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文学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十四回 桃大娘训子女 刘亚珍教夜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09: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桃源春幸福园诗会有歌谣道:
栽树浇水勤管理,十年成材报恩德。
种的糜子不收谷,栽的苹果焉结梨!
第二十四回    桃大娘训子女   刘亚珍教夜学
文明道德,立国立身之本,
言传身教,还属父母职责。
四海之内,千千万兄弟姐妹;
携手并肩,同跨向新的世纪。
小华佗继续为孩子施针,加刺人中、涌泉,这时候孩子开始哭出声来,大家才稍松了口气。又都涌到床前喊桃大娘:"大娘 ,大娘,孩子苏醒了……"
这时,小华佗已腾出手,口里噙着三根针,手拿酒精棉球消毒了针具和取穴部位,先在人中穴提插捻转扎了扎,见无动静,又取了双手合谷穴一扎,桃大娘才在床上滚动着叫:"嗯,佗子,好了,好了,孩子呢?……"她从床上爬起,把孩子一把搂在怀里。这时亚珍把地浇完掮着锨回来了。她听说"强强"抽风,正在小华佗诊疗所抢救。三步并作两步,急匆匆赶到诊疗所,见桃大娘和孩子都挂上了吊针,心中很是不安,强强却躺在床上伸长胳膊,还跃跃欲起地喊着"妈,妈呀--"
袁大娘说:"亚珍啊,刚才你没在场,孩子正在抢救,你妈她又晕倒了,要不是小华佗针法好,嗨,事情就弄大了……"
亚珍含着泪,用手帕抹着脸蛋儿问母亲:"妈,现在好点么?佗兄弟,需要用啥药尽管用!"她又吻了吻孩子的小圆脸说:"佗兄弟,姐姐可要好好谢你哩!"
再说那天海舟见他大教训媳妇,也跟着嘟囔起来,被亚珍片片道理塞得有口难言。
媳妇在面前,桃大娘也不便说什么。今天,海舟没出去揽活,按亚珍的要求在家做鸡栏舍、鸡食槽、准备扩大品种鸡群,亚珍给鸡买配合饲料去了。桃大娘借这个空子,端来针线蒲篮。一边给孙娃做猫娃鞋,一边数落着儿子。"海舟,党提倡文明礼貌,五讲四美,尊老爱幼,和睦乡里;……这些道理你究竟装了多少?做了多少?口前一句话:明教子,暗教妻。但是,你就是不如自家媳妇么,要好好向亚珍学习哩,她说话从不出粗言,总是那么一股一行,那么和气,那么笑呵呵的讨人喜欢。不论谁见了她,都有一种舒畅感。进咱门三年多了,没和村院人叮吵过,没在咱家摆过脸子,咱这五好家庭是她挣来的哩。"
"妈,那谁不知道。"海舟停住手中的活嬉皮笑脸地说:"你娃和她说话三丈高,两丈低,从不上计较。你没听人常说:小两口不记隔夜仇么。"
桃大娘瞪着眼,用指头将儿子剜了一下"海舟,将心比心: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要踏犁沟,均理。可不能窄棱半坡地,胡攀!还有……"桃大娘训斥着儿子,  海舟低头不语。真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她又唠叨地说:"你是个木匠,手艺人嘛,吃的百家饭。做活一定要讲究质量,从细着手,尽量满足主人要求。木匠活也要牢记'多、快、好、省'四个字。还要严格检点自己,利放轻,情看重。钱么,是挣不完的,多少是个够。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哩。"
海舟放下手中的工具抬起头说:"妈,在做木活以来,我都采取的'十弱一'哩!"
"啥子叫'十弱一'"桃大娘不解这个新名词的意思。
海舟用铅笔画着边线,边画边说:"妈,'十弱一'就是做十个工日少收一个工日的工费,甩人情哩。这不是新名词,是师传,从师傅那里学来的。"
"那十个以下的工日又咋收哩?"
"十个以下的工日都弱一哩……"
桃大娘听后觉得很满意:"哦,师传。这样的师传过去有,今天还有……若是这样,才有出息哩,只要你勤快、认真、仔细、在木工技术上才能长进,定能做出名气。"
海舟只是点头,"嗯,妈,那个我记住了。"
桃大娘又说:"海舟,人家万元户都自愿捐款助'四化',咱家存了五仟,房子盖得一崭新,孩子又小,难道就不考虑有点爱党爱国的行动表现么?"
"妈,这不是你娃心实,没想到。上有我大和你,下有亚珍。你娃早想说出来,怕一个手拍不响,弄得情绪都不好。"
桃大娘牵着线头赞许着说:"海舟,相信群众么,当家长也要走群众路线,我娃说得对,你大通意我支持。我谈过我的想法,你大说那钱是娃们挣的,只要娃们喜愿,咱这老骨头能说个啥!"桃大娘抬起头笑着说:"亚珍也在我面前表过态,她说'妈,人家都捐款哩,咱是五好家庭头一户,这几年人家跟咱学,带动了一个巷,一个村。今天捐款助四化,咱可落后咧……'海舟,在捐款问题上,若认为不够万元户就不该捐,咱也采取观望态度,躲在后边,恐怕太不体面了。我说这要和海舟、你大都商量哩。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大事,根据亚珍意见,就捐壹仟元,你的意思哩?"
海舟一边做活,一边不时窥望着妈妈"妈,我同意,就让亚珍办捐款手续去吧。"
桃大娘见儿子对捐款一事表示赞成,高兴地说:"娃,当今是新社会、新政策,只要不忘勤苦和科学,不愁没钱使唤。"海舟点点头,继续搂着刨子推他的木板。
桃大娘还是喋喋不休:"我娃,你还有个大缺点。各人脸上的黑不指点、不照镜子恐怕你是看不着的。"
"哎哟,妈,你说我还有啥大缺点?"海舟愣了一下吃惊地问。
桃大娘不卑不亢,不慌不忙。她稍作沉思才接着说"我娃,你是个年龄较轻的木匠。出门带徒弟,今后彻底戒烟、戒茶、戒酒。戒了烟、茶、酒、主人好支应,对自家身体也有好处。"
海舟""了一声答"妈。人说烟、茶、酒不分家,这可咋戒哩!"
"嗯!"桃大娘顿时收敛了笑容,严肃地说:"容易,这还不容易么!烟、茶、酒你不染,主人知道就不预备了。老人常说:身体要好,烟酒不绕。这是个好习惯,也要传给徒弟!"
海舟抿着嘴一笑,频频点头说"妈,记住了。"
娘儿俩边做活边说话,谁也没注意有人掀自行车进了门:"妈,哥。"
"妈,咦!春芳来了。"海舟见是春芳妹妹回娘家来了,高兴得撇下手中的工具站起来迎接,又跑到屋里取来一个小木凳,放在母亲身旁。春芳卸下挂在自行车头上的塑料编织提篮,走了过来。
这春芳,苗条的个儿,粉白的圆脸,水汪汪的大眼睛,黑亮亮的双长辫用花手帕捆在一搭,着红花中西衫,围纱巾绿色艳;乐滋滋走近前,笑吟吟荷花绽。她说:"哥,拿两双筷子来。"海舟又跑回家拔筷子。"春芳,给咱妈弄的啥么?"
春芳取出扣在一起用布巾包裹的两个白花青瓷碗,将两合的碗揭开说:"哥,路过踏泥街买点油糕,三十几个哩,你和妈都吃。大呢?"
桃大娘咬了一口边嚼边说:"春芳,你大割草去了,一会就回来的。这油糕咱娘儿们先尝几个,给你大和你珍姐留着。"
"妈,你能吃尽管吃。踏泥街支着几个油糕锅子,这么方便,吃完我再买点去。"春芳顺便取一个坐在旁边陪母亲吃着。
母亲撇着嘴瞪了春芳一眼"嗯,再买点?花钱么!看这娃,不要浪费。这好比点心,鲜鲜尝几个才香,那能当馍饭尽饱吃!甜东西吃多了胃里难受。女子,妈可说哩,你老是不忘妈,对你那阿家妈要像对我一样才好哩。"
春芳说:"妈,放心,那还用说。做媳妇么,亚珍姐就是好样子。常言说:跟啥人,学啥人,我也是学着珍姐姐的样做的。"
"那好,那好。妈问你,阿家妈下工回来,你可与他舀水、倒茶么?"老婆瞪着眼睛问。
春芳扭过头去,脸上的酒窝泛着红晕,不好意思来答。但见妈问,只有一五一十倒了出来:"妈,黎明即起,梳洗毕,先扫屋里屋外,与老人倒尿盆、问安寝,趁早下地干活或做家中杂活。妈呀,小时候我也听你常说:早起三日当一工么。……"
桃大娘啧着嘴,点着头笑了"对,早起一时,消清一日。做媳妇宜勤最忌懒,尻子缝子要长眼!"春芳听着身子扭了半匝"妈,看你说得怪的,尻子缝子咋能长眼哩?"
桃大娘用筷子在春芳面前啄着:"春芳,这就是要生自己的心眼儿,自己眼里要有活,不要老让大、妈指拨。自己身强力壮,要多替老人想,多捡重活干,利利索索。年轻人口外劲嘛,就像泉水一样,用了还会来的。"
春芳歪着头问:"这就是尻子缝子长眼么?"
桃大娘嘴一努说:"对,还有哩。吃要让着吃,好东西要先让老人吃。活要争着干,把家务料理好,嫑让老人劳累。注意老人身体,尤其有病更要嘘寒问暖,求医访药。把你爸你妈经管好,这是做媳妇的责任。宁愿自己艰苦点,甭让老人受坎坷。年轻人嘛,瞧你那吃的、穿的,平常也像个客,几辈子谁见过?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对,妈。就是这点么?"
桃大娘低头想了想说:"还有,日后抱上小儿小女,要言传身教。让娃们体验学习传统美德,培养娃娃从小立志气,长大成栋梁,要做'四化'大业的接班人。这就是'教子教幼孩,教妻教初来'么。"
春芳听后望了望哥哥说:"看咱妈,我结婚才半年,妈就谈起教育孩子了。教育谁家的孩子哩!"
海舟说:"妈,你把碾子吆到耧头里[碾子吆到耧头里]:碾子、耧都是农村耕作的一种旧式工具。小麦用耧播种后再用碾子碾上一遍以利土壤保墒实在。去咧。"
桃大娘抬起头瞪了海舟一眼,海舟低头又不作声了。桃大娘苦口婆心地说:"春芳,听妈说。闲话不闲,拾到篮篮都是菜,闲了收拾忙中用嘛。只要记住妈的话,没错……嗨,今天春芳来了,亚珍还不见回来。太阳上午过,快到饭时喽,让妈赶紧先上锅。女子,吃啥咖?还有一块羊肉哩,给我娃捏羊肉疙瘩子。"
桃大娘边说边起身,拉起做饭的架式。恰好,亚珍用自行车带配合饲料进了门:"芳妹,刚来吧?"
"姐,刚来的。"春芳和海舟姊妹俩从车子上将饲料袋子抬下来。
桃大娘望着亚珍高兴的样子便问:"亚珍,你妹来了,看你办个啥伙食么?"
亚珍脱口而出:"妈,给妹摊煎饼,卷羊肉。鸡蛋、豆腐、土豆、还能弄几大盘菜哩。"桃大娘笑着仰着头:"行、行、行,那就依你。"
春芳挽袖子走进屋去说:"妈,我到厨房帮姐做饭去。"
吃过饭后,桃大娘手里捧着一叠煎饼,端出早已拨好菜的碗说:"春芳,这是你带来的碗。你看,你珍姐早已预备停当,这是她拨好的菜,还有这一沓子煎饼,拿回去叫你爸你妈都尝尝。"
"妹,带回去好。"亚珍收拾好锅灶,边解围裙边说。
春芳不好意思地说;"妈,我大没在家,给我大留上。"
"我娃甭犟,你大经常吃这玩意。尽管是咱农家的平常饭,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哩。带回家去表我老婆子对亲家的一点心意么。"桃大娘一边收拾一边说,还"哈哈哈"笑个不停。
亚珍接过妈收拾停当的煎饼、菜碗,挂在春芳车头上。冬天天短,母女姊妹拉拉家常不觉已到傍晚。春芳见时候不早了,就和母亲哥嫂依依告别回家去了。
孩子醒来"哇哇"地叫着。亚珍把孩子抱起,喂足了奶,又递给妈 "妈,抱你孙子娃吧!夜学开始上课,从今晚起,我要去教夜学。"
"咦哈,教夜学,你能?"桃大娘吃惊地一愣。
亚珍"嘻嘻嘻"只是笑:"妈,咱村那年轻媳妇、姑娘都想学裁缝,这个婶那个姐的死缠硬搬要跟我学。人常说:有再一再二,没再三再四。我也想,是个好事么。决定组织她们办缝纫学习班,利用夜间空闲时间,义务给她们上课。妈,你说这学习班该办不该办?你说不该办,你媳妇就不去咧!"
"该办,该办。亚珍,妈希望你手把手教她们,把学习班办好哩。只是这个'义务'……"桃大娘低头想了想,又说:"义务就义务,好得很!咱缺啥么,应当尽这个义务!"
正说着,兰芳和小梅来了。"婶婶!……""姐,大伙儿等你多时啦,还有外村几个是俺的同学,也要来报名,不知你教不教?"
"教,教,谁想学都行。姐马上就去,马上就走。"亚珍收拾着讲课应带的东西,着急地答。
小梅说"婶婶,咱们一同去好,一路走……"
兰芳和小梅见了桃大娘齐声叫:"大娘""奶奶"
桃大娘微笑着端来凳子说;"好孩子,坐吧。"
兰芳拉住大娘的手。小梅红得像柿子一样的脸蛋偎着奶奶前襟,只能看见两只簪着彩绒花朵的小辫儿摆弄着。桃大娘双手将小梅脸蛋扶起来问:"小梅,有啥事,给奶奶谈么"?小梅双脚在地上扑腾着说:"奶奶,请我婶婶当老师哩,你让她去么?"
桃大娘也不答话,只是咧开嘴不出声地笑。小梅将胳臂甩了下问"奶奶,咋弄哩么""我说不让,你婶婶是土豹子,咋能当老师。"桃大娘逗趣地说。
两个孩子听了,像扭油麻花似地扭了一匝。小梅急了,紧紧拉住桃大娘的手左右盘旋,硬是不放。"不是,不是。能、能!奶奶。婶婶不是土豹子,是大能人。她上过武汉白季胜国装技校,谁不夸她缝那旗袍,掏襟衫最美,最嫽。现在时兴咱民族服装,你让她教我们吧。"
兰芳也闹着说:"大娘,你让姐去么!我姐能成!"
两个孩子逗得桃大娘只是笑:"去,去,孩子。你们这些娃也爱上了国装--咱民族的服装。大娘高兴得太哩。欢迎,支持你们。咋能说不让呢!大娘还要让她耐心教你们,尽义务把你们一个一个都教成大把式哩!"
两个孩子听桃大娘同意了,都拉着桃大娘的手,高兴得蹦起来。亚珍拿了一本裁剪书、两根粉笔、竹尺和软尺说:"妈,我去啦,兰芳,小梅,咱们走吧。"
兰芳和小梅对桃大娘说:"奶奶,大娘,再见啦!"
亚珍一手拖着一个小姑娘,兴高采烈地出门去了。
这正是:  三月桃花好风光,人民欢唱大同乡。
聪明贤惠好媳妇,慈祥仁厚桃大娘。
"亚珍,你回家去么 "亚珍和两个小姑娘刚经过新兴综合商店,就听见有人问。
"不,云姐姐,还有点任务哩!"亚珍拖着孩子边说边走。
"啥任务嘛?"淑云倚着门问"还着急的。迟早过来将这玻璃匾捎回去。海舟亲自选好的,你瞧瞧么,字都用红漆写好了。海舟说要送给小华佗郭大夫开业大典的……"
亚珍这才明白了。原来小华佗在邻近古池镇开办"为民诊所",正赶上为期十天的物资交流会。海舟为了报答他抢救"强强"的感人事迹,所以买这块大匾,请人题写着"华佗再世"四个大字和上、下款。亚珍一见招招手说:"云姐,忘不了。"
亚珍夜学下课后经过新兴综合商店,便将那块玻璃大匾抱了回来。一切预备停当,准备在开业那天,响鞭炮,贴感谢信,还要为他披红搭彩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华大文学网

GMT+8, 2025-2-6 01:08 , Processed in 0.0281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