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其它] 收获知多少 长天雁翅量(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5: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10 13:30 编辑

收获知多少  长天雁翅量(下)

——著名诗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局长邹积慧印象

徐双山

先求正而后容变。马凯在旧体诗创作中,曾提出“求正容变”说,得到诗坛的首肯。他说:“我认为,对格律诗的继承与发展,概括起来说:在内容上,就是要“求真出新”,即继承“诗言志”、“抒真情”的传统,同时又要与时俱进,用诗的意境、形象的思维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事物、新情感;在形式上,就是要“求正容变”,即尽可能地遵循‘正’”——严格的诗词格律规则,同时又允许有‘变格”’。”
邹积慧对此赞赏有加,身体力行,深有体会。他说:“传统诗歌必须在继承中创新,不继承就没有根基;必须在创新中继承,不创新就没有活力。”        
我认为要“求正”,除了马凯所说的在形式上的“正体”之外,还要知道究竟什么是诗,什么为“正”。
《淮南子》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鲁迅据此生发出“杭育杭育”说,并由此认定诗歌起源于劳动。此论未免偏颇,理由是数千年过去,劳动号子还是劳动号子,未见它怎样就变成了诗歌。劳动号子要演化为诗歌,必须注入人的思想感情方可实现。诗生乎情,贵乎真,诗因情生,情以诗传。情感乃诗歌之灵魂。无情则无诗,寡情则寡味。
还是梁朝钟嵘的《诗品》说得好:“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又云:“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毛诗序》说得愈加明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诗的本意,也就是所谓的“正”。
此外,旧体诗特别是近体诗有许多规矩或曰法度,即格律。这是汉语言独具的特色,音讲平仄交替,句讲对偶修辞,这是其他民族语言所不具备的。如同京剧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皴擦点染,书法的布局结构、浓淡飞白,都堪称是中华民族艺术的规矩之美。
写近体诗,必须符合格律,特别是律诗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粘接、对仗这些基本要求和规范进行创作,且尽量不犯或少犯诸如三平调、孤平、上尾、相滥、傍犯、合掌、骈拇、叠砌、重位、摞眼、缺偶、失衡、悖理、直陈等诗病。如果违背基本要求和规范,那就不是律诗而是别的什么诗,而诗中有病偶乃诗家之大忌,是要遭人讪笑的。
正如宋代强幼安在《唐子西文录》中所述:“诗在与人商论,深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则不可,殆近法家,难以言恕矣,故谓之诗律。东坡云:‘敢将诗律斗深严。’余亦云:律伤严,近寡恩。大凡立意之初,必有难易二涂,学者不能强所劣,往往舍难而趋易,文章罕工,每坐此也。作诗自有稳当字,第思之未到耳。”
这些当然也是旧体诗的“正”。
读邹积慧的作品,觉得他知“正”求“正”,情感饱满,深谙“三义”,严于格律,不越雷池,在与传统诗词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稳步前行,刻意求新求变,更加逼近现代生活和当代人的心灵。
他的求新求变,主要表现在用韵与用语两个方面,即运用新声韵,运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当代语言、生活语言。
我写诗词在音韵上既用平水韵、词林正韵,即古韵,也用今韵,在不混用的原则下,双轨并行,但我提倡使用以现代汉语拼音四声为基础,以十四辙为代表的今韵,不用或少用以反切为基础,以“平水韵”为代表的古韵。我认为,今人写古体诗词,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和规则,即“求正”,唯独在音韵上绝不可一味地学古、仿古、泥古、复古,而应适时变化,考虑今人的阅读习惯。
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汉语语音较之古汉语语音已发生很大变化,今音不同于古音;古人视做平(仄)声字的,今天或许已是仄(平)声字,古人认为合辙押韵的,今天读起来却未必完全合辙押韵。比如《诗经》,别说今人读起来觉得有些地方不押韵,其实远在汉魏之时,人们读《诗经》等先秦韵文,就已经觉出许多地方不押韵了。至于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等人,不顾音韵发展变化的历史事实,错误地提出“叶音”“协句”说,那是另外一回事,此不赘述。
如果今天的诗人仍按古音韵作诗,那么,我们阅读时有的地方难免乖剌不合,且与国家提倡普通话的主张相悖。明末古音韵学家陈第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难道我们还非要钻牛角尖儿吗?
况且,当年,开创“永明体”的南齐人沈约,以自己居住的吴兴武康(今浙江)地方方言为依据,所确立的汉语四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与现代汉语四声比较,除平声未分出阴平、阳平之外,还莫名其妙地多了个“入声”。按现代汉语四声分辨,“入声”有的是阴平,有的是阳平,有的是上声,有的是去声,令诗人无所适从,只能靠死记硬背。沈约的“入声”说,对后世影响极大,乃至历代韵书多相沿袭,即所谓“古韵”。今天,我们有理由、有必要将“入声”打乱重分,各归其属,而不应咬定“入声”不放松,在那里认死理。
正如刊于《康熙曲谱》卷首的《诸家论说》在谈及音韵时所云:“余尝于天下都会之所,闻人间通济之言。世之泥古非今不达时变者众,呼吸之间,动引《广韵》为证,宁甘受鴂舌之诮而不悔,亦不思混一日久,四海同音。上自缙绅讲论治道及国语翻译、国学教授言语,下至讼庭理民,莫非中原之音。不尔,止依《广韵》呼吸,非鴂舌而何?”又云:“沈约,吴兴人,将平、上、去、入制韵,不取所都之内通言,却以所生吴兴之音。盖其地邻东南海角,闽浙之音无疑。且六朝所都,江淮之间,‘缉’至‘乏’俱无闭口,独浙有也。以此论之,止可施于约之乡里矣。”
此外,古人的“平水韵”也分得过于复杂、过于琐碎,因此不很科学。譬如:“一东”、“二冬”,声母、韵母完全相同,口舌发音也无差异,累死你也分辨不出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古代读音不同。怎么个不同,谁也说不清。我们何必非要迁就古人呢?鉴于此,正如对诗词格律颇有研究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即古代朝廷颁布的以“平水韵”为代表的“官韵”,引者注)来押韵。”
元人作散曲使用的是周德清编写的《中原音韵》,较之“平水韵”与“词林正韵”已有较大进步,已经将入声字取缔,但距现代音韵仍有较大距离。因此,应该提倡今韵。
阅读邹积慧的作品,觉得声韵和谐,字正腔圆,朗朗上口,自然流畅,这便是运用新声韵的结果。试以他的五律《福州》为例加以分析。诗云:“温泉濯日月,碧树掩榕城。湿地生态美,鼓山云霭横。土楼藏历史,遗址仰文明。百舸千帆劲,闽江唱大风。”此作韵脚中的“城”、“横”、“明”、“风”,若按平水韵要求,城”、“横”、“明”,属下平“八庚”,“风”则属上平“一东”,“风”字属出韵,按新韵要求非但毫无问题,且读起来很舒服,绝无拗口乖剌之处。再看他的《感悟春天》(八首其四):“桃红李白竞缤纷,燕外莺边细柳阴。久醉书中浑不觉,推门撩起一帘春。”其韵脚若按平水韵,“纷”字属上平“十二文”,“阴”字属下平“十二侵”,“春”字属上平“十一真”,算是出韵了,可非要在平水韵的同一个韵部里面寻找韵脚,恐怕很难如此熨贴,如此流畅,也许会失去“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的神来之笔。
其实,古人有时也感觉到“平水韵”用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为了不因韵害意,偶尔也“出韵”。且看宋代诗人张文潜《次韵张公远》二首之一:“襄王坐上微词客,子建车前步水妃。瞥过低鬟流盼处,争先含笑独来时。东边日下终无雨,阙上书时合有碑。肠断吴王烟水国,扁舟何日逐鸱夷。”其韵脚“妃”字属“五微”韵部,“时”、“碑”“夷”字则属“四支”韵部,“妃”字出韵。即便是大诗人苏东坡也有这样的例子,如他的《次韵孔毅夫集句见赠》云:“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退之惊笑子美泣,问君久假何时归?世间好事世人共,明月自满千家墀。”其中韵脚“归”字属“五微”韵部,“诗”“儿”“墀”属“四支”韵部,“鸡”字则属“八齐”韵部,也属出韵。
不仅古人,近当代诗人中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如著名红红学家、诗人周汝昌有一首诗,云:“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其韵脚“怀”字属“九佳”,“呆”“来”则属“十灰”,也是出韵。再来看著名画家、美术史家黄苗子赠著名记者朱启平的一首他在北大荒流放时写的诗:“完达山中雪滚泥,狗毛毡帽压眉低。窝头百个肩挑重,老眼一双脚印迷。几辈英雄拉锯战,满天星斗荷锄归。哥们正待嗷嗷哺,心急行迟意转凄。”其韵脚“泥”“低”“迷”“凄”属上平“八齐”,而“归”则属上平“五微”,系出韵。古人将这叫作“孤雁入群体”。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邻韵通押,在古今都并非个例。
据我所知,邹积慧对平水韵也做过认真地研究,十分熟稔,其目的在于鉴赏古人的作品,偶尔也用旧韵写一两首作品,以体会古人的用字炼句,但总的他还是坚持使用新韵,这一点值得肯定。
再谈用语求新。这个问题,其实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云:“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谈,不召自来。若作家,必如谢绝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新裁。及其成后,又必浑成精当,无斧凿痕,方称合作。”
如何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习惯性思维的藩篱,力避轻车熟路,独辟蹊径,别有机杼,在语言的运用上求新求变,邹积慧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让我们读一读他的句子。“播种机弹圆舞曲,春风杨柳扭腰肢。”(七绝《耕种》)“鞭花牛影觅无踪,绿海飘来几点红。”(七绝《机械中耕》)“儿童不解冬滋味,相互追逐打雪球。”(《雪后山村》)“谁倚画桥情缱绻,手扶丝柳系春风。”(感悟春天(八首之八))“最喜飞喷甘露水,画中涨落太阳潮。”(《万亩大地号感怀》)将播种机的声音比作圆舞曲,杨柳在乐曲中翩翩起舞,将在原野中耕作的拖拉机,看成飘来的“几点红”,将孩子们打雪球拈来入诗,将飞机喷洒“甘露水”,比作画中涨落的“太阳潮”,多么不同流俗,用笔大胆,鲜活生动,摇曳生姿,使人读后久久不忘。这些是否会对我们有些启迪呢?
拉拉杂杂,写多了,就此打住。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2-3 22:1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10 13:30 编辑

我相信写诗还有一点,这一点要可能遭到很多人的否决。就是写诗,天赋占有重要的位置。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囚彩| 六合投囚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囚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2-3 22:2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10 13:30 编辑

尽管平水韵的入声字掌握的不全面,已经适应了。现在还有人在搞新韵,去入声字,可是那么宽的韵部,有的根本就不押韵。字还不好找。越改越乱。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Π彩| 六合投Π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Π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09:0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10 13:30 编辑

尽管平水韵的入声字掌握的不全面,已经适应了。现在还有人在搞新韵,去入声字,可是那么宽的韵部,有的根本 ...[/quote]
见仁见智吧。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㈢彩| 六合投㈢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㈢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2-5 16:2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2:2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10 13:30 编辑

我相信写诗还有一点,这一点要可能遭到很多人的否决。就是写诗,天赋占有重要的位置。[/quote]
无天赋,莫言诗。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Я彩| 六合投Я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Я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22:2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太伯 于 2015-9-10 13:30 编辑

容空细读。[/quote]
你先忙。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と彩| 六合投と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1 15:02 , Processed in 0.0307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