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其它] 浅析《高铁有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铁有题
字/折笔沉沙
十万山河成一卷,谁曾走笔舞龙蛇。重峦鸣笛腹中过,沧海飞虹无际涯。
车尾还披长白雪,车头已落武夷花。当年客使轻舟去,许是江陵不寄家?
浅析《高铁有题》
字/歪歪

前几日看过一个好友的诗作,名为《高铁有题》。颇喜欢其中的几句,今天拿出来再品味品味。
“十万山河成一卷”,开篇的这句展开了一个画面,也为引出之后的内容做了铺垫。以俯视的角度,看到一幅山河画卷,不得不说作者的视角开阔想象合理。
“谁曾走笔舞龙蛇”,问是谁。也不是真问,其实爱谁谁。作者就想说这纵横交错的铁轨往来穿梭的高速列车如同一个书画家正在走笔做画一样,龙飞凤舞气势磅礴,此句也顺理成章地呼应了开篇句。
首联已然顺利辅开,且来看下面的几句。
“重恋鸣笛腹中过,沧海飞虹无际涯。”
我先白话翻译一下:高铁鸣笛呼啸着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更如过江飞虹一样在跨海大桥上掠过。
这一联实打实的描写出了高铁穿山跨海的连通作用。
律诗讲究颇多,尤其颌联颈联是要求对仗的。对仗的方式方法也挺多的,在这里就不班门弄斧赘述这些内容了。
还得再提一句,无论律还是绝,其实都遵循四个字“起承转合”,绝句是第一句是起,那律诗就是首联前两句为起,那颌联就自然是承,承接上一联。本诗首联起的开阔,颌联承得有理,随我再来看看颈联和尾联吧。
“车尾还披长白雪,车头已落武夷花。”
说句心里话,真喜欢这一联。且不说对仗工整,这车尾车头之说恰恰道出来高速列车的一个特点“快”,有多快?车尾还披着东北长白山上的白雪,车头上都落满了福建的武夷山上的落花了。这跨度跨了多少纬度?从温带到亚热带有木有?雪花到了亚热带的福建还没有融化,别跟我说列车自体会降温能保鲜,这绝对是一种夸张手法,创作中没有夸张手法来渲染就如同小儿过年不给压岁钱一样是令人沮丧的。
喜欢这一联,相当生动,夸张又合理,让人叹服。
颈联转过来,就要看作者如何收尾了。
“当年客使轻舟去,许是江陵不寄家?”
时空错落,抚今思古,人啊,总是有了比较才懂得珍贵,作者在最后想起了古时人们出行要比现在艰难得多了。江陵句让人想起了李白那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细想想已然很快了呀,但我相信这里面也有李白的夸张。为了体现他当年被赦的畅快心情。
作者在问:你李白当年就算是一叶扁舟顺风顺水,也未必能直接到家才要先到江陵中转吧?
事实呢?江陵当然不是李白的故乡,到了江陵不过是到了一个休息中转的地方,李白到江陵就高兴成这样,要是在现代坐上高铁不得兴奋成什么样,估计又得喝成酒精中毒,大呼小叫地写出上青天揽月之类的千古名句来呀。(这后面的是我废话,诸君可以忽略不计)
纵观整诗八句,紧密围绕高铁这一新生现象以空间变幻及时间长短来高度精准地描述了高铁的特点,运笔大胆,气势非凡,联想丰富,炼字灵动,实为咏物佳作。
唯最后这句“许是江陵不寄家”个人感觉还可以再推敲下,歇下不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24:03 | 只看该作者
一家之言,实在粗浅,还请诗友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2-11 22:42:12 | 只看该作者
车尾还披长白雪,车头已落武夷花。

----细读来这一联我觉得是想写快,但写成了车长度。如果写快,车顶依存长白雪,车头又落武夷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2-11 22:43:16 | 只看该作者
结尾同意你的意见。我觉得尾联语句不清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10 23:28 , Processed in 0.0281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