他自己也做不到。
有人说德里达是三H分子,他把胡塞尔、黑格尔和海德格尔(Husserl,Hegel,Heidegger)的思想更极端化。他那时的“解构”就是“摧毁”。德里达批判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说他们不“彻底”,而他自己彻底地脱离了语音中心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这一“彻底”把路走歪了。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语言是限制自由的,必须彻底破坏传统语言体系的“意义指涉系统”,他们任意发明新的游戏符号,但是也没有真正下功夫发明一种超级新语言系统,只是把他们制造的新“符号”掺入传统的语言里,像日文里掺杂了一些汉字一样,以此达到他们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其实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是大家公认的一套符号系统。后现代主义者表达他们的后现代思想时也是使用这套工具,只不过有时他们遵循传统,承认原来这套符号系统里某符号的所指,有时又随意地改变它的所指并无限地开发它的能指,这样就失去了符号系统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模糊性不是因为传统的语言无法表达这种思想的真谛,而是这种思想本身就是模糊的,模糊不是语言的过错,而是后现代主义的真实状态。
文学形式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一番努力。比如诗词的规则很多,必须了解,有些只是了解还不够,知道了要押韵还不成,你还要有写到哪里,押韵的字自然地就在大脑里出现的机能,知道了对仗还不成,你要有能想出符合对仗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这些不是一时可以达到的,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现代人讲求速度,他们没有时间去“十年寒窗”,也吃不了这个苦,花不起这个时间,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懒惰,于是就想到一个取巧的方法,借用后现代主义的这块万用的遮羞布,一遮了之。
当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小追随者把玩自己的后现代作品的时候,他们到处去展示他们的成果的时候,他们有的还不知道,后现代主义的大师们都说,这些不过是一种游戏。一首没有人能懂的诗是他自己玩的一种游戏,这种只有自己参与的游戏,于其它人何干?
一些伪后现代主义者玩文字游戏时,还不知道他们的教主为什么反对传统语言。后现代主义反对传统的语言,有一个很堂皇的理由是,传统的语言是为统治阶级所控制的,其实语言的阶级性没有那么强烈,它的工具性有很大的共同空间。他们反对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反对统治阶级的话语权、反对各个阶层的话语权,那么还剩下什么呢?没有话语权的纯后现代的话语是什么样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